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革命與內戰》第二十二章 卡薩多軍政府與共和國的覆滅

第二十二章n卡薩多軍政府與共和國的覆滅

在馬拉加、畢爾巴鄂和巴塞羅那淪陷後,都激起了種種對立、仇怨與嫉恨,加泰羅尼亞的淪陷也同樣激起了這些情緒。抵抗派和投降派聲嘶力竭地對罵。人們利用一切手段,竭力逃跑。一方指責另一方企圖毫無意義地送死,對方則以叛徒的帽子回贈。共和軍的軍官希望國民軍能夠寬大以待,並在盤算獲得體面的投降的可能性有多大。外國特務和第五縱隊成員正在策劃陰謀。最後,那些堅持抵抗的人,與那些想要立即實現和平的人,爆發了衝突。

在整個內戰期間,從未有過哪個階段,產生過如此豐富、如此可疑的文章、回憶錄、指控、論戰與專門的辯解。人人都極力想給歷史學家留下史料,而這些豐富的史料,反倒讓歷史學家的工作更加難做。許多見證人關心的主要是保全自己的臉面與政治前途。

內格林政府流亡到法國

加泰羅尼亞淪陷後,內格林政府流亡到了法國,在西班牙駐圖盧茲領事館內避難,這樣一來,他們雖然在為共和區的命運而爭論不休,但他們卻不是在西班牙,而是在法國領土上爭論。阿薩尼亞總統及其幕僚已對繼續鬥爭失去了信心,儘管內格林竭力勸說阿薩尼亞有義務與他一起返回西班牙,阿薩尼亞還是謝絕了內格林的要求。事實上,政府的逃離,極大地影響了士氣。這種沒完沒了的爭論,只會讓共和區的人更加確信一切都已完蛋。實際上,局勢正日益惡化:城市居民被不停的空襲嚇得膽戰心驚;糧食供應問題已經嚴重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許多人正在拚命地尋找逃離中南地區的路子。疏散成了政府最迫切的任務之一;內格林在圖盧茲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處理疏散問題。墨西哥願意接受三萬個家庭。哈利法克斯勛爵夫[1]承諾,英國會協助疏散遭到威脅的難民。中大西洋公司(Mid-Atlantic)與共和國政府簽訂了合同,從它的運輸船隊中抽出總噸位為十五萬噸的船隻,租借給共和國政府。政府專門成立了兩個委員會,負責處理與這個問題有關的兩個方面:一個負責處理疏散所需的交通工具,另一個負責疏散人員。

但是,內格林政府並不把疏散當作最緊要的任務。內閣在圖盧茲召開了多次戲劇性的會議,在這些會議上,總理、德爾·巴約和共產黨籍的部長堅決主張:不管阿薩尼亞是否跟從,政府都要返回西班牙,組織最後的抵抗。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當然,按照塞貢多·布蘭科的說法,「政府只是在做它能做的事情而已。」事實上,弗朗哥並不打算與共和國政府談判。他已經拒絕了以內格林的三項條件為基礎進行談判的要求。因此,共和國只能抵抗到底。只有這樣才能迫使國民軍降低要求,按照英國的要求,接受談判。抵抗是唯一能避免無條件投降的方法。阿爾瓦雷斯·德爾·巴約竭力證明這一點。他認為,內格林及其盟友顯然已對在近期內贏得軍事勝利失去了信心,但他們仍然相信,中南地區的武裝力量仍然能夠堅持幾個月;即使馬德里陷落,共和軍還能在東南山區堅持較長的時間。他們相信,即使是在慕尼黑陰謀之後,歐洲大戰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共和國能獲得盟友,它就還有救。

就算這種觀點是正確的[2],但它並沒有解決最困難的任務:讓西班牙人相信抵抗既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在圖盧茲出席會議的部長都同意返回西班牙,只有希拉爾不同意。但是,阿薩尼亞仍留在巴黎,他回答阿爾瓦雷斯·德爾·巴約說:「沒有人相信我們還有抵抗的能力,最沒有信心的人就是我們自己的將軍。」三月二日,阿薩尼亞辭去了共和國總統的職務。他的「法定」繼任者、議會議長馬丁內斯·巴里奧拒絕返回西班牙,並拒絕對內格林的總理職位予以法律承認。

共和國政府返回西班牙

內格林抵達洛斯·利亞諾斯(LosnLlanos)機場後,召見了軍方首腦。這次會談,使他弄清了他面對的任務有多麼困難。在他發言後,除了米亞哈,所有的軍方首腦都表示已經無法繼續抵抗;為了避免覆滅,他們必須進行談判。內格林的政策受阻了;他要面對的不僅是後方與士兵的士氣低落,還要面對軍方首腦的失敗主義:在過去幾個月里,中央集團軍司令卡薩多上校的政治活動,就暴露出了他的失敗主義。

卡薩多是一位老資格的共和軍軍官,曾擔任總統衛隊司令,在拉爾戈·卡巴耶洛當政時期,他是總參謀部里的職業軍人之一。人們以為他是左派的人,他同某些社會黨人和無政府主義者有聯繫,但他仍是一個軍官,他相信自己的「軍人天職」的重要意義,並且相信自己得到了「敵人陣營的尊敬」[3]。他非常敵視共產黨,並認為「共產黨過大的權勢」是導致西方民主國家拋棄共和國的原因。作為軍人,他認為已經不可能繼續抵抗。只要內格林、德爾·巴約和共產黨繼續統治著共和國,弗朗哥就不會接受談判。為了實現體面的和平,就只好讓他們出局了[4]。卡薩多相信,只要排除了共產黨,英國就會支持投降派。他對內格林說,必須讓阿薩尼亞回國,成立一個新政府,這個政府只讓共和派與社會党參加,但不能讓共產党參加。

