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愛寄居者

憐愛寄居者

基甸

過去這兩年,我們所處的世界被大批人口的跨國遷徙浪潮攪動,難民和移民的問題在歐洲和美國、加拿大持續成為新聞和政治的熱點。

接納與排斥

在歐洲,過去這一年有超過百萬的難民從敘利亞等中東國家湧入。這些中東難民大多數是為了逃避自己國家裡的戰亂而冒險,長途跋涉去歐洲申請庇護。也有一些是為了到歐洲尋求更好的生活的「經濟移民」。他們進入歐洲的方式通常是不合法的。比如有很多人是從海上坐船,先到巴爾幹國家,然後再從那些國家轉進到更富裕的西歐國家。非法偷渡通常會遭遇很多危險。成千上萬的難民在途中喪身。一些人坐船逃難,卻因船難葬身大海;一些人好不容易到達陸地,繼續逃亡,卻被悶死在蛇頭安排的貨車裡……歐洲人不但感受到巨大的移民壓力,也深深陷入人道主義危機之中。

一些西歐國家的領導人,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呼籲歐洲國家持守歐盟自由、博愛的理念,一起來承擔、接納、收容這些難民和移民。很多歐洲人自願打開家門、張開雙臂,歡迎這些剛剛進入歐洲的難民和移民,為他們提供人道幫助。但也有很多歐洲國家和歐洲人對大量湧入的難民抱持懷疑、恐懼甚至排斥的態度。一些極右翼政客趁機以煽動反移民的情緒來推動他們的政治理念,藉此博得一些民眾的支持。

在正值大選年度的美國,移民問題也更加突出地成為熱點。經歷了近年經濟和國力衰退的美國選民對「體制內」政客和「政治正確」日益厭倦。當以「強人」自傲的總統候選人把美國「不再偉大」的原因歸結為對非法移民和穆斯林的過分接納和縱容時,很多美國人(包括一些基督徒)都覺得他說出了自己以前不敢說的心裡話。反移民的情緒在美國被挑動到新的高度。

在中文網路,這種具有種族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色彩的觀點似乎也有很多人支持。不但有不少在海外的中國人認同「修築高牆把墨西哥人擋在國境線外」和「禁止穆斯林入境」之類的提議,而且甚至有很多身在國內的同胞也跨洋支持,成為大洋彼岸提出這類做法的政客的熱情粉絲。對移民持接納態度的人則被很多人批判、嘲諷為「白左」甚至「聖母」。

建橋或築牆

我們必須承認,難民和移民的議題在政治上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任何國家對難民和移民的承受能力都不是無限的。如果沒有限制地接受非法移民,肯定會給本國的社會造成很多問題。而且來自中東的難民當中可能混入恐怖主義分子,如果不加甄別地接收,也會對國家安全帶來危害。國家領導人或政治家也有責任要保障自己國家的國土安全及維護國民的福祉。只是出於同情而不負責任地開放國門、接收難民和移民,在政治上確實是不成熟和不理性的。

但是在有限與合理的範圍內對移民持開放、接納的態度,不但符合當今世界的普世價值,更是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移民國家的基本國策和核心價值。美國在歷史上接納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和申請庇護的外國人。經濟移民並不只給這些國家帶來負擔和拖累,他們也給這些國家帶來很多利益和祝福,包括藍領移民做了很多本國人不願意做的工作,白領移民給國家社會帶來很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貢獻。

而且,移民問題並非只能從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不是所有的人都只從利己主義的角度看問題。歷史上很多追求自由、平等、人權等價值的人(如當年在美國支持民權運動的白人)都並不是把自身利益作為首要的考量。移民問題也是如此。歐美人善待移民的傳統,還有超越物質和利益的原因。

我認為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督教信仰和文化的影響。羅馬天主教現任教宗聖方濟各在被問到如何看待在美墨邊境築牆的反移民言論時說:「一個只考慮建牆而不是建橋的人,不是基督徒。」雖然教宗不能代表所有基督徒,也無權因為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判定他是不是基督徒,但用「建橋」而不是「築牆」的態度來對待難民和移民,善待住在我們當中的「歪果仁」(外國人),確實跟基督教信仰在西方文化中的影響是有關係的。

憐愛寄居者

基督教文化裡面有「憐愛寄居者」的理念,而這樣的理念是基於聖經的。在舊約聖經(摩西律法)中,上帝告訴以色列人說:「耶和華向你們所要的是什麼?就是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侍奉他……」(《申命記》10:12),「耶和華是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他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做過寄居的。」(《申命記》10:17-19)上帝之所以要以色列人「憐愛寄居的」,是因為以色列人自己也曾經在埃及做過寄居的外族(外國)人。上帝告訴以色列人說,既然我已經讓你們被釋放、得自由了,你們也應該憐憫、恩待住在你們當中的寄居者。所以以色列人明白,既然他們已經蒙了上帝的恩典,被上帝釋放,而且上帝還供給他們衣食,那麼他們就不能冷漠甚至冷酷地對待他們中的外族人。

