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一名優秀的交易員有多遠? | 交易員之路·序

首先,請大家放輕鬆,我們不會聊大部頭的、燒腦的東西,也請放心,我們不會浪費大家的時間來吹水。而是即使是先導課程,也能有所收穫,比如建立一些理念,養成一些習慣,達成一些觀點。

我們要聊的是,為什麼要做交易員之路,我們的交易員之路是什麼風格,是什麼水平,是什麼格局,你喜不喜歡,以後是不是要繼續閱讀下去。

中國的金融市場很年輕,充滿希望和未來,朝氣蓬勃,同時也因為快速發展而有些浮躁。其實我們整個中國,大部分人都還不懂、沒經驗,都在不斷摸索,還沒弄清楚什麼情況就下了戰場,摸著石頭過河,周圍人稀里糊塗的就賺了很多錢。整個體系都不夠成熟,等待我們去建設。這是挑戰,這也是機會。

我們的交易員們也是,入了職,註冊個QQ就上線開始借錢,然後在漫長的日子裡里掙扎。每天祈求央行放水就像求雨。很無聊,不是嗎?

我們不是沒實力,我們的交易員都有最好的教育背景,最優秀的人才能參與到這個市場。

不是不努力,每個人有這麼好的機會都想要不斷學習,做好自己的工作,尤其是點開此專欄的朋友們。

但是我們是孤獨的,面對多變的市場,沒有成體系的指引,沒有符合國情、符合市場行情、接地氣、滿足最日常、最實際工作需求的課程。

有的人只能在不斷地在問問題中尋求答案,有的人試圖翻閱讀書時的大部頭經典尋求突破。

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這一行,是有一條循序漸進的路線的,是有一些客觀存在的基石性質的規律的,

比如監管條例,哪些是紅線,碰不得的,哪些是機構自己的特例(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哪些是行規和當前的局勢。

法律(比如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準則(比如企業會計準則),是最長遠的。

有些朋友會讓我們推薦一些書,那我們的交易員之路比較有意思,如果說會推薦大家什麼書,默認什麼作為教材,會是上面提到的法律、準則。

但是大家放心的是,不會真讓大家去讀幾百頁的東西,而是會把裡面跟我們最貼近的東西,挑出來給大家,讓你看了就能用,用了就會有體會。不過相信到最後大家上了路,會自己去列印出來,愛不釋手地翻閱,到那個時候,說明我們交易員之路就是成功的。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

我想做的,就是把我這一代交易員之路中最深的、結構化的、成體系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分享出來,讓大家的努力和奮鬥都更加有效率,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交易員之路是多麼迷茫、摸索的路上是多麼曲折。當時我就希望有個白鬍子老爺爺、老校長能一路帶著我,我不怕吃苦,就怕迷茫,就怕看不清未來。

白鬍子老校長一直沒來過,我很遺憾,所以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一、立志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說到立志的問題,萬事以立志為始,包括王陽明的心學,最重視的就是立志。立志可以讓我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不斷鞭策自己,激勵自己。

那為什麼要在這個系列分享中談立志呢?不是因為我們的課程很艱苦、很繁瑣、很頭大,恰恰相反,因為我們的課程將會出奇得輕鬆,出奇得簡單,甚至希望你是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睡覺前的10分鐘、在跑步的時候,哪怕很累的時候,都能夠輕鬆的聽得進去。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交易員之路,希望帶給大家的是從0到1的這一步,是一個方向,真正的功夫,見真章,還是要靠自己順著這個方向走下去,走多深,走多遠,全靠自己,沒人會督促你,沒人逼你。我的水平很有限,只能幫大家完成從0到1這一步,我只能說,其餘8條路我都走過了,又走回這條路,就是這條路,你走吧。這其實比有人逼著你還難,因為很容易就變成了看到好文章動動手指分享朋友圈,show給別人看、給領導看「我很努力」。

