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太初有道」

本文原為問題:可以把「道」理解為上帝嗎?

答案:gwi giwi:可以把「道」理解為上帝嗎?

先提綱挈領:

這很大程度上與和合本的翻譯有關。

在這之前,請您欣賞RossiniVerbum Supernum Prodiens

https://www.zhihu.com/video/898305665678835712

=====================================================================

以下是論述過程:

其實有人會把《道德經》中的「」和「上帝」的概念混淆,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

我們首先來考察「上帝」一詞的中文來源。當然這也是利瑪竇向儒家士大夫傳教時所選取已有的中文辭彙來描述這一概念。當然正是由於這是道教已有神明的名字,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跟用「Baal」來稱呼吾主有相類似的含義。「天主」一詞一開始也有這個嫌疑,此詞來自於《史記.封禪書》所載:「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所以一度出現了後來連「天主」二字也禁止的局面,只許稱呼「陡司」(Deus)。當然如果有吳語地區的朋友讀「天主」二字,其讀音與Deus其實已經非常接近了。

拓展閱讀:利瑪竇禮儀之爭年表

然而在當今的語言環境下,當我們談起「上帝」和「天主」這兩個辭彙時,已經沒有人會在第一時間產生「這是道教原有辭彙」的概念了。因為實際上道教體系和中國民間信仰體系其實還是有區別的,所以在中文語境下「上帝」和「天主」兩個詞的陌生程度,並不亞於「沙發」和「摩托」這樣的外來辭彙。=====================================================================

那麼「」呢?

」不一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恐怕應該是基礎通識教育最入門的部分了吧,無論教育水平如何,幾乎人人都聽過說過這句話。無論他們理解不理解,已經先入為主在腦中大概形成了「」這個概念的sterotype,不過要詳細描述這個概念那是做不到的。我們假設這樣一個情境:你隨機在路上問一個路人:「你好,你覺得『道』這個字是什麼含義呢?」路人多半會會這樣說:「就『道可道,非常道』唄~哎呀你懂的~」這個模糊概念的精髓恰恰就在於「哎呀你懂的」這樣一個表述裡面。=====================================================================

那和合本的問題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約翰」福音第1章1-2節。其實不僅僅是和合本,我查閱了數個誓反教經本的經文,對比如下:

和合本(CUV/CUVMP):

1:1t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

1:2t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

聖經新譯本(CNV)

1:1t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

1:2t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

中文標準譯本(CSB)

1:1?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1:2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呂振中譯本

1:1t起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是上帝之真體。

1:2t這道起初與上帝同在;

恢複本

1:1 太初有話,話與神同在,話就是神。

1:2t這話太初與神同在。

對比這些主流(或相對主流)的誓反教譯本,我們發現「太初有道」這四個字的分量太重了,而許多後續版本的修訂,都是按照和合本的框架來的,可以說和合本的痕迹太重了。很多人,尤其是以「文化基督徒」自居的這群人,談起《聖經》文本的語言性,上來就推崇「太初有道」,可是你要問他們,這四個字究竟優美在哪裡?這又無從說起了。這和上面所說的「就『道可道,非常道』唄~哎呀你懂的~」這種感覺是非常像的。那麼這種同名sterotype概念混淆的情況就產生了本題:

可以把「道」理解為上帝嗎?

緊接著,按照文本說的「道就是 神」,就呼之欲出了。那麼按照文本表面的意思,我們發現「道可以理解為上帝」這一句為真。=====================================================================

問題就在這裡:道可道,非常道。

和合本對中文原有語義的篡奪,就體現在這裡。這可謂是一場極為失敗的本地化運動,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讓「」這個字在雙重語境下都丟失了原意。其實這並不是基督宗教第一次嘗試本地化,早在阿羅本於635年把景教傳入中國時就開始了,但是過度的本地化恰恰使他喪失了自己的特色,使「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

彌師訶說天尊序娑法雲。

眾生無人敢近天尊,善福善緣眾生……然不墮惡道地獄即得天(道),得如有惡業,家(生)墮落惡道,不見明果,亦不得天道。……天尊受許辛苦,始立眾生,眾生理佛不遠,立人身自尊,善有善福,惡有惡緣。

