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父愛的人是否容易早熟?

不記得是哪一期的新發現刊登的,為什麼是父愛不是母愛?如果說把父愛改成和諧家庭父母良好關係是不是更準確些?


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於「缺少父愛」和「早熟」

所謂缺乏父愛,姑且理解為在成長過程中,父親這個角色「不在場」的情形。所謂的「不在場」,包含兩種含義,一種是父親的缺席,即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另一種是得不到父親的關注。

從出生到個體心理成熟的這個過程中,父愛並沒有扮演者母愛那樣不可或缺的角色。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也大多是通過母親來實現的(例如父親通常很少直接對子女提要求,而是通過母親來傳達)。而且父親對男孩和女孩的影響是有所不同的。當兒童認識到自己是有性別(大概3歲),既而進行「性別認同「的時期,父母往往就是兒童的參考。

對男孩來說,父親就是性別認同的「榜樣」,而在男孩成長為男人的過程中,父親往往也是效仿的對象,當然,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父親的形象在不停的變化著(體現為小時候總是覺得爸爸最厲害,長大之後漸漸對父親不以為然起來)。如果父親不在場,而身邊又沒有人扮演榜樣的角色,那麼就會產生性別認同上的困難,簡單的說,不知道怎麼去做一個「男性」,而正如前面說的,父親的影響往往通過母親來實現,如果男孩的母親對父親心懷埋怨,並且在男孩的面前經常的表現出來,那麼還會給男孩造成一種男性是「壞的」的錯覺。這麼一來,男孩既不知如何去成為一名男性,又覺得自己的性別並非是「好的」,表現出來就是過於的女孩氣,所謂「娘」,也可能始終還是像渴望父親一樣渴望著一個真正意義上男性的出現,往往會產生同性戀的傾向。當然,只是傾向而已。

女孩的情形略有不同。父親並不是「榜樣」,卻是認識另外一個性別的最好樣本,父親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男性的形象,就好像母親的形象教會女孩如何去做一個女性一樣。由於父親並不在場,而且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通過母親來實現的,那麼女孩對父親的認識,依然是來自於她的母親。如果母親是遭拋棄的,那麼女孩對男性的印象就會是「壞的」「不值得信任的」,這種想法會一直根深於女孩的內心,在以後尋找伴侶的過程中,就更難對男性產生信任,也很難從一段戀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由於父親不在場,女孩也很有可能一直想要以某種形式填補這段空缺,導致戀父情結。另外一種情形是,目睹母親如何含辛茹苦的生活,而本應保護母親的父親這一角色卻並不在場,也很可能導致女孩對自身性別的厭惡——我恨我自己如此弱小,我恨我自己不是一個男人——那樣我就可以保護媽媽了。女孩想要擁有男人的性別——這絕對是無解的。

總而言之,缺少父愛所帶來的,就是一種性別認同上的困難。這種困難以及這種困難帶來的心理問題,也許會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漸漸的被克服,但比起其他兼有母愛與父愛的人來說,畢竟要花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代價。可見缺少父愛並不讓人早熟,正相反,可以說是令人「晚熟」的。如果有一個夠好的母親,在對男性的認識上做出正確的引導,且有一個叔叔舅舅之類的人充當好的榜樣,以上這種困難也是可以避免的。

那些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回答這個問題的同學,你們的「早熟」並非由缺少父愛引起,而是父親的不在場,需要你們更早的分擔家庭的壓力罷了。換句話說,所有家庭有困難,或遭遇重大變故的人,也會更早的獨立起來。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雖不見得「窮」,但大致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缺乏父愛並不是早熟的必要條件,甚至不是充分條件。


父親在我四歲就離世,母親為了養活我們姐弟三人,即使百般不願最終還是改嫁了,繼父是個老實本分的農民,就是愛喝酒,在外受鄉親欺負從不反抗,在家裡我們姐弟幾個就是他的出氣筒,他一有什麼不順心,或者是我們調皮搗蛋他非打即罵,有時打的太嚴重了,媽媽帶著我們回外婆家或者回我的以前奶奶家表示抗議,反覆幾次,也絲毫不能改變我們在新家遭受的一切,母親是個患有殘疾的婦女,無法和繼父抗衡,只能眼睜睜看著我們被打,要是她維護我們,則我們會被打的更厲害。

我慢慢長大懂事了,知道不管有什麼委屈都要自己承受,在外面被人打了或者罵了,或者在學校受了什麼委屈都是自己消化,沒有想過要回家告狀訴苦,甚至都不知道可以和父親訴苦撒嬌之類的。

