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那麼美好的你,怎麼忍心對自己說「我不值得」?

請點擊上方關注「峽谷有聲」,為你寫溫暖文字,陪你看世事繁華。

1.

作家Lidia Yuknavitch30來歲的時候,她寫的一篇小說獲了獎。獎品是被邀請飛去紐約,與知名編輯、大牌出版社和一些優秀作家見面。

對於一位寫作者來說,這簡直是夢寐以求的絕佳機會。

然而,當Lidia收到這封邀請信,卻遲疑了。她坐在桌前灌了一大杯加了冰的Vodka,然後盯著信紙看了一天,一直猶豫到底要不要去。

Lidia說,當下那個自己,不管是為人女兒,為人妻,為人母,還是為人師,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不入流,日子十分悲催。

她在心裡不停問自己,「那個打著『作家』的名號、奔赴紐約的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是誰?我根本不值得啊!」

最終Lidia決定去了紐約,那華麗的晚宴和高貴的人群,讓她拘謹、害怕和惶恐不安。

面對頂尖主編Carol Houck Smith的熱情詢問,她麻木地點頭,卻什麼也說不出來。當主編提出要幫她出書的時候,她竟然躊躇不前。

最終她落魄地回到了家,沒有簽下出版合約,也沒有答應經紀人邀約,只剩滿滿的回憶和酒店的紀念品餐巾。

Lidia不敢相信自己單純地作為一個人,是有價值的。她深感自卑,不敢追求和接受美好,不敢相信自己配得上任何美麗的光環。

和其他低自尊的人一樣,Lidia常覺得自己很失敗。認為自身的某些成功都是碰巧。當機會來臨時,不敢伸出手去接受。最重要的是,認為自己不值得去擁有生命中任何美好的事物。

就算髮現美好的事物降臨到生活中,她也會手忙腳亂地把它丟得遠遠的,然後縮回自己的小窩,沉浸在過往的安全與無盡的懊悔中。

他們就這樣一步步,把自己的生活弄成一團糟。

心理學家Brené Brown在演講中說:「對於一個充滿羞愧的低自尊者,有兩句話會不停地在腦海里循環。

挫敗時,聽到的是『我不夠好』;做成一件事情後,Ta會想方設法否認自己的成功,腦中浮現的聲音是,『別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這一點成功算不了什麼,你還是很差。」

2.

生活中,我們發現一些看起來很優秀的人,卻總覺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同樣也有一些外在條件看上去很一般的人,卻總是覺得「我值得更好」。

幾年前,公司一個部門招聘文員,我把招聘信息同時發給了做志願者時認識的兩個正在找工作的新移民。告訴她們如果有興趣的話準備一下,我幫她們投簡歷。

Jane是大城市長大的女孩,挺漂亮的,雅思高分技術移民,英文聽起來不錯。她畢業於四川某重點高校,大四起就開始在一個大公司實習做文秘。

Lauren年紀稍微大一些,外貌平平,說話有著濃厚的東北口音,二本畢業。她學的是營銷專業,去做文員並不算是特別對口。

我原本是更看好Jane的。可沒想到最後Jane連簡歷都沒有遞交。

我問她為什麼,Jane沒精打采地說:「我這樣的新移民,沒有本地工作經驗。沒在這邊上過學,英語講得又爛。你們公司是500強,招人多嚴格呀。我怎麼也配不上啊!」

而那個條件比她差一些的Lauren,收到消息後就去政府資助的招工部門參加簡歷、面試培訓,那年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被公司錄取。

工作的第1年,她下班後參加新移民的英文培訓班,周末上Jerry English狂補口語,朋友圈發的都是英語學習筆記和感悟。第2年,她開始考加拿大的職業資格證書。

現在3年過去了,她已經成功地「跳」到了營銷部工作。

我很驚訝,問她:「營銷部大部分都是本地白人男性哦,你...究竟是怎麼進去的?」Lauren說:「夠不到的時候就努力夠,先試試唄!不去做怎麼知道不行?」

嘗試其實是人類的本能,從出生起我們就試著用嘴品嘗百味;試著邁開腳走路;試著模仿別人的語言和動作......在不斷嘗試中,我們掌握了更多人生技能。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智慧和能力,你也有!但是,如果你始終不敢邁出第一步,那你一輩子可能都無法學會走路。

心靈成長的課程里都說:其實你的「優點」或「缺點」並不存在,只存在每人獨有的「特點」,取決於看你如何看待它們。

一個擁有健康自尊的人能平衡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價值。他們欣賞自己的優點和強項;承認和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且願意改進自己。

而低自尊者總是避免挑戰,竭力迴避一切可能造成失敗的情境。因為害怕想像中的失敗,所以他們不敢嘗試,就這樣錯過了很多送到面前的大好機會。

每一句「我不配」,看似是你對自己的放棄和貶低,但其實都是太執著於「我不值得擁有美好事物」的預設信念。於是一次次把自己深深抱緊,一次次失去了獨立行走的機會。

3.

童年的行為模式和過往的失敗經驗讓我們對於自我、他人、和世界形成了一個堅固的、穩定的「核心信念」。

儘管我們有時渾然不知、有時並不能清晰地表達出這種信念,但我們的內在卻深信不疑、認為它是無比正確的。

我們習慣給自己的人生塗上一種「宿命」的色彩,「命運是無法改變的!我沒有辦法戰勝自己,因為人的潛意識太頑固了!」

低自尊會像自我實現預言一樣,越害怕失敗,錯過的機會也就越多,最後更加印證了自己「不夠好」的預期。

「無論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你通常都能證明自己是對的」!因為無論你相信什麼,你就會看到什麼。

其實,你可以把這個邏輯反過來,主動去發現和看到生活中和你預設相反的證據,以此挑戰你既有的看法和陳舊的觀念。

你可以試著把負面性想法轉變成問題:「我真的是一個失敗者嗎?我把所有事情都搞砸了嗎?」 然後尋找正性的記憶,去回答這些問題。你一定會發現,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

你可以嘗試發現、欣賞和珍惜那些在你身邊出現的美好。當你開始養成新的行為習慣的時候,你就會搜集到更多「你值得擁有美好」的證據。

也許短期內你的信念不容易改變,請你耐心一些。

要知道,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所以也需要藉助日復一日的生活來慢慢滲透和改變。

不管你覺得自己是否配得上美好,希望你先能看見美好!

我知道,你一直很辛苦,你很艱難地走了很遠很遠的路。

無論你曾經歷過什麼,正在經歷著什麼,從現在開始,別再妄自菲薄,也放下顧影自憐,停止懷疑,放下焦慮,請耐心等一等。

當你用全部的努力和信心,不畏懼失敗和打擊,去擁抱夢想和希望,所有的美好,終有一天會跋山涉水為你而來。

當你驀然回首的時候,相信你會無限感激那些過往的堅守。

Lidia Yuknavitch在演講的最後說:每一種文化中,都有追夢的神話,大多數叫做英雄之路。不過我更喜歡另一種神話,一種過程迥然不同,不為人所知的神話,叫做格格不入者的神話。

它是這樣的:哪怕遭遇失敗,你依舊美好。或許你還沒意識到,但你確實擁有無限次絕地重生的力量。這,就是你的美之所在。

請相信,那麼美好的你,永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


推薦閱讀:

《理解信念》:一套精緻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論文大燜鍋:NBER 為何男人更自信?
年末5折 | 和過去說一聲bye
那些埋藏在心底的事你總要去做
做到別人認為你不可能做到的事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