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教會過你哪些重要的事?

希望是成年人,已做父母的人來回答,年輕的朋友最好謹慎回答,因為效果可能不好。小孩子限定在0~16歲,和成年人還是要有一定距離比較好。比如他們講的某句話,某個行為,他們看世界的方式,思考的方式等,但最好是一個具體的故事,有場景,才有幫助。

相關問題:

成年人可以從小孩身上學到什麼? - 學習

有什麼東西你是從孩子上學到的? - 教育


哈哈,謝謝邀請,這個話題相比投資項目相比,我更願意回答,因為這個回答可以只代表我自己和一個媽媽。

有了小孩後,才發現自己真想倒回去再活一回,我家寶貝現在3歲。我切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1、小孩子沒有思維定勢,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長大後,發現我們很容易被一種環境和氛圍引導,特別順著一種慣常的思路思考問題。小孩子不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他們每次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會不同。舉個小例子,女兒看到我帶的耳釘,說「媽媽的耳釘真漂亮」。我說「寶寶長大了也可以帶啊,你喜歡什麼顏色呢?」我期待她會回答,紅色、黃色抑或什麼。結果她問了我一句「媽媽,會疼吧?」。我一下子有點愣,她的小腦袋有她自己的邏輯,不是一味想好看啊,顏色啊,而是這玩意是什麼原理,哦,原來是要扎個洞的,因此就覺得會疼吧。你別小看這些,她才剛三歲。

再舉個小例子,我剛開始教她說英語(她沒有任何英語基礎和單詞基礎,我只是為了教她一句話),告訴她,媽媽問「whats your name?」你就說「My name is Mona.」我覺得我已經教會她了,就打算測試下,我問她「whats your name?」結果她頭也沒抬,說了句「Mona.」然後就說「叫Mona幹嘛?」 這種細節的反應讓我很詫異,但難道他們的這種反應不才是最正常和靠譜的嗎?我真心希望我的孩子,能保持,一輩子做一個有獨自思考能力的人。

2、小孩子表達情緒和闡釋問題非常直接。就是因為他們獨立思考,所以他們才表達直接,不用顧忌什麼。我們這些所謂社會人,每天背負的各種社會包袱太重了,一方面容易喪失自己,一方面已經越來越不會直接表達自己。我家寶貝,比如你給她買禮物的時候,如果她喜歡,她會直接告訴我,「媽媽我好愛你!」她不喜歡的時候,會直接告訴我,「媽媽這帽子不好看,我不喜歡帶」。比如,她做錯了事情,我批評她,我甚至打過她,她哭完了會告訴我「媽媽,我不生你的氣,因為你是媽媽嘛!」 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不到三歲時孩子說的話,但至少我希望我和她一樣,能如此性情直接而真誠的面對朋友、家人等,少一些猜測,少一些疑慮。

3、孩子的學習能力超強。我家寶寶天生說話能力很強,表達能力很好。這一點我倒沒覺得有什麼天賦,如果找原因,就在於我非常願意和她交流溝通,從胎教開始。多數人,不屑於和孩子說話,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根本就聽不懂,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超乎我們想像,從胎兒便開始如此。孩子完全聽得懂你的話,而且完全可以非常準確的在合適的場合運用,我家寶寶1歲7個月會說話,2歲多,已經能準確表達很多複雜的辭彙和語義,比如一些成語,什麼五顏六色的,急急忙忙的,大驚小怪的等等,比如各種起承轉合的連接詞的準確用法,現在家裡的簡單的小故事書(幾百字),她都可以一字不漏的讀下來。我真的記不清楚何時教過她什麼,也沒刻意教她識字什麼的,但她從聽你講話,聽你講故事,會琢磨這個詞的意思,我記住這個字的長相,自己就全都記住了,下次就脫口應用出了。很了不起。

4、自信和鍥而不捨。很多育兒的書,都說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不知道此話何講?我想說的是,孩子生來都是非常自信的,只是我們大人不要一次次去打擊他們,毀滅他們。當他們特別無厘頭的時候,請當做那是孩子的想像力,而不要輕言對錯甚至呵斥制止。孩子會很渴望自己去獨立完成事情,他們不喜歡家長的幫助。我不了解別的孩子,我家女兒喜歡自己獨立做一件事情,比如做手工,比如玩遊樂場的各種設施,她不喜歡你幫助和保護,如果她成功了,她會渴望你的肯定和讚揚,如果她失敗了,她會不斷的重複去做,直到做好了,才會放手。倒是,我們有時候太容易說,「算了算了,媽媽幫你吧!」

孩子帶給我的太多太多,尤其是孩子三歲前,幫助自己重活了一回,因為我們基本上沒有自己三歲前的記憶。

真的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活出真的自己。拋開我們腦子裡那一套套吧,有什麼比做一個獨立人格的人更重要和幸福的呢?雜七雜八這麼多,一家之言。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需要好好回憶和思考一下。

想做就做,簡單、快速

女兒從3歲開始就喜歡隨手塗鴉,我把她的畫都裝進了一本本文件夾,現在有10本這麼多了吧。我非常喜歡她的畫:簡單、流暢、充滿童趣和想像力。小孩子不像大人顧慮這麼多,不敢下筆,怕畫壞了沒面子。隨便拿張紙,有支筆,她馬上就畫,又快又好。

對事不對人,童真無邪

女兒和朋友們或者同學們的關係變化真快,今兒好了,明兒分了的,孩子們的交流簡單而直接,被欺負了一點不記仇,是真正地對事不對人的。記得有一次女兒踩著小板凳在寫板報,一個童鞋因為不喜歡他粉筆的顏色,就把她推到地上了。女兒回家全身青一塊紫一塊的,我看著真心疼,想找那個孩子的家長說說,但忍住沒說,孩子事還是孩子自己解決吧,反正沒傷到筋骨。第二天早上女兒跟我說再不理那個同學了,我跟她說那位同學也沒想讓你受傷的。晚上我接孩子放學的時候,看見女兒和她同學已經歡天喜地的了,心裡感嘆,真是童真無邪啊!

