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者,老法師,運動員

題圖:愛好者,老法師,運動員 (靈魂畫師已上線)

全文吐槽,可能虛構。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現代攝影始於喬治伊斯曼發明了新式照相機,攝影的普及則始於史蒂芬沙森發明了數碼相機。而攝影狂熱則從數碼相機的便攜化開始。

現在每天都有數億單位的新照片通過各種設備產生。無論是居家旅行還是吃喝玩樂,貧富美醜或是嬉笑怒罵,拍照已然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每個個體在社會中身處不同的位置,也有不同的身份,但是拍照這種事兒如今就像是吃飯一樣,成為了一種剛性需求。然而有的人云游四海,吃香喝辣。有的人卻倒街卧巷,饔飧不繼。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今正在以一種新的形式上演。

街頭巷尾的老百姓每天拿著手機或單反拍照,聚光燈下的大小明星也在不停的拍照或被拍,像沙特王子這樣的貴族也時不時用他們的鍍金鑽石鏡頭找找存在感,就算是流浪漢偶爾也會找找野路子拍幾張過過癮。那看起來就像是某種社會儀式,但是大家玩的花樣也都不在一個水平上,以及,這跟他們是王子還是流浪漢並沒有什麼關係——流浪漢米羅斯洛夫·蒂奇和小保姆薇薇安·邁爾就完爆了小王子阿勒薩尼和小明星江一燕。

對於一些愛好者來說,他們甚至不需要你的時間,只需要你點贊。

「老法師」是對成群結隊拍攝風光和模特的攝影愛好者群體的一種略帶貶義的俗稱。然而「老法師」這個群體卻並不新鮮也不是中國獨有的,西方國家將這個群體優雅的稱為「沙龍攝影愛好者」:

沙龍攝影愛好者,是指業餘攝影愛好者構成的群體。他們以攝影為興趣而職業,他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 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習攝影技術和技巧。通常,一群志趣相投攝影愛好者在工作之餘出外找尋攝影題材拍攝作品。沙龍攝影愛好者可以細分為不同攝影興趣群體,有些鍾情拍攝人像、大自然生態、建築物、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等,亦有專門拍攝街頭景物、社區活動、運動比賽、地區盛事、人生百態等。拍攝風格也可分為寫實派、唯美主義派、視覺藝術派等等。

沙龍攝影愛好者較喜歡使用高階相機、長短焦距鏡頭、腳架、濾鏡、閃燈等器材,以追求更佳的拍攝效果。

(維基百科中對於沙龍攝影愛好者的描述)

可以確定的事實是,對於時下的一些攝影愛好者,攝影更像是一種與體育運動性質類似的「運動」,而不是一種藝術創作,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運動是不需要太多深入思考的。所以一些愛好者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運動員」。說他們是運動員,是因為他們切實的付出著體力上的勞動——扛著沉重而昂貴的器材跋山涉水,或是成群結隊的出行,頗有一種集體競賽感。

這並非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或者是對於一些愛好者的偏見,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羅蘭 巴特(法國文學批評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和符號學家)對這個問題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觀點:「業餘愛好者通常被說成是不成熟的藝術家:一個不能或者不願n上升到專業水平的人。但是在攝影活動的領域裡卻恰恰相反,達到專業頂峰的往往是業餘愛好者,離攝影本質最近的卻是沒有上升到專業水平的人。」

這段論述簡單而精緻,細想也確實是這樣。許多愛好者在技術上和專業上通過各種方式做出努力,最終達到了頂峰:他們使用時下最先進的相機系統,並且不惜花高價從職業的商業攝影師那裡學習最讓人眼花繚亂的後期技術。眾多愛好者奉行這樣的道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技術上做到了頂尖。然而,他們最終留下的作品供人觀賞之後,卻只能留下「好看」這樣簡短而乏味的評論,除此之外,別無他物。這種對於技術的執念頗有一種走火入魔的感覺——他們在追求技術的過程中,遺失了初衷。

這讓我想起一個教授對我提出的問題:「顯然,你已經知道如何攝影,但是你為什麼要攝影?」 至今我也不能對這個謎一樣的問題給出一個像樣的答案。但是,可能這個問題本身卻是某些問題的答案。

似乎「老法師」的群體在我們身邊存在感過於強烈,強烈到他們的行為和形象已經足以被列為一種刻板印象(stereotype)。這群人,有錢會玩,裝備精良,作品稀爛。表面上,這種刻板印象確確實實的模糊了攝影愛好者和職業攝影師的形象——當你拿著長焦鏡頭經過三里屯的時候,是否也會感到一絲尷尬?

而真正熱愛攝影的人,月收入五千與或五萬都無妨,畢竟攝影需要的是一顆尋美之心,而不是比誰鏡頭更長。 攝影也不是砸錢就能玩轉的,誰在朱門中,誰是凍死骨,一目了然。

推薦閱讀:

怎麼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或文學系?
如何給黑貓拍照?
一PIE乾貨|佛系武漢人的拍照聖地—古德寺詳解
你的愛曬與孤獨,如何再塑一門古老的生意?
重磅更新!全新潑辣修圖Windows 7版本發布了!

TAG:摄影 | 艺术 | 吐槽汉语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