其實,卡薩多在幾周以前就已經接觸過一些政界人士,試探他們對於推翻政府的看法。在無政府主義者當中,他與西普里亞諾·梅拉[5]和加西亞·普拉達斯[6]關係比較密切;西普里亞諾·梅拉當時是軍長,加西亞·普拉達斯則一直痛恨共產黨。全勞聯自然是繼續支持內格林的,他在自由運動內的代言人是塞貢多·布蘭科。但是,在全勞聯—伊無聯與自青聯的聯絡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伊無聯對內格林的敵意佔了上風,他們在二月二十五日要求成立「一個新政府或一個新的國防委員會」。在社會黨人中間,卡巴耶洛的朋友文塞斯拉奧·卡里略也已參加了卡薩多上校的陰謀。為了把社會黨和工總的領導權從內格林的支持者手中奪過來,文塞斯拉奧·卡里略趁他們還和內格林一起待在法國的時候,召集了他在馬德里的朋友:當內格林的支持者回國後,文塞斯拉奧·卡里略便向岡薩雷斯·佩尼亞發起了進攻。另外一位社會黨人也支持卡薩多的陰謀:胡利安·貝斯泰洛既不是一位戰士,也不是一個長於行動的人,他是共和派社會主義的化身。貝斯泰洛是大學教授,屬於社會黨極右派,自從內戰爆發以來,他從未發揮過任何重要作用。自從阿薩尼亞讓他去英國,爭取英國政府的調停以來,他就被當成是一個妥協派。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都對他「評價很高」。

最後,卡薩多肯定聯繫過外國的——特別是英國的——外交官。多明格斯[7]寫道[8]:卡薩多經常同考恩聯絡,考恩可能是陰謀的幕後主使,他甚至給卡薩多出主意,幫他選擇參加陰謀的人選。伊達爾戈·德·西斯內洛斯曾告訴德爾·巴約:卡薩多曾向他暗示過英國方面的承諾[9]。

內格林政府了解了當前的形勢,以及這種形勢帶來的危險。對於明顯猶豫不決的敵人,內格林政府是既拉攏又恐嚇。在內格林背後給他撐腰的,是強大的共產黨,以及被共產黨控制的那部分軍隊及警察。但無政府主義者想逼迫內格林讓步,讓內格林交出部分權力。在無政府主義者看來,設在「共和區某處」的政府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內格林—德爾·巴約—烏里維的三頭統治。內格林政府任命軍情局局長加爾塞斯為一個委員會的主席,這個委員會負責決定哪些人需要撤離,此舉激怒了無政府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堅決要求,撤離行動不能「被內格林和巴約控制」,並表示了對高官可能會搶先撤離的擔憂。三月三日,無政府主義者仍然希望能參加撤離行動,並提名岡薩雷斯·恩特里亞爾戈[10]為卡塔赫納海軍基地司令,在撤離行動中,這個基地的作用十分關鍵。他們曾向內格林反覆重申,他們不想看見共產黨獲得新的指揮職位,讓共產黨的權勢進一步加強。三月二日,內格林做出了決定,內閣批准了一批高官的提升和調動。卡薩多被晉陞為將軍,但他的中央集團軍司令的職位由共產黨員莫德斯托(莫德斯托也晉陞為將軍)接替了。米亞哈[11]升任武裝力量總監,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閑職。為了改善作戰方法,共和軍成立了「機動突擊部隊」,一批共產黨籍的軍官隨之獲得了晉陞:利斯特爾、加蘭和馬爾克斯都被晉陞為上校。幾個港口的指揮權都落入了共產黨之手:貝加[12]擔任了阿利坎特督軍,塔古埃尼亞[13]擔任了穆爾西亞港口司令,最重要的是,人人垂涎的卡塔赫納督軍的職位,被弗蘭西斯科·「帕科」·加蘭搞到了手,這使他獲得了殘餘的共和國海軍的指揮權。

有人趁機指責內格林,說他實際上搞了一次政變,把大權統統交給了共產黨,內格林則反駁說,既然政府已經決定抵抗到底,那就要把指揮崗位都換上抵抗派的人。共產黨能夠掌握大權,只是因為他們全心全意地服從內格林的政策。但在政府的政敵看來,政府所採取的這些措施,只能表示一個意思:從現在起,共產黨要獨攬大權,並全面控制撤退行動。

新的內戰?

這一輪人事調動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共產黨此前的所作所為,已經讓很多人深感不滿;現在不光是軍事專家,就連其它政黨和工會的幹部,還有一大批群眾,都覺得共產黨在獨攬大權。對於卡薩多陰謀集團來說,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好機會,他們藉機表示反對共產黨的政變,反對毫無意義地延長戰爭、殺戮與痛苦。在三年之久的內戰中,政府屢戰屢敗,人們對這樣一個政府的怨氣越來越重,最後,人們把積攢已久的怒火,全都發泄到了內格林頭上。

被迫放棄革命雄心的無政府主義者與左派社會黨人,終於能夠向「秩序黨」報復了。高級官吏和正規軍軍官很快就抓住了這個能夠實現「體面的」和平的機會。他們以為,在投降之後,弗朗哥還能讓他們保持原有的社會地位。各政黨和工會的領導人想得到流亡國外的機會。人民群眾已對一切失去了信心,轉而反對那些還想毫無意義地延長痛苦的人,以及新政權的權貴;群眾唯一的希望,就是儘快結束戰爭。人們心裡懷著一種模糊的希望:趕走了共產黨,弗朗哥或許就會大發慈悲。國民軍的特務與日俱增,他們不斷製造摩擦。

