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人生的路,最易遇到歧路和窮途

前兩天有人半夜投稿,聲稱自己正在哺乳期,老公出差一年,公婆前來照顧

她雖然分文不少地交生活費,但依舊飯都吃不飽,買一隻雞,能吃個四五頓

點開她的主頁,生了個兒子,虎頭虎腦萌萌的

在我此前發「蛋炒飯」的那條微博下面她激烈回復,稱營養太差,公婆太壞

我無言以對,這種極端的情況,對我一個職場博主來講

宛如開開心心上班,突然發現辦公樓塌了一樣超出想像

我只能問她幾個問題:

眼下手頭這個孩子該生嗎?

身邊那群人你考察過了嗎?

自己的家人一個都沒了嗎?

就完全沒有備選方案了嗎?

然後跟她建議,娃扔下走,趕緊恢復工作,它幸虧是兒子,還不至於被虐

先確保自己能吃飽飯,有錢花,以後條件好了,孩子總歸還是你的跑不了


讓人心塞,怎麼家庭變得如此這般折磨人,什麼年代了為口吃食還得慪氣

近期皮克斯有部動畫片《coco》上映,譯名《尋夢環遊記》,以墨西哥亡靈節為背景,非常好看,值得推薦,記得要去看英文版

當你們為片尾曲潸然淚下的時候,會覺得家庭本應該是個很溫暖的經濟體

人們因為血緣關係聚在一起

互相幫助共同成長彼此惦記

手藝也好財富也好代代傳承

這就是宗族社會的最初起源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也有繁衍生息的需求

一些壞人給女權者潑髒水,稱我們是反婚反育反人類,搞得很多女性為了避免誤會,不敢說自己是女權者

其實我們回顧歷史,無論哪國的女權,無論什麼組織和女權運動

反婚反育這種行為的出現都是在反對當時的法制,以此倒逼體制改革,而不是唾棄婚育本身,別本末倒置


一個人想要陪伴有什麼問題呢?這在馬斯洛需求模型裡面啊

兩個人按道理來說,是應該比一個人要好的

我們講團結就是力量,1+1至少應該等於2,否則就是不正常

兩個人分攤家務,每個人的工作量應該比單身的時候要少吧

兩個人分攤開銷,點外賣都比一個人的時候吃得好花的少吧

兩個人集資買房,應該比一個人買的面積更大,位置也更好

兩個人聯合育兒,參加家長會的次數應該是單身帶孩的一半

就單純從數學上來說,結婚都是很划算的

更不要提彼此還提供了性、情感,及陪伴

如果是這樣兩個成年人攜手建立新的家庭

誰能不羨慕不嚮往呢?還需要催婚逼婚嗎?

那麼現在的婚姻結構又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很多人的婚姻不是攜手同行,而是一個剝削另一個,婚內資源(時間體力精力勞力)重新劃撥,一個人因為這種結構大大獲益,而另一個還不如單身

現行法制條件下,女性在家庭中的生育養育勞務等付出,必須在婚姻中才有價值,不能在離婚的時候作價評估獲得補償,那麼女性的沉沒成本很高了

又因為原生家庭對女性普遍投入和扶持不足

女性受教育程度不如男性

女性工作的回報不如男性

所以她們要想各種辦法進入婚姻並維持婚姻

這就是結構性失衡的結果,不能怪個體軟弱

但是當你貿然進入這樣的結構,損害自己權益不說,還會連累小孩

建議你不如兩害相權取其輕,與其拖累後代,不如自己選擇不進入


如何避免進入?

我認為一是選,二是改

對個體來說,選擇遠遠比努力更重要

選要做在婚前,要認認真真謹慎對待

改不是改造配偶,你選錯了,再怎麼改效果也很有限,還得看對方配合不配合,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尤其是選了一個以男權社會為榮的配偶,你就是在螳臂當車,一人對抗整個社會環境,輸的概率很大

改是改社會現狀

其實現在是男人「娶老婆」的動力遠大於女性

高層領導接待老農民,問「娶媳婦有沒有困難」

天價彩禮、拐賣婦女、越南買媳、囚禁智障女的新聞屢見報端

那你又見過有人拐賣男人的嗎?有囚禁智障男做老公的女人嗎?

但很多女性被騙了,被洗腦以為是自己急

而且主要是缺乏謀生資源和能力破罐破摔

但是底牌越少的人越要謹慎操作

否則只能賠得血本無歸頭破血流

所有的邏輯都是一環套一環的

女性權益低下,全體女人受損

這跟女性個體強弱關係不大的

追求女權任何年齡任何階層的女性都會受益


我一直提倡,女性不要急

要把有限的時間精力體力花在自我奮鬥上,多給自己積累

奮鬥可以謀生,可以提高談判價碼,也可以幫你爭取時間

大家都去追名逐利,提升女性權益和地位,我們的後代就能過得好一些,你的老年生活也能好一些

給大家介紹一種獨產生於廣東的社會現象,「自梳女」,又稱「媽姐」。有很多紀錄片,也有一部百合電影《自梳》,劉嘉玲和楊采妮主演的,很美

此前廣東的未婚女子都梳著一條長辮子掛在背後,結婚時,由母親或女性長輩替其把辮子挽成一團緊貼在腦後勺,稱為髻,以示「已婚」

立志不嫁的未婚少女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婦女(過門行婚禮但拒絕同房,三朝回門後長居母家不返)聚居的「姑婆屋」內通過「自梳」儀式,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

這種現象產生於明代中後期,300多年前,當時是由於蠶絲業的興起為女性提供了獨立謀生的機會,在晚清至民國前期達於高潮,據稱當時順德十女九自梳

20世紀30年代後,珠江三角洲地區蠶絲業衰落,很多自梳女去往南洋打工,主要是做女傭,她們是最後一代自梳女

為了回國安度晚年,她們1950年集資在順德建成「冰玉堂」,用以晚年回國後聚居,在1978年前後,在冰玉堂居住的自梳女達到三十多人,現在已成為博物館

自梳女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是由於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她們可以獨立謀生;

二是由於出海方便,很多人去了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打工賺的錢可以養活在家鄉的十幾口人

實際上這種反婚反育並非基於女權運動,更多的還是反封建禮法的壓迫,以及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


談女性地位就一定不能脫離其經濟貢獻

一個不創造經濟價值的群體是無法具有平等權利的

不是她們不該,而是對面性別不賦予,不掌權的女性對此無能為力,沒有絲毫可抗衡可談判的餘地

所以我看見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呼籲女性退出職場,回家生育,維持「人口紅利」,就氣得要死

領地就是這麼一退再退,徹底喪失的,一個群體如果不進入經濟主流,那麼它的權益一定會被擠壓

沒有席位就沒有投票權,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你要是說「就我一個人奮鬥,又能有什麼用啊」

那麼社會是什麼?

社會就是一個個人組成的啊

你努力一點,光就多了一點

我有句話送你: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魯迅


推薦閱讀:

劉洲成家暴:每一個下跪的施暴者,身前都有一雙溫柔往上拉的手
他不怕你提要求,就怕你沒有要求
我結婚了五年,也單身了五年
走向共識、進步與認同(大綱草稿)
單身女性選擇不婚主義,將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和困難?

TAG:婚姻 | 奋斗 | 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