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檔護膚品與平價產品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哪裡?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基礎護膚 ,更多「護膚」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日報內容基礎上更新。

可以理解大家急切的想知道究竟高級護膚品的配方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的心情。

但是,且慢。

我要說的可能是下面這個思路:

  • 一般消費者可能會有的理解的是:售價的差異 → 配方的差異。
  • 然而事情是:售價的差異 ---------> A+B+C+D+E+F+。。。配方的差異。

也就是配方,和配方以外的要素分開分析。

1. 配方以外要素:商業角度。

以前在哪些專業問題在本專業是常識,但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被人所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中我有寫過一句,化妝品賣的不是化工產品而是夢想。這句話是要聽進去的哦。(失去夢想的我默默的在寫答案。。。)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夢想的成本是由幾個部分組成的?

這個和任何一個其他的製造業其實我覺得差別也不會太大,但是如果要在夢想上砸錢的話,思考一下下面幾個問題

  • 容器:特殊的形狀?特殊的材質?特殊的design?甚至是有名的designer設計的?
  • 紙盒:有光澤的材質?啞光的材質?凹凸的印刷?
  • 販賣的數量:生產越多買進原料價錢越便宜生產cost越低等等
  • 宣傳:請人代言了嗎?請的是平民還是巨星?打廣告了嗎?電視廣告?
  • 販賣渠道:網上直銷?有店鋪?店鋪是百貨店的櫃檯?普通的葯妝店?有BA嗎?

然後定價和產品定位才是最密不可分的。這一點可以參考奢侈品。

我們要賣給什麼年齡段的什麼收入層的?所以我們打算定一個什麼價位?然後才是去做滿足這個價位的性價比的配方。反過來不是沒有,但是考慮到成功的幾率,大約這生意沒法做了w

我知道大家拚命把注意力放在配方本身,但是以上所舉的幾個例子,這些要素所上花的錢是遠遠超過產品本身的配方的。

尤其是現在,化妝品這個市場,各種跨業界的企業也紛紛來分一碗羹。

配方也許是大公司的一個新人做的,也可能是小OEM的一個老手作的。配方這個東西的好壞和是否合理,在現在的競爭激烈的市場里,顯得也不那麼重要,而且從一般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也很難知曉。

就像料理,頂級大廚做的也好,街邊小店賣的也好,平民自家做的也好,都可以吃嘛,很可能都不賴啊,能說不合理嗎,能說大廚的就一定有營養對身體好嗎?

總結1:

化妝品的定價與市場定位緊密聯繫。

配方以外的ADCDEF要素佔大部分的產品成本。

2.那麼從研發角度來說,配方究竟有什麼不同?

其實是一句話,這個還真的要看業界良心ww

以前有位同學問過,Lamer和妮維雅藍罐的區別為何有人說護膚品便宜的和貴的差不多?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其內容和這次的問題主題略有相似。雖然也倆也是一個特殊栗子,但是也能從一個側面體現高檔護膚品和平價護膚品的差別。

  • 原料上的區別?

首先,基礎成分的原料。也就是一個配方大約90%以上的組成成分。

原料這個東西,來自於原料供應商。很多人提到原料純度問題,一些很常用的原料基本都有個業界共同規格,符合規格的基本都純度差不多。化妝品規格比較隨意,但是基本還是原料供應商,製造商能作的是,選擇用誰家的原料罷了。

好的原料也好,機能性高的原料也好,會貴,但是絕對不會貴成天價。

那麼機能性(functional /concept)原料呢?

大家有時候經常能看到的什麼什麼花提取物什麼草提取物,這些Concept成分是支持產品故事(夢想)的一個重要要素。

大手老鋪化妝品企業的話,Concept成分是獨家花了不少錢和時間研發出來的,這個產品Story本身裡面承載了夢想。但是,可以這樣去想,會有一個化妝品成分的開發,超過新葯的開發費用時間和精力么?答案是不會。化妝品的效果也遠遠不能和藥物有效成分做比較(因為考慮到安全性,也不能那麼有效)。只是,既然是獨家的,你要用細胞發酵液,就只能買SKII這個是沒有辦法的。

那麼,很多時候獨家成分的真正效果究竟比起已有的那些成分來說是不是更好?好多少?這個其實很難說。我想大家真的已經不知道甘油和凡士林其實是多麼好的保濕成分啊淚目!

  • 配方的區別?