在一片混亂之中,第一次衝突在卡塔赫納發生了。布伊薩[14]將軍已經通知內格林:如果內格林決定繼續抵抗,他就會帶領艦隊離開西班牙。儘管內格林派出內務部長保利諾·戈麥斯[15]去進行疏通,但加蘭被任命為卡塔赫納基地司令的消息還是引發了嚴重後果。炮兵上校阿爾門蒂亞[16]率領部分駐軍發動兵變,公然反對新上任的司令。混入兵變者之中的長槍黨徒奪取了廣播電台,散布了許多謠言。為了不讓艦隊落入叛軍手中,布伊薩率領艦隊離港。但是,這次兵變失敗了。阿爾門蒂亞上校在猶豫了很久之後,還是投降了,然後自殺身亡。由共產黨員德·弗魯托斯(De Frutos)率領的第十師,向卡塔赫納進發;幾小時內,由共產黨員羅德里格斯(Rodríguez)率領的第十一旅就粉碎了兵變。但是,共和國艦隊並沒有返回卡塔赫納,艦隊最後決定,依照法國海軍的指示,前往法屬突尼西亞的比塞大港(Biserta);抵達比塞大後,共和國海軍的水兵都被法國當局扣押了;這樣一來,撤離的路徑又少了一條。政府似乎已經驚慌失措:總政治委員埃爾南德斯自作主張,準備進行反擊。

與此同時,馬德里的形勢突然惡化。卡薩多已經下定決心:馬德里省長戈麥斯·奧索里奧[17]把各項法令的大意通知了卡薩多,卡薩多隨即聯絡了各個政黨,並成立了一個國防委員會,他在這個國防委員會擔任武裝力量的代表。列萬特的雷奧波爾多·梅嫩德斯和馬塔利亞納[18]都擁護卡薩多的政變。米亞哈也參加了政變,並以自己的威望來支持政變。加西亞·普拉達斯起草了革命的宣言。軍情局的佩德雷洛[19]和保安警察總監、社會黨人希勞塔[20]也參加了政變。參加政變的還有梅拉的第四軍和社會黨人弗蘭西斯科·卡斯特羅(Francisco Castro)指揮的一個邊防旅。幾乎所有的突擊警察的警官都參加了政變。

卡薩多軍政府

三月五日晚上,政變集團成員在財政部的密室里舉行會議,靜待政變進行。由無政府主義者貝爾納維·洛佩斯[21]指揮的第七十旅佔領了首都的各個戰略要地。在第七十旅完成任務之後,政變集團通過廣播宣布成立國防委員會(Consejo Nacional de Defensa)。貝斯泰洛首先發言[22],並要求內格林政府辭職:「共和國陸軍以其無可爭辯的權威,接手了一個極其重大的問題——它基本上是一個軍事問題。」他批評了內格林的政策,指責內格林「病態地執著於國際形勢的緊張將引發全面戰爭」的念頭,因而只想延長戰爭。他請求所有西班牙人支持「共和國的合法政府,目前只有軍隊才是合法政府」。然後,卡薩多向「戰壕外邊的」西班牙人發表講話。他提供了一個抉擇:「要麼使西班牙恢復和平,要麼戰鬥到死」。梅拉在講話中指出,國防委員會的任務是「在公正與友愛的基礎上,實現體面的和平」。隨後公布了軍政府的成員:米亞哈將軍擔任國防委員會主席,貝斯泰洛擔任外交部長,卡薩多擔任國防部長,文塞斯拉奧·卡里略擔任內務部長,愛德華多·巴爾擔任通信部長;其餘的政府成員是:曾在一九三七年參加過保衛馬德里委員會的無政府主義者岡薩雷斯·馬林[23],工總的安東尼奧·佩雷斯,共和派的聖安德列斯[24]與何塞·德爾·里奧[25];「工團主義者」桑切斯·雷克納[26]擔任國防委員會書記。除了共產黨之外,人民陣線所有的黨派和工會都參加了軍政府。

待在艾爾達(Elda)的內格林政府遭到了徹底的孤立,保衛它的是由共產黨軍官率領的八十名士兵;從三月五日到三月六日晚上,內格林政府一直在開會討論。它在理論上仍擁有可觀的力量:中央集團軍的四個軍中,有三個軍的軍長是共產黨員:巴爾塞洛、布埃諾[27]和奧爾特加[28]。內格林政府在列萬特也有三個軍,可以對付梅嫩德斯;在埃斯特雷馬杜拉有三個師,還能依靠所有部隊里的共產黨軍官。儘管如此,內格林並沒有進行反抗;他向卡薩多鄭重呼籲:為了避免流血,卡薩多應該派代表過來「解決一切分歧」。卡薩多的答覆是:如果在三小時之內,還不釋放被扣押在艾爾達的馬塔利亞納將軍的話,就要槍斃內格林政府的全體成員。當留在馬德里的共產黨籍的軍官拿起武器反抗軍政府時,內格林政府離開了西班牙。內格林和阿爾瓦雷斯·德爾·巴約乘飛機前往法國。共產黨的領袖也跟他們一起走了:政治方面的領袖有「熱情之花」和烏里維,軍事方面的領袖有利斯特爾、莫德斯托、伊達爾戈·德·西斯內洛斯和努涅斯·馬薩斯[29]。共和國政府雖然逃離了西班牙,但它曾竭力避免的流血衝突卻還是發生了。

在馬德里,第二軍軍長阿斯卡尼奧[30]少校(由於布埃諾生病,由他暫時代理軍長)試圖從北方包圍馬德里,把馬德里同共和區的其它地方隔開。內戰變成了三方混戰,共產黨和卡薩多派都指責對方只顧著解決新仇舊恨,卻對前線置之不理,而且雙方似乎都有理;國民軍則不失時機地利用了這種局面。

