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不知道媒體欠不欠殘奧會一個頭條,但殘奧會肯定不欠你們一個10w+

事件梳理:公眾號抄襲可以無恥到什麼程度? - 張珺的回答

撕逼文,對象是北美留學生日報。

今天這篇文章他們金牌榜第一,破世界紀錄,卻得不到一次頭條 - 北美留學生日報 - 知乎專欄 被推上了我的TL,在我點進去看時是2800多贊,要知道這在知乎上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就能達到的數字。那麼,它憑的是什麼呢?

「我們欠他們一個頭條」,原文引用:

「我們欠他們一個頭條」是央視新浪微博官方帳戶在殘奧會舉行兩天時發布的一則狀態。

這沒什麼大不了,和其它的殘奧報道一樣,我很正常看了下去,直到這句話:

每年,我都會抽出時間去看殘奧會的比賽。

每年。我以為是筆誤,就繼續看:

每年看殘奧會,都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但是有一種感悟是貫徹始終的,那就是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不努力。

……請允許我再引用一句原文,當然,這句原文本不是用來描述我的感想的:

天啊,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僅僅是這樣,我覺得僅僅定性為「無知且無良的(自)媒體人為了消費熱點撰寫的一篇稿子」就足夠了,但很顯然,情況應該不止如此吧?

很遺憾,該文所有對運動員描寫的段落,都涉嫌抄襲、改寫來自其他媒體的報道,有些甚至是一字不動。

1、許慶:

上面來自原文截圖,下面來自桂林晚報:「鯊魚」許慶續寫傳奇

在里約的泳池裡,中國選手許慶一躍而入,身子還未出水面時,他就依靠身體的浮動取得領先,雖然失去了一條半手臂,但這名泳將的右半臂卻如同螺旋槳一般,驅動身體極速前行。

6歲那年的一場車禍改變了許慶的人生軌跡,第二年他和母親去購買假肢,有人建議他選擇一項運動來充實自己,愛洗澡玩水的他就此與游泳結緣。從不會游泳到學會游泳,想必許多人都記得這個過程中付出的勇氣和艱辛,而對於一個肢體有殘疾的孩子而言,其中的艱難更是多了數倍。

2004年的雅典殘奧會,是許慶的第一次殘奧會之旅。當時只有12歲的他,也是中國殘奧代表團中年齡最小的選手。2008年,許慶又參加了北京殘奧會。這屆比賽,他在游泳項目中獲得3塊金牌和1塊銅牌。2012年的倫敦殘奧會,許慶獲得4枚金牌。

是說「6歲那年的一場車禍」這句不好改寫么?我也不覺得「螺旋槳一般」是個很常見的比喻。

2、董超

上面來自原文截圖,下面來自……可能是一份初中政治考題?mofangge.com/html/qDeta

2011年10月13日,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的射擊比賽在杭州市射擊射箭運動中心拉開戰幕。殘疾健兒董超獲得冠軍。

3歲那年,董超被汽車撞倒導致左腿被高位截肢。2003年,高中畢業的董超看見運動員們站在領獎台上、五星紅旗高高升起很受感動,於是他開始了乒乓球訓練,僅僅半年後,他就拿到了自貢市殘疾人乒乓球的冠軍。

2005年,四川省殘疾人射擊隊招隊員,自貢市決定推薦董超去試一試,而那時他連槍都沒摸過。在教練王萍的指導下,董超水平提升非常快。2006年5月,他就入選了中國殘疾人射擊隊,最終拿到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北京殘奧會參賽資格,並在北京拿到了兩塊銅牌。

(1)通過董超的事迹介紹,你認為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3分)

(2)我們應該如何向董超學習,在生活中磨練自己?(3分)

