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寫給博士新生的一些建議

這是專欄《博士的圍城》的第十四篇文章。

2016年底了,雖然不是傳統的辭舊迎新,但也該盤點過去,規劃未來了。諸多像「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 XXX」 或者「如果當初 XXX 就 XXX」的想法總會在這個時間點湧現出來。首先祝賀你,能夠意識到過去自己的不足,也祝願你未來可以做得更好。五年前的這個時候,還處於博士的懵懂期,繞了很多路,如果可以重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精彩。因此,在這裡總結一些經驗,可以作為博士新生的建議。

認識到自己可以做什麼,這是博士期間需要一直思考的問題

「認識你自己」,這是刻在古希臘阿波羅神殿上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一句名言。這也是最難的問題,放在開頭也是希望你和我都能在博士期間以及之後的人生里,不斷的思考。會選擇讀博士,心中多少有個小夢想,探索生命的奧秘也好,治病救人也行,甚至是純粹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人各有志。但科研是個無底洞,抱著來探索生命奧秘的心,做的卻可能只是純化蛋白,研究它跟另外一個蛋白的相互作用。學術領域分的越來越細,你可能在研究一種免疫細胞,它需要十幾個標記物來分辨,而不再是以前的 B 和 T 細胞了。面對學術的海洋,你需要思考自己的定位,想要什麼,可以做什麼。

什麼時候需要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剛入學的時候想一下:自己是屬於什麼類型的人,動手能力強還是思考能力強,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有哪些缺點可能阻礙你博士的學習,有哪些優點可以盡情的發揮,什麼樣的學習方式適合自己,想在博士畢業的時候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制定個小目標和大目標;拿到課題的時候想一下:這是一個多大的問題,有什麼模式可以遵循,可以從什麼地方入手,需要哪些方面的訓練,需要找哪些師兄師姐學習,哪裡可以找到課題相應的資源,自己做什麼能最有效的推進;遇到實驗失敗的時候也可以想一下:是實驗本質導致的失敗還是方法沒有用對,可以找人幫忙還是自己不斷嘗試,堅持還是另闢蹊徑。本質上,這是一個不斷學習,試錯,思考並調整策略的過程。吳曉波總結的騰訊產品思想--「小步迭代,試錯快跑」,同樣也可以應用於博士的學習,這是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之一。

科研很漫長,時間規劃尤為重要

這裡還是推薦一下李笑來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雞湯也好鴨湯也罷,只要是能促進自己成長的,都是好湯。

科研的周期都是相對漫長的,尤其是基礎研究。一批小鼠實驗可能需要觀察半年、一年甚至更長。一個實驗可能要反反覆復摸索無數次。老闆可能同時交給你多項科研任務,既要做小鼠實驗,又要做分子克隆,還要做生物信息學分析。這時候有人選擇了一周工作7天,天天熬到晚上12點,身心俱疲,都要開始懷疑人生了。其實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熬夜實驗的人,只要安排好,其工作量一個白天都綽綽有餘。我個人的習慣是,晚上睡前把第二天要做的實驗全部安排好,涉及到新 protocol 的提前熟悉,能交叉同步的實驗絕不等到一個做完再做下一個。純粹體力活的實驗和需要動腦、精細的實驗分開時間段,根據自己精力的旺盛程度來分配。生物實驗有很多等待的間隙,安排好了可以多做很多。盡量避免無謂的浪費精力的事情,如沒有意義的閑聊,漫無目的的刷微博和朋友圈等。每個周日的晚上,我會把下一兩周的實驗大體安排好,用 google calendar 或者其他日曆把關鍵的實驗標記上,順便再把需要訂的儀器都一起訂好。這樣一來,就基本上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即便失敗了也影響不大,只需要適當修改下安排即可。中長期規劃則主要放在實驗框架上,有個可以採用的方式是,在項目一開始的時候就找一篇同領域的論文,對照著規劃一下自己的論文,然後根據這些規划去收集數據。

綜上,規劃既包括了對時間和精力的合理利用,也囊括了對項目各個階段的把握。後者需要有經驗的積累,作為起步,可以跟老闆或者師兄師姐及時討論項目的框架,避免盲目和偏離路線。

學術技能全面發展

學術技能包括查閱文獻,收集數據,數據處理,論文書寫,基金申請書的書寫,口頭和書面報告等。如果你以後選擇進學術圈,那麼這些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即便以後你不做科研了,你所接受的訓練,養成的好習慣都會成為你的優勢。

