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世界上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預言都是可怕的,有沒有什麼好的預言?而這些預言有沒有特定的存在道理?

生活中聽到的古希臘預言和其他預言都是一下可怕的,並沒有什麼美好的,是為什麼呢?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而利中國討南羌

自己想想這幾千年前的話是多麼大的預言


因為

可怕的通常都是舊的東西

美好的通常都是新的東西

所謂預言都是對舊的東西的發展,誰能預言什麼不存在的新事物呢

想起以前寫過一段預言,大概也是如此


《烏托邦》(Utopia,1516)

書中描繪了一個他所憧憬的美好社會,那裡一切生產資料歸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從事生產勞動,而且有充足的時間從事科學研究和娛樂,那裡沒有酒店、妓院,也沒有墮落和罪惡。在戰爭時期它僱傭臨近好戰國家的僱傭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


茫茫天數此中求,

世道興衰不自由。

萬萬千千說不盡,

不如推背去歸休。


你能活到死!——郭德綱

聽起來還是挺美好的


可怕的預言,反映出人類面對大自然面對世界時力量的渺小,和天然對廣闊、對未知、對黑暗、對未來等的恐懼(這是演化成果,天不怕地不怕盲目樂觀的人容易被禽獸或自然陷阱消滅)。在21世紀,這種恐懼更多的是負面作用,而應當用思維工具和機械工具科學地改變世界,改善生活。

好的預言也很多,凡爾納、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以及《小靈通漫遊未來》等,都有對未來社會生活、工具的具體設想,才出版幾十年到一百年,書里提到有許多發明創造如手機視頻、飛機、潛艇等已經實現了甚至普及了。

中國即便在飽受屈辱的最困難的年代,也沒能阻止人們嚮往美好生活。清末十大「科幻」作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452255/answer/72119944

上面提到1910年出的陸士諤《新中國》,這小說並不好,仰望星空提過以後商家炒作、誇大成分多。但摘一點足夠回答題主:

陳雪林:世博追夢人 百年夢成真

「走出車站一瞧,不覺大驚。見一座很大的鐵橋,跨著黃浦,直築到對岸浦東。開辦萬國博覽會,為了上海沒處可以建築會場,特在浦東闢地造屋。那時,上海人因往來不便,才提議建造這橋的。現在,浦東地方已興旺的與上海差不多了。中國國家銀行分行,就開在浦東呢!浦東到上海,電車也通行的。」「把地中掘空,築成了隧道,安放了鐵軌,日夜點著電燈,電車就在裡頭飛行不絕。」

小說結尾,主人公陸雲翔「『走至門口,被門限兒一絆,「拍蹋」一交,就此跌醒。』……女士笑道:『這是你痴心夢想久了,所以才做這奇夢。』我道:『休說是夢,到那時,真有這景象也未可知。』女士道:『我與你都在青年,瞧下去,自會知道的。』我道:『我把這夢記載出來,以為異日之憑證。』」

比較「高大上」的美好預言,當然是對「理想世界」的整體預言。

古代中國有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第九》

古希臘柏拉圖有《理想國》(最早烏托邦)。

英國人托馬斯·莫爾有空想社會主義,著有《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簡稱《烏托邦》):

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是公共選舉產生……。

馬克思、恩格斯和千千萬萬奮鬥者有共產主義世界預言和理想。

當代中國有小康社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把預言變成真。

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十年前,中外軍迷預言中國將擁有隱形戰鬥機,沒過幾年便有了大驚喜。殲20外形的科幻程度讓很多老人驚訝。

《科幻世界》雜誌封面


共產主義終將實現


推薦閱讀:

知乎和貼吧的模式哪個更適合學習歷史?
凱撒大帝和亞歷山大大帝誰更偉大?
怎樣才能讓帝制的國家在現代長久存在下去呢?
唐朝的中二少年李隆基,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索馬利亞與摩加迪沙 | 財富之城是如何被玩兒壞的?

TAG:歷史 | 邏輯思維 | 預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