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東照宮——上野公園(二)

東照宮是專門祭祀德川家康的神社,目前日本全國共有239座,其中的總本社為日光東照宮,那裡埋葬著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梟雄。

德川家康(1543-1616)是日本的傳奇人物,與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並稱戰國三英傑。他原姓松平,小時曾作為人質常年滯留異鄉,但因禍得福,遇上了軍事外交奇才太原雪齋和尚,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後他作為大名,先與織田信長對抗,後又結成同盟。從朝廷得到三河守的職位後,因為更大的野心,他篡改祖譜,謊稱自己是源氏後裔,經敕許改姓德川。在織田信長最輝煌的時代,臣服的家康暗自做著自己的打算,他悄悄藏匿了被信長下令撲殺的對手遺臣,積蓄實力。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身亡,其家臣豐臣秀吉借平叛擴大了自己的勢力,此時的家康又是先對抗後結盟,再次展現了他審時度勢,能屈能伸的性格。不過他並未得到秀吉的完全信任,被轉封至當時遠離京城的關東地區。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幼子豐臣秀賴年僅5歲尚無法理政,德川家康以五大老首席的身份代理國政,但他的野心逐漸招致其他大老的不滿,終於引發關原合戰。此戰勝利後,德川家康如願獲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了幕府,日本歷史從此進入江戶時代。當迫使豐臣秀賴臣服不成後,家康兵發大坂城,最終滅了豐臣氏全家。德川家康創立了一套完善的幕藩體制,保證了日本封建統治的相對穩定。1616年德川家康病逝(有說法是中毒身亡),死後被天皇追封東照大權現的神號,後人也稱之為「東照神君」,供奉這位「神君」的地方就叫東照宮。

其實整個上野公園以前都是德川家的私家寺院寬永寺的地盤,德川家15代將軍中有6人安葬於此。寬永寺創建於1625年,時值寬永2年,由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開基創立。1868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從大坂城逃到寬永寺後受到新政府軍的圍剿,也稱上野戰爭。西鄉隆盛親自指揮作戰(這可能也是這裡有他雕像的原因),最終保護德川慶喜的彰義隊被全殲,寬永寺大部分建築在戰爭中被毀。明治維新後這裡變成官有土地,1873年被指定為公園。寬永寺本堂隨後北遷,留下個五重塔如今被圈在上野動物園中。

靠近東照宮的路上,首先看到一座鳥居,這也是神社的特點,跨過它意味著進入了神的世界。可別小看這座鳥居,它建於1633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參道兩旁還能看到當年各地大名敬獻的石燈籠。

東照宮門口則匯聚了大量銅燈籠。

儘管德川家道敗落,上野東照宮還是能顯示當年的輝煌。它最早建於1627年,1651年由德川家光進行大規模改建。

由於大量採用金箔,它也被稱作「金殿」。值得一提的是,它未曾遭受戰爭或地震等災難破壞,將江戶風貌完整地保留至今。

東側的唐門便是1651年所建,正式名稱為唐破風造四腳門。「唐」當然指的是中國風格,「破風」為一種古老的建築形式,通常為兩側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類似遮雨棚的建築。

門兩側雕刻著兩條龍,一條升龍,一條降龍,活靈活現,據傳為江戶初期最著名的雕刻家左甚五郎的作品。

最後說說日本天皇的年號,因為寬永寺的名稱很可能取自當年的年號。日本自孝德天皇於645年首次使用年號以來已經使用了247個年號,但期間只經歷了90代天皇,說明年號並不同步於天皇的繼位更迭。事實上,一代天皇使用一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是自明治天皇才開始的。最早對年號的使用並沒有固定的制度,孝德天皇使用「大化」年號後,好幾代天皇都沒有年號,直到文武天皇后才是每位天皇都有年號,但並不是換了天皇就要換年號,年號的改變也不局限於換新天皇,而是有多種原因,比如遇到喜事了要慶祝一下,650年時因地方向天皇進獻了一隻罕見的白色野雞便改「大化」為「白雉」以示紀念;當然也有因地震等重大天災改個年號換換運氣的;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原因是受《易經》中「辛酉為革命,甲子為革令」的影響,逢甲子、辛酉年改年號以求政治革新。我查了一下,從公元961年(辛酉)到1504年(甲子)期間的所有辛酉年和甲子年都改了年號,從1624年(甲子)到1864年(辛酉)也是。1868年,明治天皇頒布《改元詔書》,宣布「自今以後革易舊制一世一元以為永式主者施行」,從此年號只隨天皇更迭而改換而且確定要改換。

離開上野公園的路上,看到幾位中老年人坐在不忍池畔對著弁天堂寫生。與中國熱鬧的廣場舞相比,這樣的興趣愛好顯得更平和些。聯想到日本安靜的地鐵車廂和國內的人聲鼎沸,這其實也折射出兩種社會面貌和生活方式,孰優孰劣每個人當有自己的判斷。

獲取更多原創遊記和旅遊攻略,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書蟲游世界

《花季的誘惑》日本遊記全文電子書;《日本歷史與景點攻略》全文電子書
推薦閱讀:

日韓簽證全攻略 |「 日本簽證難辦嗎?如何辦三年多次?韓國五年多次有什麼條件?」全套錦囊在此,收好不謝
東京篇(6):「鞋底兒味」的海膽蓋飯?
沙漠里的千星級酒店
這些年我走過的日本100城-No.10-松島海岸
【無二目的地】在漫長漆黑的北歐的冬季,我終於得以面對自己

TAG:出境旅游 | 日本旅游 | 人文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