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群體的自我歧視

(本文為原創,但我的訂閱號中第一次發布,所以有一些觀點在我前幾篇知乎專欄中已經提過。並且這篇文章的主題和我第一篇專欄文章相呼應。)

很多人問,怎麼會歧視自己呢?筆者原來也一直以為,歧視和壓迫總是來自於另一個群體。但是經過一些閱讀和自己的觀察,才發現,事實遠不止如此簡單。

前一段時間讀完了Malcolm X的自傳,除了他那激情洋溢的個人性格之外,他的很多話反應出來了當時美國的一些社會現象。當筆者仔細思考其中一些現象就會發現,其實它看似是當時美國的社會現象,但實際上在全球歷史上,在中國現在,都在進行著。nn

什麼社會現象呢?那就是作為一個弱勢群體,當他們被這個社會的主流思想完全洗腦後,他不會去意識到自己的弱勢去爭取權利,而是去千方百計地去迎合主流強勢的思想,去歧視跟自己有同樣境遇的人。這種行為和想法是以一種非常潛移默化的形式去進行的,而我認為這根本不是某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一種群體的共性。從這種思維中掙脫出來其實蠻困難的。

舉個例子,在馬丁路德金的話和Malcolm X留下來的話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在美國60年代以前,甚至現在,存在著這麼一群黑人。他們因為某種原因成為了美國的中產階級黑人,然後他們就會去跟著主流白人思想一樣,去看不起自己的窮苦的黑人同胞們。Malcolm 憤怒地稱這些人是被白人洗腦的黑人。他對這些不爭氣的,虛偽的黑人的憤恨甚至超過了那些壓迫黑人的白人。還有,在當時的美國,還有現在的美國也是,很多黑人比較喜歡把自己的髮型弄成conk,conk的意思就是把頭髮燙直(黑人的頭髮原本是帶卷的),然後有的人染成黃色。這樣的頭髮不就和白人的金髮一樣了嗎?但是大家想想,這種行為的背後難道不就是一種覺得白人比黑人高人一等嗎?難道不就是覺得自己把頭髮變成白人的樣式,自己就感覺酷酷的嗎?難道這從更深的含義,不就是覺得,自己以自己是黑人為恥辱嗎?Malcolm在他自傳中也寫了這麼一段話,大意是:「n這些黑人如果能用花在做頭髮上面的一半時間去讀書,他們的生活會比現在好一千倍。」所以,在那個年代的美國,黑人從整體上來講,是被那個時代的思想所洗腦而且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是黑人是恥辱的。這句話很多人不承認,但這就是很多人的潛意識。nn

這種現象在歷史上也很常見。比如說在19世紀奴隸剛被解放的時候,那些自由的年輕的黑人非常高興,但是那些以前曾經當過奴隸的老黑人看到這群年輕自由的黑人心理很不爽,覺得,你看,我都受過這些苦難,你沒有受過,你簡直是太放肆!他們心理很不平衡。這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那些老奴隸已經認為當奴隸是天經地義的了,以至於他們看到了被解放的一群年輕的黑人覺得內心很不爽。nn

這種現象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女權運動中也很有體現。很多人覺得是男人在壓迫女人,從骨子裡不給女人權利。其實這確實說明了一部分事實。但是更可怕的事實是什麼呢?那就是壓迫這些年輕女人得到權利的,正是老女人!為什麼?一個老女人,她被這種男權思想壓迫了一輩子,已經骨子裡根深蒂固的被洗腦了,覺得女人就應該是服從於男人的,所以你們這些女權主義者真是有悖傳統道德的!應該被壓制!所以很多老女人開始反對這些女權主義者。nn

大家仔細想一想這些社會現象,難道不覺得可怕嗎?當一個群體中的某一部分人想為了這個群體的更好地利益而奮鬥的時候,反過來釜底抽薪的就是這些群體成員本身!nn

當年Malcolm在跟那些黑人的博士辯論的時候,當他看到那些被洗腦了的黑人一直在為白人對黑人壓迫的罪惡而辯護的時候,Malcolm在自傳中寫到:「我一直以來克制我自己,不讓我自己在演講和辯論中罵人,但是當我看到這些被白人洗腦的黑人博士,當我看到了他們這些如此幸運的黑人能受到教育但是反過來幫著白人來壓迫自己的兄弟,我恨不得跑下去跟他進行身體的搏鬥!」nn

