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或文學系?

關於本次文章

這是知乎上的一篇問答,答案結合了答主本人的藝考經歷、這幾年導演系老師的訪談、以及讀書期間對老師的了解和交流,還有曾經從事藝考教學時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

我們聯繫到原作者申請轉載,發給各位同學,希望能有所幫助。

關於導演系

關於報考導演系,關於報考電影學院,一定要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上導演系,還是從事導演這個工作?

如果是僅僅想上導演系,很抱歉,你極有可能上不了導演系。原因很簡單,導演系不會招收為考導演系而考導演系的人。說白了,不慣你這點虛榮心。

如果想從事導演這個工作,範圍一下子便開闊很多。外人老是以為電影學院只有導演系出導演,但實際情況,電影學院各系各個專業都出導演,導演系甚至未必是出導演最多的系,攝影系超高的導演成材率就夠導演系汗顏的了。而放眼電影學院全院,想成為電影導演,除了導演系,你能夠選擇的還有文學系(好的編劇就是好的導演),攝影系(視覺系導演的搖籃),美術系的廣告導演專業(未來商業片導演的後備軍)。表演學院也是出導演的大戶,但答主自己並不懂表演,這便是另外一個話題。

說到這,你可能會說,我就是想成為導演,還非得是通過導演系的培養成為導演。從邏輯上講,這是中國導演最根正苗紅的出路,同時也意味著最多人選擇這條路,競爭壓力可想而知。但既然你的問題擺在這,我就對導演系的報考與備考多說一些。

看了幾個回答,一些沒說到點子上去,一些還是很多年前的導演系考試套路,對於今天的導演系考試已不具備參考價值。

編者注

首先,先談談報名。

北京電影學院會在每年的12月中旬發布本科招生簡章。報考電影學院的同學要密切關注,不僅是一些諸如招生人數、考試方式的重要信息會體現在簡章上,而且在簡章發布之日起,往後會有約20天的網上報名窗口期,你需要在這個窗口期完成網上報名與資料填寫,並列印初試的准考證。如果錯過這個窗口期,後果不用我多說了。

需要說明的是,在參加電影學院的網報之前,考生一定要確保自己通過省內相關專業的省聯考。有些省份對於導演專業有省聯考要求(比如安徽省),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先報名參加省聯考,在通過省聯考考試(注意!是通過,不一定考多好)之後你才有資格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的校考,否則在志願填報的時候會被省里限制無法提檔,自然也無法被錄取。在電影學院每年的招生簡章上,也有這種要求,截圖如下。

但如果你們省對導演專業沒有聯考要求(比如河北省),那麼恭喜你,省了一道程序,省下一個月的專業複習時間,直接網報參加校考就OK了。

報名準備要點

1, 請在每年11月份關注省高考報名,並參加高考報名,在考生類別一欄中勾選「藝術文」「藝術理」(看你平時學的是文科還是理科)。然後在藝術類別一欄中勾選相關選項,如果是報考導演專業,一般勾選「文學編導管理」這個類型,但是不同的省有不同的稱呼,到時候搞不清楚可以諮詢當地的老師(比如班主任)。

2, 省高考報名後會獲得藝術類考試准考證,請妥善保管,萬萬不可丟失,電影學院考試需要原件和複印件。同時,有省聯考的省份,在高考報名後還有獲得省聯考准考證,這個也要妥善保管,因為一般情況下省聯考會在12月份進行。

3, 請在12月份關注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簡章,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的網上報名並列印初試准考證。

第二,關於電影學院考試

前面說的,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簡章是在每年的12月中旬公布,這個時間基本不會變。但考試時間由於每年的日曆不一樣,所以導致千差萬別。但無論怎樣變化,謹記一點,那就是每年的考試開始時間大概為春節後的7——10天左右。譬如2017年春節是1月28日,而電影學院的第一場考試是錄音系的2月8日,前後差了11天;而2016年春節是2月8日,而第一場考試是8天後的文學系考試。無論第一場考試是什麼專業,都為電影學院每年的招生拉開序幕,各系各專業將在未來的15天內密集考試,以挑選當年的大一新生。每年這個時候的電影學院通常媒體雲集,最受關注的自然表演學院莫屬,其次就是題主意願報考的導演系。

