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1990-2017: 27年沉浮,與一場價值500億元的新街頭故事

關於茶飲行業的 2 個 問題

7 月,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意識到,賣茶和賣咖啡是兩碼事,並關閉旗下全部 379 家 Teavana 茶店。在花費 4 年時間和至少 6.2 億美元後,星巴克進軍茶飲業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他們轉而把希望放在了中國:Teavana 的茶飲自去年秋天起在中國門店陸續上架;今年 5 月,又投放了兩款即飲瓶裝奶茶。與此同時,中國本土茶飲品牌也在上演一場新街頭運動,排隊的場景刷爆朋友圈。

在峰瑞資本(FreeS Fund) VP 黃海看來,熱鬧的茶飲行業有以下問題值得關註:

一面是星巴克關閉茶飲店,另一面是人們開始探討中國茶飲行業里是否會出現下一個星巴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喝茶」這件事在中國歷史悠久,茶文化積澱深厚。星巴克的茶飲產品在中國一直有很強的競爭對手:從十年前的 coco 都可、Happy Lemon 快樂檸檬,到五年前的貢茶、一點點,再到現在的喜茶、奈雪の茶。

現在茶飲行業興起,可以說是消費升級自然而然的結果。第一波奶茶店使用比較多的香精,隨後變成使用鮮奶,再到後來變成以鮮茶、原葉茶為賣點,茶在變得更健康、更年輕化、更高品質。同時,一杯 25 元左右的茶飲,價格低於星巴克,對消費者而言是合理且更易於接受的。

▍茶飲門店快速擴張,反映出哪些特性?

茶是一種能夠解渴的飲料,而飲料的特性是「高頻剛需」:每個人都需要喝點什麼,且每天都可以喝,不限時段。我們不會每天買衣服,不會每天吃西餐,但每次逛商場時,我們都有可能買一杯飲料。飲料是商場引流的重要品類。相比可樂等其他飲料,茶飲更健康,有比較鮮明的特徵和優勢。對商場等消費場所來說,茶飲是非常好的生意,新式茶館也因此保持著不錯的擴張速度。

本篇文章梳理了茶飲行業的羅曼蒂克成長史,進而通過計算增量需求和存量替代,得出新中式茶飲潛在市場規模在 400-500 億元區間的觀點。從中,我們可以一窺茶飲生意的秘密。

《商業零售行業新中式茶飲專題報告:TEA 式新消費,孕育「中國星巴克」》

作者/ 周羽,徐曉芳

來源/ 中信研究

新中式茶飲: 由粉末、街頭走向 TEA 時代

▍世界奶茶發展史

奶茶起源於中國西藏。西藏人民首次將奶和茶融合在一起。絲綢之路開通後,奶茶被帶入印度。印度人民根據飲食偏好,在奶茶中加入香辛料來提升口感。殖民地時期,奶茶被帶入西方,調整後形成荷式奶茶和英式奶茶。

  • 荷式奶茶:荷蘭人不喜歡印度奶茶的辛烈味,於是混合不同品種的茶來替代香辛料,並加入楓糖作為調味劑。荷氏奶茶奶味濃郁,深受歐洲大陸人民喜愛,成為現代奶茶的雛形和基本配方。台灣奶茶是荷式奶茶的一個分支。荷蘭人在台灣殖民統治期間,將奶茶帶入,後被台灣人民加入「珍珠」——一種由地瓜粉、木薯粉等原料製成的粉圓,煮熟後外觀烏黑晶透,以「珍珠」命名。台灣奶茶也以「珍珠奶茶」著稱。
  • 英式奶茶:1680 年,約克公爵夫人在荷式奶茶的基礎上加入鮮奶、砂糖,釀造了英式奶茶。英式奶茶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主要供皇家貴族和上流社會飲用,命名也十分講究,例如:伯爵奶茶、皇室奶茶、鴛鴦奶茶等。港式奶茶是英式奶茶的一個分支,但價格更為親民,以「絲襪奶茶」、「鴛鴦奶茶」為代表,隨港式茶餐廳的流行而風靡。「絲襪奶茶」之名是由於濾網長期使用,顏色暗沉,看似肉色絲襪而得來;「鴛鴦奶茶」則將絲襪奶茶與咖啡相融合,兼具奶茶的濃滑和咖啡的香苦。

▍中國茶飲連鎖迭代

中國茶飲連鎖行業的發展可分為 3 個階段。

第一階段:粉末時代(1990 -1995 年)

台灣人率先將粉末式奶茶引入中國大陸,掀起一波「奶茶風」。在這一階段,奶茶店面積約為 3-5 平方米,部分以小窗口形式存在。產品由各種粉末沖水調製而成,味道通常包括原味、草莓味、香芋味、西瓜味、芒果味等。這類奶茶既不含奶,也不含茶,是大陸茶飲連鎖的初級階段,業內稱之為「粉末時代」。

