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們對於套路和品勢、型的態度差異?

同樣有套路演練形式,為什麼對待空手道的「型」、跆拳道的「品勢」和傳統武術的「套路」,人們的態度截然不同。對待前兩者似乎是畢恭畢敬,奉其為精髓,認為是升段位、成為高手的必經之路。而對待「套路」,卻嗤之以鼻,認為是花拳繡腿,甚至要「去套路化」。難道武術套路真的不如型和品勢嗎?


不懂跆拳道品勢。我自己是小林流拳士會空手道的練習者,之前練習過松濤館和極真會的空手道(松濤館三年半,極真會兩年半)三個空手道流派接觸下來,對於空手道的形多少了解一些。

首先,我個人覺得」形(套路)無用論「是錯的,儘管練了形確實不會變得精通打鬥。現如今很多傳統流派的練習者(此處傳統流派是指除極真外的流派,其實我個人認為這麼說不妥當)頗有我練好了形就神功大成的感覺。一味的迷信形里的」大招「,」殺招「,還學老爺子打石頭插竹子,當你對他的想法提出異議的時候,他往往嗤之以鼻,不跟你一般計較,彷彿他變形的拳峰和手掌碰到你就能要了你的命(然而實際上光練形他根本碰不到你)

一個形,應該能提升練習者一方面或者多方面的打鬥能力(快速移動能力,連續動作的能力等)。我就舉幾個例子,附上視頻吧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5MTA5NzA0.html?f=21846999(視頻開頭至45秒處)

這個形我們叫普及型一,是目前拳士會練習者會接觸到的第一個形。視頻里演武的是松林流空手道二代目長嶺高兆,可以說他把普及型一的要點完美的展現出來了,雖然有些許瑕疵,但仍是我目前最喜歡的對於普及型一的演繹。

普及型一練的是什麼呢?練習者對於重心的把握,對於腰胯的運用。重心從低處上來到高處出拳或者向上格擋,從高處下落到低處做一個掃擋,重心到位的同時發力打出去,整個過程是流暢的,不脫節的。練好了這個形,練習者就吃透了垂直方向上的配合重心發力這個理念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EzNjQ3OTIw.html?f=23498145from=y1.2-3.4.31(這是我們組織的嘉數嘉昌先生和川畑幸男先生演武的內步進初段)

內步進初段原先是首裏手,泊手的基礎形(松濤館流,小林流,松林流等)視頻里展示的是內步進の鍛,通過小夥伴的拍打來shime(剛柔流里稱作試味,果然一眼看不懂什麼意思,但是如果寫作締め,就很好理解了,通過拍打來收緊與其他肌肉聯動)是檢查肌肉用力的方法。

內步進初段提高了練習者的什麼能力呢?

首先,它是側向移動,因為人在前後方向被推拉的話會容易站穩,與之相對,左右方向倒的話會很容易。內步進就是利用左右倒更容易失衡的現象來鍛煉練習者利用重心」倒「來移動的能力,人走路是要蹬地走的,實際重力拉著走會更快。先師們要求我們首先掌握向側面」倒「,然後依葫蘆畫瓢再掌握向前,向後「倒」。

其次,大部分動作都是朝向身體側面發力的動作。我們流派採用的站姿較高,尾閭翻起,在左右動作的時候膝胯腰是一起動的,以中線為軸來發力動作,鍛煉的是發力要求運用到的肌肉群(沖繩方言gamaku),以及膝胯腰合同發力,即筋骨(沖繩方言chinkuchi,也有寫作寸力的)。而松濤館,特別是舊式松濤館的站姿很低,雙腳間距會比我們大很多,並且要求鎖住膝蓋,一旦鎖住膝蓋,能動的就剩下腰部了,所以松濤館的內步進(鐵騎)也是鍛煉Gamaku,但是練的不是chinkuchi,而是腰的靈活度。

原先是內步進初段第一個練習的,打鬥裡面最關鍵的,一個是移動,一個是發力,內步進初段都囊括了。但是由於內步進初段不容易熟練掌握,也要畫很多時間去摳細節,所以就把順序延後了,把適合在體育課上教的普及型一提前了。

形除了提升打鬥能力的作用之外還有記錄就是各個空手道流派之間技術的區別了,我們有自己的一套特色,你們則是另外一套。形也記錄了古人搏擊的智慧,深入探究探究還是頗有趣味的。

那麼練到什麼程度算可以了呢?我覺得就我等愛好者來說,形的細節做對,各個動作之間能夠熟練銜接就夠了(一個動作完成,立刻轉移視線,腳步,進入下一個動作)而打的好看的形,只能是基於這個之上的附加品,為了打的好看而打,我覺得完全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詳見我在空手道吧發過的貼子:

【翻譯】關於世界型冠軍不願意讓你知道的下三濫小技巧的一些事

【多圖慎入】被競技型毀掉的空手小公舉

我覺得在「做好形」這個基礎上,空手道練習者還應該多做的是:基本的出腿踢腿練習,移動的出拳踢腿,規定好動作的攻防(包括喂靶)。然後再考慮自己的意向,是傾向於防身,傾向於更高級別的搏擊還是別的。如果考慮防身的話,在前面那些練習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加入形的動作分解應用。如果考慮搏擊打鬥的話,加入比較現代化體系的訓練相信會成果斐然。如果你要打松濤館的寸止比賽,那你需要更多的移動練習。如果你要打極真的全接觸比賽,那麼參考極真打大靶,多練組合拳腿會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說真的,有些東西呢雖然不高效,但是練著也是頗有意思,況且如果不練形,不練一些傳統的東西,那我選擇空手道這件事本身就變得很詭異了。為什麼不去練拳擊,踢拳呢?你說對嗎?

同理,我覺得練傳統武術的練習者,套路是需要練的,「去套路」的傳統武術就不再是傳統武術了。至於傳統武術的套路有些什麼門道,我不懂,傳統武術的練習者們懂就可以了。抓住要點,著重練習,比不明所以狂打幾百遍有用多了。

有想法了再補充。

(純私貨,轉載請私信)


題主所聽到的看法可能有些偏差。

我們所嗤之以鼻的套路,大多是比賽時的「競技套路」,因為其競技化,比賽評分往往關注「旋子」打了幾圈,「騰空飛腳」飛了多高,「燕式平衡」腳尖打多高,追求「舒展大方」,而忽視了套路的實用性,技擊性,從而演變成類似廣播體操似的東西。

這種現象在空手道和跆拳道領域中也是存在的,空手道中比賽型的打法也經常被認為是花拳繡腿,體現不出功力。跆拳道品勢比賽往往認為腳踢的越高越好,「朝天蹬」這種毫無技擊作用的招式被廣泛使用。

實際上套路、型、品勢最初都是為了鍛煉身體素質,練習技術動作,但在比賽中,功力強弱不好體現,技術難度高觀賞性強的動作反而可以吸引人的眼球,從而成為評分標準,導致套路「體操化」。

最後放點視頻題主感受一下。

http://m.iqiyi.com/w_19rti6uhwp.html 這是吳連枝老師的八極拳小架

http://m.ku6.com/show/-flmaFehrI5pYTqoG_rt7g...html?ucbrowser 這是長拳套路比賽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zNDgyMTA0.html?from=s7.8-1.2x 這是韓國國家隊打的跆拳道品勢,現在比賽都是這個打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MzAxNDEyNA==.html?from=s7.8-1.2x 這是當年高手會出的教學視頻,同一套品勢,但打法注重功力

http://m.ku6.com/show/xiAjQW5ZPa7La8irf1spbA...html?ucbrowser 當然還有更花哨的比賽用的自編品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5MjQ4OTU2?x 空手道女子型冠軍宇佐美里香打的公相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3NTc1NTAw.html?x 同樣是公相君


跆拳道練習者,我就先說一下品勢吧。我們道館在白帶教練教我們品勢的時候都會講解其中動作的含義啊,要怎麼去使用啊,動作怎樣發力這些的(不知道其他道館是不是這樣)。這樣養成了一種習慣,到了高色帶在練習品勢的時候就不自然地會想我這個動作要更好地怎麼用到實際當中,這個時候什麼發力啊作用啊這些品勢深層次的東西就慢慢地被領悟了。至於「套路」呢,有幸認識到一些練習套路的好朋友,其實套路的動作它本身並沒有錯。但是你會看到同一套拳,老一輩的拳師打的感覺就跟現在的大多數拳師會很不一樣。老一輩給我的感覺就是存在一種名叫殺氣的東西,而年輕一輩的話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好看。朋友說套路在發展過程中更傾向於表演化,他們把很多以前比較實用的招數都華麗化了,比如說會用旋子、騰空外擺蓮、各種空翻、打著打著突然下個一字馬等等來代替。你說一個空翻實戰意義能有多大?是吧。所以這時候就很難再去糾結現代套路動作更深層次的含義了吧。而空手道的「型」在我之前已經有前輩說了,我就不多費口舌啦。不是武術套路不行,而是想學真正的套路,可能更加需要花費心思去找拳師拜師學藝而不是找武術學校出來的老師學套路。真正拜了師學出來的套路才是真正的傳統套路。現代套路(而我們普通人接觸的最多的恐怕也就是現代套路)缺的恐怕是這些更細的東西吧,所以被說成花拳繡腿咯。語法什麼的可能有點亂,懶得改了,懂就行啦╮(╯_╰)╭


