英語語法學習筆記

2018-1-16 作者/鄒海濱 令狐沖學英語的煩惱

2018年,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今年將加快更新速度,以感謝讀者的厚愛。以下這篇文章是作者自己在語法學習過程中點點滴滴的體會。有感而發,不吐不快。一孔之見,貽笑方家。歡迎方家及讀者朋友不吝指教和斧正。本文是斷斷續續寫的,每篇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闡述,試圖探討語法的方方面面,是語法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和總結,僅供參考。有時間再來系統地闡述語法框架和完善自己的語法認識。作者才疏學淺,但不害怕丟臉和犯錯誤,He who makes no mistakes makes nothing. 裝逼能倒逼自己成長。

語法水平的提高首先離不開思想認識的提高,這是道的層面。其次是術的層面,語法理論和語法練習相結合,通過做語法練習來內化語法,提升為語感。道為正,術為正,則事半功倍。道術無間,相互交替,以至無窮。句子可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萬變不離其宗,萬變是術,宗是道。

學語法之一

老師是語法的講解者, 語法學家是語法的總結者和解釋者,而寫手作家是語法的創造者和改寫者。

學語法不如用語法,邊學邊用,現用現學。也許學語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破」語法。孤獨九劍的破字訣。窮盡各種變化,然後萬法歸宗,大道至簡,濃縮精華,概括出最簡單的不變之道,以不變應萬變。如此,方能一個意思,多種表達。如果你掌據了造字智慧,你會發現:單詞雖然是無窮無盡的,但只是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遊戲。句子可千變萬化,但句式是有限的,可概括成2個或5個。語言是相通的,那是因為造字智慧是相通的。

學語法之二

語法學通了沒有,關鍵在於能不能「變」。就像孫悟空有72般變化神通,八戒有36種變化一樣。一個意思,多種表達。即可以變換不同的辭彙或句型來表達同一個意思。

個人淺見,語法教學須與寫作教學互為補充相互滲透,才能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寫作中學習語法,才是真正的「活學活用」。

你既可以寫出盤根錯節繁瑣冗長的長難句,又能返樸歸真化繁為簡,寫出簡潔明了的簡單句。長短句交替方顯功力。

當然,學會跑之前要先學會走。學習任何東東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過程。語法學習自然也不能例外。

如果一個句子能寫出72種變化,可以做語法界的齊天大聖了。

學語法之三

目前大多數的語法書都是以工具書的形式來編寫的,強調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和特殊性,追求「大而全「,致使語法書如磚頭般地厚與重。

在語法的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和學生也都是把語法作為一種知識去教去學。 他們不辭辛苦不分主次輕重地,把一本語法書從頭到尾地學完,精神可嘉,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學習者在腦海中並沒有建構出清晰的語法框架,反而是一大堆雜亂無章且糊塗不清的語法術語或概念。

語法是一大堆規則,是一個民族在時間長河中約定俗成的。各家各派語法學家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試圖去解讀這些語法現象,再慢慢形成語法學這門學科。是先有語言,再後來有人去研究這些語法現象,並總結出這些潛在的語法規則(集體無意識)。語法學家只是語法的解釋者,對一個語法現象他們往往有不同的解釋,見仁見智。

另外語法學者有各種流派,所以所用語法術語也不盡相同。同一個語法概念, 卻用不同的語法術語來表述。大陸用狀語從句而台灣用副詞從句來表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語法學習者的困擾和負擔。

我翻著磚頭厚般的語法書,不免頭都大了,心在想,要是簡單些就好了。說來也怪,那本書慢慢在變小,最後如電話卡般大小。我欣喜若狂,如獲至寶,放在指尖上。突然鬧鐘聲把我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

學語法之四

動詞不定式的出現是一種完美的解決方案。眾所周知, 一個英語句子只能出現一個謂語動詞,那麼其它動詞怎麼安排?換句話說,在謂語這個崗位只能有一個動詞,其它動詞要進句子,只能變身成非謂語動詞。它包括動詞不定式、動名詞和分詞三種形式。

非謂語動詞,顧名思義,就是這個動詞不能(單獨)做謂語,但可以做句子的其它成分。如動詞不定式可以做句子的主語/賓語(名詞性),定語/表語(形容詞性),狀語(副詞性),當然還可以與其它動詞合作,構成複合謂語(動詞性)。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動詞不定式(變身後的動詞)有4種詞性。變身以後好像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了。完美地解決了謂語崗位只能安排一個動詞的尷尬,解決了其它動詞的重新上崗問題。在此不得不佩服此解決方案的設計者,大讚一個!

