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衰落了嗎,這篇旅行札記告訴你答案

文 | 君臨團隊(公眾號:junlin_1980)

十一長假,去英國轉了一圈,記錄下一些所見所聞。

這次旅行,前後跑了八個地方,包括倫敦、劍橋、牛津、溫莎、巴斯、約克、愛丁堡、溫德米爾,從大都會區、二線城市、三線小鎮,到四線鄉村都去了。

相同的感覺就是,英帝不愧發達國家,人民彬彬有禮,紳士無處不在,基礎設施極為完善,細節一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常可以看見天鵝、松鼠、栗子樹同處一片藍天下。

這是兩百年工業革命的底蘊,真不是後起國家幾十年就可以追上的。

今天的英國,已經沒有什麼製造業了,但是你仍然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工業革命的遺風。不說那些紅磚牆、白漆窗的維多利亞時代建築,也不僅是街頭巷尾遍布的紅色金屬風的用具,比如電話亭、老派計程車、金屬階梯。

只說一點,火車。英國的火車或許沒有中國新一代的高鐵速度快,本身也已經不再生產火車,但是在英國出行,火車的便捷性仍然值得讚歎,一點不比日本的新幹線差。這趟旅行所去往的每一個目的地都有火車連接,即買票即上車,每趟之間的間隔都不超過一個小時,不用安檢等候,就像地鐵一樣,非常方便。

硬體的優勢雖然不再,但是能買到的都買回來,以軟體的先進來優化硬體的配置,使其達到最優解,這或許就是英國之所以發達的所在。

在英國的不同城市之間穿梭,同樣能看得到我們國家的未來。

都說我國已經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了,而英國,毫無疑問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老齡化社會。對於這種狀態,他們或許已經適應很久了。

最明顯的,就是大都會區和中小城市之間的巨大分野。

我們都知道,英國只有一個大城市,倫敦,其他所有城市,包括伯明翰、曼切斯特、愛丁堡,人口都只有幾十萬,以我國的城市分級來看,都只能算是中小城市。在工業革命時代,這些二三線城市依靠低地價、低廉的勞動力,建起來了星羅棋布的工廠,極盡繁榮。

但是自從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二三線城市們就明顯的衰落了,與倫敦的差距越來越大。今天倫敦的人口,相當於排在他後面的21個城市的人口總數之和,而經濟規模,大概相當於後面的30個城市之和。倫敦集中了英國最好的政治、文化、金融、科技資源,很多時候,我們講英國,其實講的只是倫敦而已。

這樣就不難理解,年輕人紛紛湧進倫敦都會區尋找工作,而小城市們大多隻剩下了旅遊業、政府部門、餐飲零售的一些工作機會。在英國北部的小城鎮里,滿眼可見的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們,而在倫敦,到處都是充滿著活力的年輕人。

這種巨大的分野,在我國也已經開始出現苗頭了,比如說各省的二線工業城市,近年的發展就明顯不如省會。這或許是服務業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趨勢。

說說倫敦。

倫敦的活力是讓人驚嘆的,雖然不做大哥好多年,但是其國際化程度一點不遜於美帝。街上黑人、印度人、伊斯蘭人比例相當高,查了一下資料,目前倫敦的白人比例僅為57%,以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十年左右就將降到50%以下了。

雖然多元種族相處難免會有齟齬,但整體來看,倫敦的開放和對有色人種的接納、同化上還是非常成功的。在倫敦街頭,匆匆趕路的非裔亞裔白領,和本土白人的打扮、神態並無二樣,除了膚色,你幾乎感覺不到他們的差異。

可以作為例證的是,目前的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就是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亞洲移民後代,父親是公交車司機,母親是裁縫,從小在廉租房裡長大,後來依靠個人奮鬥成為一名律師,進入政壇,先後擔任司法大臣、財政大臣、倫敦市長。

這樣的勵志傳奇,在我國社會的現狀下是難以想像的。相似的故事,也只有在盛唐年間才能譜寫了。

除了國際化,倫敦還有一種高級感讓人印象深刻。

簡單來說,就是無處不在的瀰漫著一種精緻、考究的氛圍,從人的衣著打扮到物的用料細節,都是如此。在中國,這種體驗通常在五星酒店、高檔會所、甲A寫字樓才能感受到,但在倫敦,這就是城市的普遍氣質。

這種高級感來自哪裡呢?