電影學院各專業的考試模式基本為初試、複試、三試三個環節,導演系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四試。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只是環節設置,並不意味著一個環節就是一場考試,有時一個環節需要考兩場甚至更多。

另外,電影學院允許學生最多報考本院三個專業,所以對於想成導演的題主來說,一定不要孤注一擲於導演系,多報才能多得。先生存下來,再談發展。

考試準備要點

1, 電影的考試時間為每年春節後的7——10天左右,請提前列印初試准考證。出發前一定要確保自己攜帶了電影學院初試准考證、身份證、省藝術類考試准考證,三證缺一不可,並提前多複印幾份,電影學院會要求上交這些材料。

2, 電影學院的考試時長為15天左右,也是就說若你一路順風挺進最後一試大約需要15天。若你初試就掛了,可能剛去沒幾天就結束考試生涯了。

3, 多報,不要孤注一擲。先生存再發展,進了電影學院你才有機會談夢想。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4, 吃好喝好,心態放鬆,自信爆棚,做到這些你已經贏了一半。

第三,關於導演系初試。

電影學院大部分的初試都是萬年不變的文藝常識100題,導演系也不例外。

答主考試那年共報考了導演系、文學系和攝影系,對比來看,難度係數最大的是文學系,最簡單的是攝影系,導演系在兩者之間。同時答主也持續關注過近幾年的考題,發現每年的考題難度基本都如此——文學系最難,而導演系的難度在各系各專業的考試中出於中位數狀態。

這種難度其實說明了一點,如果你連初試都過不了,那麼你真的完全不適合這個專業甚至學校。藝術專業考試,尤其是牽扯到面試,往往難以做到完全的客觀和公平。但電影學院的初試絕對是所有環節考試中最公平的考試,100道選擇題,涵蓋天文地理大象螞蟻,除了ABCD你什麼都不用寫,填完答題卡直接機讀閱卷,過就是過,沒過就是沒過。更何況初試的合格線並不高,100道題100分,你只需拿到大約50分就能通過初試。

但即便如此,初試仍有2/3的考生被刷掉。以2017年導演系考試為例,導演系共報名2500人左右,初試共通過825人,另外1500多人的學院派導演夢想就此終結。不僅導演系,其他各系的初試刷人率皆如此。

那麼初試究竟考什麼?怎麼準備? 讓我從幾個維度進行分析。

從時態的維度看,考題範圍大致分為過去時態和當前時態兩種。

所謂過去時態考題,指的是古老的知識點,譬如名畫《蒙娜麗莎》的作者是誰?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代表作是哪一部?……等等,這些知識點都是歷史上發生且已形成了世界性共識,答案是明確唯一的。解決這類知識點你需要買一些文藝常識工具書。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我推薦大家都在使用的《文藝小百科》;但若時間寬裕,我強烈推薦張維青主編的《中外藝術史要略》,如下圖:

這本書比較厚,比較全面,有用的知識點也挺多。而且在答主的備考過程中,這本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拿起來耕三遍,全中國所有藝術院校的文常考試都難不住你。導演系初試100道題,這本書能幫你解決至少一半。

