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說話毒的父母,是一種什麼體驗?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想一想,你平時是如何跟娃說話的?

BBC有部紀錄片叫《Up》,裡面有位叫Neil的小朋友,一位童年時臉上總是帶著可愛笑容、眼睛會閃閃發亮的孩子,長大的夢想是當宇航員。後來,Neil想到牛津讀書,無奈失敗,被嚴格的父母各種否定,Neil自暴自棄當起了搬運工,後來還得了精神疾病。歷盡坎坷,年老時成了社區議員,生活仍舊落魄。

人們是這樣評價Neil的一生的:想法很多,但缺乏積極行動。這大概是因為童年時被父母否定太多的結果。

有一位親戚,是家裡的「不媽媽」,無論孩子做什麼都有反對意見。

有一次,「不媽媽」的兒子,小達,一位6歲的小男孩給玩具超人捏了一頂橡皮泥帽子,被「不媽媽」白了一眼,小達被嘲諷說「難道你比人家玩具設計師還牛?」

讓人難受的還不僅於此。

當小達用新買的藍色杯子喝水,會被「不媽媽」批評「喜新厭舊」;

當小達畫畫用紅色蠟筆,會被「不媽媽」批評不好看;

當小達吃飯用勺子,也會被「不媽媽」批評「勺子吃飯太慢」……

總之,從「不媽媽」嘴裡出來的,從來就沒有一句積極和肯定的話。

最近聽說小達變得很懶,連出門也不願換鞋,更不用說其他事情了。「不媽媽」經常歇斯底里,甚至說他兒子天生是來浪費人生的。

被否定了這麼多,還有行動的慾望嗎?

?父母否定孩子,在我們身邊的家庭真的不少見,下面這些話,你是否覺得很熟悉?

大家可能有聽說過「釘子效應」,釘子被釘進木頭,即使拔除還會留下洞;父母對孩子說出的一些傷害的話語,即使事後道歉,也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一個個「洞」,有可能一輩子也難以癒合。

弗洛伊德有個理論,說一個小孩如果拉出來的粑粑經常被大人否定,比如被人說「屎太丑了」、「太噁心了」,大人如果經常這樣評價孩子的粑粑的話,這個孩子長大會自信不足,常常自我否定。因為弗洛伊德認為,粑粑是孩子們第一個「創造」,否定孩子的創造物就相當於否定孩子。(嘿嘿,難道要拎起來稱讚一番不成?)

同樣道理,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論什麼行為和努力都遭到否定的話,這個孩子未來一定是缺乏自信、無主見的,有些孩子還可能壓抑、內心充滿憤怒。

?過多的否定,父母和孩子恐怕會陷進「自我實現預言」

例子:父母否定——」你是『豬』啊,天生腦袋不開竅?

父母「自我實現預言」的路徑:

孩子一次次的糟糕表現,不斷論證孩子是「豬」,心理偏見會讓父母敏感地發現孩子更多的糟糕表現,論證了父母內心的結論——孩子是「豬」,腦袋真的不開竅。

孩子「自我實現預言」的路徑:

父母的否定,孩子會毫無意識地放大了自己的糟糕表現,一次次地論證我是「豬」,天生腦袋不開竅」,並最終相信我是「豬」。

最後,父母會從對孩子行為的否定,上升到了對孩子這個人的否定,實現了父母的「夢想」。那些一方面臣服於父母的否定,一方面卻又不安於現狀的孩子,最終可能導致精神崩潰,比如前面提到的Neil小朋友。

?尤其注意:童年被否定過多的孩子,還會缺乏行動力

我們假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拆拼玩具時被指責不愛惜玩具、幫忙掃地時被指責掃得不幹凈、主動疊衣服時被指責疊得不整齊、給爸媽送蛋糕慶祝生日被指責浪費零花錢……

那麼這個孩子便會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乾脆什麼也不幹。這些孩子會變得不主動、屈從於父母的安排,做什麼事情都缺乏衝勁。那是因為孩子為了少讓父母否定而做出的性格妥協。

所以,一些沒有行動力、缺乏主見的孩子,常常是「不父母們」的養育成果。

?那些被父母肯定和接受的孩子,容易有好命運?

