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TA談自我提升最大化的方法論

這是專欄《博士的圍城》的第二十三篇文章。寫這個專欄的初心,只是希望這些文字可以讓大家讀博少一些迷茫,多一些成果。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助,歡迎點贊並推薦給自己身邊的同學們。n

很多小夥伴剛開始讀博時候都有雄心壯志,可是讀了一陣子,發現制度有漏洞,導師不會導,這一下子就泄了氣。感覺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到了要畢業,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內心總是五味雜陳。為了幫助大家實現「不論環境的茁壯成長」,這篇文章,就以做TA為例,說說怎麼樣讀博能夠實現真正全面快速的自我提升。n

儘管在不同國家不同學校要求各異,TA(助教)是大多數博士的「必修課」。形式一般不外乎改作業,上課,出考試題目,帶實驗等等。終其本質TA制度還是為了提高博士生的教學能力,作為之後當教授的基本技能之一。不過這些年來,我很少看到博士生會把TA當作是對自己的訓練,而往往都當做是對自己的剝削。我剛開始做TA時候也不例外。回想我做著 160多名學生的TA,改作業改到深夜,批卷子批到獃滯的日子,我實在很難說我對這個任務有什麼好感。不過,哪怕是大多數人都想偷懶的TA,如果用心做,效果也是不一般的。這裡我就舉三個方面例子:

1)更深入的學習

每個人遇到的課不同,有的同學甚至會給一門自己沒有上過的課做TA,那麼學習本身就是TA的一大收穫。通過一個學期,不僅僅鞏固了這門課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教授的教學思路,學生的不同思路不同錯誤,更好的了解一門課的難點疑點在哪裡,發現最好的學習方式是什麼,從而更好的幫助自己了解這門課的核心知識點,甚至調整自己未來的學習方法。以一種學習者的姿態參與TA,心態變會有了微妙的轉換。同樣,作為學習者,便不應該逃避其他學生的問題和討論,因此被自己逃避掉的也許正是理解這門課的最好機會。

我做TA的時候,很喜歡觀察這門課期中考試前幾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方法和課堂上的表現時而會給我一些學習方法上面的優化「指導」。

2)學會教學,學會演講

第一次做TA也是我第一次全面的知道一門大學課程設計的總流程。這對我來說特別有意義。通過和教授們交流,談天,你可以更多地去了解教授們是如何去設計一門課的大綱,教學內容,習題,測試和評分標準。了解了這個套路,也就知道了自己當年是如何成為學霸或者學渣的深層原因(笑~)。

其實一門大學課程的設計還是非常有學問的,一方面考驗教授對學生能力的把握,另一方面非常考驗教授對一個學科整體深入的把握。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們諸如「唉呀,我還是比較喜歡那個章節」,「這章說什麼真是看不明白」之類的評價,其實很大程度上和教授們課程設計和準備有關。當然,設計的再好,沒有一定的演講功力,短短45分鐘或者90分鐘也很難將自己擅長或者不那麼擅長的內容,用最簡潔易懂甚至寓教於樂的方式展現給小自己一兩輪的年輕人的。

如此有難度的事情,哪怕是教授們有時候也不是有充分的信心能做好。因而大多數教授都會感謝給自己即時反饋的學生,TA的反饋尤其重要。就算教授不歡迎反饋,自己坐在下面想想怎麼樣能把這麼課講的比台上的教授好,久而久之,自己的seminar和未來在各行各業里做的presentation也是會比別人有人氣吧。

3)加強與人交流的能力

現在都說是三年一小溝,五年一大溝。想想第一次做TA的我,和大一的孩子們也已經是隔了個大溝。和他們打交道,而且還常常是用我說不清的粵語打交道,成了一種有意思的考驗。不過一次兩次,一個學期下來,發現自己不僅能夠用粵語去回答學生的問題了,還逐漸懂得如何幫助教授協調大課堂的秩序。小溝通逐漸變成大溝通,轉變總是在不經意間。

說個軼事。我就有師兄是在博士期間選修一門非本專業的課程時候,認識了自己未來的夫人的。這看似偶遇的過程,何嘗不是他們一位好好聽課,一位好好講課的成果呢。

升華一下方法論

會學習,會溝通,會表達。這樣的博士不論想要跨行何方都會有無限的機會和可能。把當下的事情做到精緻,並逐步尋找到自己的目標,也許是做好TA,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最優方法。

這一年來很多人問我讀博士有什麼捷徑,從博士轉行有什麼捷徑。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假設每次都是走捷徑的話,到了沒有人能提供捷徑的路口,接下來的路又該怎麼走呢?人生走到最後,每個人都有一條獨一無二的路,為了把這條路漂亮到底,提前走些彎路也許並不是件壞事。如果說真的有什麼捷徑,也許是比其他人更願意嘗試,比其他人更用心,還要比其他人更願意接受失敗吧。

與其抱怨現有制度的缺陷,不如自己把缺陷補上,哪怕有點辛苦有點累,得到的終歸是自己的。n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我深信這句話是一點不錯的。
推薦閱讀:

那些先天很笨很沒有天賦的人經過後天的努力真的會獲得成功嗎?
學霸為什麼那麼喜歡學習?
從AlphaGo談思考的意義
20170731-學習日記
原創乾貨 | 產品經理快速成長必備的6大神器

TAG:博士 | 学习 | 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