除了過去時態考題,剩下的就是當前時態考題,也叫社會熱點。這一類考題你是無法通過背誦來解決的,因為背無可背,全靠你平時對時政社會熱點的留意和總結。

我們以過去的2016年為例,那麼按照熱點性,就可能會考到這一年的電影票房冠軍是哪部電影?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屬於哪個政黨?里約奧運會的獎牌榜冠軍是誰? 如果你常常看新聞,這些東西不可能難住你。如果平時沒關注,那麼現在就在手機里下個「今日頭條「每天看上15分鐘。在此推薦一些書刊,首先是《南方周末》,屬於每周一期的周刊,不僅能讓你知道新聞,還能看到各方關於這些新聞的觀點。然後是《新周刊》和《三聯生活周刊》,這兩本雜誌請去舊書攤上論斤買,論斤讀,目的在於不斷的擴充你的視野,豐富你的知識面。其他諸如《國家地理》《看電影》之類的雜誌,樓主可以在自己興趣之下再選擇三五冊雜誌,不需要買新的,去淘寶買舊書就好,大量買大量讀,每天一個小時,初試文常你不過就沒天理了。

說完時態性,再說範圍,這個維度更加龐雜。從範圍的角度來說,初試文常考試涵蓋了電影、文學、戲劇、美術等十幾個專業領域,同時包括一部分高中文理科知識點。

很多同學一看到這裡立馬懵逼了,這麼龐雜,怎麼複習啊?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考生能夠在初試考試中取得滿分,甚至極少取得80分。而50分的初試劃線也意味著導演系並不奢求學員什麼都懂,什麼都會,這種要求也不靠譜。所以,面對龐雜的文常考試,你沒必要做到面面俱到,但這個時候,一定要抓住幾個強項。譬如答主當時對美術史和電影史非常有興趣,所以電影和美術算得上是答主的強項,這兩塊答主基本上沒有失分。但答主對音樂就完全不懂了,所以對諸如《江南style》到底是1/2拍,還是1/4拍這種考題就只能ABCD蒙了(這樣也有25%的概率作對)。但是請放心,初試文常在廣不在精,沒有任何一個專業範圍的考題會佔據主導篇幅。不會的就蒙,會的就選,只要平時下對功夫,不愁初試過不了。記住,初試考試對你的唯一作用就是敲開複試的大門,50分能過,那目標就是51分,因為初試考試基本不會計入總分。

在這裡我要著重介紹一種重要的文常學習方法。我見過太多的考生抱著本《文藝百科》死記硬背,結果卻往往事倍功半差強人意。為什麼呢?前面已經說了,初試文常在廣不在精,在複習文常的時候完全沒必要去死記硬背深度學習。要知道100道題都是選擇題,不是填空題!不是填空題!不是填空題!重說三!

死記硬背式的文常學習是選擇題的學習套路,因為你需要寫出正確答案。而選擇題不是寫出,是選出正確答案。所以在面對一個你拿捏不準的問題時,作為填空題你可能什麼也寫不出來,但作為選擇題你只要對答案有印象,就能夠立馬選出來。所以文常學習,不在深度記憶,而在模糊記憶。你不一定能精準的知道答案,只需有一個大致印象就可以了。因此,在學習文常的時候,多背不如多看,範圍一定要廣,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對導演系初試有效,對電影學院其他大部分專業的初試皆效果顯著(答主親身驗證)。

初試準備要點

1, 放鬆心態,初試不難,我們的目標是51分。

2, 天文地理,大象螞蟻,拿出3歲時的好奇心。

3, 術業專攻,一專多能,鍛造三五個領域的文常核心競爭優勢。

4, 海闊天空,模糊記憶,使巧勁用巧法。

第三,關於導演系複試

電影學院導演系每年的報名人數都在2000人左右,能進入複試的考生基本只有700-800人左右。即便進入複試也不要得意太早,因為複試過後,人數還會被刷掉2/3甚至更多。還是以2017年為例,進入導演系複試的人數為825人左右,這其中只有不到200人(印象中182人)進入到三試。

複試的考試形式是面試,而且是群面。具體來說,到時候會有四個考場,每個考場有三個老師,考生大約10人一組進入考場,至於進入哪個考場、碰到哪些老師完全隨機。複試的問題不多,大概2、3個,但由於需要每個人回答,所以整個複試的時間會比較長,大概在1個小時左右,有時也會拖到1個半小時,這完全決絕於在場老師的耐心程度和所在組考生的啰嗦水平。當然,老師還是非常有耐心的,會儘可能的讓你把想說的說完。因為複試面試是考生與考官的第一次見面,考官在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考生。

通常來說,在複試考試中,考官會從三個方面去了解考生。

1,考生是個什麼樣的人(性格、家庭等)?

