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身體抗爭是不是為嘩眾取寵?

當女性在進行權利表達和政治抗爭時,脫還是不脫,這是一個問題。

作者:政見觀察員 藍培源

不久前,特朗普因被提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而遭到各種反對。其中,130 名女性在克利夫蘭集體裸拍,以藝術之名對其進行諷刺抗議,引來不少群眾圍觀。女性以身體進行權利表達和政治抗爭並不新鮮,烏克蘭女權團體費曼就沒少進行赤裸抗議。不過,這種過於露骨的方式也常被人們詬病收效甚微,並貼上「博眼球」的標籤。

香港中文大學的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副教授 Katrien Jacobs 認為,女權活動家所採取的這些抗爭方式被低估了。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裸體抗議的持續時間雖然短,擾動性卻很強,能迅速挑起爭論、擴大影響、引起關注。況且,女性以身體和裸拍為媒介進行的表達,恰好體現出反強權壓迫與政治抗爭之間的緊密聯繫。實際上,這類女權行動的意義不僅僅限於爭取女性權益,還包含著對僵硬的政治體制和逐漸趨緊的審查制度的抵抗。

身體抗爭:女性維權的行為藝術

女性以身體為媒介進行抗爭是一種 「對話美學」(dialogic aesthetics)。與傳統藝術形式不同的是,對話美學能打破創作者和觀眾間的藩籬,將觀眾納入藝術創作中,對藝術進行二次塑造。主要目的是在參與中引起觀念碰撞、激發討論,但並不致力於顛覆和重新塑造統一清晰的立場。

奧塔哥大學的中國研究教授 Poala Voci 認為,中國的女權社會活動家經常採用「輕媒體」形式的行為藝術,如攝影、短片和動畫等。因為它們並不致力於構建堅定的觀念,所以在引發關注的同時,還能逃脫政府的鉗制。這些女性活動家也認為,既然缺乏進行公共遊行和抗議的渠道,何不轉借行為藝術來對抗權威、表達異議呢?如此還能與更為直接的政治抗爭保持安全距離。

大陸香港:如何 「藝術」 地進行抗爭

藉助這些藝術形式,中國的女權運動如何有效地進行社會抗爭?如何適應大陸與香港的特殊政治話語體系呢?Katrien Jacobs 以香港 「佔中」 運動和大陸的女權抗爭為例,指出在信息時代,這些藉助網路的女權主義運動是社會運動的新發展。當傳統的社會運動遭遇更為嚴格的監控和打壓時,在網路上以女性身體攝影為載體的異議表達更具活力,且更少遭受迫害。

旺角女生被性騷擾事件推動香港女權活動家 Glamourita Noir 和 Azure Blue 站在公眾面前發聲,加上對佔中議題和香港普選的關心,她們共同推動 「抗爭 ? 女身 ? 未來」 計劃,在網路上發布貼滿支持佔中標語的背部全裸照。在網站聲明中,她們的立場清晰而堅定:我們的目的不僅局限於讓女性擺脫遊行中的性暴力,打破社會運動中男性英雄主義和女性弱小無力的二元劃分;更要促成改變,關照香港的下一代和未來。

她們的行動引起了很多正面討論。Azure Blue 在採訪中言及其博士論文便是探討身體表達和性別理論。在此基礎上,她想突破理論層面的局限,尋求付諸實踐的可能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變革。懷有身孕的她在上傳的攝影作品中尤其強調自己的抗爭對於香港下一代的意義。

在大陸,同樣的抗爭形式早已興起。2012 年 11 月,大陸的女權活動家在微博上發布裸照反抗家暴,吸引了一部分男性支持者加入抗議。她們的行動使微博成為身體政治討論的一個重要戰場。此前,這些議題大部分只活躍於學術界。

行動意義:在激發討論之外引起關注

半年後,中山大學艾曉明教授助推抗爭,藉助網路發布了一張右手拿著剪刀的上身裸照,在身體上書寫口號支持被捕的葉海燕——一個同樣為女權奔走的社會活動家。艾曉明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引起更多討論。她對自己的行為持有如下觀點:既然標語抗議和遊行被禁止,至少可以把想法書寫在尚可由自我控制的身體上。艾曉明曾採用出版著作、拍攝紀錄片等多種方式表達異議。雖然作品多數被禁,但她並沒有變得保守,而是更傾向於採取直接方式進行表達。

以女性身體攝影等 「輕媒體」 方式進行的抗爭持續性弱,且其保守反對勢力並未消減。但這些行動的意義不僅在於激發討論和回應,更能彰顯她們對社會政治壓迫的關切,並引起大眾對政治抗爭議題的重視和支持。除了通過網路表達意見,中國的女權運動者還經常採用不定期的 「游擊戰」 行為藝術進行抗議,走上街道,打破政府對公共空間遊行示威的禁令。這對一個審查力度逐漸加強和政治語境日益嚴苛的社會來說,更為難能可貴。

參考文獻

Jacobs, K. (2016). Disorderly conduct: Feminist nudity in Chinese protest movements. Sexualities : 1363460715624456.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女孩的眼睛水汪汪的,可是並沒有戴美瞳?
什麼是少女感?有哪些充分體現少女感的妹子?
夏天不戴bra如何解決激凸?乳貼被汗水弄濕了怎麼辦?

TAG:女性 | 身体 | 社会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