關於立志,立什麼志?可以是做好自己的業務,做到極致,做出匠人精神;可以是振興自己所在的企業;可以是振興祖國,如果你遇到這種人不要笑,也不要懷疑,哪怕是裝的,裝一輩子那就是真的;也可以是想多賺點錢,如果錢真能帶給你足夠的快樂,激勵你一路前行的話,這並不應該被恥笑,而且金融行業也是一個很好的能實現這個志向的行業。

在此時此刻,交易員之路的志,是能通過分享,讓大家都向專業的更快地前進,讓大家的努力更有效率,在討論市場的時候都在點子上,不要翻來覆去總是問「今天為什麼緊?」下一句就是「能出我點錢不?」高級點的版本就是「接下來的市場怎麼看?」然後的討論就是一些大詞、空話。我想讓大家每一個人在討論時都有真正「獨立思考」的資本。什麼叫獨立思考的資本?就是現在有一種風氣,大家不知一、不知二,上來就圍繞著三說,而三的獲取主要是靠信息,靠博眼球的信息,靠大詞,比如去槓桿、資金空轉、監管套利。你連基礎貨幣和衍生貨幣真正的交互關係都不知道,連監管政策體系和歷史都沒有瞭然於胸,談這些只能說是附庸風雅,風塵過去,才發現自己仍然一無所得。一、二知之不全,硬要談三,只能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我們的交易員之路,幫你從0帶到1,幫你由1發展到2,然後34567,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那我們交易員之路的志,就是讓市場變得好一點,變得專業一點,變得有效率一點。哪怕只是隨便聽聽,從三能回到二,模糊的了解一些概念,我們也歡迎,改變一分便有一分的功德。

再多說一句玩笑話,現在我們的中國正在崛起,等到5年、10年、20年以後,我們中國的交易員們,是否有英勇的、專業的金融戰士,與外來資本一戰,與華爾街一戰。如果能跟我們的交易員之路有一絲絲關係,哪怕我們只是拋磚引玉,那也讓人知足了。

二、看到十樓的風景,做好五樓的事情

我自己也帶過新人,那新交易員來報道第一天,介紹部門結構。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的在單位里和市場上的位置,知道自己的機構類型,乃至到最後知道整個市場,都胸有成竹瞭然於胸,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知道你需要知道怎麼核算成本,怎麼考核利潤,怎麼控制風險。

剛才我們說過,我們所處的金融市場,是真的存在有一些比較固定、比較成熟的體系的。比如我們說風險,不是說點概念、說點理念哲學,其實官方早就有、唯一的對風險的計量,以及對資本的定價(包括對資金的定價FTP)等等。市場上是有幾種成型的體系的,這比大家自己拿7D、隔夜資金去嘗試分析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要真實、貼近、有效率的多。

大家可以放心的是,我們會用最簡單的語言,定性的給大家把事情說明白,但是後面夯實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做。

我們以前都學過金融知識,但恰恰是因為我們學過太多東西,而學的東西並沒有結合市場,所以學了、背了、考了、忘了。

交易員之路要帶給大家的,就是當前市場,我們最常用的東西。

比如H、A、T賬戶的三種記賬的影響,就像賬面利潤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現金流。在交易的世界也是,真實價差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記賬方式有時候更加重要。哪些是資本公積,哪些是利潤,哪些會受市場公允價值波動的影響,哪些只看成本。包括攤銷、包括利息收入和資本利得的轉化,甚至包括一些邊緣的,對於資產風險衡量的不同表達,穿透。這些我們都會用大白話、舉例子的方式講給大家聽,包括後續我們講債市策略的時候,比如RidingnEffect+Carry的HPY哪個最大,如何在牛市進攻、熊市防守,都需要這些打底子,有了底子你聽什麼都聽的明白。上來就講,我們是沒有能力去分辨哪些是吹牛,哪些是情懷,哪些是客觀、理性、冷靜的分析的。

看到十樓的風景,做好五樓的事情,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站在高處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你看頭寸,不只是看一個賬戶,你要了解整個銀行全頭寸,在大類資產配置當中的流向。你看資金面,不能只看國股出不出錢,不能只看央行OMO,你要去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而看懂央行,你要去看全球的經濟環境,美聯儲加不加息,你才能了解央行放水的邏輯和顧慮,主動性的空間有多大?有多少是被動的?只有站在這個高度,你才能判斷好簡單的資金面。