大家以為我說的這些只是歷史現象嗎?筆者對心理疾病了解一些,那我們就談談在中國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現象。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精神疾病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因為我們是社會賦予了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太多負面的含義,以至於患者不僅僅要受到疾病的折磨,還要受到這個社會的歧視。正是因為這種疾病帶來的污名,幾乎所有患者都有一種病恥感。這種恥辱感已經非常根深蒂固,很多患者並不去想這個恥辱是社會賦予的錯誤含義,而是把這種恥辱當成很正常,並且應該的。最可怕的是什麼?最可怕的是一些患者因為這種疾病,自我歧視,更歧視那些跟他一樣受苦的病人。舉個在別人那裡看到的例子。有一個抑鬱症患者(身體基本已經很好了)跟自己的沒有心理疾病的朋友說,「你男朋友有抑鬱症,你可得小心點啊。這病嚇人,而且遺傳啊!以後你跟他在一起,你得想好後果!」n(很多人不了解抑鬱症。精神疾病,從身體角度來講,只要維持得很好,是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的)這個患者看起來說的很正確,但仔細想想,難道她本質上不是也自己覺得自己有抑鬱症嚇人嗎?這難道不是一種自我歧視嗎?難道這不是一種既歧視自己也歧視自己所處的弱勢群體嗎?這種看似是順著主流思想而說的一番話,看似很正確,但實則確實深深的妄自菲薄。如果說一個沒有得過抑鬱症的人,歧視抑鬱症患者,說不好聽點,還情有可原(雖然也應該糾正),但是一個患者本身,竟然說出這樣的話,讓別人一起來嫌棄這種疾病,這難道和那些被洗腦的黑人跟白人一起壓迫黑人有什麼不同嗎?這好比一個黑人跟一個他的白人朋友說:「你的女朋友是個黑人啊,你可得想好,blahblah(給出一堆黑人不好的理由)。」nnn

難道這世界上有比自我歧視,然後還歧視自己群體更可怕而且更可悲的事情了嗎?nn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阿蘭德波頓的《身份的焦慮》,裡面有關於女權主義這麼一段話:「在20世紀初的女人,當她們在這個社會上各個地方受到阻礙,她們總會去怪自己,怎麼自己是個女的!?」n換句話說,那個時候的女人很少有人意識到,是這個社會結構的不合理,而不是我們是女人是錯誤的。雖然筆者對女權主義了解不多,但是這一點讓筆者感覺很有意思。這難道不是跟我們這個社會中那些弱勢群體一樣嗎?一個抑鬱症患者得病後受到社會的歧視,然後怪自己怎麼得病了呢!?他不會去想,這種社會的歧視與壓迫是不對的,他是去想,自己怎麼是精神疾病患者呢?然後這個患者不去想如何改變社會現狀,而是去拚命地把自己變成一個看起來沒有病的人,去逃避這個疾病的標籤,n去迎合主流社會的偏見,甚至,和主流社會一起歧視精神疾病患者。nn

筆者對於中國社會其他的弱勢群體了解有限,但我預測,這種「迎合主流社會然後一起壓迫自己群體」的思維方式一定普遍存在。這種弱勢群體因為自己的標籤而感到恥辱的現象一定存在。所以什麼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本身是弱勢群體,還是因為他們已經被主流社會的偏見深深地洗腦,並且覺得自己就是弱勢群體然後還在逃避自己是弱勢群體這個標籤。不管是黑人也好,女性也好,中國的精神疾病患者也好,只有當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境地並且能夠認真地去思考去認識到這一切的根源和本質,他們便不再是弱勢群體。因為他們從骨子裡就有了自信。弱勢群體,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我們自身的屬性(女人,黑人,精神疾病等)所決定的,而是我們怎樣看待自己,並且怎樣去思考和行動。nn

雖然說本文的標題是「弱勢群體的自我歧視」,但筆者深深地認為,沒有人願意去特意歧視自己。這種歧視,這種潛意識裡去迎合主流社會,是一種我們人的某種屬性。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多少少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有這種屬性。但是,從這種屬性中跳出來,對事物的看法也許會更明了,也許,那樣我們才能會成為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員。

知乎名:星星

2016年1月4日

本文為原創,歡迎轉發,如需轉載,請在知乎上聯繫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第一篇專欄:對心理(精神)疾病的污名說「不」! - 好奇的星星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女權主義盛行的當下,男性如何在夾縫中保護自身權益?
誰能回答我 她給我說了什麼?
為什麼德國的女權主義者要歡迎穆斯林難民來德國?
女人、電影和理想國
中國無女權,何來女權癌?

TAG:抑郁症 | 读书笔记 | 阅读 | 黑人 | 女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