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茶文化?我們為什麼不說茶道

總有人邀請我,讓我來解釋什麼是茶文化,現實中也有很多朋友在聽到我在做這一行之後不停的問。這樣一篇文,就淺顯地解釋一下。

茶文化有兩個方式解釋。

一是廣義方式。二是狹義方式。

我們先來說狹義方式的。

這是百度百科的解釋。雖然我不是很喜歡百度搜索,但是百度百科關於這些東西的論述還是有一定參考性,畢竟都是抄來的。

這是百度百科的解釋。雖然我不是很喜歡百度搜索,但是百度百科關於這些東西的論述還是有一定參考性,畢竟都是抄來的。

我們重點說的是廣義上的茶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茶相遇,經過時間的醞釀和發展,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總和。

中國的茶文化,嚴格來說,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與茶相關的部分。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文化類型和文化現象逐漸與茶相關,成為茶文化的組成部分。

其實簡單來說,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公式。

(茶+文化)X各種類型=茶文化

比如,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包括:

茶禮:在茶事之中的中國禮儀,如敬茶禮、謝茶禮、請茶禮。

茶詩:寫種植、製作、品飲茶的詩詞。如盧仝的《七碗茶歌》,蘇軾的《送南屏謙師》。

茶藝:沖泡的技藝,製作的技藝等等。這個詞是台灣來的。

茶樂:配合各種品飲場景等,專門所做的樂曲。

中國只有茶文化,而不敢稱道。

日本講究的是道,有茶道、書道、花道、武道、劍道等。他們的技藝都會上升到道的層面,而這種道的層面其實在中國來看,並不是道。

《易傳》中對這個事情有一個很準確的解釋。

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

道在中國是要上升到更高的層面上的。

所以包括我的老師馬曉丹老師在內,很多專業研究茶文化的老師都只稱自己研究的是茶文化,而非茶道。這也是對自己所研究的茶文化的一種敬畏。

老師總是講:越學得多,越不敢談茶,因為學的越多,越知道博大精深,越知道自己的不足。

中國的茶文化,這個話題非常大。大到可以養活很多很多人,出很多很多本書。

但是抓住一個精髓就夠了。

這個精髓,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部中國茶文化史,是可以貫穿中國文化史的,它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

跟著道家文化,就有了道茶。

跟著禪宗文化,就有了禪茶。

跟著文人,就有了文人茶。

而最大的一部分則是深入民間,是百姓的生活茶。

馬曉丹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人有兩杯茶。一杯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另一杯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兩杯都要端好,對於我們這些做茶的人,都要做好。

這也是我們所堅持和倡導的。

茶是一種飲料,孫中山先生在自己的《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提出:

「茶為文明古國所即知已用之一種飲料…就茶言之,是為最合衛生、最優美之人類飲料!」

這也是第一次說出茶為國飲的說法。

武漢著名作家,同樣也是一位資深茶人的陳伯安先生所做茶賦中有這樣一句。說的有點意思。

茶者,國飲也。得山水之精氣以成嘉木,承天地之清露而生靈芽。色如秀玉,香如幽蘭,味如仙泉,美如佳人。品之詠之,詩文雅士情趣;啜之飲之,尋常百姓人家。

如果一味把茶放到太高的地方,失去了民眾這個土壤,會生長很有問題,最終會成為空中樓閣。

只有接著地氣,以茶文化裡面的這些美、這些真的東西來感染人,影響人,這樣才會生長出更好的文化。而且,還會產生更多更好玩的東西。

茶文化,好玩的東西太多。

馬曉丹老師對自己茶藝師學生的要求我放在這裡,大家可以學習一下。

遇茶能泡,提筆能寫,開口能言。

推薦閱讀:

存茶注意:這5種茶更易受潮、吸異味
幾千年茶文化,都在這個高顏值當代紫砂壺裡
綠茶是用玻璃杯簡單沖泡好喝還是用工夫茶具泡出來的好喝?
中國人的所念所想
為什麼你總抱怨喝不到好茶?怪我咯

TAG:茶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