化妝品成分以及配方技術,其實在整個業界早就成熟多年,配方技術本身來說很尖端的革新技術並不會真的有多少(也不需要花很多錢。。)。

配方本身的合理性對於真正的使用感和效果和安全性不是必要條件。

這有點像建房子,不同設計出來的房子可能都可以住啊,也不能說不合理啊,只是從建築角度而言,這個內部構造到底夠不夠美夠有感。其實配方師心中,也有這樣一個配方美不美的心態的。很多時候更新換代很快但又賣的貴的護膚品來說,處方的合理性可能遠遠不及強生嬰兒乳液啊www

要說配方師最大的能控制的地方,的確是使用感(texture)沒錯。即便是這一點,也是市場導向,一秒鐘打回重練的可能性也是經常有滴。

要做不油膩的吸收快的,要做厚重的保濕的,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神奇的是,使用感的調整剛入行一年的新人也是可以做到的。重點還是,使用感的嗜好性真的是千差萬別。有的人就是喜歡住鋼筋鐵骨有的人就是喜歡木造這個沒有誰對誰錯。有的喜歡咸辣有的喜歡清淡。沒有一個配方能適合所有的人,這也是配方師的樂趣~

  • (你們看不見的最重要的)後期評價

確定適合產品定位的使用感之後,產品的Performance,以及支持大家看不見的真正重要的產品質量(安全性等)才是綜合能評價一個處方的地方。

這個才是真正的業界良心問題。

安全性,安定性,防腐力,功效性(較少),尤其是大家關心的安全性和功效性,真正的大企業在這些方面會做得比較到位(砸錢)是真的。而小作坊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這一點的。比如嬰兒產品的安全性,你評價實驗的N做10個和做100人,200人的結果來說,在產品外表和價錢上是完全體現不出來的。

後期評價是產品最大的保障,和這個直接掛鉤的是企業責任。

總結2:

配方的好壞的確也取決於原料和配方本身的合理性,但更多的是後期評價的保障。

越靠譜的企業才能做到。

這些與定價不是必然聯繫。

綜上所述:

價錢最終是由市場定位決定的。

配方是否符合性價比是業界良心。

貴的真的不一定比便宜的好。

所以,買正規良心廠家才是必要的!

最後要說的是,既然是夢想嘛,大家花錢嘛買到滿足感是很重要的。

無論是來自品牌,使用感還是效果,覺得值得才重要嘛對吧w

好了,想到再補充w 大家有問題會努力回答的。


高檔護膚品和平價護膚品究竟有沒有區別,這個問題幾乎成了美妝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的看法,但又眾說紛紜,各持己見。

我就我在業內這幾年的親身經歷和聽到的故事,談談我的看法。

一言以蔽之,「一分價錢一分貨,十分價錢三分貨」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高檔護膚品和平價護膚品的純功效差異是趕不上價格差異的。也就是說,
3000塊的高檔面霜功效≠100塊面霜的30倍,一次性用30瓶疊加的結果只可能是過度使用導致的悶痘或過敏。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十分價錢三分貨」。

既然沒有十分價錢十分貨,那剩餘的七分價錢是不是都被黑心的化妝品公司賺了?

也並沒有。

據我所知,幾大國際品牌,按照目前在國內的價格體系,利潤率也基本就是在個位數,能做到20%的毛利就差不多可以開香檳了。這個數字,遠比不上海量的本地平價護膚品。那麼,這個價錢都去了哪裡?

1. 感受。

把它放在第一位,不要覺得扯淡,畢竟美妝行業是一個美的行業,是一個相當感性的行業。護膚品之於用戶,在能夠滿足基本的功效需求後,更多的會是「令人愉悅」的需求

這其實也是順應市場多樣化需求潮流而來的結果。功能類似的產品,可能在包裝、氣味、吸收度、形態方面不一樣,就能吸引到不同的消費人群。而且在近年來,由於人們的護膚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對護膚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於是就形成了一些不一樣的天價產品體系:有以臻貴材料為主打的,以諾貝爾科技為主打的,以貴金屬做包裝的……這些東西之所以推出,無非是因為有需求。

退一萬步講,護膚品不僅僅只是原材料的堆砌。如果你以為一個高價產品就是用各種超貴的材料攪拌一下就完了,那就太天真了。這東西攪拌出來,很有可能是一個氣味古怪、顏色醜陋、使用感受一塌糊塗的東西。你會願意用嗎?

