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是不是從來不保護婦女兒童,反而還把她們當作自己可以隨意處置的財產?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產生過女士優先、交戰不傷害婦女兒童的騎士精神。相反,小規模上,家裡男人一活不下去了,就要典妻換取自己苟活;大規模上,一旦打仗打得山窮水盡,就要吃女人當軍糧,這樣的人還被當作英雄。這是為什麼?


其實就好像中醫西醫之爭,本質上不是中西差異,而是古代與現代的差異。對婦女兒童的保護可以認為是民主化的一個特徵,古代連平民男性都養活不起,沒心情搞這個。

以歧視婦女聞名的伊斯蘭教,在中世紀算是進步宗教了,有很多保護婦女的切實措施,那麼同期其他文明的情況也就不難想像了。

西方也是很後來才開始尊重婦女的。如果你看聖經,婦女地位跟中國古代一樣糟糕。亞伯拉罕的正妻撒拉幫助丈夫納妾,這跟中國的情況一模一樣嘛。

12世紀以後的騎士文化中才開始帶有尊重貴族婦女的規則,而且很大程度上被文藝作品美化過。天主教中聖母的地位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加強的。而且這些優秀品德只通行於貴族,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泥腿子還想跟騎士老爺一樣搞LADY FIRST,別做夢了。

其實中國人概念中的保護婦女兒童的理念在歐美早就落後了,至少落後50年。按照美國保護兒童的標準,中國一半以上的中年婦女應該就地正法,至於西方女權在中國男人中引起的抱怨,你看知乎的討論就知道了。慢慢改吧。


中國男人絕對是我所見過的最奇葩的一個群體。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之前網上曝出《中國女人形象氣質差配不上中國男人》的文章,文章作者說,在馬路上,中國男人明顯高中國女人一個檔次,女的沒一個看得舒服的,倒是男的看起來很有氣質。還說了中國女人壓根不想再外形上取悅男性之類的,簡直是大言不慚!我呸!

其次,在微博中,我經常可以看見男人轉發一堆愛情雞湯,內容無非是怎麼說男人有多痴情啊多麼在乎女人,而女人經常動不動就被說是渣女,直女癌。把男人說得不會出軌似的,永遠始終如一,如果男的要是出軌了,那一定是因為真愛。還設定出了一大堆標準,什麼低於170cm的女人是三等殘廢啊,女人罩杯要是小於G罩杯那還是女人么之類的,整天搞這些唧唧歪歪亂七八糟的,真是惡俗得不行,我呸!

還有在日常生活中,我見過不少男人,一次跟被很多女人追,但是他都是在搞曖昧,把女人當備胎,對她們的通用語是呵呵幹嘛去洗澡。覺得自己能同時被幾個女人追顯得自己很有魅力,根本就不當這些女人是個人。這些男人和女神開房之後得了性病,就記得備胎了,然後讓她們拿錢去治性病,真的是渣得不行,我呸!

還有些男人,真的是做作得不行。每天就沒事找事去刁難自己的女朋友,三天兩頭要女友給自己送禮物,要麼就一哭二鬧三上吊,還整天數落自己的女友沒上進心不能滿足他的物質要求之類的,而自己整天就看腦殘劇要麼就去網購剁手,沒事兒還老是YY兩個女人是拉拉,是百合,如果看到長得不好看的女同性戀,馬上態度一變,覺得別人丑的要命,各種嫌棄各種吐槽,然後自己平時還不認真工作,做這個做不好,做那個做不好,花自己女朋友的錢就爐火純青了,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心裡實際上根本看不起自己的女朋友,想著哪天可以娶一個白富美就能過上好生活了,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看看自己陪不配得上自己的女友,真是無恥!我呸!

綜上所述,我覺得中國男人古代的時候被禁錮得太久了,然後現在物質條件開始變好了,就開始學什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男女平等,男權主義,想著有一天男人的地位比女人要高,但是只學習了對自己有利的部分,而把自己應該負起的責任選擇性忽略掉,這些男的真是太有心機。


騎士精神是用來對待平民的嗎?十字軍奸淫擄掠還少嗎?西方中世紀好像還有初夜權呢。 。。八國聯軍奸淫擄掠,二戰西方各國軍隊奸淫擄掠,你以為是人心不古?像販賣黑奴。種族滅絕這樣的事。沒騎士精神的中國人還真沒做過。。。只要是正常的軍隊,哪裡沒有不傷害婦女兒童的規定 ,劉備老婆幾次被人搶還不是都送回來了。。。養條狗對女主人少主子當然要畢恭畢敬。就戰爭,貴族還是貴族,小小騎士惹得起嗎。俘虜是可以換錢的,況且交戰雙方多多少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你敢殺嗎。一戰各國君主還不都是親戚。

至於平民,1204年4月12日,十字軍對君士坦丁堡發起進攻。第二天城被攻陷。十字軍在城內任意屠殺手無寸鐵的居民,強姦婦女,抱劫財物。全城居民多數被屠殺,幾十座完美的古代雕刻悉遭破壞,君士坦丁堡圖書館豐富的藏書化為灰燼,聖索非亞教堂遭到劫掠,許多藝術珍品經過這一次的洗劫,再也恢復不了元氣。

1212年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十字軍東征之間興起的由兒童組成的十字軍隊伍。兩至三萬兒童前往Niza,途中大量孩子逃脫隊伍,另有大量餓死。到達Niza後僅余不到兩千兒童,兩名商人為他們提供了七條船,承諾帶他們過海,其中兩條船中途沉沒,剩下的五條到達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後,所有倖存的孩子被賣為奴隸。 《十字軍騎士》本書系波蘭著名作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顯克維支的一部優秀歷史長篇小說。托爾斯泰評價:整部小說對人物和雄壯的戰爭場面描寫極為細緻,寫到騎士團的貪婪、狡詐、兇殘、狠毒和背信棄義的行徑,寫到歷經千辛萬苦尋找妻子的茲貝什科的不安、急切、喜悅和沮喪,寫到格倫瓦德之役之慘烈,之血腥,數次血戰表現出的殺戮和悲壯……無一不讓人為之扼腕嘆息並深深感動。