我想這大概和倫敦的產業生態有著緊密關係。據統計,服務業目前在英國經濟中的比例已經高達八成,在倫敦這樣寸土寸金的都會區,更是接近百分之百。

其中,從事金融業的人口就有80萬,其他職業,包括零售貿易、酒店餐飲、租賃中介、軟體互聯網、市場調研、管理諮詢、廣告會計、律師醫生等。

服務業和工業從業者的一個基本差異就是,他們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挑剔的客戶。要想在市場上立足,就必須訓練出極好的禮儀、談吐和衣著打扮,配套的接待場所也要盡量高檔,久而久之,城市的高級感就孕育出來了。

現在,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要解決。

英國的服務業比例高達八成,扣除一成的農業,工業已經沒剩下多少了。所謂的脫實入虛,英國已到了一個極致狀態。

那麼,沒有了工業,英國的服務業靠什麼生存呢?

答案是,靠全球市場。英國的四大服務業,金融、教育、IT和商業服務,都是依賴於全球市場的。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不用說了,整個歐洲都靠他來融資,英國的大學教育、留學生、教材輸出,也是執全球牛耳。在IT方面,承擔著許多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的作用,在市場營銷領域,則是全球重要的廣告創意中心。

可以說,英國尤其是倫敦,發揮的其實是許多跨國公司的總部職能,生產線雖然搬到了亞洲,但是在更高層級的決策中樞部門,由於專註,英國的競爭力反而得到了強化。舉個例子,許多總部不在英國的跨國公司,比如丹麥的嘉士伯、荷蘭的喜力、瑞士的雀巢,當他們需要製作廣告、聘請律師、尋求財務支持的時候,第一個想起的通常會是倫敦。

這正是全球化時代的生存法則,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專註打磨,做到全球第一。

英國二戰以來一直被唱衰,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社會發展水平而言,依舊位居第一軍團,不是沒有道理的。尤其是他的自信、開放和多元化,令人刮目。

在倫敦商業繁華區攝政街,有一家地標式的hamleys玩具店,當時家人在裡面轉了好久,我站在門口,隨手在手機上搜索了一下,驚訝的發現,其老闆竟然已是中國人。

早在一年以前,這家有百年歷史的玩具連鎖店就已經被千百度鞋業買下來了。細細搜羅就會發現,與之類似的收購還有一大堆,比如餐飲連鎖品牌Pizza Expres,連鎖百貨店弗雷澤,連鎖影院Odeon,連鎖酒店Kew Green Hotels,連鎖培訓機構Promethean,外幣兌換連鎖店ICE,倫敦最有名的賭場利升賭場,最有名的藝術類出版社ACC集團,最大的遊戲公司Jagex遊戲,還有大量的私立學校、足球俱樂部,他們的老闆都已是中國人。

中國人在這裡的滲透是如此之深,實際上享有「收購英國」大名的,並不只是李嘉誠,當然也不僅僅是中國人。中東富商、俄羅斯富商、印度富商,各種資本都在這裡匯聚,英國從來就是不拘一格的接納,與全球資本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聯繫。

在地球村的朋友圈裡,英國應該是社交人脈最廣的那一類,美帝、中國、南方、北方,全是好友,無論世界經濟浪潮如何更迭,英國都有機會切下一塊美味的蛋糕。【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

推薦閱讀:

56年來罕見的特大風暴Ophelia登陸英國,已造成2死1傷
在英國看急診(2):Winter Crisis is coming,英國急診每年的寒冬危機
曾經日不落的英國, 現在怎麼自己都保護不了了? 地球知識局

TAG:英国 | 工业 | 高端服务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