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的文革及日軍侵華的彩色照片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近代歷史教科書不使用彩色配圖?

偶爾登錄了人人網,看到了網上分享的圖冊,有文革時期和二戰日軍侵華時期的彩色照片,試問這些圖片是製作出來的嗎?

看到的瞬間很感慨,印象里歷史都停留在了黑白之間,彩色的圖片給了我巨大的衝擊。同樣也引發了我的疑問,為什麼歷史教科書上仍然使用黑白配圖呢?(竊以為黑白配圖讓我們對歷史的認識有了很大的偏差)

---------------------------------------------------------------------------------------------------------------------------------

今天來補充啦,借用網上一句:沒圖你說個jb.我來補圖了,多圖慎入。

下面是二戰時期的

下面是文革時期的。


當時是有彩色照片的:彩色攝影術早在1907年就已經被發明,而第一款現代彩色膠捲Kodakchrome於1935年面世並取得了市場成功。德國愛克發的Agfacolor-Neu彩色膠捲也於1936年面世。

早期彩色照片少見,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攝影界對其有一種成見,認為顏色是紀實攝影作品裡不需要的元素:

「黑白照片有更強的概括力,而彩色片卻容易把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五光十色的外表上,導致忽視事物的內在本質。」

還有一個原因是,早期的紀實攝影關注的都是一些社會問題,邊緣題材,或者是戰爭與災難。這類題材似乎不適合用彩色來表現。

從80年代開始,技術的進步實現了媒體的彩色化印刷,版面需要更多的彩色照片,另外一個現實就是媒體的娛樂化,廣告商不願意自己的廣告旁邊是一個索馬利亞難民,媒體更需要一些生活化輕鬆的專題。面對市場的壓力,更多的攝影師才轉向彩色攝影。


彩色故事片亂世佳人拍攝於1939年。大家看著彩色的斯嘉麗早已習以為常了,對於同時代的彩色紀錄片卻大驚小怪


美國當時彩色膠捲不值錢

德國有一點彩色膠捲,基本只用在大型活動和元首本人身上。

柯達克羅姆是第一款現代彩色膠捲,之前大家是用法國的彩色膠片。


以前的彩色照片確實很稀少,我們以前見的大都是黑白照片,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照片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題主給出的照片中,前幾張抗戰時期的是飛虎隊成員拍的彩照圖中已經說明了,後面幾張文革時期的不知道來源有可能是後來上的顏色。

至於為什麼教科書裡面不用這些照片,不是因為這些照片不好,而是放在教科書里不合適。衣衫襤褸的人民、小孩子們在泥水坑裡洗澡、美軍士兵與大娘討價還價其樂融融、蔣光頭的巨幅海報、高舉紅寶書的人群,還有人提出的那時候的天那麼藍(現在這也是禁忌啊)……它們反映的主題都是需要一筆帶過大部分是小字內容考試不考至少不是重點的,這些照片是不會出現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的,黑白的也不行。


蔣的畫像是用綵綢織的。。。


因為低成本的PS後期上色近年才流行開來,早年的照片上色成本極高。


高達逆向工程產物,涉密,抱歉


這麼多不知道就張口瞎說的,網易有這組照片的專題,是一美軍士兵拍攝的,用的柯達彩色膠捲,百度下真的不難,度娘都知道的東西


後期上色的


推薦閱讀:

照片不好看?是不是忽略了平衡的重要性!
如何在森林裡面拍好看的照片?
如何給黑白照片上色?

TAG:歷史 | 攝影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