本人拙見,歡迎指正~

個人認為各種武術的套路就像是練書法,練套路的時候和練字是一樣的,一筆一畫按照寫好的字帖臨摹,而練好了字帖之後,自己寫字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習慣,明白了每一筆的構圖含義。

套路也一樣,是各種攻防動作的組合,在練習套路的時候要明白各種動作的意義何在,是攻還是防,組合動作是如何進行攻擊或防禦的連擊,在實際應用的時候自然會有應用的機會。

本人現wtf跆拳道黑帶一段,在我練習跆拳道的這段時間裡,看到很多人都認為跆拳道只有腿法,但是實際上跆拳道的拳掌肘膝動作比單純的腿法不知道多了多少,都包含在了套路裡面只是多數人把套路看成廣播體操沒有去領會內涵而已~


我本人是練武的,所以也是有些偏向。

但是在練武之前我練了大約4年跆拳道。

怎麼說呢,我沒感覺別人對空手道或者跆拳道的套路比對武術套路尊重特別多。

跆拳道與空手道,如果真要去追溯起源,空手道的起源其實有南拳的鶴拳的影子。跆拳道不太清楚。

武術的套路,跆拳道的品勢以及空手道的型,都是古人根據經驗而設計的教導如何將形意心聯合起來。在套路的每一招背後都有極其淵博的原理,有每招的深意。在習武之途上,想學新的套路,師傅是要看你打的套路有沒有形,掌握沒掌握意,也就是每一招後面的含義,打哪裡,如何發力,如何蓄力,如何在蓄力的同時逐漸增加氣力等等,然後就是心,要看你的擊打目標是不是準確,熟練,放鬆的。

然而最近數十年,武術變為武校化,套路反而僅僅是在意形,所以大多數人對武術套路的認識也就僅限於花拳繡腿了。


外來和尚會念經唄,還能為啥


你還有必要在意外行的『態度』?


從小習武。糸東流空手道教練一隻。

其實您說的對於套路,品勢,型的態度差異 ,歸於以偏概全了。對空手道的形,跆拳道的特爾,品勢持否定態度的,在他們自身內部也是為數眾多的。「形之巔峰」宇佐美里香演武的視頻,在優酷上被一群網友稱為「廣播體操」,某位極真會黑帶教練明確和我說「除了考帶以後,根本不會碰型,那是浪費時間」,至於跆拳道的品勢則詬病更深了。相反國術中的套路,印象中反而受到的批評少些。見到空手道的型,「這些都是個啥,和我們中國武術的套路差遠了」,這些言論,我倒覺得見得更多。

說套路是花拳繡腿,沒有用的,恐怕這些人更多的不是在把型,品勢特爾,套路之間橫向比較,而是把國術與泰拳散打之類比較的言論吧? 在國術,跆拳道,空手道的套路之間的比較,內行不會輕易的定論,而外行更多是傾向於貶低品勢特爾和型,覺得呆板樸素,不如那些武術套路來的華麗吧。

糸東流空手道是空手道中比較難上手的流派。在糸東流,型是佔比重最多的部分,傳統糸東流的型在60套以上,在二段要求至少二十套。而這些型中,至少有十套以上是直接來自於中國武術的,許多型在今天依然能找到原型,包括二十八步(福建話二十八宿),碎破(福建話獅法),三戰(南少林和諸多南拳的基本功),八步連(鳴鶴拳的「拳母」),初次之外還有鎮遠征,師壯鎮,十三手,十八手,三十六手,來留留破等等,均是直接來源於中國的型。

略知空手道和跆拳道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兩者均受到中國武術極大的影響。直接否定國術套路,一定意義上也是了否定品勢和型。我在國外遇到許多空手道家,以及跆拳道,唐手道,合氣道等關聯武道的練習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中國武術非常尊敬,其中不乏資歷高實力強之輩。我演示國術的套路和技術,再加以簡單講解,大家往往都會發出「哇哦」的讚歎,覺得武術套路富於內涵和深度,又不乏優雅與美感,儘管我自身的功夫根本不到家。。。。

簡而言之,我不認同題主的問題。

武術更不用去套路化,不想學套路,練散打不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東亞的武術(長拳、空手道、跆拳道)幾乎全都是利用肢體末端進行攻擊的,而且相對來講距離很長,但是東南亞(泰拳、印尼的silat)多是利用膝肘等關節進行攻擊,而且近身短打偏多?
諸位怎麼看待某些極真空手道場在貼吧欺行霸市行為?
傳統武術各種流派應該發展「寸止規則」下的競賽嗎?
如何評價「空手道」話題下的大V們?

TAG:空手道 | 跆拳道 | 中國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