所以,高檔護膚品會在保障功效之餘,格外注重顧客的使用感受,比如膏體是否順滑,容易推開且少殘留,比如氣味是否令人愉悅,不廉價庸俗且不會與膏體反應,比如瓶子是否合適,與膏體能否相容,便於攜帶還要長得好看有新意……這些,都是要花錢、花時間、花人力去研究和測試的。

2. 安全。

所謂安全,通俗點來說就是不過敏。但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可是讓實驗室里的研發專家傷透了腦筋。

大家都知道,化妝品中有很多活性成分,也正是這些活性成分挑起了「功效」這個大梁。那麼活性成分是不是越高越好呢?顯然不是。

有個很經典的例子。某品牌的美白精華,在美國上市時裡面的活性成分含量很高,效果就很兩極化,不過敏的人覺得非常好,見效快,副作用低,簡直是美白戰鬥機。但同時,過敏的人比例也大幅增加,投訴鋪天蓋地。於是進中國的時候,就特意調低了活性成分的含量。結果,用過美版的人反映,沒有美國網上說的那麼神奇,感覺上當受騙——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過敏比例也大大降低了。

所以,高檔的護膚品不像平價護膚品,是走量的,它的每個顧客價值都很高。得罪一個人,可能連TA身邊的一群高價值人群都失去。因此「但求無過」成為了更加重要的標準。在活性成分的含量上,需要做更多的測試,來保證取得安全與功效之間的最佳平衡。很艱難,很費錢,但很必要。

3. 功效。

為什麼把功效放在第三點,是因為這個差別在高檔和平價產品中存在(所謂的一分價錢一分貨),但在較高檔和較平價產品中,很多時候沒有那麼明顯。

高檔護膚品相對來說有更多的資金做研發和測試,因而在新科技和新成份的採用上,更具有優勢。這也是為什麼早兩年國產化妝品剛出來的時候,清一色都是保濕產品,因為補水保濕最簡單,科技含量最低,原材料最容易拿,做出來又最不容易過敏。而考驗研發實力的,其實是美白和抗老。

但如果是一個集團內部的高檔品牌和平價品牌,通常來說都是會共享配方,只不過出於成本的考慮,相關活性成分的配比會不一樣,效果也會因此有些差別,但就像最開始說的,肯定和價格差不會成比例的。

所以在這裡給到各位一個小小的hint:如果買不起高價品,可以考慮在同集團中找找看是否有平價替代,一般來說不太會失望。

除了以上三點,還有類似於品牌附加值之類有的沒的,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於產品定價的評判。不過總的來說,高檔護膚品和平價護膚品這個區分本就是片面的標準,不該一概而論。我也不認為,一定能得出高檔比平價好或者高檔比平價差的結論。就像和化妝品研發@莫離
私聊時他說到的,按照科學的說法,網上的測試根本無法證明哪個產品功效更好,因為樣本數量不夠,只能說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如果按照嚴謹的科學對比,需要一個足夠大的測試樣本量,並從肌膚種類、狀態、年齡、人種等方面加以限制,然後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盲測,並且排除香精等主觀因素,得到的結果才真實可信。

最後,和業內的小夥伴們聊下來,大家都覺得,高檔品其實很難做,光在功效和安全之間求平衡就已經很難了,而活性成分添加過多又會和葯妝搞在一起,受到很多法規的限制……所以,賺錢不易,大家都不容易。

其實,理想的狀況是消費者明白自己的肌膚狀況,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這個「適合」,一方面指的是功效適合,另一方面講的就是預算適合。不排除有些人在面對差不多功效的產品時會任性滴選擇貴上50%的品牌,這也屬於市場需求,品牌何樂不為,對吧。

而品牌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研究自己擅長的品類和配方。但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大多數消費者不了解自己有什麼需求,該用什麼,只能肉身親測,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而品牌則一心鑽研「如何講好產品的故事」,可能盲目賣產品給一些非目標群體。

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不對等,這是很現實的情況,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能有賴於整個行業的共同教育和成長,慢慢改進。


質量。

我認為這是最殘酷的地方,兩者差的不僅僅是關於化妝品的質量,更是多種人的生活質量。

一個面朝黃土的農村婦女不會懂為什麼一瓶水能買上千,一個高薪階層的白領也永遠不會買一瓶大寶擦臉。名牌化妝品能拯救一張常年不用風吹日晒的臉,但是拯救不了一張終日風塵僕僕的臉。可這個操蛋的世界上永遠不會消失這兩種人,於是就有了高檔化妝品和低端化妝品。

你說如果一個女人每日早睡早起生活無憂營養豐富,她的皮膚狀態能不好嗎?哪怕事業生活中有些煩惱壓力,也不過兩個黑眼圈而已。她們富裕的經濟條件使她們消費的起高檔的化妝品,化妝品自然有用,可憑心而論,有哪個化妝品能保證永遠不會年老色衰?