不知道作者@林國宇 (或他找的某位作者?)是怎麼學習,又怎麼在生活中磨練自己的呢?上面那段還算改寫,這段就乾脆全是抄了。

至於載重貨車這個細節,我猜來自這篇稿子:十二年磨一槍 董超用射擊改變人生,無冒犯意,自貢網恐怕不是個出名的媒體,但做實事的媒體人也是有的。

3、鄧越

上面來自原文截圖,下面來自成都商報:里約殘奧會摘銅 15歲成都姑娘用堅強詮釋夢想

15歲的鄧越,還沒能像她作文里寫的那樣成為作家或者醫生,但是她卻在另外一個領域上帶給人們激勵。北京時間9月13日早上6點,成都姑娘鄧越在里約殘奧n會上獲得SM4級150米女子個人混合泳銅牌,為四川在本屆殘奧會上贏得了第7塊獎牌。從1歲多被診斷為腦癱到15歲登上殘奧運領獎台,鄧越用自己的堅持n實現夢想。

我唯一納悶的是15歲怎麼能給抄成17歲,開始還以為是作者特意查過了後改的,於是我自己順手查了下,並不是,鄧越確實就是15歲。Paralympic - DENG Yue Swimming China

所以您這是抄串了?

4、柳萌

上面來自原文截圖,下面來自長江日報:裝假肢與正常運動員一樣訓練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

2012年倫敦殘奧會上,柳萌名列第五,親朋好友都為她高興,覺得實屬不易。但是性格堅強的她暗暗給自己定了目標,2016年里約拿冠軍。

不過實話實說,這段沒有像上述的123一樣噁心,可能主要是因為幾句話就概括了全文。

5、外國運動員:

我本來還以為至少會編譯點外媒給我們看吧?下面是全部有關外國運動員的中文新聞報道對照:

Stinna Laastrup、易卜拉欣·哈麥德、馬修·斯圖茨曼(此段原文有來源註明):殘奧會 | 這裡的每一張照片,都足以震撼你的心靈

難民運動員易卜拉欣·海珊、夏拉德·納薩吉伯:國家體育總局

懶到了什麼程度呢——原文是中英文不統一的,所以抄的時候也自然中英文不統一了。我服氣啊,你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北美留學生日報的這篇文章,除了常識性錯誤(每年殘奧會)、事實性錯誤(17歲鄧越)外,還大量抄襲、改寫了其他媒體的報道,並且沒有標註來源。

怎麼做自己看著辦。

哦對了,題圖是直接用的你們專欄的,我得註明一下。

後續:針對@林國宇後續文章「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 這句話過了一百年依然很正確 - 北美留學生日報 - 知乎專欄的回應:

不需要惡意揣測,我只是好奇如何「每年看殘奧會」 - 前音游狗 - 知乎專欄

----------下面是私貨----------

這幾天呼籲關注殘奧會的聲音充斥著各自媒體,相比之下,傳統媒體反而在悶聲做事(看看這篇文章抄的報道都從哪來就知道了)。如果說媒體欠殘奧會一個頭條……誰欠誰啊?

可能是門戶網站,對,他們對殘奧會不聞不問。但這問題很簡單:你把殘奧會放頭條,有人看嗎?KPI怎麼辦?這很現實的問題。

這是不是對殘奧會的歧視?我不覺得。殘奧會應該得到它應得的關注度,而不是「我們欠他們」的。說句難聽的,喊著欠頭條口號的各位真的會去關注殘奧會?關注到了每年要看一次?(我大概這周就指著這個笑話了)

我不太能確定媒體欠不欠殘奧會頭條——的確有一部分媒體在認真報道著殘奧會,但可能你們關注不到。至於如北美留學生日報這樣的自媒體,我想說的就是這個:

但殘奧會肯定不欠你們一個10w+。消費可以,請適度,別帶惡意。至於一個每年看殘奧會,15歲抄成17歲的稿子,你他媽還不配。

一直關注我答案或專欄的各位可能知道,我的態度一向是這樣:「在高牆和雞蛋之間,我不會選擇永遠支持高牆或雞蛋,而只會支持有道理的一方。然而世界很大,總有足夠多有道理的雞蛋。」至於 殘奧會需要的「欠頭條」屬於是否屬於這一類,我相信各位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

推薦閱讀:

有個人既代表不了大眾軟體,在知乎也不是意見領袖
厲害了,學法律的我被教法律的洗稿了
有沒有可能被判定抄襲的作文作者就是本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唐萋萋
怎麼看待漫威畫師的期刊變體封面與國漫畫手wlop的作品,極其相似?

TAG: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