2,考生為什麼報考導演系?

3,考生的價值觀是什麼樣的?

複試環節中,考官拋向你的任何問題都是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的。當然有時也會直接問你,為什麼報考導演系?你認為自己能成為什麼樣的導演等等。

由於複試超高的刷人率,所以一定要從各個方面認真對待。

首先,請把自己收拾的乾淨漂亮的,有條件的同學最好找專業的造型師根據自身的外形特點設計一下。永遠記住,無論是導演系面試,還是在機場遇到一個陌生人,甚至是約會相親,本質上都是一致,那就是人與人的面對面溝通。導演系老師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是人就會看臉看外表。全世界七十億人口,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外貌協會的。尤其是你與一個人初次見面相識,在雙方並不了解的情況下,你的形象外表舉止談吐其實佔據了最主要的印象。你硬要說自己內在美,也請明白,複試面試一個小時,分到你身上只有5分鐘,5分鐘怎麼展示內在美?當然我知道,從先天上來講,我們的確並非每個人都擁有一張神賜的面孔,但是,我們也並非就是那張被詛咒的臉。形象氣質與面孔無關,收拾乾淨,衣著得體,看上去清爽不油膩,別讓自己在外表失分。

其次,針對老師有可能問到的問題,一定要有預案!千萬不要將自己的第一次獻給考場!前面已經說到複試的目的,那麼考生就應該從考試目的出發,去總結一些常見問題,這樣在考場上才能做到心中有溝壑。倒不是說總結出答案之後一字不差的背出來(那會很生硬)。而是說,你要在總結答案的時候認識自己,認清你現在做的事。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你的哪些品質能夠幫助你成為一名電影導演?等到你真正認清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以自身的價值觀對社會有基本的判斷,那麼你的複試考試就很非常的順利。如果沒有頭緒,請參照以下8個問題進行思考,這8個問題會是複試面試中最常碰到的問題模式:

1, 自我介紹(通常是第一個問題,言簡意賅生動有趣)。

2, 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

3, 談一個發生在你與親人之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4, 談一個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人。

5, 你為什麼要報考導演?你何以能成為一名導演?

6, 你有什麼才藝(有就有,足夠自信就展示,沒有就算了)。

7, 談一談你讀過的某一本好書/看過的某一部電影。

8, 談一談你對轉基因食物的看法(很有可能遇到類似的社會熱點題)。

以上問題,問題1屬於必考,也必須準備。2——4考察你對生活以及身邊人的觀察能力與敘述能力;5——7屬於專業題,考察你對所報考專業的了解,對自身專業能力的判斷;第8題屬於社會熱點考題,意在通過你對一個事件的觀點來了解你的價值觀。

複試面試的技巧,首先切記不要第一個回答,這樣可以爭取一些思考的時間,而且還可以聽一聽其他考生的回答,分析優缺點,揚長避短。更重要是,考試的氣氛需要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在前面三五個人回答完之後,相信你們這一組的考場氣氛也會放鬆下來,這種狀態對你有利;第二,說人話!不要朗誦腔不要話劇腔!講任何事情都要不慌不忙娓娓道來。也不要說太多廢話,發言時間過長會被老師打斷;第三,你的發言要始終圍繞具體人和具體事例展開,情感真摯,切記假大空的發議論;第四,言論得體不走極端,不要發表任何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論,原因你懂得。