天尊身在明樂靜度。安居在天,皆諸佛為此風流轉世間,風流無處不到,天尊常在靜度快樂之處,果報無處不到。

天尊受許辛苦,始立眾生,眾生理佛不遠。

此人及一依佛法,不成受戒之所。

先遣眾生禮諸天,佛為佛受苦置立。

聖上宮殿,於諸佛求得。

人來向水字於父、子、凈風,處分具足。

慈父、明子、凈風王。

無上諸天、三才慈父、師帝。

大師(即父) 是,我等聖主,大師是我等法王,大師能為普救度,大師慧力助諸贏,我嘆慈父海藏慈。

妙身皇父阿羅訶,應身皇子彌施訶,證身盧訶寧俱沙。

三一妙身,三一分身,三一凈風。

大量的這些景教語句,如果不點名是景教,上面這位「道可道,非常道」的路人難道能輕易把它們和佛教、道教的經句區別開來嗎?我很懷疑。

而景教經句昔日的命運,恐怕就是「太初有道」這句的命運——這四個字,你把它用毛筆一寫,然後一裱起來,又有幾人能把它和「約翰」福音這四個字聯繫在一起呢?

更有甚者

當然,我不是在這裡說不該本地化。然而,這樣讓兩邊都摸不著頭腦的本地化並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太初有道」?

我們先來看這句話的天主教譯本:

若望福音

1:1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

1:2 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

Ioannes

1:1 in principio erat Verbum et Verbum erat apud Deum et Deus erat Verbum

1:2 hoc erat in principio apud Deum

所採用的辭彙是聖言Verbum。英譯本怎麼說呢?不管是天主教的DRV還是誓反教的KJV,還是後來各式各樣的讀本,都是Word。因為馬丁路德在教改的時候選的就是Wort(而不是Zeitwort)。而考察原文的話

這就是很多人在吹的Logos——「笛卡爾的邏各斯上帝」。

從語義所包含的內容上來說,恢複本(對這個版本略有所知的人應該知道它其實並不受待見)的這個「」反而是更為接近的一個翻譯。=====================================================================

回到「」的本身:道可道,非常道。

當然,我在考察誓反教的查經資料的時候,考察了

《丁道爾聖經注釋》

《每日研經叢書》

《新舊約輔讀》

《精讀本聖經注釋》

《馬唐納注釋》

《賈玉銘要義要義》

《聖經難題彙編-艾基新》

《新約聖經難題-蘇佐揚》

《聖經註解-黃迦勒》

《摩根解經叢書》

《啟導本聖經注釋》

《靈修版聖經注釋》

《田雅各要義》

《雷歷研讀本聖經》

《叫父因兒子得榮耀──約翰福音讀經札記》(王國顯)

《約翰福音要義》(黃共明)

《約翰福音信息》(朱永毅)

《神兒子豐滿的見證》(史伯誠)

《默想約翰福音》(史百克)

《從約翰福音看門徒的含意》(許道良)

《約翰福音的研究》(趙柳塘)

《從約翰福音中認識主耶穌》(吳明節)

《新與變——約翰福音的七個神跡》(蘇穎睿)

《新世紀.新生命》(陳濟民)

「約翰」福音的注釋,這裡「」的概念都遵從「聖言」這個內涵所包含的內容。實際上不要看這麼多書名,我一個一個鏈接點進去查看誓反教注經內容,連同我嘲笑他們一些顯而易見的錯誤在內,花時不超過5分鐘。

我很懷疑中特誓對和合本的研究有沒有我這麼認真的。Hmm~~

=====================================================================

留個作業:

道成肉身怎麼理解?


推薦閱讀:

如果存在一位創造者
【轉載】張志林:思者為何誤入歧路? ——對「海德格爾事件」的一種審思
禱告真的有預測的能力么?
黑印度專題——神棍民科你怕不怕?
憐愛寄居者

TAG:三位一体基督教 | 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