三月七日,巴爾塞洛攻佔了卡薩多的司令部,他在那裡遭到了梅拉的進攻。三月十日,被軍政府當成嫌疑犯的奧爾特加上校向卡薩多的部隊投降。在他的調停下,共產黨開始同卡薩多談判,共產黨派出的代表是迪耶格斯[31]。共產黨提出的要求是:保證共產黨員有開展活動的自由,允許共產黨的報刊自由出版,並接受共產党參加軍政府。卡薩多原則上同意剋制報復,但卻槍殺了巴爾塞洛中校[32]和共產黨政委科內薩(Conesa),他指控這兩人在佔領他的司令部之後,槍殺了包括加索洛上校和[33]奧特洛[34]上校在內的幾位軍官。共產黨在三月十二日發表傳單,呼籲停止手足相殘:「我們不但要停止對合法當局的一切反抗,而且,前方和後方的全體共產黨員,還要在工作崗位和戰鬥崗位上,繼續做出表率,成為克己、犧牲、英勇與守紀的榜樣。」

一周的內戰造成了二千人死亡。不過,只有在馬德里一帶發生了真正的戰鬥。在列萬特,森丁(Sendin)少校的裝甲部隊在準備切斷與馬德里的聯繫時,與忠於梅嫩德斯的部隊發生了幾次衝突。但第四十五師按照軍政府的命令,佔領了共產黨的辦公室,逮捕了共產黨的領導人。在共和派胡利奧·胡斯特[35]的調停下,卡薩多派與共產黨達成了停火協議。在埃斯特雷馬杜拉,共產黨員托拉爾[36]與馬丁內斯·卡爾通做好了戰鬥準備;唯一真正的衝突發生在王城省,當地省長安托納下令炮擊一棟共產黨的建築物,並逮捕了曼加達(然而曼加達也參加了軍政府)。

總之,共產黨並沒有表現出堅決反抗卡薩多軍政府的樣子。只有由阿斯卡尼奧率領的部隊攻擊了卡薩多的部隊。其它地方的共產黨部隊的行動僅限於自衛。卡斯特羅·德爾加多和赫蘇斯·埃爾南德斯在瓦倫西亞的嘗試沒有成功。三月六日,共產黨領導層離開了西班牙,這表明共產黨認為失敗已經無法避免,只能委曲求全。在三月六日之後仍留在西班牙的托里亞蒂、切卡和統社青的克勞丁[37]都被捕了,然後,根據埃爾南德斯·薩拉維亞將軍的命令,他們又被釋放了。他們剩下的任務,似乎就是撤出自己的幹部;三月二十五日,在卡塔赫納附近的一個小機場,大約五十名共產黨員登上飛機,離開了西班牙[38]。

爭取體面的和平的談判遭到了失敗

這場「小內戰」至少產生了一個後果:它一勞永逸地實現了雙方的共同目的:內格林的盟友指出,卡薩多軍政府實際上也採用了內格林的政策,但又不可能將其付諸實施,因為它用威嚇取代了繼續鬥爭。卡薩多的支持者反駁說,共產黨的反叛,粉碎了抵抗的最後一線希望。話雖如此,實際上,共和國已經無法繼續抵抗了。

總之,當內部衝突結束後,卡薩多軍政府可以放手進行談判了。它提出的談判條件是:

1、保證國家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

2、保障所有出於「誠摯的」和「可敬的」動機而參戰的作戰人員的人身安全;

3、承諾除了正規的審判之外,不搞其它報復,並將政治罪名與普通罪行相區別;

4、保障沒有犯下罪行的軍人、民兵和政治委員的人身安全與自由;

5、保障職業軍人的人身安全、自由與職業生涯;

6、對官吏予以同樣的保障;

7、給予二十五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任何人只要想離開西班牙,均可自由離去;

8、不得讓義大利士兵或摩洛哥士兵駐守在前共和區。

考慮到當時的形勢,這些要求顯然是在漫天要價。這些條件當中,最重要的要求,是給軍人和官吏提供保障:也就是要拋開基層的作戰人員,向同一階級的敵人尋求和解。然而,總的來說,國防委員會的幻想還是接二連三地粉碎了。它想進行談判,可弗朗哥要的是無條件投降。它想簽訂和約,可弗朗哥不想簽訂什麼和約。弗朗哥派去的聯絡官是森塔尼奧[39]中校,他是一個在中央集團軍工作的「共和派」軍官,還是卡薩多的下屬(卡薩多曾考慮過槍斃森塔尼奧),早在卡薩多將備忘錄交給森塔尼奧之前,森塔尼奧就已經知道了內容;這是弗朗哥對卡薩多的第一個羞辱。弗朗哥再次羞辱了卡薩多:他拒絕與卡薩多和馬塔利亞納談判;他只對投降感興趣,並且只讓低級軍官去談判。卡薩多讓步了,他讓雷奧波爾多·奧爾特加(Leopoldo Ortega)少校和安東尼奧·加里霍中校擔任談判代表;加里霍曾在米亞哈手下工作過很長時間(但是,弗朗哥後來給他頒獎,表彰他為民族事業做出的貢獻[40])。三月二十三日,兩位代表抵達布爾戈斯。他們提出的條件根本沒有得到認真考慮。弗朗哥要求共和國空軍在三月二十五日投降,軍隊的其餘部隊在三月二十七日投降。弗朗哥的代表昂格里亞[41]上校(他是秘密警察頭子)和維托里亞(Vittoria)上校口頭上保證:在審判時會遵照法律,不搞「政治」報復,給予某些人出國的機會。

國防委員會對此作出了強烈的反應:文塞斯拉奧·卡里略認為,共和軍只能接受書面承諾。貝斯泰洛反駁道:「我來這裡不是為了繼續戰爭。」卡里略則回答說:「我來這裡也不是為了背叛。」

三月二十五日,奧爾特加和加里霍再次抵達布爾戈斯,他們希望能讓對方相信,國防委員會不能再讓步了。然而弗朗哥的一道命令使談判破裂了:共和國空軍並沒有按照他的要求投降。國防委員會已經無路可走;一些無政府主義者要求抵抗,遭到了軍隊的反對。卡薩多認為自己可以在三天之內完成馬德里的撤退工作。三月二十六日,國防委員會通知弗朗哥:共和國空軍將在三月二十七日投降,並請求弗朗哥決定投降的日期。弗朗哥的答覆簡短而堅決:國民軍即將發動進攻;共和軍必須嚴格按照國民軍特使的指示,讓士兵列隊集合,交出武器,打出白旗,進行「自發的投降」。

