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西方哲學史》23:赫拉克利特其人與思想

本文聊三個問題:

一、先回答上一期的問題,為什麼讀赫拉克利特,間接的理解了毛主席的「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八億人,不鬥行嗎?」

因為赫拉克利特信仰「火」,即信仰戰爭。他說「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為自由人。」

還說,「應當知道戰爭對一切都是共同的,鬥爭就是正義,一切都是通過鬥爭而產生和消滅的」。而對於有些人,強力才能迫使人們為了利益而行動,「每種畜生都是被鞭子趕到牧場上去的」、「驢子寧願要草料也不要黃金」。

如此,我們就理解了,通過鬥爭的方式,毛主席老人家的目標是讓全國更動態的穩定,並希望把每個人塑造成他心目中的完人。怪不得,他要求全國每個人都要學習哲學,學習辯證法。

二、介紹赫拉克利特的倫理觀。

他認為靈魂就是水與火的混合物,火是高貴的、水是卑賤的。對於靈魂來說,「變濕」意味著快樂,人類很多慾望滿足,很多快樂的實現,是通過讓「靈魂變濕」的手段完成的。比如一個喝醉了酒的人,靈魂變濕而肉體得到快樂。而縱慾,會讓靈魂由火變成水,而變成水就意味著死亡。所以,「如果一個人的所有願望都得到了滿足,這並不是好事」(這句話值得父母、親人和戀人思考)。這是一種高傲的苦行主義,在聊到尼採的時候,我們還會提到。

赫拉克利特對宗教也是鄙視的。我們之前聊過酒神狄奧尼索斯,而赫拉克利特會說「因為如果不是為了酒神,那麼他們舉行賽會和歌唱猥褻的陽具頌歌,就是最無恥的行為了」

再比如,古希臘認為用祭祀的血塗滿全身,是聖潔的。而赫拉克利特說:「人們用犧牲的血塗在身上來使自己純潔是徒然的,這正像一個人掉進泥坑卻想用污泥來洗腳一樣。」

我覺得,咱們中國人理解赫拉克利特,相對容易。比如,赫拉克利特說:

「善與惡是一回事」

「對於神,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

你有沒有想起老子的「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或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統一」?

三、赫拉克利特的另類出名方式,以及為什麼大家都愛反駁他?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好友向你吐槽某個人的時候,你默默的覺得「錯在好友」

赫拉克利特就是我們從「壞話」中分辨出的哲學家。他很可憐,自己的著作沒有留存下來。我們知道他,是因為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自己的文章里把他當靶子用。

赫拉克利特的靶子生涯,向我們證明:真的猛士,就是讓競爭對手無法抹黑的人。

那麼,為什麼後世的哲學家熱衷於反駁赫拉克利特呢?

因為在古代社會,大家普遍缺乏安全感,有強烈的避免危險的願望,所以最喜歡永恆的東西。而赫拉克利特的觀點卻是「萬物流變」,正好成為大家的靶子。誰能夠駁倒了赫拉克利特,就感覺自己終於為人類找到安全感了。

所以羅素說,永恆是人們研究哲學的根深蒂固的動機之一。那麼,人類從哪兩個方面追求永恆呢?宗教和哲學。宗教,就是從上帝和不朽兩個層次,去追求永恆的。而哲學家,則試圖在時間之外找到永恆,用我們能聽懂的話,就是「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在哲學領域,反駁「萬物流變學說」的努力,是從巴門尼德開始的。

#下期預告#

哲學家,都是辯論的天才。赫拉克利特說,萬物都在變化著;巴門尼德則說,沒有事物是變化的。兩個哲學家的巔峰對決,咱們下一期聊。


推薦閱讀:

現代人真的比古代人更聰明嗎?對追星族、咪蒙粉絲和白蓮教、彌勒教的分析
高爾吉亞的三個命題

TAG:阅读分享 | 好书 | 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