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與「創造」——讀《聖經·創世紀1章》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至今,科學家們也沒有給出一個統一的答案。世界上,關於這個問題的各種的猜想和學說數不勝數,其中《創世記》的「神造論」也算是一種。

看到很多反對《聖經》的人,經常拿創世記第一章來做文章,比如常會問諸如此類的問題:「起初」或者原始,是個時間,這個時間是什麼?是創造天地才為時間的開始?那之前神是什麼?以什麼狀態存在?神用七天創造世界,為啥不是一下子?還要忙七天?另外七天中的一天是24小時么?神說照我們的形象造人,那神的形象像人了?神不是獨一的么,為什麼不是我,而是我們?那神造人的目的何在?神又為什麼要造六天,休息一天,是自我陶醉么……

不論是挑釁還是求知,總是有人會有很多的問題提出來,然而《聖經》就是那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起初,神創造天地。」

一、起初,只是永恆中的一點

起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唐崇榮牧師給出的答案是,起初只是造世的開始,起初之前是永恆,造世造人、人類墮落、神的救贖、人類回到神的面前、耶穌再次降臨,之後再次進入永恆。因為神是起初、是末了,經上寫的清楚、說的明白。這是聖經的答案。

「起初」是否真的是一個時間點呢?我看了一位叫Ryan Mok朋友的回答,還是蠻有趣的,也很討巧,大致如下:

「起初」的定義並非廣義上一切的起點,而是在目前和這地球上的人類有關的一切的起點。對於神而言,「永恆」可以理解為一條環,既無起點亦無終點,現在我們指定環中某一點為起點,某一點為終點,這個過程包括將「永恆」的一部分單獨抽出來看,於是就賦予了這個點一個時間的屬性,也因著這個點有了時間的屬性,我們才能夠定義過去、現在、將來。然而,當我們將這一段抽出來獨立觀測的時間放回永恆的時候,所謂的阿拉法點和俄梅戛點亦不再存在,又歸於永恆。當神表示自己為「阿拉法,俄梅戛;首先的,末後的;是初,是終」時,他是在指作為定義這節時間線的主宰存在,他設立了「最初點」和「最終點」,而其本身卻屬於永恆。我想,這應該就是那「起初」了!

二、創造,也並非只是神話。

目前對七天創世的疑問和爭論也是最多的,不同的聖經學者有著不同的解釋,對每一天時間的長短也有著不同的看法,大致上分為四種:

第一、六天就是六天,一天24小時。這種解釋最直接,但是面對科學界排山倒海的證據,證明宇宙年齡超過100億年,人類以前又有數不清的古生物化石,無法自辯。

第二、六天的時間,每一天代表1000年。根據是彼得後書3章8節以及詩篇90篇,在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這種說法雖然拉長了地球和宇宙的年齡,但是依然和我們認知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信的人也不多。

第三、創世紀第一章記載的,不是原初創造,而是在一章一節後,被撒旦破壞後而有的復造。這種說法目前相信的人多,因為不知道經過多久以後才復造,所以可以適應科學對宇宙和地球年齡的發現。但是缺點是依然無法解釋現在地球上的植物動物,也顯然不是在一天之內突然產生的。

第四、創世紀一章的一天,並非是24小時,而是一段不知道多久的時間。這樣的說法,可以符合現在科學的發現,聖經記載生物出現的順序跟化石記錄一致。接受這種說法的基督徒也不少,但是當別人指控說這是在一種妥協,因為聖經上記載有夜、有晝,這是第一日。

如果我們回歸到「起初」這個問題上,我們會發現「時間」的概念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1天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經告訴我們,時間的快慢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速度足夠快的時候,時間就會放慢。同時科學家發現,重力越大的地方,時間也會隨之放慢。