這種投降用不著政府也能進行。而且,國防委員會也不再是政府了。共和國政權已經瓦解了:三月初,長槍黨徒巴爾德斯[42]在馬德里獲釋,沒有一個警察願意執行逮捕他的命令。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儘可能迅速、徹底地完成撤退工作,是國防委員會唯一能做的事情。國防委員會在三月二十六日夜裡聲稱:「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把那些被迫離開祖國的公民撤出共和區。」各省省長接到指示,讓他們給所有有生命危險的公民發放通行證。國防委員會還請求外國政府,特別是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提供船隻。

但是,共和國的覆滅來得太快,最後的撤退行動未能完成。內格林訂購的船隻並沒有趕到,理由是沒有交付訂金;中大西洋公司把它的合同轉給了國民政府。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袖手旁觀。四萬五千人擠滿了阿利坎特,卻只有一艘法國船隻帶著四十人離去。

軍隊和政府已經不復存在。從三月二十七日到三月三十日,堅守到最後一刻的人全都在瘋狂地湧向海邊,企圖躲開敵人。

三月二十七日晚上,國防委員會召開了最後一次會議:一切都完了。卡里略和幾個部長趁夜前往瓦倫西亞。卡薩多原本打算在第二天監督馬德里的撤退工作,但他最終還是乘坐飛機,搶先出逃了。成群結隊的年輕人戴著國民軍的標誌,歡呼著弗朗哥的名字,在大街小巷上招搖過市。在瓦倫西亞,以及共和區的其它地方,殘餘的政府部門正在和平地移交權力;在瓦倫西亞,國防委員會的成員與第五縱隊的代表進行了談判。卡薩多通過廣播電台宣稱雙方已達成協議,試圖讓大家保持冷靜。三月二十九日夜晚,米亞哈將軍離開了西班牙。經過漫長的談判後,卡薩多與留在他身邊的軍政府成員登上了英國軍艦「加拉蒂亞」號(Galatea)。國民軍並沒有阻攔他們。但是,國民軍逮捕了留在馬德里的貝斯泰洛,又在瓦倫西亞逮捕了桑切斯·雷克納。各地有幾百名士兵被殺,或是自殺。十幾萬人逃離了戰線,但絕大多數最後還是被俘虜了。弗朗哥統治了整個西班牙。內戰結束了。

[1] 愛德華·弗雷德里克·林德利·伍德(EdwardnFrederick Lindley Wood,1881年4月16日——1959年12月23日),第1代哈利法克斯伯爵。保守黨重要政治家。時任英國外交大臣。——中譯者注

[2] 現在回過頭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確在1939年9月爆發了,這似乎證明內格林和阿爾瓦雷斯·德爾·巴約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在1939年2月,這還只是一個薄弱的理論。即使大戰爆發,也沒有什麼證據能夠表明,西方國家會給共和國提供真正的援助。此外,共和國的領袖還指望蘇聯會留在「民主」陣營里:然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粉碎了這種幻想。內格林和德爾·巴約期待的那種能夠拯救的共和國的國際形勢,要到1942年才出現。要相信德爾·巴約的觀點,那就必須相信:共和國能夠堅持下去,或者西班牙共產黨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1939年至1942年之間,不理睬《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與民主陣營結盟。——原注

[3] 塞希斯蒙多·卡薩多上校,《馬德里的末日》(ThenLast Days of Madrid,倫敦,彼得·戴維斯[Peter Davies]出版社,1939年)。——原注

[4] 「最後,內格林告訴我們:他爭取和平的努力已經失敗,只能抵抗到底。他並沒有考慮過這種辦法:他可以告訴我們,他的意圖已經失敗,所以他不得不辭職,這樣也許就能成立一個政府,做成他沒有做成的事情。」(《馬德里的末日》,第119頁。)——原注

[5] 2月16日,聯絡委員會就梅拉問題召開了會議;梅拉的同志們指責他參加卡薩多的陰謀,有可能犯下「急躁的行為」或「不當的行為」(佩拉茨,《西班牙革命中的全勞聯》,第3卷,第358頁)。——原注

[6] 何塞·加西亞·普拉達斯(José García Pradas,1910年12月10日——1988年3月26日),生於布爾戈斯省欽科塞斯·德·尤索村(Quincoces de Yuso)。曾當過職員。三十年代初開始接近全勞聯。1933年擔任《土地報》(La Tierra)記者。1936年2月參加全勞聯。內戰爆發時在巴塞羅那,不久後前往馬德里,擔任《全勞聯報》和《自由戰線》的編輯,並擔任中央保衛委員會委員。參加了全勞聯的民兵,參加過多次重大戰役。1939年3月參加卡薩多政變。共和國覆滅後流亡英國。——中譯者注

[7] 艾德蒙多·多明格斯·阿拉貢內斯(EdmundonDomínguez Aragonés,1889—1976),時任工總副主席與工總旗下的全國建築工會(Federación Nacional de la Edificación)總書記。——中譯者注

[8] 多明格斯,《戰勝內格林的人》(LosnVencedores de Negrín)。——原注

[9] 阿爾瓦雷斯·德爾·巴約,《在西班牙開始的戰爭》,第307頁。——原注

[10] 阿維利諾·岡薩雷斯·恩特里亞爾戈(AvelinonGonzález Entrialgo,1898年11月3日——1977年5月18日),生於希洪。13歲開始打工。1915年在希洪當玻璃工人。在此期間參加無政府主義運動,逐步成為阿斯圖里亞斯重要的全勞聯領袖。1934年10月起義失敗後流亡國外。人民陣線政府成立後回國,內戰爆發後積极參加了希洪地區的全勞聯的工作。共和國覆滅後流亡國外。——中譯者注