複試之後,平均每組會留下2、3個人進入三試。但只是平均,全組全軍覆沒的例子並不是沒有。所以,一定要審時度勢,靈活反應。

第四,關於導演系三試。

進入三試,2000人變成不到200人,9/10的考生已壯烈犧牲。數據很殘酷,真相更殘酷。實際上,導演系的初試加複試,很重要的目的不在於選優,而在於排差。也就是說前兩場考試,老師的關注重點是那些不太好的考生,然後將其淘汰掉。剩下的學生進入真正的考試,這個時候,專業性的考試內容開始凸顯出了。三試,是一個新的起點。

跟複試相同,三試也是群面。但每組人數變少,通常每組3—5個人。在招生簡章上,三試列明的考試內容是:美術(攝影)作品分析、音樂作品分析、故事構思。

首先,先談談美術(攝影)作品分析。

考試現場,老師會給你們組的考生展示一張畫或攝影作品,1分鐘思考時間之後,每人會有3分鐘時間進行闡述。

其實無論美術作品分析也罷,攝影作品分析也罷,關鍵要找到分析的角度。

一副美術作品,如果你有美術功底,你可以分析它的色彩、技法、構圖、視覺內容,甚至你可以從美術史的角度入手,分析這幅作品產生的歷史土壤。攝影作品也同樣,若你平時對拍攝比較了解,光線、構圖、顏色都是你可以利用的分析視角。若這些都不會,那就從情感角度入手,談談這幅畫(或圖片)帶給你的感受。只要找到自己擅長的角度,並能夠層次清晰、邏輯分明的說出個123,這一環節就不會限制住你。

接下來是音樂作品分析。

考試現場,老師會播放一段旋律,通常是純音樂,時長大約30秒。播放結束後有1分鐘思考時間,之後每人進行3分鐘闡述。

若你曾經受過專業音樂訓練,尤其是器樂訓練,相信這個環節難不住你。但問題是大部分考生都如答主般是個音樂白痴,該怎麼辦?以下的方法僅供各位參考。

策略其實跟上面提到的美術作品分析一樣,若自身無法從專業角度進行分析那麼就談談自己的感受。談感受大致可以遵循這樣一種邏輯:喜悅還是悲傷?能讓你聯想到怎樣的畫面?之後能讓你聯想到怎樣的故事?親身經歷?還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最後做一個感受總結。

每年三試,美術與音樂作品分析這個環節都會引起廣大考生的恐慌,畢竟同時接受過這兩個藝術科類訓練的考生少之要少。很多考生臨陣抱佛腳去接受音樂或美術訓練等等,其實沒必要的。一定要記住,音樂與美術固然你不會,但考你的老師也不會。他們是導演系老師,不是美術系老師,也不是音樂系老師。他們的專業也是電影,論及音樂和美術,他么並不比你懂多少。當然,作為一個有心的考生一定會在平時多多積累,尤其要多了解一些美術史或音樂史,這些對於你未來的專業創作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若平時真的缺乏積累,也不要慌張,尤其不要擔心自己在老師面前露怯。因為三試的目的不僅僅考察你是否在美術或音樂上有所造詣,三試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美術作品分析,去考察一個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通過音樂作品分析,去考察一個學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因為作為一個合格的電影導演,對於藝術的先天感受是老師教不出來。如果你本身就具備這種感受,那麼很好,誠實的說出你的感受就夠了。感受有,能力這種東西大學四年老師可以教給你。這個時候你要相信老師,只要你具備對音樂和畫面的感受,老師會第一時間發掘出來。

最後要說的,是故事構思。

導演,本質上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所以,故事自然是導演系的必考科目。但不同於文學系寫故事的要求,導演系要求你現場講一個故事。寫故事和講故事,區別挺大。

導演系故事構思環節的具體考試形式並不固定。有時候在結束完美術與音樂作品分析之後,會讓你根據之前看過的畫或聽過的音樂構思故事;有時候會進行關鍵詞抽籤(大約3個關鍵詞)講故事。

