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人想出去,城外人想進來,人生就是這麼矛盾—錢鍾書論人生、愛情與快樂

上個周是錢鍾書的誕辰紀念,錢老先生博學,在清華上學時展現出來的就是個書獃子的樣子,但是他對生活、對知識分子的觀察還是很細緻的,寫出《圍城》這樣有趣的小說。雖然他認為婚姻是圍城,但是卻深深地迷戀楊絳先生這座「圍城」。

錢老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論人生、愛情和快樂的思考,挑出來給大家看看。

1.

論人生

1. 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2. 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 假使人生真是這樣,那麼,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具有書評家的本領,無須看得幾頁書,議論早已發了一大堆,書評一篇寫完交卷。

3. 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4. 有用的東西只能給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無用的東西會利用人,替它遮蓋和辯護,也能免於拋棄。

5. 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6. 我們對採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像它酸,也很可能想像它是分外的甜。

7. 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好的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8. 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

9.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何必要去看看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0.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將自己的創作衝動誤解為創作才能。

11.有用的東西只能給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無用的東西會利用人,替它遮蓋和辯護,也能免於拋棄。

12.一句話的意義在聽者的心裡,常像一隻陌生的貓到屋裡來,聲息全無,直到"妙"的一叫,你才發覺它的存在。

13.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2.

論愛情

1.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2. 當著心愛的男人,每個女人都有返老還童的絕技。

3. 假使愛女人,應當愛及女人的狗。那麼真心結交朋友,應當忘掉朋友的過失。

4. 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

5. 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早知道這樣,結婚以前那種追求、戀愛等等,全可以剩掉。談戀愛的時候,雙方本相全收斂起來,到結婚還沒有彼此認清,倒是老式婚姻乾脆,索性結婚以前,誰也不認得誰。

6.老年人戀愛,就象老房子著火,沒的救。

7.要想結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3.

論快樂

1.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2. 快樂時的你一定心無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覺快樂,你那時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同樣心安理得。有最潔白的良心,跟全沒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3. 豬是否能快樂得像人,我們不知道;但是人會容易滿足得像豬,我們是常看見的。

4. 你要永久,該向痛苦裡找,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的夜晚,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偏是你所不留戀的。

5. 快樂在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6.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於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為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感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美好;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雖然人生註定是不快樂的,我們仍能樂觀地過一生。

7.「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

封面圖是電視劇《圍城》的劇照。那時候,陳道明和呂麗萍都還年輕。而題圖是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的合影,兩位那時也正年輕,在英國牛津大學留學。有一篇二位在牛津留學的文章,很有情趣。

*********************************

這個專欄由周昶帆撰寫和編輯,研究閱讀與自我成長的方法論,在微信上也有公眾號:北極光閱讀(微信搜索 kanbeijiguang,也可掃描下圖二維碼)。記得關注這個專欄以及作者周昶帆的知乎,第一時間接收閱讀與成長話題的更新。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一見鍾情?
24 歲了還沒談過戀愛,應該怎樣找女朋友?
七言·聞夫妻失散30年後再聚有感

TAG:阅读 | 人生 | 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