[11] 此時米亞哈也變成了妥協派。——原注

[12] 艾特爾維諾·貝加·馬丁內斯(EtelvinonVega Martínez,1906—1939),生於奧維耶多省米耶雷斯鎮。當過金屬工人。1923年參加西共。1924年至1925年擔任阿斯圖里亞斯共青團書記。1930年3月當選為西共政治局委員。1931年6月擔任共青團機關報《紅色青年》主編(Juventud Roja)。1932年因保衛共和國、反對桑胡爾霍軍事政變,而被開除出黨。此後參加了社青團。1934年10月起義失敗後被捕入獄。1936年2月獲釋。內戰爆發後,參加了統社青的民兵組織,此後曾任第68旅旅長、第68師師長、第12軍軍長。1939年3月3日被任命為阿利坎特督軍。在卡薩多政變期間被捕,內戰結束前獲釋,但又被叛軍逮捕,1939年11月15日遇害。——中譯者注

[13] 曼努埃爾·塔古埃尼亞·拉科爾特(ManuelnTagüe?a Lacorte,1913—1971),生於馬德里。1931年參加共青團。曾在馬德里大學學習數學與物理。內戰爆發後,參加了民兵。1936年11月參加西班牙共產黨。曾任第3師師長和第15軍軍長。卡薩多政變之後,流亡蘇聯。曾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6年前往南斯拉夫,擔任軍事顧問,1948年移居捷克斯洛伐克。此後脫離西共。1955年移居墨西哥。1971年死於墨西哥城。——中譯者注

[14] 米蓋爾·布伊薩·費爾南德斯—帕拉西奧斯(MiguelnBuiza Fernández-Palacios,1898年1月25日——1963年6月23日),生於塞維利亞的一個富裕工廠主家庭。1915年入讀海軍學校。內戰爆發後,擔任「自由」號巡洋艦艦長,1936年9月至1937年10月擔任共和國海軍司令。1939年1月22日重新擔任海軍司令。卡薩多發動政變後,布伊薩帶領殘存的共和國海軍艦隻出逃,前往法屬突尼西亞,向法國當局投降。二戰後居住在法屬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獨立後返回法國,1963年於馬賽逝世。——中譯者注

[15] 保利諾·戈麥斯·塞斯(Paulino Gómez Sáiz,1889—1977),生於布爾戈斯。1917年參加社會黨。1934年10月起義失敗後被捕。人民陣線上台後獲釋。1938年4月擔任內務部長。共和國覆滅後流亡哥倫比亞。——中譯者注

[16] 赫拉爾多·阿爾門蒂亞·帕拉西奧斯(GerardonArmentia Palacios,1890—1939),西班牙軍官。內戰爆發時,擔任卡塔赫納海軍基地炮兵主任。內戰爆發後,忠於共和國。在內戰期間擔任安達盧西亞集團軍炮兵主任。1939年3月再次被任命為卡塔赫納海軍基地炮兵主任。1939年3月初發動反內格林政府的兵變,3月9日在戰鬥中被殺。——中譯者注

[17] 何塞·拉蒙·戈麥斯·奧索里奧(José Ramón Gómez Ossorio,1882—1940),1910年參加社會黨。1924年至1927年當選為社會黨全國委員會委員。內戰期間擔任鐵路工會領導。1938年4月擔任馬德里省長。1939年3月支持卡薩多政變。共和國覆滅後被叛軍逮捕,1940年2月24日遇害。——中譯者注

[18] 曼努埃爾·馬塔利亞納·戈麥斯(ManuelnMatallana Gómez,1894—1952),生於馬德里。1909年入讀托萊多步兵學校,1912年畢業後被派駐北非。1923年入讀高等軍事學院。內戰爆發後,忠於共和國。1937年5月進入中央集團軍參謀部工作。1938年4月擔任中央集團軍群參謀長。1939年3月擁護卡薩多政變。共和國覆滅後被叛軍抓獲,被判處三十年苦役。數年後獲釋。1952年死於馬德里。——中譯者注

[19] 安赫爾·佩德雷洛·加西亞(ángelnPedrero García,1903—1940),生於薩莫拉。1930年參加社會黨。內戰爆發後,參加了後方民兵。1937年軍情局成立後,進入軍情局工作。共和國覆滅後,在阿利坎特被叛軍抓獲,1940年3月4日遇害。——中譯者注

[20] 比森特·希勞塔·利納雷斯(VicentenGirauta Linares,?—1939),原職業為警察。內戰爆發後,於1936年10月擔任保安警察副總監。1937年6月擔任邊境與港口總監察員,1938年7月擔任馬德里省總保安委員。卡薩多發動政變後,任命希勞塔為保安警察總監。共和國覆滅後被叛軍抓獲,1939年7月24日遇害。——中譯者注

[21] 貝爾納維·洛佩斯·卡利耶(Bernabé López Calle,1899—1949),生於馬拉加省蒙特哈克鎮(Montejaque)。1921年參軍,曾參加里夫戰爭。1924年退役。在普里莫·德·里維拉獨裁時期參加國民警衛隊。內戰爆發後,忠於共和國,並參加了全勞聯。內戰期間曾擔任第70旅旅長。1939年3月擁護卡薩多政變。共和國覆滅後,沒有流亡國外,而是留在國內堅持游擊戰。1949年12月30日,因叛徒出賣,而慘遭殺害。——中譯者注

