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當前中國經濟決策?

曾任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

  • 經濟增長還是中國領導層的優先要務,同時要優先保證黨的領導的持續性;
  • 中國領導者會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底線是要用宏觀控制避免經濟的系統風險;
  • 經過近期股市動蕩,領導層對監管特定金融工具和交易會謹慎得多;
  • 近期股市動蕩會使國企改革等有利於市場穩定和基本面的改革提速,可能引起市場波動增加的匯改減速;
  • 今年8月的人民幣貶值是市場將中國領導層推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之舉理解為中國國內經濟疲弱,並非中國要通過本幣貶值提振出口進而促進經濟增長,今後人民幣未必大貶值,因為領導層的目的是讓匯率穩定。

以下是高盛與李稻葵的訪談問答,提問者為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駐紐約的高級策略師、董事總經理Allison Nathan,回答者為李稻葵。

問:誰在推動中國的經濟與市場決策進程?

答:決策流程由財政部、中國央行和國家發改委為首的多家政府機構推動。對於外匯與貨幣政策相關的重要決策,進行大量討論和考量還有最終拍板決定的機構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它就在中南海隔壁。

下圖可見高盛總結的中國最高經濟與金融決策機構及領導人。

問:中國領導層的核心目標是什麼?政治與經濟目標的優先順序是怎樣的?

答:領導層再也不像上世紀80年代初那樣設定單項目標的日程,當時發展經濟是首要目標,中國稱為經濟增長是底線。而今天,執政黨普遍腐敗和效率越來越低下的跡象引起領導層擔憂,促使他們將黨領導國家的可持續性視為重中之重。

因此,他們著重強調反腐,並保證尊重黨內官員的行為。然而,確保經濟仍然稍微快速地增長、即GDP增速達到6%-7%還是優先要務。經濟增長的確還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根本,包括黨的領導的持續性。

問:經濟要走向現代化,政府就要減少對市場/經濟的管制,可能要做這種取捨,中國決策者怎樣看待這方面問題?

答:決策者了解,要讓經濟更有活力,必須通過改革提高效率。他們很清楚這種取捨,但底線是,他們希望維持宏觀層面的控制,因為要避免經濟出現系統風險,特別是金融危機。

問:全球的央行官員都試圖取得這方面的平衡,中國央行的優先任務有什麼不同嗎?

答:中國最高領導層的很多目標和其他地方的決策者一樣。不過,除了有共同的目標,也有區別。他們對某些方面的容忍度比較低,比如大範圍失業,或者食品與汽油價格高漲。因為他們擔心這種波動可能引起社會大眾普遍的焦慮,擔心在經濟問題和其他社會不滿共同作用下,可能激起普遍的政治抗議舉動。

問:為何中國經濟改革的某些領域比其他領域步伐更快?

答:從性質上說,改革技術性強,大眾難以理解。比如一些經濟改革,它們的速度往往比那些更多人在經濟活動中接觸得更直接、也更直觀的改革——比如國企改革和房產稅改革來得快。因為我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政策對人民經濟利益的影響會引起更多的爭議、會有更多反對的聲音。中國領導人注意到網上的觀點,也受到它們影響。

問:近期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匯率波動會不會讓未來的改革步伐放慢?

答:我認為,波動未必會放慢改革進程。反應會更微妙。某些方面的改革是控制市場波動和穩定市場的關鍵,它們可能提速,比如支持許多上市公司的國企改革、允許外資企業在中國上市的改革。相反,那些可能增加市場波動的改革,比如深化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速度就會減慢。

問:您對剛剛公布的國企改革細節有什麼第一印象?

答:國企改革雖然兩年前就已宣布,卻還沒有詳細計劃,因為涉及股東範圍較大,一些觀察者擔心它會不會得到實施。最近宣布的改革方案提供了更多的細節,這是國企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它確認了政府角色的轉變,從國企運營的管理者要變為類似基金經理的角色,可能也會通過政府投資企業控股外企。它還將國企高層領導分為兩類:一類還是政府官員,薪資向公務員看齊;另一類是職業經理人,薪資按市場行情定。這應該有助於解決公眾對國企高管地位和收入的擔憂。針對這類擔憂,去年許多國企不論高管是政府指定還是在市場聘用的,一律調降他們的工資,我認為那麼做適得其反。

新的國企改革政策應該讓大家安心了一些。但迄今為止只是宣布書面計劃,還需要看今後的行動。

問:最近中國股市動蕩對決策者的想法有何影響?

答:坦白說,股市大動蕩讓高層領導意外。6月末和7月的第一輪波動期間,他們日以繼夜工作,要拿出穩定市場的措施。那輪市場震蕩和對應政策留下的關鍵教訓是,對待股市,決策者要有更複雜的工具。其長期影響是,在監管特定金融工具和交易活動方面,決策者會比以前謹慎得多。兩融和賣空就是例子。

而且,這次市場震動讓決策者意識到市場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性。公平地說,如果拿A股和港股、美股相比,A股的上市公司在管理、盈利等方面質量較低。所以,我預計未來會討論如何邀請對市場更有吸引力的國際企業在中國上市,提高中國股指的質量。這和中國籃協以市場價格邀請NBA球星來打中國聯賽類似。

問:您怎麼看人民幣貶值最近在外匯市場的影響?

答:匯市和股市的情況截然不同。我認為,今年8月中國政府實行的匯率改革是要讓匯率更好地反映市場力量。

但市場反而將此舉視為中國經濟更疲軟、政府試圖讓人民幣貶值促進國內出口的跡象,這一觀念和此後的匯市波動出乎中國決策者意料。我認為,市場的反應讓決策者相信,人民幣現在對全球市場極為重要,受到的關注太過密切,影響到推行重要的改革,至少在未來一兩年內是如此。我預計,在這一階段,決策者會以保持匯率穩定為目標。

問:市場根據人民幣貶值推測的中國政府動機是否合理?

答:不合理。出口再也不是能扛起中國經濟的增長發動機。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只不過,要是再大量增加出口量,其他國家地區已經沒有吸收的空間。因此,用貿易推動經濟、甚至穩定經濟增長都是幻想。

問:有人認為,人民幣不可避免地還會大貶值,您怎麼看?

答:我認為不一定會有大貶值,理由有二:政府的意圖和工具。中國的意圖是穩定人民幣匯率,讓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沒有理由將各自的經濟困難歸咎於中國,進而讓他們的本幣也貶值。中國的目的是要穩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裡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推薦閱讀:

「全球決策者都在操縱市場」?
德銀談全球流動性:一場有預謀的潰敗正在逼近
求職那些事兒:十道奇葩面試題
信貸質押再貸款:「中國版QE」還是「自作多情」?

TAG:华尔街见闻 | 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