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鴻的 Live -- 從「我偏不」到「我願意」,如何讓孩子學得更主動和自覺?

大家好,我是劉建鴻,華東師大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長期致力於積極教養的實踐和普及。在廈門持續辦了 6 年多積極教養讀書沙龍,譯有《兒童心理創傷治療》等多本圖書。這是我第三次的知乎Live,想和大家聊聊讓孩子學得更主動和自覺的關鍵因素:自主選擇權。

本次Live報名入口

波莉阿姨讓湯姆·索亞把她家 75 平方米的籬笆牆刷成白色,這工作對他來說太乏味了,就在湯姆灰心絕望的時候,一條妙計湧上心頭。他的朋友本漫步過來準備嘲笑他,湯姆做出很疑惑的表情,他說把顏料刷在籬笆上根本不是苦差事,是一種特權,沒有一定能力根本做不好。本有點疑惑了,真的嗎?你刷這個籬笆真的這麼有意思嗎?「當然了,其他小朋友問我我還不想給他呢」。本問湯姆我能不能刷兩下?湯姆拒絕了,「當然不行,我還沒有刷夠」。本說我把蘋果給你作為交換,能不能給我刷幾下的機會?湯姆很勉強地同意了:「你刷幾下吧,不能刷很久」。後來其他的男孩也來了,他們看到本在刷,問了情況,都來找湯姆,希望獲得這個權利……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情節

刷籬笆牆,什麼時候是「玩」,什麼時候是工作?

『所謂工作就是一個人被迫要干的事,至於「玩」就是一個人沒有義務要干(但想干)的事。』馬克·吐溫在書中說。的確,孩子是否具有自主選擇權是關鍵。

在這次 Live 中我們將討論以下內容:

* 為什麼現在不少孩子擁有優越的條件,但仍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被安排」,不幸福?

* 為什麼家長用物質獎勵開始似乎有效,但效果並不持久?

* 為什麼各種各樣的評價積分表,讓孩子倦怠甚至抵觸?

* 為什麼家長舉其它孩子的榜樣,煞費苦心地監督,沒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時還有反作用?

* 在教養中如何智慧地賦予孩子自主選擇權,讓孩子更自覺主動,提升學習的內在動機?

* 如何讓孩子從「他律」轉為「自律」?

Live前學習材料

1,閱讀《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了解滿足孩子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內在動機

2,閱讀《孩子做事全憑好玩,有趣,否則就提不起勁做,怎麼辦?》了解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從8個方面來考慮,特別是從內容、選擇、合作這三個角度來思考。

3,思考題:a, 教養中可以在哪些方面給孩子更多的自由選擇權? b,孩子學習(外語、畫畫、彈琴)中經常處於被評價狀態,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c,有些是無法選擇的,例如兒童上車必須坐在安全座椅上,這時候家長怎麼表達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定的「自由選擇權」?

如果您有其他相關的問題想提問,歡迎到本文的評論區提問,我會認真看,並選合適的問題回答。

應參與者需求,將Live大綱發在下面:

講座Live的綱要

一、解題: 對孩子來說,什麼是任務,什麼是遊戲?「玩遊戲,就是自願嘗試克服種種不必要的障礙」(想想電子遊戲里的各種關卡吧)。

因此讓孩子覺得自主而非被迫去做,覺得是玩而非任務/工作,至關重要。

二、背景——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

1,現在很多家庭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但不少孩子會覺得生活「被安排」,不快樂。

2,對於初學者或者學業落後的孩子,面對機械練習,缺少興趣和主動性,具有普遍性。競爭和社會比較下,家長往往用威逼、利誘、設定期限、社會比較等方法,造成惡性循環(孩子越沒興趣,家長越希望控制……)。有沒有破解的辦法?

三、主要概念

1,如果把內在動機比作火箭的話,要讓它騰空而起,需要有三個燃料棒,也就是滿足三種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感(今天主講的內容);勝任感;歸屬感

每個孩子心裡都有個小火箭,有的小火箭沒燃料熄火墜落了,有的小火箭還能勉強維持搖搖欲墜,有的小火箭燃料充沛,正越飛越高……

2,什麼是自主感、勝任感、歸屬感?

3,自主不等於自由

四、實踐意義

獎勵為什麼越來越無效,有時還有負面作用?a,獎勵要求不斷加碼;b,有獎勵造才願意做;c,獎勵讓孩子重量不重質;d,獎勵有時會破壞人際關係;e,獎勵讓孩子不敢冒險

1,用尊重孩子自主感的語言:

盡量不要用「必須」「應該」「我要你做……」等詞,可以用「需要」,並解釋理由;慎用」如果……那麼……」「只有……才……」,如果用也要盡量減少操控的語氣。相反,增加孩子的理解、認可和親子情感聯結是有益的。

2、孩子如果參與了約定和協商(被尊重,也體會到自主感),也有助於形成自律。

3、如果物質獎勵代表著某種榮譽或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勝任感),是信息性的,不會削弱孩子的內在動機。

4、 鼓勵自我評價和集體評價

5、內容 content

1), 有趣,例子:Mr.Rabbit

2), 難度落在挑戰區,

3),兒童如何學編程java;例子.Anybody can learn如何用憤怒的小鳥幫孩子學編程。

4 ), 兒童可以動手參與; 例:雷夫老師美術課

5), 豐富性,豐富性為孩子提供了更多選擇

6、合作(cooperation)

1),協商的例子(如何約定,讓孩子自己管理看ipad的時間),自主的地方(什麼片子,誰來開,誰來關,誰來定時,盡量由孩子來做)

2),孩子們合作,樂器協奏,游泳接力等

7、給提供更多選擇

1)選擇時間、地點、夥伴、方法等

2)自己嘗試,自己糾錯,例如Marcy Cooker數字磚

五、 結論

滿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在安全被接納的環境中滿足孩子的自主感和勝任感,對形成內在動機尤為重要。

版權聲明:講者在本產品上發表的全部原創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音頻、圖片等)著作權均歸講者本人所有。未經講者授權許可,聽眾用戶不得以任何載體或形式使用講者的內容。


推薦閱讀:

家庭教育:努力跑好你這一棒
大象帶我們去森林

TAG:儿童教育 | 心理学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