[22] 據伯內特·博洛騰記載,第一個發表講話的應該是米蓋爾·聖安德列斯,然後才是貝斯泰洛(《西班牙內戰:革命與反革命》,第六十六章)。——中譯者注

[23] 曼努埃爾·岡薩雷斯·馬林(ManuelnGonzález Marín,1898—?),生於穆爾西亞。少年時即參加無政府主義者運動,曾多次被捕入獄。因參加1934年10月起義而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終生監禁。內戰爆發後獲釋,1937年1月至4月代表全勞聯參加保衛馬德里委員會,擔任運輸委員。1939年3月參加卡薩多政變,擔任軍政府的財政部長。共和國覆滅後流亡國外。繼續參加全勞聯流亡組織的地下活動。——中譯者注

[24] 米蓋爾·聖安德列斯·卡斯特羅(MiguelnSan Andrés Castro,?—1940),共和派政客。在1931年大選中,代表激進社會共和黨當選為國會議員。在1933年大選中落選。在1936年大選中代表左派共和黨再次當選國會議員。在內戰期間曾擔任過多個職務。1939年3月擔任卡薩多軍政府的司法部長兼宣傳部長。共和國覆滅後被叛軍抓獲,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1940年死於獄中。——中譯者注

[25] 岡薩雷斯·馬林擔任財政與經濟部長,安東尼奧·佩雷斯·阿里尼奧(Antonio Pérez Ari?o)擔任勞工部長,何塞·德爾·里奧(José del Río)擔任教育與衛生部長,米蓋爾·聖安德列斯擔任司法部長兼宣傳部長。——中譯者注

[26] 何塞·桑切斯·雷克納(José SáncheznRequena,?—1946),瓦倫西亞全勞聯的活動家,三十年代初追隨「三十人集團」脫離全勞聯,參加了安赫爾·佩斯塔尼亞的工團主義黨。內戰期間擔任工團主義黨全國委員會委員。1939年3月擔任卡薩多軍政府的書記。共和國覆滅後被叛軍抓獲,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終生監禁。數年後獲釋,1946年死於瓦倫西亞。——中譯者注

[27] 埃米利奧·布埃諾·努涅斯·德爾·普拉多(EmilionBueno Nú?ez del Prado,生卒日期不詳),西班牙軍官。內戰爆發前為退役步兵中校。內戰爆發後重返共和軍,曾任第41混成旅旅長、第4師師長和第2軍軍長。共和國覆滅後被叛軍逮捕,被判處死刑,後改判三十年苦役。1943年獲釋。——中譯者注

[28] 當時中央集團軍下轄第1軍、第2軍、第3軍和第4軍,路易斯·巴爾塞洛·霍維爾、埃米利奧·布埃諾·努涅斯·德爾·普拉多和安東尼奧·奧爾特加·古鐵雷斯分別為第1軍、第2軍、第3軍的軍長,他們都是共產黨員。第4軍的軍長是無政府主義者西普里亞諾·梅拉。——中譯者注

[29] 卡洛斯·努涅斯·馬薩斯(CarlosnNu?ez Mazas,1899—1990?),生於阿斯圖里亞斯盧瓦爾卡鎮(Luarca)。出身於軍官家庭,曾就讀於托萊多步兵學校,畢業後被派駐北非,參加過里夫戰爭。1924年轉入航空兵。1934年因涉嫌參加十月起義而被捕入獄,人民陣線政府上台後獲釋。1936年4月進入航空總局工作,並參加了共和國反法西斯軍事同盟。1937年7月擔任共和國空軍參謀長。1938年4月擔任航空部副部長。共和國覆滅後流亡國外。——中譯者注

[30] 吉列爾莫·阿斯卡尼奧·莫雷諾(GuillermonAscanio Moreno,1907年10月30日——1941年7月3日),生於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省(Provincia de Santa Cruz de Tenerife)巴列爾莫索鎮(Vallehermoso)。曾在德國學習工程技術。內戰爆發後志願參加共和國民兵。曾任第44混成旅旅長和第8師師長。卡薩多發動政變後,阿斯卡尼奧率領忠於內格林政府的部隊同支持卡薩多的部隊交戰,兵敗被俘。共和國覆滅後被移交給叛軍。1941年遇害。——中譯者注

[31] 伊西多洛·迪耶格斯·杜維納尼亞斯(IsidoronDiéguez Due?as,1909年1月19日——1942年1月21日),生於王城省普維爾托利亞諾鎮(Puertollano)。當過砌磚工人。1924年參加馬德里砌磚工會,1932年參加西班牙共產黨,在內戰期間曾任西共馬德里省委主席,並擔任保衛馬德里委員會的副軍事委員,1937年當選為西共中央委員,1938年當選為西共政治局委員。共和國覆滅後流亡國外。1941年試圖經過葡萄牙潛入西班牙,準備重新開展地下活動。在里斯本被捕,被葡萄牙當局移交給弗朗哥法西斯政權,1942年遇害。——中譯者注

[32] 愛德華多·巴爾塞洛·利亞庫里(EduardonBarceló Llacuri)是一位正規軍軍官,在1936年8月,他是留在陸軍部工作的軍官集團核心成員之一。後來他指揮過阿爾卡薩爾的部隊,又成為了第五團的領導人之一。除了共產黨之外,不少人也都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人。但是,佩拉茨卻寫道,在他擔任第14旅旅長的時候,上級曾指控他殺害了兩名戰士。他為此遭到了審判,並被關押在巴塞羅那,後來在科爾頓的干預下獲釋。——原注

[33] 何塞·曼努埃爾·佩雷斯·加索洛(José Manuel Pérez Gazzolo,1892—1939),西班牙軍官,內戰爆發時為總參謀部少校。1936年12月曾任南方集團軍參謀長,1937年5月改任中央集團軍副參謀長。1939年3月參加卡薩多政變,3月6日被共產黨部隊處死。——中譯者注

[34] 華金·奧特洛·費雷爾(Joaquín OteronFerrer,?—1939),西班牙軍官,左派共和黨黨員。內戰爆發時為總參謀部少校,1936年11月擔任第四混成旅參謀長,1937年至1938年11月擔任第2軍參謀長,1938年11月擔任中央集團軍參謀長。1939年3月參加卡薩多政變,3月6日被共產黨部隊處死。——中譯者注