你說如果一個女人每天貪黑起早勞心苦力營養不良,她的身體狀態能好嗎?她們不會拿來之不易的血汗錢去消費一瓶幾千元的化妝水,只能任自己的皮膚一點點鬆弛,眼角一點點下垂,身體一點點老去。

真正有差距的,是各階層人的生活狀態,高檔化妝品不過是被商家的過度宣傳與有錢人的追捧出來的假象。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永遠豐盛年輕,要勝過所以神仙水。

感謝評論和點贊,就不一一回復,祝你們生活愉快。


不購買點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化妝品,怎麼會有心理作用。


上圖上圖上圖

評論里幾位,我就抖個機靈秀下恩愛,瞧你們酸的。我來告訴你們!

我家碗可便宜了,大市場批發的

我買不起洗碗機的

錢都被我買手霜了,哪還有錢請阿姨

對!你們還要說你看你沒用lamer手霜,老子喜新厭舊還不行嗎!

在我老公得知我的護手霜是la mer、la prairie和價格後,洗碗的時候都說:我來洗吧,你抹一次手霜就是一個碗的錢


貴的不一定真好

便宜的肯定垃圾

大牌稍微要臉

小廠只看銷量

有效的不一定安全

無效的相對簡單

自作聰明必然上當

大智若愚也會被騙


便宜的東西唯一的好處就是便宜,貴的東西唯一的缺點就是貴。說的有點絕對了,但是貴一點的東西真的是只有掏錢那一刻是不開心的,後來用的時候真的是心情好好。


不請自來,我是生物工程的,對化妝品一無所知,不過上半年實驗室我做的一個課題是神經醯胺提取,神經醯胺的一個主要用途是化妝品,保濕作用。

我知道的保濕作用的不多,實驗室里有甘油和神經醯胺,甘油幾塊錢一瓶…

神經醯胺標準品(純度很高很高)2毫克2200元人民幣,也就是一克純的神經醯胺能賣2200×500元,這應該是廉價和昂貴的區別吧,我也不太懂


來 畢竟在致力於讓全世界女人更加美麗的護膚品(說泡圈錢)行業混了有些時日,參與過研發銷售採購個個環節,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科普下化妝品種類

言歸正傳

以下幾個主要差異所在

一:料體配方、包材質量

二:機器設備(製作水乳霜精華等的儀器)

三:時間成本 運營成本

四:品牌

來 一個一個說

一:料體配方

基於護膚品品類眾多,化學料體成分區分更是數不勝數,什麼曲酸棕櫚酸酯,烷基糖苷、海洋多糖等等啊,名字又長又難聽,這裡就不多闡述了,舉個例子?好

排除像CHANEL Dior等這種資金雄厚到有自己的專供料體外的90%的品牌,都是要到市場上去採購料體。

某次因開發新產品所需料體不足,便去料體供應商那採購,採購什麼?你們熟悉的玻尿酸。

「李總你好,跟以前一樣,山東福瑞達的玻尿酸30公斤(拿貨價6000一公斤)」

「恩 好 最近新疆阜豐的玻尿酸賣的很火」

「哦 那個多少錢?有什麼牌子到你這拿貨?」

「3000一公斤 #@牌(某18線開外我都沒聽說過牌子)」

「哈哈 算了 畢竟用在消費者臉上 質量還是要保證的(強行裝逼 謝謝大家)」

好 我這一款面膜所需十幾種料體 玻尿酸只是其中之一 其他料體差異也如此這般。

好,那麼你要問我這6000的跟3000的玻尿酸差距到底在哪裡啊?

