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6年,你的投資戰勝了誰?

國內外主要股票、債券和商品市場基準

2016年中國乃至全球資本市場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過山車行情,投資者對於「拔地而起」,再「攔腰斬斷」的K線們貌似都已經麻木了。不過,投資行業里有一句經典的話,「波動才有機會」,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國內外主要資本市場基準年初至今(2016/06/08)的價格變動情況吧。

國內大、中、小盤股票在年初的兩輪大跌中元氣大傷,至今跌幅仍超過15%,香港恆指受國內市場波及,也下跌逾4%。遠在美國的標普500指數則表現良好,年初至今穩步上升超3%。債券方面,中國國債ETF年初至今僅上升不到1%,而對應的美國債券則上漲了3%。大宗商品在今年實現了熊市到牛市的跨越,黃金暴漲約18%,國際原油價格回升超35%。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螺紋鋼因前幾個月的爆炒為大眾投資者所知,今年累計漲幅超16%。

nn總的來說,今年國內股票和債券整體表現較差,國外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類資產表現相對較好。

國內公募和私募基金業績一覽

首先,我們考慮的公募基金和陽光私募基金來源為Wind資料庫,所以可能有少部分基金(尤其是私募基金)可能並沒有進入我們的考量範圍。此外,對於公募基金,我們去除了分級基金,包含不同份額類別的基金產品我們只保留A類份額。最後,我們去除了貨幣型基金。經此清理後,我們的樣本數量和分類如下:

以下收益分布比較直觀,對於國內公募基金,實現正收益的個數為828隻,僅佔總數2443的34%。且其中絕大部分(767隻)的收益在0至5%的區間。可以說,一個投資者年初至今的投資收益如果超過5%,那麼恭喜,你打敗了97.5%的公募基金經理

對比國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收益率看似更為分散,畢竟私募基金對於槓桿使用的限制更少,取得高收益和高損失的概率都大幅增加了。很多投資者可能認為私募基金是比公募基金更賺錢的,畢竟管理費和業績提成以及投資門檻都高很多。然而從以下收益分布來看,投資者的這種幻想和現實還是有不小差距的。相較於公募基金34%的正收益概率,私募基金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僅為22%,比前者還少了三分之一。和公募基金類似,在實現正收益的私募基金中(2368隻),絕大部分的收益率也是小於5%的(1657隻),收益超過5%的私募基金占所有私募基金的比例僅為6.6%

那為何我們對私募基金總有一種高收益的幻想呢?還記得我之前打開國內某大型陽光私募銷售網站的首頁,立馬就被本年度私募收益排名榜單吸引了。第一名累計收益率高達1000%,前十名最差也有400%的收益。這還了得,如果年初我們買了這些私募基金,現在豈不是身價翻倍了么!等等,讓我們再來看一下私募基金整體的收益分布,收益超出50%的基金確實有69個,然而占所有私募基金的比例僅為0.6%。暫且不說這些私募基金的門檻和收益的持續性,就沖著這0.6%的概率,我也只能呵呵了,一不小心就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國內公募和私募基金各個策略和資產類別獲得正收益的比例。和第一部分提到的資本市場基準收益吻合,國內股票和混合類產品損失慘重,獲得正收益的比例不超過3成,商品類和債券類的表現更好,獲得正收益的比例最高達到7成。此外,我們還發現,國內公募股票型基金的正收益概率高出同類私募基金5個百分點,這不禁又讓我們想問,國內私募基金真的可以創造出超額收益么?

寫在最後

通過上面的業績分析,我們驚奇地發現,年初至今,如果我們的投資收益超過5%,那我們就可以成功地打敗97.5%的公募基金經理和93.4%的私募基金經理!

其實,基金業績差也不全是基金經理的錯,畢竟國內整體股市和債市表現不好,這就是我們在投資學裡常提到的「系統性風險」。那在今年國內這種股、債市雙跌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投資呢?答案的根源還是在上述的「系統性風險」。在國內,我們所接觸到的系統性風險當然就主要是國內的股市和債市,絕大部分策略(除了市場中性等策略)都無法避免受到影響。

但如果我們把眼界放開,把投資的範圍擴展到全球其他的資本市場和資產類別,將我們所接觸的「系統性風險」多元化,那麼我們的投資將免於被單一的資產和地域風險所主導。從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角度來看,這樣一個全球多元化組合的效率在長期來看將遠高於投資一個單一資產和地域。

(見 海外投資之不二選擇——QDII基金;熟悉又陌生的「全球多元化投資」)


推薦閱讀:

【債券日評】20170606 央行操作MLF,同業存單利率再創新高
被自己一句話扳倒的副部級
誠實一點:我們不知道如何炒股才能賺錢,但是…
【債券日評】20170404 大事小覽

TAG: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