故事能力是一種天賦和長期閱讀的結合,任何短時間的藝考培訓都不可能有效的提高這種能力(這一點不要相信培訓班)。如果說導演系考試有什麼需要長時間準備的,必然是故事能力。那麼故事能力具體指的是什麼?我還是從幾個維度分析。第一,故事能力是一種故事講述慾望,通俗的說,若你平時喜歡講故事給別人聽,若你平時喜歡在腦子裡構思各種故事,那麼說明你具備這種能力;

第二,喜歡讀故事,且不拘泥於長篇短篇古典當代國內國外,通讀過至少一個作家的大部分作品,能流暢複述讀過的故事;第三,喜歡寫故事,且是現實主義題材,能在一定範圍內傳播,最好有發表經歷;第四,能熟練應用幾種講故事的方式,有時候,故事的講述方式比故事本身更重要,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同樣一個故事,有人講的繪聲繪色,有人則講的味同嚼蠟。

如果你具備故事能力,自然也就不用怕「故事構思」這個環節;若你感覺這方面欠缺,那麼可從以上列舉的四個方面入手,積極準備。同時關於故事,有幾個點需要強調。

首先,故事不一定就是文學。你的文學閱讀量可能也不少,但涉及面如果只是散文或者雜文類,那麼你的故事能力顯然無法提升。而且若故事意識不足,很容易導致你的故事散文化、雜文化,要知道故事的關鍵在於情節,而情節的關鍵在於人。從一定程度,你可以理解為好故事就是描述一個能引起別人興趣的人。

其次,導演系的講故事不同於寫故事,給你的時間不多,只有幾分鐘。所以不要有太多細節鋪陳,不要把故事時間設置的過長(譬如一個人一生的事),不要有亂力怪神,最好截取生活中一個短短的斷面,起程轉折出色,結尾出人意料,能做到這些就已經夠了。

最後,彆強行裝逼,譬如非得把自己的故事背景放在歐洲中世紀或者三國時期等做法,你死的都會很慘。

三試準備要點

1, 長期準備,不臨時抱佛腳。

2, 強調感受,細膩中透著點理性;

3, 故事能力,非一日之功;

編者注

第五,關於導演系四試。

四試,導演系考試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時間最長的環節,跨度長達3天;同時,四試也是難度最大所佔分值最高,因此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直接決定著考生是否能拿到專業合格證,以及名次的好壞。

進入四試的考生一般不超過100人,往年的數據都在80人左右。2017年導演系報考人數將近2500人,進入四試的考生只有69人(包括3名外籍考生),所以能挺進四試已十分不容易。而這69個人,最終也只有15人能進入電影學院的校門。所以,進入四試的考生有且只有一個目標,拼盡渾身解數去爭取前15名(小圈名詞)。

四試的考試形式在招生簡章體現為筆試和面試兩種。筆試的考試內容是命題創作,面試為創作問題討論和表演。在時間安排上,第1天為筆試(3個小時左右),第2天為創作問題討論(1個小時左右),第3天為表演(全天)。

筆試的命題創作其實就是寫作,文體要求一般為散文或記敘文;

命題創作的考察點主要有三個:第一,生活觀察能力;第二,故事講述能力;第三,文采。如果把這三點串成一句話,那就是:用生動的語言(文采)去講述現實生活中(生活觀察)真實發生的事(故事講述)。這句話本身又是一種重要的導演素養,在歷年導演系考試中被反覆考察。所以進入四試的同學要明確這種標準,盡量以真情實感其講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但有時候的命題創作並不僅僅考寫作,有時候也會如上圖所示,給出一些畫面素材(20個左右)和要求,然後自行構思,將這些畫面拼成一個故事,同時進行一定的文字說明。這種形式在考察考生的故事構思能力同時,還考察畫面組接能力,甚至蒙太奇思維。也因此,這種考試形式被廣泛應運於導演系剪輯方向的四試考試中。