我也不知道啊! 啊哈哈哈哈哈,只能告訴你這料體就是貴點。

料體質量以及價格是造成成品價格差異的核心因素之一

包材質量

亞克力玻璃瓶算是玻璃瓶中的布加迪了

你問我公司用嗎?當然不用啦,用仿亞克力的 啊哈哈哈哈哈 一個35ml的面霜 亞克力玻璃瓶13塊錢,用不起哦(仿的5折左右價)那麼這個就很簡單了 一個80塊錢的面霜跟300塊的面霜 光看瓶子 你也能看出差異所在。

二:機器設備

常見的:

自動灌裝面膜機、液體攪拌鍋、真空均值乳化鍋、封口機等等等,專業科普這裡不做,簡單闡述。

一台生產面霜眼霜的真空均質乳化鍋,報價10w-200w不等,一分錢一分貨,這裡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價格越貴的,乳化出來的料體越好,用戶體驗也更佳。

三:時間成本 運營成本

時間成本跟運營成本是密不可分的,若要有先後順序,「運營成本的增加順帶造成時間成本的增加」

據不精準數據表明,

全世界中大型化妝品品牌開發一款新產品平均耗時通常為2-3年

為什麼這麼久?

1市場調研

2新料體開發

3料體測試

好,市場調研、數據分析結束後,著手開始準備工作,各部門組織開會,分工明確,設計部開始包裝設計、採購部開始料體包材採購、技術部料體實驗等等,其中各部門所會遇到的困難,無涉域否能懂。

Finally,全線人員一路升級打怪,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把這個新產品開發出來了(迷之微笑),事還沒完, 要推廣吧、砸廣告吧、跟政府某局吃個飯吧、請這個明星那個明星代言吧。

成功上市,家喻戶曉。

你,值得擁有。

某黛一年廣告投入便3000w,多少中小品牌嘆為觀止,年營業額不過區區百萬。

在這想說明一點大多數平價品牌是沒有能力付出做如此龐大的運營成本的,價格自然有差異,一般如何開發?

學chao習xi大牌。

四:品牌

一個品牌所承載的東西有什麼?

在我看來,無外乎以下三點

1 產品價值

產品價值是由產品的功能、特性、品質、品種與式樣等所產生的價值 。它是顧客需要的中心內容,也是顧客選購產品的首要因素,因而在一般情況下,它是決定顧客購買總價值大小的關鍵和主要因素。

一個公司願為止付出投入越多,產品價值越高,價格自然也偏高。

2 服務價值

要說論服務,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品牌是什麼?沒錯,海底撈。

海底撈好吃嗎?感覺我在家擼個火鍋也有那水準。吃的是它什麼?沒錯,服務價值。

各行相通,化妝品品牌也如此。

在同類產品質量與性質大體相同或類似的情況下,品牌向顧客提供的附加服務越完備,產品的附加價值越大,顧客從中獲得的實際利益就越大,從而購買的總價值也越大。

3 品牌精神

在我看來,一個偉大的品牌是有精神的,如你我一般,是有靈魂的。

Coco Chanel女士12歲母親去世、父親離家出走,從小在孤兒院長大,1914年開創了Chanel時裝屋,她的Chanel Suit以女性化為訴求,集美觀、時髦、舒適、端莊、考究為一體,在樹立女性職場自信平等的同時,不具侵略性地保留了女性大賦魅。

這一切的簡約美、精緻美、叛逆美都貫穿在日後的Chanel,也可稱為Chanel精神。

不可否認奢侈品是人類虛榮心的產物,除了錢多的實在用不完,需要你講出一個購買奢侈品的理由,相信大家一致都會說出,購買它的品牌精神,確有精神否? 有。

在這個浮躁充滿慾望的時代,我們追求金錢、權利、滿足各種物質慾望。

君子之道拋棄、仁義禮志摒忘、信仰稀缺。

我們信仰了人民幣,人為如此,品牌亦是如此。

偶爾問道幾個品牌創始人為何進入化妝品行業,為何成立品牌?

答之 「暴利啊!賺錢啊!」

每年都有數百個化妝品品牌註冊,我看到了大家急於在這個龐大的市場分上一杯羹,卻無精神信仰可尋。

此行業為此,其他行業也為此。

這是我們的悲哀,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謝謝


就我自己而言,高中開始化妝,第一次是買了韓束,御泥坊,現在想想還不如買大寶,大學買雪肌精,奧爾濱,安耐曬,現在快畢業了用阿瑪尼,只能說,貴的,不悶痘,安心,便宜的,不如直接買大寶吧,我收入不高,但是我覺得臉上的東西,不能省,高絲資生堂旗下很多牌子都不差,用著只要堅持,確實會穩定肌膚,歐美牌子便宜的不如同價位日系,要麼用大牌。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貴婦霜的專欄文章,如果有興趣的話看看:

知乎專欄

確實,很多人會有一個誤區,覺得護膚品作為一個功能性的產品,價格和功能是成正比的,如果買到了一個產品特別貴,就會有一種自然的期待,也就是它能夠提供很好的效果。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護膚品實際上和我們身邊的很多商品一樣,隨著價格的提高,基本的功能已經都涵蓋了,就要往其他方面發展了,比如包裝,比如香味,比如膚感,比如各種有逼格的廣告。這樣一來,消費者買到的就是一個很完整的產品,體驗就會很好。

所以高檔護膚品的本質早就超出了功能的範圍,而是在營造品牌形象以及提供消費者美好的體驗方面下足了功夫,簡單地說,你買了這個產品,不僅好用,而且說出來還特別有面子。

舉個例子就是之前文章裡面提到過的CPB的面霜,光看包裝就知道肯定價格很高,和平價的產品拉開了很大的差距,光是做到這一點,就知道要花的努力不是一點點。

如果再來瞄一眼配方表,一下子能給人砸暈,粗看起來放了很多料,因此值那麼多錢。如果仔細看看,基本的架構就是那樣,沒有特別新,也沒有特別趕時髦,礦物油等合成油脂,還有聚醚類的乳化劑都在用(當然這不代表這款產品不好)。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活性成分加的特別多,簡直像是開了個植物園似的,全部往裡死命加。但是裡面究竟哪些是真正起作用的,又有哪些只是露個臉的,這就是大公司的秘密了。不過,作為頂級的產品,資生堂肯定是做了無數的研究和測試才研發出了這款面霜,裡面花的錢,最後都變成了7000元售價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回到問題本身,高價護膚品和平價護膚品差在哪裡?其實從產品的每一個方面,都會存在差距,但有些差距很小,有些差距很大,都因產品而異。從基本的功能來說,比如防晒、基礎美白和保濕,以及基礎抗衰老,平價的產品都能滿足(這裡的平價指的大概價位在400-500元以下),但是如果你對產品的其他方面有需求,比如更多的功能,更好看的包裝,更有意境的香味,就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錢了。


謝不邀。高檔護膚品比較貴,購買高檔護膚品的人有較大概率生活水平高一些,導致皮膚好一些。


一般便宜的護膚/化妝品不好,我們都會說,這個好垃圾

但是貴的產品不好,我們都會說,感覺這個牌子不太適合我呢

然而我還是堅持護膚一定用貴的,化妝品嘛……………也是能用貴的就用貴的


簡言之,就是十分的價錢可能只有兩三分的貨,但是一定比一分價錢的東西要好。

不願意為品牌溢價買單的話,用大寶固然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高檔護膚品的成分、吸收、技術成熟度、甚至是使用時的愉悅感,都是遠遠高於平價產品的。

另外,國產小品牌特別是三無品牌就別用了,朋友用在電視上廣告打得不少的某珍珠粉護膚品牌,皮膚屏障完全被破壞,整張臉腫成豬頭還堅稱不是護膚品的問題……不知道怎麼選擇的話用上海家化出品就好。


最大的區別應該是雜質的含量

上學期學校選修課製取植物精油,在製取過程中用到最多的溶劑就是乙醚了,乙醚的危害就不多說了,直接上百科

雖然乙醚對人體危害很大,但相比較實驗室里其他有極溶劑而言,乙醚提取植物中活性有機成分的效率還是挺高的而且成本也不是很高,所以乙醚自然是首選。

精油提取出來後,我們除乙醚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懸蒸一下,雖然最後沒檢測純度,但乙醚殘留量應該是很高的。

由於是實驗室製取,做好了基本就是扔掉,也沒人敢真拿去用,所以用這種較簡單的方法基本是沒問題的。但是,正因這種方法較簡單、消耗較少,設備簡單,自然會有一些黑心小作坊採用這種方法製取廉價精油(護膚品),甚至用更加粗放的方式製取,而且實際生產中,產品所含的其他有害雜質肯定很多,如果用了這種精油(護膚品)那後果可想而知。而大公司、大品牌的高價護膚品,相比較而言,除雜技術必然更完善,標準也更嚴格。

。。。。。。。假裝是分割線。。。。。。。

由於答主只是選修了這門課,學的並不是化學專業,所以,如果答的不夠專業請見諒,如果有什麼錯誤,也請指出,但請不要吐槽。

最後附一張制提取槐花精油時的照片以及洋槐花精油

很下飯是不是(手動滑稽)


這個不曉得是不是心理作用,試過cpb的底妝(雖然也不算巨貴)已經離不開了。服帖,不悶,每天出門都覺得自己好貴,怎可輕易流淚。。。。。哈哈哈哈哈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