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主義得罪了誰?

本文轉自公眾號『妙面爸』,ID:xmmlovegod

……………………………………………………………………

01

前段時間寫了孩子若不自學,教育就將是一場災難!一文,反響出奇的好,成了首篇閱讀達到2萬的原創。對於那些幾十萬關注的大V號來說這當然不值一提,但對我這個自娛自樂的家庭教育小號,則是莫大的肯定。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接著我又寫了「學海無涯苦作舟」是彌天大謊!一文,闡述了從愛因斯坦先生和梁啟超先生那裡學到的一個做學問的道理——「興趣主義」。

意外的是,這篇的待遇一下子從天到地,閱讀量不僅很低,更有讀者在下面留言直接吐槽說:

「喜歡妙面爸的一些文章,但是不包括這一篇。」

觀點容許有異,提出一個比較新的觀點有人不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沒有想到的是,在正常理性討論外,很多網友開撕得厲害,直接上來就置疑動機人格。

這篇同樣的文章,發在了知乎,有網友質疑:「你是美國派來的?」

我查了下網,發現「嚯嚯」這個詞是東北話,意思是禍害的意思。長見識了。

甚至有一位自稱是老師的網友評論說:「學習從來不是快樂的!」

如果這位真的是老師的話,我為他的學生們嚴重憂慮。不僅因為他出言不遜,更因為他學生們的學習應該從來都不是快樂的。

另一位網友說,「人口眾多的國度不要說什麼學習的樂趣,在人人要競爭優質教育資源優質工作崗位的國度學習是用來競爭的,不是用來娛樂自己的。」人口眾多成了學習不需要快樂的充分必要條件,感覺一下子進入了動物世界。

還有網友信誓旦旦地說:「學習我就不樂咋地!」彷彿梁啟超先生的「興趣主義」和他有深刻的階級仇恨。還厲聲置疑說:「還號召跟你學?學到最後學要飯?」

我照例在後面回問了一句:「你年入多少?」

下面這位網友深刻揭露了我的錯誤,說「這是無良公眾號為了騙打賞的伎倆。」還說:「震驚,千百年來中國名言竟是彌天大謊?」彷彿名言就是真理,不容置疑,一置疑就震驚。

還有一位網友評論道:「早晚你會為你的自大買單的,可惜承受惡果的是你的孩子。」不僅評判了我,而且附帶預言了我孩子的未來。

還好梁啟超先生當時沒有網路,要不然他那篇《教育要單講興趣!》估計得被人噴死。

02

其實,「興趣主義」在主流學術界幾乎是公認的法則,其理念由來已久。

對「興趣主義」的概念,英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斯賓塞說得十分精闢:

「興趣是求知和學習最大的動力」,這不單單是一種方法,而且包含人類獲取知識的一個充滿智慧而古老的法則。

——見《斯賓塞快樂教育書》第87頁

在東方,聖人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明確闡述了興趣主義。對孔夫子而言,學習不是一件沉重的事情,而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學習樂趣如此濃烈,孔子才自然而然地能夠用功到「韋編三絕」。

五四時期,中國教育家借鑒了中國古代優良傳統,並融合了西方現代教育的興趣學說,形成了趣味教育的思想主張。梁啟超先生就是極端的興趣主義者,請留意「全在」和「十分注意」的用語:

「教育事業,從積極方面說,全在喚起趣味;從消極方面說,要十分注意不可以摧殘趣味。」

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我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愛因斯坦

在西方,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有關於愉快學習的描述。近代盧梭、皮亞傑、杜威、赫爾巴特等大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都是興趣主義的熱烈擁護者,並在近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大興盛下形成了系統的「教育興趣學說」。瑞士心理學家、新教育運動先鋒克拉帕瑞德根據心理學原理,明確表示:

強迫的工作(註:包括別人逼自己和自己逼自己)是一種違反心理學的反常活動,而一切有成果的活動都以一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

——轉引自《皮亞傑教育論著選》第44頁

在前蘇聯,興趣主義原則經受住了考驗,即使思潮偏左,教育巨大成就仍讓全世界側目。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霍姆林斯基,通過大規模的教學,將興趣主義從理論變為大型的實踐,並寫出了《興趣的秘密何在》《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怎樣才能使兒童願意好好學習》等名篇。

所以,興趣主義絕對不是妙面爸的個人雞湯或偏見,而是一種古老而彌新的教育傳統。

前幾天,我在家裡開了一個小型的教育研討會。出席的朋友何先生告訴我們:

馬雲先生就強調說,世界上流行著很多謊言,比如創業。創業的過程實際上是快樂的,而並非人們說的主要是痛苦。

我查了下網,馬雲先生有一篇演講,標題正是《馬雲:創業永遠是挑快樂的事情做》。

馬雲,如果不是馬雲,這個演講,又會被人說是騙子販賣雞湯。

在知乎對讀者的回應中,我又更為詳細地闡明了對興趣主義的理解:

「學海無涯苦作舟」不對,是因為學習中,過程的苦樂比例是不定的,是因人而異(person-relative)和因情境而異(situation-relative)的;不管是過程苦結果樂,還是過程樂結果樂,都是可能的;但都是以樂作為此循環和正反饋的依歸。

而且對於知識學習和創造這類非常特殊的活動,對知識本身產生樂,是不可或缺的。對知識本身產生的樂,才能獲得即時持續且恆久的正推動。當然,考個好分數,在應試體制里,也能給學生立馬打大量雞血,但是分數的激勵體制,是外在和功利性的,也就是不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不能夠持久。因為學海無涯,學習特別需要自由和主動,所以一畢業就失去了激勵作用。本文不是否定學習研究過程中會遇到痛苦甚至很多痛苦,而是為了說明和強調建立以對知識本身直接興趣作為核心的激勵體制,這就是我理解的舟的寓意,它是重中之重。

我諷刺批判的是部分評論者說的那類「學習從來不是快樂的」的荒謬言論。很多讀者誤以為本文說的是「學海無涯全是樂」,所以很激動,說作者是在誤導。這是明顯的誤讀。

不過,有謊言,就應該被打破,即使有代價,即使會被罵。再強調一次,妙面爸寫作,絕對不是為了迎合讀者,而是為了追求真理。

想了解更多,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妙面爸,上面有一整套快速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想交流英語學習、家庭教育和個人提升等問題的朋友,可添加妙面爸個人微信:miaomianba,期待和大家做更深的交流,微信上見!↓

推薦閱讀:

讓人嫉妒的芭蕾女神—— Polina semionova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薦讀)
透過樊勝美看看依賴型人格
對孩寶具|那一天,熊孩子們回憶起了它們支配的恐懼
1900琴師海計劃(9):大眾鋼琴教師三三

TAG:学习 | 教育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