查閱文獻是必備的基礎技能。了解一個新的領域可以從讀教科書和各類綜述開始。經典的教科書我是比較喜歡的,雖然裡面的知識可能會過時也可能是錯的,但它可以幫你奠定一個較好的基礎,讓你心中有一個big picture。綜述可以多讀幾篇,不同時間的綜述可以讓你看到一個領域的變遷以及該領域亟待回答的問題。

做好實驗記錄。從之前的小保方晴子學術造假、CRISPR 專利之爭到現在的韓春雨事件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實驗記錄一定要清晰準確。好的實驗記錄可以讓你相對容易的回顧實驗重複實驗。同時,實驗記錄也是一種證據,可以證明你工作的原創性,證明你對某一發明的所有權。當你面對質疑的時候,你可以從容的拿出相應的原始記錄。實驗記錄上,日期要清晰,關鍵步驟要記錄好,事實與想法分欄,同時標好頁碼。

學習一門數據處理的課程。如果你們學校沒有相應的課程,可以去 Coursera/edX 上找。在這個大數據橫行的時代,不會點數據處理手段顯然有點落後。數據處理包括思想方法和處理的手段。數據處理的方法可以參考統計學。科研上見的最多的是數據結果顯著,很多人是採用 students t test,但未必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用,什麼時候不能用。因此,統計學可以幫你在實驗設計時更科學一點,在數據處理時更靠譜一些。之後的問題是採用什麼軟體或程序來處理數據。強烈建議除了那些破解的商業軟體外,自己學習一門語言,R 或者 Python。

書寫論文。博士的畢業論文其實在第一年就可以開始寫了,雖然幾乎沒有人會這麼做。針對實驗所涉及的方法以及每次好的實驗結果,都可以整理成論文所要求的形式。如果沒有上過論文寫作的課,可以參考下類似 thesis writing 的書,它們一般會把一些寫作的關鍵點講清楚,比如用第幾人稱,哪些從句最好不要用,introduction 里應該論述項目是用於填補什麼 gap 或解決什麼問題的,一個段落一個論點等等。

多做學術報告。想必多數的博士生都會有各種組會,在組會上要經常報告最新的進展。這樣的報告在學術圈裡是家常便飯,你的老闆可能就拿著一個 PPT 講了十幾次。雖然有點煩有點累,但做報告還是有不少好處的,它可以幫你理清研究的思路,畢竟大聲講出來的時候你可能發現邏輯都有問題。同時,它還可以幫你鍛煉演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在這中間,你可以試著找到屬於自己的講故事的風格。學術報告可以從多聽開始。在大學裡最少不了的資源便是各地教授來做的報告了,有人講的好,有的人則枯燥無味,但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去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藉機會玩是占很大成分的。這點無可厚非,玩世界也是一種成長。但既然千里迢迢的去了,總要有點學術收穫。有機會的話,我會建議在博士前兩年的時候去個大的年會,有幾萬人參加的那種,去感受一下大學術圈,給自己啟發啟發思路。博士畢業前一兩年再去一個小一點、專業一點的會議,這個時候你的數據可能已經比較多了,對你所做的領域也比較熟悉,是時候進行專業的討論了。並且,幸運的話你可能還可以找到以後博士後的落腳點。

科研生活兩不誤

博士畢竟不是本科,除了科研以外,生活同樣需要精力來經營。這裡所指的不僅僅是找個女朋友或老婆,還有生活的質量,身體的健康,個人的全面發展。不少博士畢業後轉行,到公司里會被人評價為沉悶、nerd,這可能源於博士的嚴謹性,也可能源於不擅社交。所以,博士除了專業上的精進以外,也應該想點辦法來彌補長期處於象牙塔里的弊端。我想有幾個地方可以去嘗試,第一個便是理財。錢少的時候越需要理財。理財還可以順便讓你對金融有個初步的認識,為以後實現財務自由做個鋪墊。第二個是發展一項個人愛好,科研除外。個人愛好可以是登山、攀岩、琴棋書畫、長跑甚至是遊戲競技。功利點說,這可以成為談資,但同時也是維繫生活平衡的一種方法。此外,理工科的博士不妨多讀讀社科類的著作,升華一下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上一句話其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挖掘的,如果你也嚮往那高處的風光,不妨試試。身體健康和旺盛的精力同樣的必不可少的。當我們在為那些英年早逝的科學家嘆息時,就應該意識到,健康才有未來。

博士的生活可以很精彩,也可以很單調,取決於你的選擇和堅持。


推薦閱讀:

大一新生開學帶什麼好?

TAG:博士 | 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