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群里聊天時提問時沒有人回復,不回復的人是什麼樣的心理?

進大學一段時間了,加了一些群,本人不是那種很活躍的,不會經常在群里聊天,但是有時候會有一些事情需要在群上提問,而且那些事情是需要一個答案的,有一些甚至是很重要的,需要徵求意見的問題,但是卻經常出現一個現象,沒有人理我。不是他們不在線,因為還會看到他們在發動態或者朋友圈什麼的,我想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現象。是因為我個人的問題嗎?還是大家普遍都這樣?(與之相同的還有在宿舍說話的時候,也會出現冷場的問題。)

有個答案是說不付出的,我是那種別人找你聊天或者提問時候我都會回復的,因為我覺得那是出於一種禮貌。所以不存在別人找我聊天或提問是我不回復的現象。

--------------------分割線

挺多回答說是麻煩或者關係不好的。我想可能是我的問題描述得不全面。我指的問題不是說要什麼精力時間去證明或者尋找答案的那一種,我遇到的經常是屬於徵求個人意見的那一種問題,而且需要每個人回復的那一種。就比如宿舍問題,需要宿舍其他人的意見,這時候我會去群上問,但是基本不會有回復,都是得要私聊或者是當面問;同理還有社團或者其他組織,尋求意見的時候總是沒有任何回應。

題主現在已經習慣了這種現象,也坦然接受了。但是還是很不理解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所以請大家來分析一下原因。多謝各位答主


謝邀,

我是那種時不時會做吃的帶給小夥伴們吃的人,至少一周一次,但是為啥我的小夥伴們每個人不跟我一樣一周一次做東西給我吃?要知道,我那麼多朋友每個人一周做一次飯帶給我吃夠養活三個我的!氣憤!他們都什麼心態,做個飯帶給我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和錢么?!還有那些我沒做飯給他們吃的人,為什麼不做飯給我吃?我都會做飯給其他人吃,就因為沒給到他頭上,所以我發個朋友圈或者群聊說句我餓了,他們就可以視而不見?真是世態炎涼啊!

好了,假設結束,收起情緒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你的題目描述。

【加了群平時不說話】——所以你的存在感呢?別人都不知道你是誰誒,怎麼建立交情?另外,你平時都不說話,也就是說別人的提問你也沒有回答咯?不然你會特別提出來別人提問你都回答的。沒有施與,卻在求回報不得的時候心有不滿,真的大丈夫?沒有為群提供價值

【有問題就會在群里提問】——交情都沒有,為啥要給你解答?而且是群聊又不是私聊,誰知道你問的是不是我?誰也不會一天到晚在群里回復那些無明確對象的發言,要這麼干,五個群就夠讓你一天啥都幹不了了。有問題要解答了就想到群了,單方面向群索取價值。

【有些需要一個答案,很重要】——那只是對於你,又不是對於人家,既然對於你很重要,那自然應該是你付出時間去【自行查找解答】或者付出代價【請人家為你代勞】。只有一種情況與自己無關但是還跟願意花精力時間幫忙解決的:【當事人與自己有足夠的交情】。可是第一句話就表明了你不具備這一點,剩下的,要麼花時間要麼付代價。

空手套白狼是很美好,可你好歹列印一塊肉的照片啊!

【本人是別人找你聊天或者提問都回復的】——首先,是群聊么?如果不是,那費什麼話,私聊確實屬於禮貌範疇。如果是,是@你或者@所有人么,如果是,那也是涉及禮貌範疇。如果不是,與你自己描述衝突,對於衝突描述,我無法判斷。

最後!目前我遇到的所有需要答案而我不知道的都可以分為兩類:【能通過搜索引擎或者查閱書籍找到答案的】和【太過專業且其解答能力需要專業人士付出時間精力金錢去掌握的】。

第一種,費時間費精力,但是絕對是自己可以完成的,麻煩一點而已。不願意麻煩自己卻拿去麻煩別人,題主你也不會願意搭理這種人吧?

第二種,麻煩自己也無法達到的,私以為這種是很值錢的,應該付費。沒錯,不是簡單的付出代價,是付費。專業知識技能的解答應該用金錢交換,而不是求助者一個小禮物一頓飯幫個忙可以抵償的。

講下我真實遇到的情況,同樣是求助,我遇到兩種人。大概其中一種身上有些許你的影子

第一種:有問題問我,私聊我先問我是否有空,方不方便,態度謙恭,得到答案後感謝,發個紅包。

我的態度:卧槽你幹嘛!有話好好說幹嘛發紅包?!得知是略表感謝後,我會根據我自己給對方的解答判斷值不值得對方發這紅包,我認為我提供了價值就領,提供的價值太少就不領等退回。此人下次再有問題問,不管發不發紅包,我都願意解答,起碼ta知道從別人那獲益需要表示感謝。

第二種:一來就提需求,不問我是否有時間是否方便,略顯唐突。當我告知別的可以有效解決的途徑時,嫌貴/麻煩。然而如果是我直接解決,會給我增加成倍的工作量,嚴重影響我的個人安排(目前時間卡滿了的那種)。

我的態度:如果因為我的不索取讓專業顯得不值錢,那我只能一無所知。


私聊啊,他們也怕錯啊


你不經常對群做出付出,不經常對群友做出幫助,

然後你來索取?

群里大家懶得理你,很合理。


針對大學生來說,就不奇怪了,不可否認作為大學生一枚,在大學這樣放鬆的大環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情感自私的心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可能遊戲,可能學習);團體沒有共同的利益追逐或者是事不關己的情況下,多數人會選擇袖手旁觀,不僅僅表現在群內聊天,小到宿舍團體的內心小算盤,大到班級院系不同程度朋友同學關係的處理。都會展露這一「自私」的心態(這裡提及的自私並非有褒貶成分。只是我「自以為是的」心理情感。),對於這種情緒,建議儘快正視。像你所說的群內聊天回復既是援手,更是禮貌。畢竟養成好習慣永遠是正確的。


我也發現了,大家關係又不是不好,在群里說正兒八經的事大家看到了都不回復,處於尊重怎麼也要回復一下,感覺很惱火。


從小學到大學,也沒見過幾個在課堂上,老師一提問就積極舉手回答的。中國人最不擅長的就是當眾表現自己


幫你交情,不幫應該~

重點在這「本人不是那種很活躍的,不會經常在群里聊天,但是有時候會有一些事情需要在群上提問」


這貨又要搞事情了,不能接她的茬。憋死她 :)


只能說明提問的長的丑,長的好看一點大把人搶著回答


1.沒看到。

2.利益相關,有些事不想告訴你,自己先下手為強,說白了就是自私。這種事我已經遭遇過了。

3.群里別的人不回答,我知道也不答,避免尷尬。

現在對班群的態度:屏蔽了班群,有空才會看一下,有人提問求助看到就出來冒泡,沒及時看到就沒辦法了~我自己有問題一般自己都解決的了,不做伸手黨。


①沒看到

②討厭伸手黨


反正上大學之後班級群都被我屏蔽了

有重要消息通知的時候班導會發簡訊

其他時間群里基本都是聊一些沒用的或者和班導吵架 這種事情真的都懶得圍觀了T_T


推薦閱讀:

怎麼跟美女聊天?
聊天技巧詳解!既然避不開問問題,那就享受它!
聊天都聊什麼,怎樣積累聊天的話題?
怎樣跟男生聊天才能吸引到他,把到手,技巧性的語言?

TAG:社交網路 | 心理 | 大學 | 聊天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