第二階段:街頭時代(1995 - 2016 年)

▲ coco 都可 是「茶基底」階段興起的奶茶品牌代表。

原料演變、升級,開始遍布大街小巷。在這一階段出現了「茶基底」——用茶末和茶渣製作基底茶,並將其裝在茶桶內,每隔數小時更換一次。真正的茶葉代替粉末出現在奶茶中,但奶還是以粉末為主。這一階段興起了諸多奶茶品牌,如 coco 都可、Happy Lemon (快樂檸檬)等。

在該階段後期,奶也有了一定的改革,鮮奶出現。同時,商家為了增加關注度,在奶茶形式上也有所創新,比如「奶蓋茶」的出現——將淡奶油打發,覆蓋在純茶上,形成全新的形態及口感。

第三階段:新中式茶時代(2015 年至今)

伴隨消費升級,奶茶更加註重品質,朝向「精品茶飲」的方向邁進。

在原料選取上,更加健康。用上等茶葉,輔以不同的萃取方式,代替原有的碎末、茶渣;用新鮮牛奶、進口奶油、天然動物奶油等代替奶精,全方位提升奶茶的口感。品類不斷豐富,加入各類新鮮水果,成為水果茶。

在製作工藝上,更加專業。萃取設備的創新和新中式茶飲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萃取設備的使用可實現茶葉萃取過程的標準化;而傳統手工製作受制於員工培訓與熟練程度,低效且難以保持口感的一致性。萃取工藝上也進行了一定的革新,除了傳統的熱泡,還引入了冷泡、真空高壓萃取等。新創的冷泡,不僅可以減少茶澀的口感,還可以減少茶單寧酸的釋放,有利於保護腸胃。

在店面裝修上,更加舒適。奶茶店普遍提升單店面積,從 15-20 ㎡ 擴大到 50-100 ㎡。在裝修風格上,部分連鎖店一改統一裝修風格,為每家店單獨設計裝修主題,用優質產品和愜意環境的完美結合,為顧客提供舒適體驗。

▍新屬性——休閑化、社交化、標籤化

奶茶解渴屬性淡化。發展初期,奶茶因價位較低且解熱解渴而廣為流行。夏日,一杯 5-10 元的冰爽現調奶茶,即可滿足消費者對現場製作新鮮飲品的要求,又能解暑解渴。冬日,一杯熱氣騰騰的現調奶茶則可驅寒暖身。

消費升級背景下,新中式茶飲具備了休閑、社交屬性。這類產品滿足了與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其消費過程亦是社交與休閑的過程。隨著奶茶門店面積擴大,環境更加愜意,產品本身更健康,奶茶店成了聚會、逛街、看電影等休閑娛樂中的一個環節。消費者購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飲料功能,同時還有張弛有度、勞逸結合的社交價值和休閑價值。

從茶飲到生活方式和身份認同,新中式茶飲具備時尚標籤屬性;與新媒體的結合,則使其標籤屬性不斷強化。85、90 後消費新勢力是新中式茶飲的主力目標客群,該消費群體邊際消費傾向高,注重生活品質與生活方式,強調個性,新中式茶飲充分滿足了該類群體的身體認同,使之具備標籤屬性,新媒體營銷則進一步強化了其標籤性。

需求的旺盛、新媒體營銷的助力,使部分新中式茶飲出現搶購、排隊等現象。每當消費者排了長達 1 個小時以上的隊伍並買到奶茶時,內心會油然而出一種自豪與驕傲感,屬典型的「小確幸」。在朋友圈、微博等公眾平台曬新中式茶飲,既表達排隊後的喜悅與激動,也為自己貼上時尚標籤。

茶飲行業空間:價值 400-500 億元的新街頭故事

2016 年,中國沖調類熱飲(速溶咖啡、茶、果珍等)銷售額 1200 億元,同比上漲 5.0%;預計 2021 年銷售額為 1502 億元,2016-2021 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4.6%;2013-2021 年增速持續放緩。

▲ 沖調類熱飲銷售額(數據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2016 年,咖啡及其他飲品店銷售額合計 926 億元,同比上漲 8.2%;其中,其他飲品店(如甜品店、各類水吧、傳統奶茶店、傳統茶社、新中式茶飲等)銷售額 413 億元,同比上漲 14.5%。預計 2021 年,咖啡及其他飲品店銷售額將達 1476 億元,2016-2021 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9.8%;其中,其他飲品店銷售額有望達 779 億元,2016-2021 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3.5%。