從不吝惜表達

小孩子一點也不吝惜表達,包括道歉,喜歡、生氣、難過、愛。她總是喜歡寫寫畫畫的,做各種卡片和手工,送給同學,送給好朋友,送媽媽,她送我生日和三八節的卡片我一直珍藏著,看到這樣的卡片,我心裡會開出花來。有時她做錯事了,我批評她,她耍小脾氣哭了,跑回自己的房間。一般不會超過15分鐘,她都會出來主動道歉說媽媽錯了,那時候我會和她「言歸於好」,跟她講為什麼我會說她,她很樂意我和她討論。

提醒對自己說的話負責,做有公德的人

有一次我騎自行車後面帶著女兒為躲一計程車摔了一跤,我嘀咕著凡開車進自行車道的,占自行車道停車的,猛按喇叭的,不知道謙讓非機動車的,都是沒公德的!女兒問我:那有次我們坐爸爸的車,爸爸也按喇叭了,那爸爸是有公德的嗎? ╮( ̄▽ ̄")╭當時覺著挺汗的。還有一次,我騎車帶她回家,快到小區的時候看到路邊有一個空的冰激淋盒子,我沒當回事,騎過去了,女兒問我是不是要撿起來扔垃圾箱里。小孩子提醒我們要言行一致,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答應買的東西記著要帶回家,如果沒做到,孩子會很失望,說媽媽說話不算數。

好奇心

小孩子能從另外的角度觀察事物,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經常會提出疑問,會讓大人重新思考問題,小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是細膩而敏感的,這方面大人遠遠不如小孩子。

女兒也是挺狡猾的,我有時候問她最喜歡誰啊?雖然很惡俗,但我也忍不住想問,但每次提問我都很受挫,因為無論誰問她,她都說,愛奶奶,愛媽媽,愛爸爸。

記得女兒剛學會說話沒多久,有次洗澡的時候,女兒看著我說:媽媽的眼裡有小小,我趕緊說:小小的眼裡有媽媽。這話讓我感動至極,直到現在。

還有很多很多,一時就想起來這麼多,我要趕緊去親親寶貝,謝謝@成遠的提問。

貼兩張小畫,開心一下

我在女兒心裡的形象就這樣


謝邀。看問題,提問者像是MBTI類型中的「感覺」者,注重事實。偏偏我是「直覺」型,習慣將同類事件抽象出來,可能沒有多麼生動的例子。在此只能說抱歉。

兒子1歲3個月,沒有三四歲小孩那麼豐富的語言。他教會我的:

  1. 活在當下。大人的生活被日程,被截止期,被對過去和未來的思索所割裂。小孩子遵循的是自然的時鐘,他們的時間是流動的。他們的世界裡沒有擔心、憂慮、悔恨。他們歡迎新鮮事物來取代一時的不快,絕不停留。
  2. 充滿好奇。即使是最平淡的東西,也能被孩子發現無盡的樂趣。我家寶寶喜歡一個藍色的小凳子,喜歡翻轉過來撥弄凳子腿,也喜歡站在倒放的凳子里,還會把凳子當做行李拖著滿屋子走,亦會將其端正放好,然後想法爬上去(而不是坐上去!)。在他眼裡,這並不是「一個用來坐的凳子」。
  3. 挑戰邊界。大人習慣給自己划下安全的邊界,也給孩子划下邊界。其實他們懂得探索的藝術。我還在擔心著孩子在床上爬會摔下,想幫他的時候,他已知道到了床邊就轉過身,先試探著把腿放下,再一點點爬下來。但是他一定不會畫地為牢,總是嘗試將探索做到極限。相反,自己大學畢業以後,就連待過的幾個學校的校園都沒有走遍過。
  4. 以下三點都發生在孩子學說話的過程中:
  • 不怕犯錯。我家寶寶十個多月就會說除爸爸媽媽之外的單音辭彙,大部分詞一開始他都說不對,比如前鼻音後鼻音不分,「魚」的音有近一個月都發成「美」,可是他從不因為說錯了就不再說,每次大人說到這個字的時候,他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去模仿。現在他已經會說至少十個有意義的雙音節辭彙。可見(至少是一部分)人的天性根本不在意犯錯,犯錯是最快的學習方式,為什麼大人會在周圍人的眼光中失去了犯錯的勇氣?

  • 不斷重複。大人說一個字,他往往要重複近十遍。對他來說,這是新鮮有趣的事物。可是我上學時,同學都恨不得用最少的重複,換得最好的結果。能做到的人,被譽為聰明,受人敬佩。漸漸的,我開始害怕重複,希望過目不忘。然而即使當時能應付,長期來看能留下多少印象,則很難說。
  • 及時複習。當孩子開始漸漸懂得辭彙的意義後,每天睡前都會自言自語地重複當天學到的新辭彙。第二天就能更加熟練地應用。過去我以為複習是刻意的,可有可無,甚至覺得複習是浪費,擠占本已不多的學習時間。從孩子身上才發現,如果保持對學習的興趣,並不會覺得複習有什麼痛苦,花的時間其實也不多,效果卻很好。


推薦閱讀:

聾啞人夫妻怎樣教育孩子?
小孩子一定要被強制叫人么?
小孩到底可以有多壞?
孩子班上有人炫富,然後孩子覺得自家條件不夠好,覺得父母不夠能幹,怎麼辦?
Scalers:媽媽愛學習,孩子會模仿

TAG:調查類問題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