創世記第一章中,我們看到神在創造的過程中,瞬息萬變,而那是的時間快慢也許並非如今的時間的快慢,聖經中「一日千年」的「千年」也只是一個形容,因為人類處在的三維空間只是人的感知,而時間在高維度的空間來看也是有不同的變化或計算方法,因此聖經記載神看時間與我們所看的時間,是有著相對性差別的。再回到《聖經》看創世紀第一章,所有的記載完全是「以神的視角」描寫,與第二章後面「人的視角」記錄聖經完全行成了對比,可見,聖經中前七日的時間,應當是神的視角所看的時間,這也給我們在讀創世記時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另外,《聖經》是神所默示的話語,作者在寫作的時候,也是受了聖靈的感動,被神的靈啟發而寫的。摩西雖然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但終究人類的語言或者古代人類的知識儲備和文字表達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摩西的文字描述是否能夠完全解釋神的啟示或感動呢?我想未必能夠做到。正如約翰再寫啟示錄時,也表達的了這樣的思想,自己根本跟不上聖靈啟示的節奏,只能將所看到的用既有的文字做到最完善的表述了。這樣看來,文字未必能夠清晰的描繪出摩西所看到的景象,這也倒是真辛苦了他。

美國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Gerald L. Schroeder在他的著作《The Science of God》里提出的新的理論,宇宙的產生最可能的就是神創造了原點——宇宙的中心、大爆炸的起點所在。而「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更好的解釋了原點產生背後的能量源。另外,人們現在所測算的宇宙時間,在那一瞬間產生奇特的變化。同時,Gerald L. Schroeder在書中,他用已知的宇宙總質量,計算了爆炸初期和地球上時間相比較,算出來的結果和《聖經》對照如下:

剛剛結束的《信仰與科學》的課程中,生物學博士田教授以他研究的生物領域和視角也對七天創世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解讀,大體的意思也一樣。另外,也提出了前三天是無到有的分別創造,後三天在有的基礎上增添創造,這些跟Gerald L. Schroeder的理論倒是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其實,《聖經》對這些教導沒有如此複雜,大部分基督徒按理說也沒必要如此煞費苦心的閱讀和掌握各家的科學性學說。但基督徒也不可忽視了科學的發展和相關的科研成果,又輕看了非基督徒人士以科學研究為依據的質疑,否則信仰有一天真的會被束之高閣。

三、創世記第一章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呢?

創世的過程,彰顯了神的大能,正如同詩篇19章所寫到的那樣:「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然而,在這章中有幾個比較關鍵的點和經文需要注意:

第一,神所造的一切都是有秩序的,各從其類。進化論所講到的內容,不可否認有其重要的貢獻,但至今尚未發現跨物種的進化出現,一切都按所有物種的類別在其範疇之內,變通與改進式的進化。

第二,神造人是按神的形象所造,這不只是形體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人類具有神的靈性中的慈愛、智慧、永恆、公義……

第三,人被造,是有神的目的性的,並非簡單的被造。人的被造是神的需要,是為了榮耀神、為了代替神掌管世間的萬物……

總而言之,起初的創造並非偶然,有著神美好的計劃,也是神彰顯大能的一種表現。正如同貝多芬創造了世界名曲一般,是其智慧與才華的外在實質性表達,更是他生命的一個投影。神為什麼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正是生命的一種表達。神用了神的公義、聖潔、良善來造人,這就是神作為創造者將自己的生命流露在被創造者的身上,這是何等的神奇,何等的美妙。


推薦閱讀:

尋找,上帝遺留的線索——《創世記》綱要
馬可福音緒論----完全的人性 第三章 福音書緒論及解讀順序 第一節
亞當和夏娃應該被趕出伊甸園嗎?畢竟上帝只是要求不能吃善惡樹的果子,但並沒有解釋,這樣無理的要求有遵從的必要麼?
人的榮耀和權柄(物質,權力和道德)----第二章<闡明宗旨>第六節/共十三節
成聖之路——成聖的源頭

TAG:圣经 | 基督信仰 | 创世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