▲ 中國咖啡店、其他飲品店銷售額。其他飲品店銷售額包含在「咖啡 & 其他飲品店銷售額」中(數據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我們認為,新中式茶飲市場需求一部分來自替代需求:對傳統奶茶店、茶社、咖啡店等需求的替代;對沖調類熱飲(如速溶咖啡、沖泡茶、果珍等)的替代;對瓶裝類果汁、碳酸飲料(可樂、雪碧等)等的替代。另一部分來自增量需求。綜合對比沖調類熱飲銷售額、「咖啡 & 其他飲品店」以及「其他飲品店」銷售額,我們推算新中式茶飲的潛在市場規模在 400-500 億元。

制勝之道: 品質、供應鏈與營銷

▍茶飲品質為基石:創新維繫差異化與時尚性

茶飲的高品質是基礎。

  • 健康性。健康是消費升級的核心方向,改變原有的珍珠、椰果等加工配料,用奶和新鮮茶葉代替奶精和茶精,同時新添新鮮當季水果,提供健康新式茶飲。
  • 「好喝」。茶飲連鎖需把關茶葉及配料的質量、工藝創新及衛生條件,保障產品口感。
  • 穩定性與一致性。相同產品品質穩定、連鎖各門店間產品保持一致性,將有利於商家樹立良好口碑。一款受人矚目的爆款茶飲,一定不會因為客觀因素隨意改變口味。

▲ 茶葉品質影響茶飲口感。

產品持續創新保持差異化和時尚性。茶飲產品很容易被模仿,爆款茶飲往往在短時間內成為行業標配,持續創新成為龍頭茶飲連鎖的必備功課。

  • 原料與配方創新。為了持續熱度,各商家應積極研發新飲品,比如:針對不同季節,加入應季水果,推出應季飲品,同時還可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更新現有飲品配方吸引新顧客;
  • 積極發展衍生態。除了在飲品上創新之外,還可以拓展一些與飲品相關的業務,比如:用應季芒果做芒果糕點,或者利用上游的新鮮茶葉,做成零售茶葉,也可以開發與茶葉相關的點心等。

▍供應鏈:品質與穩定性保障,規模採購降低成本

新中式茶飲進入壁壘較低,單店投入在 30-150 萬元之間。旺盛的需求吸引眾多行業進入者,普遍連鎖規模較小,行業極度分散,競爭激烈。

茶飲品質主要取決於基底茶,製作基底茶的茶葉是新中式茶飲的最大成本項。掌控上游茶葉供應鏈,是大型新中式茶飲連鎖建立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之一。與原產地茶園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實現批量囤貨,可保障旗下門店產品品質、口味的一致性、穩定性;獨家供應可實現基底茶的唯一性,增強產品差異化。

目前,新中式茶飲中水果類茶飲佔比有限,水果整體消耗量不高;同時,水果易腐爛,採購半徑短,茶飲連鎖多在當地水果批發市場進行採購;其供應鏈壁壘不高。

▍營銷:新媒體鏈接目標客群,反向宣傳強化熱度

新媒體時代營銷對於各人氣爆棚的新式茶飲店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新式茶飲店自身注重網路營銷,增加關注度。比如:在公司官網、各大公眾號、微博主頁都在定期更新相關動向,同時還在各種社交平台與粉絲互動,並針對顧客提出的意見會給出反饋並做出一定的修改。此外,客戶曬照反向宣傳,也會暴增熱度。

尋找下一個「星巴克」

▍短期:低壁壘,資本湧入,競爭加劇

新品牌湧現。新生茶飲品從產品品質、門店體驗式設計、定價區間和支付方式等方面改寫了茶飲低端消費的歷史,使傳統中國茶煥發新活力,進階時尚消費、品牌消費。在資本助力下,更多企業或創業者將進軍茶飲市場,深入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抓住產品創新的延伸和商業模式的延伸,提高產品價值,搶佔市場份額。

成功品牌推出副牌。當新式茶熱度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新品牌湧入市場並奮起前追時,某些知名品牌已經開始布局新的賽道——新茶飲的副牌運動。

▍中長期:再造星巴克

▲ 星巴克中國銷售收入。單位:億元。(數據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星巴克中國門店數量。單位:家。(數據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星巴克中國客單價。單位:元。(數據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根據 Euromonitor 數據,星巴克中國 2016 年網點數 2242 家,銷售收入 138 億元人民幣,平均單店收入 617 萬元,客單價 61 元。根據目前新中式茶飲店的運營情況,我們判斷未來行業龍頭門店總量可達 1000 家左右(約為星巴克的 1/2),而平均單店年銷售額有望達到 1200 萬元(約為星巴克的 2 倍),年銷售收入有望達到 120 億元以上,與星巴克銷售體量相當。

推薦閱讀:

有哪些比較推薦的調製奶茶方法?
你長大了,你愛過的奶茶,也在變得越來越好
奶茶店很火,我投了一家,給大家看看賬本。
明瓦廊,奶奶奶奶奶奶
coco(都可茶飲)為什麼能成功?

TAG:奶茶 | 茶行业 | 消费升级Trading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