義大利有一位小男孩,某天在老師面前興緻勃勃地唱了一首歌,被老師嘲諷「聲音像風吹百葉窗」那麼難聽。沮喪的孩子回到家,走到母親面前尋求答案。慈愛的媽媽摸著孩子的頭髮,微笑著說:「媽媽覺得你有音樂才能,我從你每天的小進步就知道!」後來這位孩子成了義大利知名的歌劇歌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羅素

我小時候有位玩伴叫大石頭,因為口吃而常常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笑。有一次他因為說話結巴,被親戚嘲笑長大只能當啞巴農民。大石頭的爸爸惱了,駁斥對方說:「誰說口吃不能成才?英國還有個口吃的當了皇-帝呢!」現在想想,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嘴裡說的英國口吃皇-帝應該是丘吉爾。大石頭後來跟我說,要不是爸爸的鼓勵,他早就不想上學了。再後來,大石頭成了老師,一位被孩子們愛戴的幽默老師,說話已經成了他的強項。

被父母肯定和接受的孩子,容易有好命運,美國北卡羅來納心理學教授Mithch Prinstein在書里證實了這個結論。實驗發生於1987年,205名孩子成為研究對象,並一直被追蹤了10年,心理學家們想知道哪些特徵的孩子未來會生活得更好。結果他們發現,那些被父母接納和喜歡的孩子,未來生活會過得更好。

?那麼,父母該如何表現得「接納孩子」呢?

1、常常真誠地稱讚、肯定孩子

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杜根說,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者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這常常被人譽為「杜根定律」。

父母對孩子的接納程度,往往決定孩子的自信程度。喜歡孩子,肯定孩子,常常給孩子正面評價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自信。甚至有人說,如果一個孩子能從父母那裡得到5000次讚揚,這個孩子就能獲得自信。

即使未來不能獲得多大的成就,這些孩子也能快樂地生活,因為他們是被父母接納和喜歡的孩子,他們能從父母身上獲得積極和正面的能量,而不是負面的能量,他們更容易以樂觀和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

2、可以否定孩子某種行為,但不要上升到人格的否定

下面這位媽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學習榜樣。

這位媽媽有一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火車上,姐姐不知因為什麼原因,總要企圖吵醒睡覺的弟弟。小女孩一會抓弟弟的頭髮,一會揪弟弟的耳朵,惹得弟弟一陣陣反抗的哭鬧。這時媽媽嚴肅地跟女兒說:「囡囡,你一向是個好姐姐,特別會照顧弟弟,不過你今天的做法讓媽媽很不高興,如果正在睡的是你,你願意弟弟這樣吵你嗎?」聽到媽媽的話,小女孩停止了打擾行為,沒一會也睡著了。

孩子們在成長中難免會犯錯,批評是可以的,但不要什麼事情都否定孩子,更不能上升到人格的攻擊。自信的孩子,總是那些常常從父母們嘴裡得到肯定和讚揚的孩子。

?最後,以一個寓言故事結束今天的主題吧!

有個人穿著厚厚的棉衣在路上走。風狠命地吹,它想把這個人的棉衣吹掉,但風吹得越大,棉衣被裹得越緊;而太陽暖和地曬,沒多久,那個人便自動把棉衣脫掉了。

風像不像父母的否定和批評,父母越否定,孩子的壞毛病越頑固?而太陽像不像父母溫暖的認可和表揚呢,父母越是認可孩子,反而容易讓孩子覺察自己的缺點?

那麼,從今天起,接納你的孩子吧,接納他們的一切,少一些否定,說不定那個小生命因此會變得不一樣……

本文關鍵字:說話方式、批評否定、親子關係、早期教育、家庭養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最喜歡「掏」國外心理學家們的育兒知識。


推薦閱讀:

殊不知,terrible two竟是建立規則,培養好性格、好習慣的絕佳時機!
為什麼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熱情打招呼,別人都不理睬?
家校溝通的意義、現狀與建議
劉建鴻的 Live -- 從「我偏不」到「我願意」,如何讓孩子學得更主動和自覺?

TAG:说话艺术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