這哥們從來不好好提問。除了一些偏激狂熱無知外,這哥們的題目沒有一點兒營養。


不是


題主是王英生同志,散了吧。


中國男人請先說清楚年代好不好?放現在那幾個行為可是要蹲大牢的。又被代表了,三個代表還不夠嗎?@_@


「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產生過女士優先、交戰不傷害婦女兒童的騎士精神。」

一直認為知乎上提問和答問的標準格式應該是模仿議論文,論點,論證,論據。這樣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請問題主你的論點提出了,論證和論據呢。我並非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你好歹應該給些例子,讓後來者一一作解釋吧。如果題主願意舉出例子的話,我十分樂意洗耳恭聽,增長見識。

「相反,小規模上,家裡男人一活不下去了,就要典妻換取自己苟活;大規模上,一旦打仗打得山窮水盡,就要吃女人當軍糧,這樣的人還被當作英雄。這是為什麼? 」

承接高票答案之後,我狗尾續貂加以補充。這一段讓我想起五代十國,那個時候的確是兵荒馬亂,但我的印象中也不只是吃女人,而是吃全城百姓啊。因此,我認為制度的完善是伴隨社會的發展而生的,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能談什麼禮儀道德,就如同儒家走遍戰國也不得重用。樂崩禮壞談這些就像是痴人說夢,每個人因為自己的利益而行動。反倒是漢朝之後,治世採用儒道,講究人性,講究情理。

粗鄙之人,鼠目寸光之詞。不足請題主指出,望不吝賜教。


題主又來提這種問題啦,大家打開題主的提問列表一定會驚嘆的啦!!!!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重要的事情3遍

十字軍燒殺擄掠

英國貴族在戰場前赴後繼

恐怖分子變態殺戮

薩拉丁騎士精神

明末殺百姓邀功

紅軍秋毫不犯

像答主所說的賣老婆哪國都有好不

吃人還分男女嗎(當然圍城戰估計先吃女的)而且殺百姓在謬論上從古至今都罵好不

重男輕女倒是很嚴重但是我看很多名人不是夫妻相敬如賓嗎


您這個問題並沒有帶上年代啊,至少新社會(笑)之後這種問題就不見了,還有看了一下您的問題也是醉了,這麼仇視中國文化,這麼鄙視北方人麻煩您把您的C型玉雕龍的頭像換了再說


沒錯,外國人,不管哪個國家都比中國好。你不移民可惜了,快點走吧


看過權利的遊戲吧,那會兒女人不也是玩物嗎?這還是歐洲人啊,人類文明創造者們!

題主回家洗洗睡了吧


不是。

歷史上從來不會有絕對的事,只能說是相對而言大多數而言的事。

根據這一點我們再逐步分析題主的問題:

1.「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產生過女士優先、交戰不傷害婦女兒童的騎士精神。」

我認為,要想判斷父系社會和母系社會的重要標準只有一條,即是看推動社會發展的勞動生產力的主體是誰。如果這個社會中男人是生產力的主體,那麼這就是父系社會,如果這個社會中女人是生產力的主體,那麼就是母系社會。

「母系氏族實行原始共產制與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語言、名稱。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緣,崇拜共同的先始。氏族成員生前共同生活,死後葬於共同的氏族墓地。隨著原始農業及家畜飼養的出現,作為其發明者的婦女在生產和經濟生活中、在社會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摘自百度百科)

事實上歷史上的確存在過母系社會,那麼在那時必定是女人處於強勢,男人處於弱勢,所以,題主這第一條算是回答了。

不過有一點就是,題主所說的中國是從何時算起?「騎士精神」具體內涵又是什麼?所以我建議題主把題目內容改成「東方歷史上,又沒有產生過女士優先、交戰時不傷害婦女兒童的尊重女性的精神」

再看第二條:

2:「相反,小規模上,家裡男人一活不下去了,就要典妻換取自己苟活;大規模上,一旦打仗打得山窮水盡,就要吃女人當軍糧……」

不少人都說中國歷史就是用女人的血淚寫就的,話雖偏激,但的確有理。女人在長期的社會中不受尊重,成為男性的俯庸。

但我想說的是,題主所說的雖然都有歷史記載,但是都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發生的。雖然這不能成為女人就該低等的理由,但也可以證明像這種事情不常發生。

另外,歷史總體上是虧欠女性,可總有那麼幾個痴情的男兒是真正對女性好的,儘管這在歷史長河中不值一提。

ps:答主今年才讀大一,而且學的還是土木建築類專業,閑時也沒看過什麼史書,所以本身史實功底較弱。只是覺得問題有趣,一時心癢。若有錯誤,還望指出,但不喜噴子!


這個問主從那個犄角旮旯找到的這種論調?而且還冠上了整個中國男人的頭上???


我是進來看怎麼被反駁的哈哈哈哈


看到這問題笑了


從精神方面考量 在中國 男銀這個物種已經成稀罕物了。


大男子主義vs女權癌。且看撕逼!


黝有高級女權黑啦,我好害怕


推薦閱讀:

抗爭者的歌聲——《喀秋莎》的旋律在庫區
中國有哪些人可稱作女性楷模?
目前我國女權主義思想更多停留在網上,是否只要加以規範就可以避免不良的後果?
細節解密《使女的故事》

TAG:歷史 | 女性主義 | 封建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