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缺少父愛的孩子確實比較早熟,但是親情觀念比較重,和姐弟一樣的遭遇一樣的童年,我們的感情非常深,母親也在她能力範圍內毫無保留給予我們她全部的愛,這一點我是越長大越明白她的艱辛,越明白她的付出是世上無人能比的母親。所以,因為姐弟和母親,我們幾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沒有怨恨過父親,一點都沒怨恨過。因為媽媽經常說,我們讀書全靠繼父去工地做工賺回來的,又種田又做苦力實屬不易。我能上大學我已經很感恩了,我心裡也暗暗發誓要善待他終老,只可惜幾年前他喝酒過度不幸離世,那時我已經畢業上班兩年多了,他本可以好好安度晚年,因為我們已經長大有能力了,這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

我好像跑題了,對不起。我還想說的是,沒有父愛的孩子,比較敏感,沒有安全感,容易自我封閉,很慢熱,後天與人相處不容易交心,還有就是比較獨立,我認為有得有失,早熟有好也有壞,只要你三觀正確,不會壞事,不會有人格障礙。


是的,這種所謂的「早熟」背後的心是空的,而健康的早熟背後的心是裝滿溫度的。

簡單粗暴的解釋就是:這種早熟表現出來的行為只是讓你覺得懂事,知進退,只是因為我們惶恐,我們只是用這種行為換取社會上別人對自己的接納。

而健康的早熟會更加勇敢,這樣的人心裡有溫度,更會拒絕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因為「父親」這兩個字產生的感覺會帶給他更加有力和沉穩的心臟。


父母初三中考前離異,小時候只記得他帶我出去玩,我媽從來不管我,成天打牌,我要期末考試想讓她不出去打牌,拉都拉不住。

加上初中三年一個人住校被同學欺負三年,性格自卑敏感,到高中好不容易才找回表面上的自信,但低落的時候還是容易覺得全世界都不喜歡我。

別人說我性格好,懂事,那只是陽光的一面而已,因為覺得不努力就不會有人愛,所以在人際關係,工作,學習方面都比較努力。

昨天看到同事買的兒童畫冊《我的爸爸》,一點感覺都沒有。對爸爸這個詞的印象實在太模糊了,小時候爸爸帶我去玩的記憶也都不怎麼記得了。

應該算是早熟吧,知道人沒那麼容易就被喜歡,找異性也希望找有安全感的,現在的男朋友表露出以後不想被孩子束縛住,我打擊很大,這不是離我想要的安全感越來越遠了么。哎,說遠了。


早熟是必須的。

我爹是個完全徹底的loser?無賴。家裡面大大小小的事務基本都是我媽操持,他對家庭毫無責任和義務的概念,所以從小我也確實和他不親。

但是早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確實是母上逼出來的。母上在同齡人還在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的年紀就已經開始給我灌輸「靠不到你爸所以很多事我只能和你說「這種思想。直接導致我過早的就開始習慣成人思維方式。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母上從來沒拿我當女兒看,更多的時候像在看合伙人。

好處是處處享受平等,比如絕不會逼你幹家務或是催你結婚,能接受在外忙回家就堅決不幹活,請鐘點工這一類的思想,也能接受找不到合適的單著也好過將就。七大姑八大姨圍攻我不談戀愛的時候會表現中立並以我女兒主意大,我是管不住的之類的外交辭令打發走他們。省心。

壞處是很多時候她受不了的事情我也受不了,比如間歇性更年期發作的時候會叨叨說我不關心她一類的。蒼天可鑒啊我那段時間不要說關心她,關心自己都沒空!每天也就睡三小時啊母上!你去找你老公啊!你倆又沒離婚,然並卵,母上只會反覆念叨一句話,你爹靠的上我跟你說什麼?

那你倆趕緊離婚啊卧槽!

類似的事件有無數,反正一句話,別人家應該爹做的事兒我家我全做了,包括但不僅限於修各種電器下水道神馬的

FYI雖然匿了但是答主確實是個大齡女單身汪


小學一年級開始自己上學,那時候家裡還不富裕,住的又離學校遠,每天要走半個小時的路,再坐差不多一個小時的公交才到學校。

二年級的那年夏天,某天下午突然下雨,我沒帶傘,我媽又要工作到很晚,我想著下這麼大雨,我爸肯定會來接我的。從校門口到公交站再到終點站,我都滿懷期盼的尋那個魁梧的身影,生怕人多他看不到我,最後我又淋了半個小時的雨走回家。那一路我只有一個想法,可能他在教我如何堅強。到家的時候,他躺在床上看電視,看了我一眼,不冷不熱的問了句「回來了?」,我很平靜的「嗯」了一聲,忍著沒哭。