[35] 胡利奧·胡斯特·希梅諾(JulionJust Gimeno,1894年3月5日——1976年10月30日),生於瓦倫西亞省阿爾沃拉亞鎮(Alboraya)。1915年參加民族主義共和青年團(Juventud Nacionalista Republicana),並參加了多家共和派報紙的編輯工作。第二共和國成立後,在1931年、1933年、1936年均當選為國會議員。1934年參加共和同盟,後參加左派共和黨。1936年9月至1937年5月擔任公共建設部長。共和國覆滅後流亡國外,1976年死於巴黎。——中譯者注

[36] 尼拉蒙·托拉爾·阿斯科納(Nilamón ToralnAzcona,1910—1983),生於托萊多省多斯·巴里奧斯鎮(Dos Barrios)。當過拳擊手,戰前參加過社青團,後來參加了共產黨。內戰爆發後參加民兵,曾任第32旅旅長、第70師師長。1938年12月擔任「托拉爾集群」(Agrupación Toral)司令,下轄第6師、第28師和第52師。共和國覆滅後被叛軍俘虜,1944年獲釋,1945年因參加共產黨游擊隊而再次被捕,被判處死刑(未執行),在獄中被關押多年。1983年於馬德里逝世。——中譯者注

[37] 費爾南多·克勞丁·彭特斯(FernandonClaudín Pontes,1915年8月21日——1990年5月16日),生於薩拉戈薩。1933年參加共青團,1936年參加了把共青團和社青團合併為統社青的工作。內戰爆發後參加共產黨。曾在保衛馬德里委員會內負責報刊的出版工作。共和國覆滅後流亡國外,擔任西共書記處委員。1947年至1954年擔任西共駐莫斯科代表。1955年返回巴黎,擔任西共執委會委員。蘇共二十大後,開始對黨的正式政策產生異議。1960年在西共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執行委員會委員與書記處委員。1964年就革命路線問題,與總書記卡里略發生衝突。1965年被開除出黨。此後逐步成為「歐洲共產主義」的主要理論家。1975年秘密返回西班牙,1980年擔任帕布洛·伊格雷西亞斯基金會(Fundación Pablo Iglesias)經理,1988年參加社會黨。1990年於馬德里逝世。——中譯者注

[38] 當時,共產黨領導層採取了妥協退讓的態度,這種態度似乎遭到了卡斯特羅·德爾加多和赫蘇斯·埃爾南德斯的反對,他們尤其反對「熱情之花」的出逃。在莫斯科的討論中,並沒有提及這件事:卡斯特羅·德爾加多和赫蘇斯·埃爾南德斯得到了何塞·迪亞斯的支持,但「熱情之花」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雙方都斷言,共產黨當時在等著卡薩多發動政變,並且為此做好了準備。據赫蘇斯·埃爾南德斯記載,托里亞蒂當時認為,鎮壓卡薩多的政變只需要半個小時。據萬尼記載,迪耶格斯說過,共產黨本來可以粉碎卡薩多的軍政府;迪耶格斯還說過,最後的放棄抵抗的命令,是由托里亞蒂的妻子麗塔·蒙塔尼亞納(Rita Montagnana)在3月12日傳達的。儘管如此,蘇聯似乎並不打算把這場已經輸掉的鬥爭繼續拖延下去,它當時正在謀劃同德國和解,繼續拖延鬥爭,會妨礙它與德國的和解;共產黨其實也是贊成停止戰爭的,它沒有給馬德里的共產黨員下達指令,但馬德里的共產黨員的自發反應正中它的下懷,它巧妙地利用了他們的自發反應。不過,共產黨領導層當時關注的,恐怕是「保全」黨的領袖,費拉拉夫婦在他們撰寫的托里亞蒂傳記里,隱晦地提到了這一點。——原注

[39] 何塞·森塔尼奧·德·拉·帕斯(José Centa?o denla Paz)中校原是共和軍軍官,1938年參加了馬德里的法西斯特務組織。——中譯者注

[40] 早在1938年,就有人告發安東尼奧·加里霍·埃爾南德斯(Antonio Garijo Hernández)中校有特務嫌疑,但因缺乏證據,沒有對他採取措施。——中譯者注

[41] 何塞·昂格里亞·希梅內斯(José Ungría Jiménez,1890—1968),曾在高等軍事學院學習,內戰爆發後,躲入法國大使館避難,1937年年初投靠叛軍,被任命為政治軍事情報局(Servicio de Información y Policía Militar)局長。內戰結束後被任命為保安警察總監,1939年9月被免職。——中譯者注

[42] 曼努埃爾·巴爾德斯·拉拉尼亞加(ManuelnValdés Larra?aga,1909年4月16日——2001年10月17日),生於比斯開省格喬鎮(Guecho)。曾在馬德里大學學習建築。1933年參與創立長槍黨,他是第二號黨員。同年參與創立西班牙大學聯合會。內戰爆發後被捕,被關押在馬德里模範監獄。在獄中建立了長槍黨的特務網。1939年獲釋後,擔任長槍黨省黨部主任。1941年9月擔任長槍黨副總書記。並負責工會工作。1943年至1951年擔任西班牙建築師協會主席。1945年擔任國民運動副總書記,1949年至1951年擔任西班牙足協主席。1954年至1970年先後擔任弗朗哥政權駐委內瑞拉、多明尼加、埃及和科威特的大使。——中譯者注


推薦閱讀:

為人保軍戰士穆罕默德·阿克索伊送行
「革命被頭掛退的事是很少有的」,「被頭掛退」是什麼意思?
加泰羅尼亞分離主義者、蘇維埃與共產主義者
革命需不需要冒險精神?
如何看待賀龍的這張照片?

TAG:西班牙 | 革命 | 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