創作問題討論的形式特像複試,群面,8人一組,但參與面試的老師增加了一倍,多達6、7位。如果說在複試中老師想儘可能的了解你這的人,那麼四試這個環節,老師才真正想了解你的專業能力。這個時候,不要有任何保留,肚裡有多少貨全部都倒出來吧,因為這是最後一次展示機會了。

但這個創作問題談論的「問題」究竟是哪一方面的問題?怎麼討論?這些在每一年的考試中都不一樣。有時候會老師會直接拋出一個問題讓大家各抒己見;有時候會現場給大家播放一個小短片或者廣告,然後會問幾個問題,那自然你需要具備一定的視聽語言常識。但拋開表象談本質,藝術感受力仍然是老師考察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問題的回答上切不可完全理性,名詞滿天飛,也不要空談感受,肚裡沒有貨。最好是由感性入手,層層遞進,直達理性。這不僅是科學的專業問題分析方法,還是較為穩妥的考試方式,不僅能展現自身藝術感受能力,還能向老師展現自己在專業上的積累與學習情況。

四試的最後一項是表演,這場考試充滿了儀式感。

表演考試需要一整天時間,地點通常在電影學院C樓(動畫樓)。早上8點進樓,中午系裡管飯,考完之前不許出樓,而考完一般也都得到下午6、7點鐘了。由初試到四試,再到最後一天的表演考試,你能親眼看到電影學院的校園由第一天充滿考生的熱鬧,到最後的蕭瑟冷清。大部分的考生都被刷掉,而此刻作為少數人的你,絕對有理由為自己自豪。

一整天的表演考試在中國高校的藝術考試中十分罕見,又加之每年只有少數考生能走到這一關,所以關於這場考試的形式與內容極少被外界所了解。因此,關於這場考試的形式多談一些。

進入四試的考生會被要求在早8點於電影學院C樓外集合,之後帶入小劇場,然後分組,每組大概8人左右,總共分成8—10組。分組結束,由志願者(通常是電影學院在讀生)帶領上樓,進入指定的教室。每組一間獨立的教室,同時還配有大約2位導演系的老師(答主考試時碰到的是徐浩峰老師),這兩位老師的作用一方面是監督你們組,但更主要的是協助你們小組完成當日考試。

教室與老師分配完成後,接下來是考題抽籤。由你組派出代表在兩位老師那裡抽取小紙條,上面會有諸如「多此一舉」「狐假虎威」「彈盡糧絕」「監守自盜」之類的關鍵詞。你們組的任務就是充分利用上午時間,就所抽到的考題構思並排練一個10分鐘左右的集體小品,下午吃完飯後回到小劇場做彙報演出。在排練期間,兩位老師會在場觀察並在必要時刻給予協助,考生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與老師多多交流。

說到這裡,大家會發現,表演考試其實相當於讓你提前在導演繫上一天課。這一天時間,你與同學老師朝夕相處,不僅能讓老師觀察出你是否適應導演系未來四年的學習方式,你也可以藉此評估出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專業和學校。

四試表演環節的考察重點

首先仍然是考生的故事構思能力,從關鍵詞到一個故事,需要的是一組人的智慧;但與前面的故事考察不同,此時考生不是寫故事,不是講故事,而是演故事。正因呈現方式是演,所以你們的故事必須是落地的,可實現的。專業點講,老師要考察你們對故事「假定性」的還原能力。很多同學可以寫故事講故事,但一旦落實到具體還原,頓時懵逼了。為什麼?因為發現自己的故事很難被呈現出來,缺乏最基本的可操作性。故事裡簡單一句「他十分難過,感覺萬念俱灰」,怎麼落實到舞台上?顯然需要具體動作,具體台詞,並且通過這些達到準確的情緒表達。對故事的具體還原,是一項重要的導演功課。是否具備這種能力,小劇場的舞台上可以一目了然。