另一層意思是,你做好5樓的事情,自然看到10樓的風景。

我是從櫃員做起的,支付清算、央行體系、衍生貨幣體系、央行資產負債表,這些我們都會講。知道這些,你才知道央行制定政策的邏輯。分稅制改革,官員的考核(GDP),知道這些,你才能了解地價為什麼漲。至於豬肉和CPI的關係(糧食與豬肉),CPI和央行制定的政策利率,泰勒法則,無風險利率、CP、匯率,資本管制的Mundell-flemming Model,這些不是我們講的重點,但是我們後面會提一下。這些明白了,你再看經濟數據、再看研報,才有一種心中篤定的邏輯體系。

這都是自下而上的,做到極致。

再重申一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交易員之路,是帶你從0走到1.

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發現賣方的報告,邏輯都很縝密,但是的確會缺乏對真實環境的感受。剛才提到過考核,這個世界是由人組成的,包括考核、利潤、監管,也都要上班、加班、回家帶孩子,

所以了解政策怎麼落地,模型是什麼,就是為了描述過去的事情,以及判斷未來發生的事情。就像是計算機編程,把我們的信息儲備、邏輯、要做的事情編寫成代碼,跑出結果,為我們服務,越貼近事實和需求,那越有本事。

那我們是靠什麼感官這個世界?心經中說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覺,但是這就能把整個世界描述了嗎?還是有盲區。

那我們怎麼去摸這個市場?怎麼摸這個資金面?

除了數字,政策、制度、各種新聞都是我們的眼耳鼻舌,但是我們還需要更多,因為這個世界是人組成的,我們要切身感受、然後換位思考,比如監管也是人,也有自己的KPI,大行也是人,機構越大,管理起來越需要減少人性的成分,增大龐大機器運轉的穩定性和可控性,有時候會需要犧牲效率。這些你都要想到,要建立這種思維方式。怎麼建立?你要歷練,歷練世上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說交易有金線,文章有金線,做人也有金線,這些都是分不開的。如何練得這份火眼晶睛?不在遠處,就在自己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從領導讓你登記一分台賬,這就是最小的一件小事。如果你的思維方式、你的格局能上達人行的層面,那你就能判斷人行的行為。那怎麼獲得這份悟性呢?從小事做起,多思考,做到極致。

比如盤頭寸,借錢出錢的期限、價格,我們交易員之路就會把頭寸管理員的日常工作內容,講個故事給大家聽。我們會把同業投資經理的日常流程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只有把這些風險、不靠譜和真實的環境,展現給大家,帶大家四處走走,在我文字的陪伴下去司庫的交易室裡面去瞧一瞧,才能幫助大家把自己的金融世界,我們說VR,建立得日趨完美。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所處的單位也不一樣,我們想像不到政策在落地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那你首先能不能把自己所處的行業、單位的特性摸索出來?我們每個人都有局限,那怎麼去突破這種限制?

四、三人之行,必有我師

分享。

相互影響。

我們的交易員之路,後面會有一些互動環節,讓大家把自己所處行業、公司的特點展現出來,包括後期我們可能會請一些特定領域的專家來跟大家分享。

但是前提是我們已經有了基礎,我們的少林長拳打得很好,很紮實,比如提到要做一個業務,腦子裡有一整套完整的體系,各個緯度都有自己的基礎和見解。比如我們說在銀行落地一個業務,腦子裡都要思考什麼?我們是一棵有根的樹,這時候再請專家來,我們才能夠更豐富自己的枝葉,而不是上來就打造空中樓閣,隨風飄逸。

以上便是《交易員之路》的序。


推薦閱讀:

『多因子』行為金融-籌碼分布中的Alpha
為什麼大型超市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常常小於1?
【債券日評】20170228 外管新規促進銀行間市場進一步開放
【端午三篇(上)】世界從亂紀元進入恆紀元(六):穆迪靠得住,母豬能上樹--中國才是全球經濟脫困唯一的希望

TAG:交易员 | 金融 | 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