我覺得那是我這輩子淋的最大的一場雨。


我只知道缺乏父愛的人容易喜歡老男人


導致人性格成型的因素太多了。而且每個因素都具有二相性。而且不同的因素摻雜,都會發生不可預知的異變。

==========

想想都複雜。


我只知道,缺乏父愛的女孩子,尤其是知道XX出軌事件的女孩子,

在外人看來,很堅強,很狠心,卻也有點行為怪異。

內心裡,滿是傷疤,對世界充滿了防備。

在交際上,常常很怯場。

不敢一個人去探索,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一個人,什麼都自己一個人在心裡消化。

有時還會懷疑自己。

會喜歡上給自己安全感的男生。

沒錯,這就是我。


我覺得這道題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從小父母離異跟母親 今年24周歲 從來沒人說過我成熟 只有人說我不成熟 性格和日漫主角一樣 衝動熱血偶爾煽情


其實不是早熟。

只是比別的孩子更加敏感和自卑。

通俗的來說,是多長了好多個心眼。

我只講我吧。

從小爸爸就在外地工作,一年最多回來一次或者不回來。媽媽生下我就去了爸爸那裡,期間我還有了一個弟弟。弟弟回來了,媽媽卻沒回來。

所以我是沒有體驗過父愛與母愛的孩子。

因為沒有體驗過,所以現在我一點也不想他們。也不恨他們。

但是我感覺我和那些爸爸媽媽都在身邊的孩子就是不一樣。

不愛交流,容易害羞,特別敏感,特別自卑,而且極度缺乏全感。極度的偏執,被關心時會感到十分不自在。

當好朋友談起自己的爸爸媽媽對自己怎麼怎麼樣的時候的時候,我只會說,不知道誒。

鬼知道我有多羨慕他們。

我只知道,外婆年級大了,沒有爸爸在的家裡,需要自己扛米扛水。

過年爸媽偶爾回來,雖然很開心,但是待在一起也是滿滿的尷尬。從小就不親,幾乎不會主動和他們說話。想要說的話也沒有勇氣說出口。

現在我高三,也看開了很多。因為以後的未來我也得問一問爸媽的意見。雖然還是害羞,但是也會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

慢慢來吧。

希望以後關係有改善吧。


當你問錢父親不給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想法,想法一多,人看起來就不同


不是早熟,是偏激或者偏執。


我談過很多次戀愛,但每段都沒超過半年。在戀愛的過程中我很敏感,很缺乏安全感,很自卑,自卑到我認為他一定會離開我,然後也是真正的離開了我,絕大部分都是我性格的原因吧,,,

我從生下來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被父親拋棄了,原因是什麼呢?」我不是男孩「於是在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外婆家,從小在外婆的保護下長大。

(上面我還有個姐姐)在送走我的兩年之後,母親懷上了弟弟,他們一家四口過得很開心,而我一直在外婆家也過得很開心。。。。。。

他們有全家福,唯獨沒有我。五歲的時候,媽媽帶著弟弟來過外婆家,然後把我接回了」那個家「,只記得五歲的我睡意朦朧,有人拖這我走,那個人抱著我弟弟很開心說什麼我也忘了,然後另一隻手拽著我走。聽媽媽說」那就是我爸爸「。

我也不知道我多大,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媽媽拉著我坐上了火車,只記得媽媽在火車上拿著姐姐和弟弟的照片以淚洗面,我現在還記得媽媽傷心的樣子。現在也知道父親拋棄了媽媽,拋棄了這個家。

後來姐姐弟弟也被送到了外婆家。在我沒有上高中之前的那幾年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幾年。

無憂無慮多好啊。

上高中之後覺得一直很不順利,過得很不好,現在我工作了面臨的壓力也漸漸多了,但還好有我愛的外婆一直支持著我。

(中間省略了很多。第一次玩知乎,就想知道很多人是不是和我一樣)

從小被父親拋棄,也見識過父親的暴行。

對男性永遠有距離感。

或許我會孤獨終老,老無所依吧。


是。過早的學會了察言觀色和獨當一面。愛你的人是你至今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理由。


不要只拿自己的人生經歷去回答某一方面的問題

因為那只是一個方面 只能證明你的人生是這樣的

按照這個軌跡發展 並不能預示著別人的人生也必須這樣發展 做人做事不能太絕對 說話也是一樣 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我也缺少父愛 小時候 粑粑整天出差 我一個月也見不了他幾次面 但我並不早熟 雖然現在已經19歲了 但別人都說我不像 都只認為我是一個15 6歲的孩 做事無經驗說話太可愛

這是一個不能回答的讓所有人滿意的問題 所以請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拿來回答 我認為 所有用自己的人生來證明一件事實的行為 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都是在耍流氓 bou 謝特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