表演環節的另一個考察重點是你們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群組面試,集體小品,你們既是同一戰壕的戰友,又是兵戎相見的死敵,怎樣去協調這種相愛相殺的狀態?作為小組一員,怎樣說服其他人採用你的故事構思?怎樣分配主次角色而不引起不滿?怎樣讓組員聽從你的調度,實現你的意圖?甚至怎樣說服自己放下偏執去接受組員的意見?怎樣利用好在場的兩位老師?所以這些問題你都將在上午的排練中碰到。處理不好,將嚴重浪費你們的排練時間,並影響最終排練效果。一上午的排練時間聽起來挺長,實際上去掉候場、分組、抽籤的時間,你們的排練能從10點開始就不錯了,而12點左右午飯。滿打滿算,你們實際上只有2個小時。若小組溝通不暢,扯皮爭執就能夠浪費掉1個小時,剩下的1個小時,你們還能幹什麼?

一點技巧

首先在早8點候場,乃至進入小劇場時千萬不要靦腆,積極與排在你前後的同學熟悉認識,因為他們會與你分在同組並肩作戰,提前熟悉組員能有效降低你們在排練時的陌生感;

其次,在抽到考題後,大家共同用10分鐘時間審題構思,這期間不要討論說話;

第三,10分鐘結束後,每人用3分鐘時間講述自己構思的故事(由於考場手機沒收,可利用手錶計時),在講述過程中,任何人都不能插話打斷,但若3分鐘後故事沒講完,也必須停止並輪到下一位組員;

第四,每個人講述完自己的故事後,用10分鐘時間討論,分析優劣;

第五,討論完之後,用1分鐘時間舉手投票表決,票高者得勝;

第六,最終優勝的故事可能是你的構思,可能是別人的構思,但無論是誰的,一旦表決結果出來,無論自己是否喜歡,少數服從多數;

第七,完善這個故事,但這個完善的過程已不同於剛才大家坐在那耍嘴皮子,而是進入實際的排練,在排練中完善修改。這樣一套程序走下來,需要大約45分鐘時間,之後把握好時間,大約每15分鐘就完整的排練一遍。記住,是完整的!在排練中出現任何錯誤都不要停,繼續演下去,直到結束再總結修改,切忌一出錯就停下重來,這樣你們永遠無法排出完整的故事。

同時,還要特別提醒的是,充分利用在場的兩位老師!充分利用在場的兩位老師!充分利用在場的兩位老師!重說三!老師不是擺設,他們在現場的目的就是協助你們,在你們組遇到困難或者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時,趕緊求助老師。不要認為這樣會暴露你們的不足,有人不用,只能暴露出你智商和情商上的不足。

上午排練結束,就是午飯時間,這是四試考試中唯一的福利。不用太期待,就是盒飯,吉野家水平。口味一般,但是管飽,一份不夠再要一份,別假客氣。吃飽喝足下午才有力氣,吃快點,你們還可以爭取半小時綵排或休息時間。

下午C樓小劇場,大幕拉開,是騾子是馬出來溜溜。一組上場,一組候場,剩下的台下觀摩。每組10分鐘,超時會被叫停。老師觀眾席第一排一字排開,人手一個小本子,打分評估。往往這個時候,導演系老師傾巢出動,也會十分仔細的觀察你們每個人。大戲結束,老師選誰,已心中有譜。

之後最後一個環節,所有人全部上台,按組排列,層層疊疊席地而坐。你還有最後一次發言的機會,沒有特定問題,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就夠了。然後拿東西解散,導演系考試至此全部結束。

9月份,會有15個人重返這個舞台。其他人,這一天終將只是一份回憶。

寫在最後的話

也許這篇文章會引起利益相關者的不滿。但導演系的考試不應該是秘密,只有打破信息鴻溝,大家才能真正的去比拼才華。

各位加油!

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如何給黑貓拍照?
一PIE乾貨|佛系武漢人的拍照聖地—古德寺詳解
你的愛曬與孤獨,如何再塑一門古老的生意?
重磅更新!全新潑辣修圖Windows 7版本發布了!

TAG:北京电影学院 | 摄影 | 艺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