新約聖經同樣包含善待外族寄居者的教導。在美國,在是否要接納中東難民的辯論中,很多支持接納難民的人都會引用耶穌講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參《路加福音》第10章),提醒那些反對接納難民的人,同情、關愛受苦之外族人的,才是真正的好鄰舍。人們會用這樣的聖經典故,也佐證這些理念的背後有基督教信仰的影響。耶穌和新約書卷的作者都教導基督徒上帝是孤兒寡母的主;愛上帝就要照顧貧窮的人(耶穌自己就特別憐憫窮人),遵守上帝的律法就要「愛鄰舍如同(愛)自己」(《路加福音》10:27);遵行上帝的旨意就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彌迦書》6:8) ……凱勒牧師(Tim Keller)說聖經清楚表明上帝的公義是「慷慨的正義」,而這跟基督福音的本質密切相連,並非基督徒可做可不做的「閑事」。

愛人的義務

當然,在如今的歐美國家,社會、文化都已經世俗化,人們已經漸行漸遠地離棄基督教傳統,因此基督教信仰的影響很多時候都只是隱含在普世價值(對基督徒來說是「普遍恩典」)當中,引用聖經說事的人不一定是相信聖經或按聖經原則行事為人的基督徒,但這樣的引經據典仍然反映出基督教信仰和基督教文化長期對社會、文化、政治產生影響所留下的痕迹,表明「憐愛寄居者」的思想已經深入到其社會、文化的骨髓之中。

在美國,對接納難民持保留或反對態度的,很多是政治傾向偏右、支持共和黨的人。其中也有不少是福音派的基督徒。(皮尤中心的統計數字表明在美國的新教的基督徒中,有54%的人反對接納中東難民。) 但即使是右派、共和黨的理念,也會包括關愛窮人等源自基督教傳統的思想。在盧比奧(MarconRubio,天主教徒)參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競選期間,有一位無神論者選民問他如果當選總統,他的宗教信仰會不會影響他的治國理念,盧比奧回應說:

「你不必擔心我的信仰對我有影響。實際上,我認為你應該希望我的信仰會影響我。為什麼呢?你知道我的信仰教導我什麼嗎?我的信仰教導我,我有義務要照顧不如我幸運的窮人。我的信仰教導我,我有義務要愛我的鄰舍。我的信仰教導我,我有義務要幫助那些飢餓的人,設法讓他們有吃的;幫助那些赤身露體的人,設法讓他們有穿的。我的信仰教導我,要服事那些在監獄裡坐牢的人。我的信仰教導我,如果我想事奉耶穌,我必須事奉他人。我想你應該希望這會對我有影響。我知道這是能讓我們國家更偉大的(信仰)」。

盧比奧所談到的「義務」,實際上是轉述耶穌的教導(參見《馬太福音》25:31-46)。這樣的信仰對無神論者來說可能是陌生的。

切身的體會

我們從前曾經被教育「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我們會很自然地認為,按照這個世界的法則,沒有理由和彙報的愛,總是值得懷疑甚至肯定是虛偽的。我記得自己1992年剛到美國的時候,在南部的一個大學小鎮留學。那時就認識一些基督徒,有華人也有美國人,他們非常有愛心,對我們有很多的照顧、關懷。但是他們的動機也曾經被我們這些從大陸來的留學生懷疑。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更加了解了這些人以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這些人真的沒有什麼利己的動機,我們也不可能給他們任何回報。後來我們才慢慢明白,他們的愛心源自他們的基督信仰,他們是因為被上帝的愛激勵,才有這樣的愛心。這樣的愛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震撼力的。(我自己後來信主,也主要是因為被基督徒無私的愛所感動。)

回到難民和移民的問題。對我們這些旅居美加的中國人來說,我認為我們應該對反移民的傾向有所警惕和反思。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並不比那些中東難民、穆斯林移民或墨西哥移民更高一等。我們自己也是托美國或加拿大的移民開放政策之福才成為這個國家的公民永久居住者。我們沒有理由過河拆橋並築牆阻止後來者。

作為基督徒,我們更不應該因為現實的擔憂、恐懼而全然不顧聖經「憐愛寄居者」的教導。我們可以,而且應該,為這些難民、移民禱告,願上帝憐憫他們,就像上帝曾經憐憫我們。(中東難民中也包括一些受到伊斯蘭極端主義者逼迫的基督徒。)因為我們也都是在這個世界上做客旅、寄居的人,我們也都曾經是天國境外的「外人」。但是上帝憐愛我們這些寄居者,因著耶穌基督犧牲的救恩,我們今天才成為成功遷入天國的「屬天難民(移民)」。這不是因為我們自己有任何可以誇口的優點,而完全是因為上帝的恩典、憐憫。所以我們理當心存憐憫,接納、關愛難民和移民,為他們禱告,傳福音給他們。

但願「憐愛寄居者」的上帝賜給我們這樣的胸襟。

(原載《海外校園》第135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儒家很重視孝道,而基督教卻不那麼重視?
神跡的正確解讀: 「窮人有福音傳給他」 第四章《福音書解讀》示例四
無神論可能極端嗎?
猶大福音
為什麼說基督教在中國的擴張是無法阻擋的?

TAG:基督教 | 移民 | 难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