學語法之五

他兒子不讀書讓他很擔心。He is worried about *that he does not study.(錯在that從句不可直接作介詞賓語)

怎麼辦?以下幾種解決方案供你參考。(worry作形容詞、名詞和動詞

1. He is worried about (the fact) that his son does not study.

2. He is worried that his son does not study.

3. He is worried about his sons not studying.

4. That his son does not study worries him.

5. It worries him that his son does not study.

6. He worries that his son does not study.

7. His worry is that his son does not study.

8. what worries him is that his son does not study.

9. The only thing that worries him is that his son does not study.

(第2句與第6句的區別是什麼?)

語法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當然你也可以把它變成遊戲。就如以上變換著造句,套用不同的句型。一詞多性是個學習重點,比如worry可作形容詞、名詞和動詞打通詞法與句法,也許寫作就會變得輕鬆起來。學語法不就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嗎?邊學邊用,現用現學。也許使用(語法)就是最好的學習。如果常用單詞都能這樣過一遍,您就能打通詞法和句法。

學語法之六

Darwin (was convinced) that the *loss of these taste was not only a *loss of happiness, but might (be injurious *to) the intellect, and probably *to the moral character. 達爾文確信,這些品味的喪失不僅僅會損害幸福,而且可能會損害智力和道德品質。

在上面這個英文句子中,只有系動詞和形容詞而沒有出現一個實義動詞。但實際上形容詞常常行使的卻是動詞功能,即相當於一個動詞。我們在談到形容詞時,往往關注的是作表語還是定語,卻忽視了它可以作複合謂語這個句法功能(個人觀點)。看到一個形容詞,如果大腦里能彈出它可套用的句型,那麼你就能脫口而出了。人們是用句子來表達交流,而不是一個個單詞。

舉個surprised的例句,僅供參考:

他歌唱得那麼好,我很驚訝。

1. I am surprised *at the fact that he sings so well.

2. I am surprised *at his singing so well.

3. I am surprised *to see his singing so well.

4. I am surprised *that he sings so well.

學語法之七

This seems a *justification for neglect of those in need, and a *rationalization of exploit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top and the inf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bottom.這似乎是在為忽視貧困者的行為*作辯護,為剝削、社會上層人群的優越和下層人群的卑微*找理由。

上句英文中,儘管沒有出現實義動詞,而只有系動詞和名詞,但還是達到了相同的效果。當然也可以用它們的動詞形式來表達,如justify和rationalize。到底是用動詞好還是用名詞好,見仁見智。有人認為用動詞更簡潔明了,但也有人堅信,用名詞來表達是英語的語性,因為英語是靜態的語言,多用名詞而不是動詞。英語學術文章中也常有這種喜用抽象名詞的偏好。

需要特彆強調的一點是,這些英語名詞在句子中的功能相當於其動詞。這點在英譯漢時特別明顯。

舉個例子,The *decision of New York Philharmonic to hire Alan as its next music director has been the talk of the classical-music world ever since the sudden announcement of his appointment in 2009.

譯文1: 紐約愛樂樂團聘請艾倫作為其下一任音樂總監的*決定,自從2009年任命突然被宣布之日起就在音樂界引起了熱議。

譯文2: 紐約愛樂樂團突然宣布將於2009年聘請艾倫為其下一任音樂總監,這一*決定自宣布以來就一直是古典音樂界談論的話題。

譯文3: 紐約*決定聘請艾倫作為其下一任音樂總監,這自從2009年宣布之日起就一直是古典音樂界的熱門話題。

以上三個譯文,你怎麼看? decision到底應該怎麼翻譯才好?

學語法之八

在語法學習過程中,發現一個句子,可以用不同的語法來解釋它。有點像做數學題,可以套用不同的公式定理來解題。

比如she lent me a book *to read. 這個不定式to read在句子中是作什麼成分?可以是作目的狀語,she lent me a book (in order for me) *to read. 或者也可看成是後置定語修飾book, 相當於she lent me a book *which I might read.

更有甚者,同一個語法現象,不同的語法書有不同的解釋,卻都能自圓其說, 往往會對我們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惑。比如 I am afraid *that i cannot help you.

