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外匯保證金行業的現在與未來

毫無疑問,中國零售外匯保證金行業是複雜的。對於全球零售外匯經紀商而言,這個市場的入金與交易總量似乎是團解不開的謎,它們在不斷嘗試進入這個複雜多變的市場,因為「地大物博、財富高速增長」的中國太具吸引力了。

現在

在全球主要零售外匯國家政策收緊環境下,對於一家受監管的經紀商而言,將主要業務轉移到中國等亞洲國家,想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眾所周知,在零售外匯保證金交易方面,中國的監管環境仍處於真空地帶,或者灰色地帶。

在監管真空之下,國內零售外匯行業卻顯得「生機勃勃」。許多海外的經紀商在上海、深圳及北京等城市設有辦事處,這些公司不但提供諮詢類的服務,還向民眾提供外匯、差價合約(CFD)等金融衍生品服務。實際上,這兩點是矛盾的,至於為什麼就不在此細說。

隨著保證金外匯的普及與推廣,最近幾年中國外匯行業發生很大的變化,除了普通的零售客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專業投資者的變化程度有點「令人吃驚」。這些專業投資者不再像以往一樣規規矩矩地交易,而是在尋找每家交易平台的漏洞,俗稱「打盤」以圖豐厚的「回報」。

顯然,站在經紀商的角度,這種操作違背了交易規則。曾經有家海外經紀商負責人對筆者說,當他拿著這些交易記錄給老外看的時候,老外感到莫名其妙,甚至「驚呆了」。他無法理解中國人竟然用這種方式去交易盈利,對一些交易平台來說,這是一種致命的傷害。

相比過去幾年,很多經紀商已經不再公布辦事處的具體地址,他們更樂意「隱形辦公」。「隱形辦公」這四個字或許折射出目前國內整個零售外匯行業的複雜環境,同時也透露出經紀商所面臨的「困境與無奈」。一家經紀商國內負責人說,「現在的經紀商,已非當年的經紀商」。

另外,國內的零售外匯經紀商面臨的另一個極具挑戰是,介紹經紀商(IB或代理商)成本與問題處理。在中國開展業務,很多本土和海外的經紀商必須依仗IB來快速開展業務。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經紀商需要給IB付出的成本「水漲船高」。傭金、運營扶持等支出對一些倚重代理商的經紀商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也因此,很多經紀商開始走直客路線,削弱對代理商的依賴,如此,既能降低運營成本,又能避免在代理商環節上出問題。

在代理商環節上出問題是這一年多時間來比較普遍。代理商鬧事常令經紀商頭痛不已,甚至讓公司關門大吉或身陷囹圄。在政策不確定性環境下,很多時候經紀商無法滿足代理商所有要求,尤其是一些無理要求。這讓經紀商在透過代理商拓展業務上更具挑戰性。

未來

很多人在談到外匯市場的時候,脫口而出的是數字「5.1萬億美元/5.3萬億美元」等,來形容外匯市場一天交易量的龐大,以及證券、債券等市場的「渺小」。事實上,這兩個數字是國際清算銀行(BIS)2016和2013年在每三年一次公布的外匯行業報告中全球日均外匯交易量的數據。

然而,我們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這個數據包含了所有OTC外匯的交易量,有機構業務、遠掉期業務、貨幣互換等,並非是衡量零售外匯交易規模的數據。相比機構等外匯業務,可以說全球零售外匯交易還是非常少,甚至不到整個交易量的十分之一。當然,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全球零售外匯業務在不斷增長,尤其是中國等亞洲國家。

據全球知名的外匯行業情報機構Aite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日均零售外匯交易量不到4000億美元,為3740億美元。中國日均零售外匯交易量約為310億美元,大約佔比在7%-8%。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零售外匯市場在不斷「膨脹」,這要歸功於那些外匯經紀商的普教育及行業媒體的報道宣傳,讓更多的國內民眾了解外匯交易,有了更多的投資渠道。當然,我們不能忽視保證金外匯交易的風險,稍有不慎,可能會讓投資者血本無歸。保證金交易並非適合所有的普通投資者。

在日常工作中,筆者會碰到很多人問「中國外匯市場什麼時候開放?」。其實這個問題本身是個「無解方程式」,我想即便是中國人民銀行/外匯局/證監會,甚或國務院總理等,大概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放。在資本項目未能完全兌換,人民幣匯率不能自由浮動。。。去談何時開放沒有任何意義。零售外匯市場開放應該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表。

儘管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國外很多大型或上市的零售外匯經紀商重新審視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開始重新布局中國市場。吉利汽車控股的盛寶銀行、英國老牌經紀商CMC Markets、IG集團等行業巨頭開始調整中國戰略布局。

不過,對於我們這群踮著腳尖、渴望著春天來臨的人來說,應該一切朝前看。


推薦閱讀:

我們都在走鋼絲!下半年國內外匯行業面臨的5大風險!
有趣調研:外匯交易者在想什麼?又最需要什麼?
那個外匯交易平台是不滑點的?
圖表分析:如何利用斐波那契線進行交易
老夫炒匯從來一把梭:揭秘外匯市場「現金貸」老哥的擼口子人生

TAG:外汇 | 外汇投资 | 外汇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