句子的名詞從句究竟是什麼成分——賓語?還是原因狀語?在台灣旋元佑先生的大作《語法俱樂部》中解釋為同位語從句,是由 I am afraid (of that thing) *that i cannot help you.的簡化省略而來。而另一本語法書上認為是賓語從句或叫形容詞賓語從句,表原因。當然還有其它觀點,見仁見智。

我們學語法不是為了當語法學家,所以沒有必要死摳語法名詞術語,過分強調語法分析,因為語法中存在著不少「模糊地帶」。林語堂先生曾說過:「一切文法的形式和結構,都不過是表達意念的工具而已。」我們學語法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為了更好地閱讀和寫作。

學語法之九

對一個事物的認識,總是有一個過程,也許轉了一圈,從原點又回到了原點,但此原點肯定不語法等同於彼原點。對語法的認識也是這樣一個過程。

什麼是語法?

Grammar is a particular *theory that is intended to explain the rules of a language.語法是一種理論,用來解釋各種語法現象的理論。(各家各派對一個語法現象有不同解釋)

Grammar is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change their forms and are combined into sentences. 語法是一套規則,用來組詞造句的規則。

個人愚見,語法=詞法+句法+章法(文法)有人能出口成章,七步成詩,那是因為他掌握了章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語法與語感的關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因為語言學習者自古以來就有兩派--語法派和語感派。語法與語感之爭,就如華山派的氣宗與劍宗之爭。孰主孰次,孰先孰後,孰重孰輕,千百年來兩派各不相讓。 不可否認,兩派都有其道理。

個人愚見,語法和語感其實是學習者對語言認識的一體兩面,就如硬幣的兩面語感是你對語言現象的感性認識,而語法是你對語言現象的理性認識。而對一個事物的認識,是有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到感性認識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比如你對定語從句的認識,也可能是這樣一個過程。理性認識: 定語從句是修飾名詞或代詞的從句。在功能上,相當於形容詞。掌握定語從句的關鍵在於把握引導詞(關係代詞或副詞)。但只有在大量的例句中,你才能真正內化這種理性認識,上升為一種直覺,能立馬判斷出這是個定語從句而不是名詞性從句。在此基礎上,你還能把定語從句簡寫成分詞短語或介詞短語甚至一個形容詞。甚至還可能悟到先行詞與引導詞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銜接關係,句子與句子是通過名詞來銜接的。名詞就是英語樹形結構的樹叉,是句子的核心。

以前認為英語句子的核心是動詞。牛津詞典也總結出了32種動詞模式表。最近慢慢地才認識到,句子的核心可能是名詞,因為英語是靜態的語言,即名詞和介詞的語言,而少用動詞。大量原來應該用動詞表達的概念除了用非謂語動詞表達外,必須藉助於動詞以外的詞類,其中主要是名詞和介詞。當然,英語句子的核心到底是名詞還是動詞,意見不一,見仁見智。

個人愚見,這兩種觀點其實各有其道理,有其強調突出的重點,以後的語法學習圍繞這兩個中心來展開。一本叫《九陰真經》,另一本叫《九陽真經》。語法之九,九九歸一。

(未完待續)

後記親愛的讀者我需要您的反饋,您的智慧和您的幫助。一個專欄能否辦好,取決於作者與讀者的互動和一道成長。你們的批評和建議,都對我很重要。沒有讀者的鼓勵和反饋,作者會一直在糾結:自己花時間和精力寫這些東東的價值何在?將心比心,請不要吝惜你的批評和掌聲,您的鼓勵和反饋是作者創作的動力。請支持原創,謝謝大家。

目前中國的英語學習方法多如牛毛且有眾多的門派之爭,但實際效果其實並不理想。重溫大師林語堂的經驗之談,對指導我們的英語學習很有好處。為什麼中國人學習英語這麼辛苦且效果極差?也許就是教與學不得法。

何時中國才能再出幾個林語堂?

林語堂名篇《英文學習法》

林語堂大師的啟示:我們怎樣學英文? - 令狐沖學英語的煩惱 - 知乎專欄

淺談英語辭彙的學習 - 令狐沖學英語的煩惱 - 知乎專欄

請走過路過的朋友幫忙點贊,如果您覺得還不錯,能博君一笑或有所收穫。您的鼓勵和讚賞是作者創作的動力。謝謝支持原創。能請我喝杯茶嗎?

作者:richard zou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_

推薦閱讀:

如何寫一篇高顏值的英語美文?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用的在線詞典
第十六講 「 be動詞 + ? 」
[第155次聽寫]他一定是穿了非常漂亮的褲子~
第十九講 五分鐘學懂名詞性從句

TAG:英语 | 翻译 | 英语语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