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電影500億票房之後:互聯網平台的舊戰場與新賽道

在昨日三聲舉辦的文娛產業峰會上,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做了「增量和體驗·中國電影的下半場」的主題演講。而這也意味著,票務平台對於自身商業模式的思考開始變得更加的純粹和清晰。

求變在即,中國在線票務市場正式進入下半場

李捷首先拋出了一個中國電影進入下半場的概念。其實某種程度上,在線票務市場如今正面臨當下移動互聯網同樣的困境,那就是用戶增長紅利正在消失,停留在存量市場中的競爭開始陷入紅海。

短短三年間,在線票務市場頻頻生變,由最初的四強逐鹿到三國殺,再到淘票票和貓眼的雙雄爭霸,行業整合的速度相比其它電影鏈條中的內容方、宣發方或電影方都將會提速不少。看上去行業的整合基本完成,在線票務市場即將迎來新一輪騰飛。

而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票房的增量上,中國都在超越美國的路上,截至到今年11月,中國現在擁有4萬多塊的屏幕和9千多家的電影院,全國電影票房也突破500億元大關,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可以說,這成為了一件全球產業的標誌性事件。

面對一個 500 億的電影票市場,兩大巨頭尋求「溫飽」自然不在話下,但如果沒有增量,明天的路還真不好說。而令整個行業擔憂的事情也確實發生了,進入2017年以來,在線票務市場的增長進入了一個明顯的瓶頸期。

這主要取決於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中國電影在票房再創新高的背後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凡影調研數據顯示,用戶年均觀影頻次從去年的7.36%下降到5.80%,上座率也下滑到13.3%,遠低於日本的45%和北美超30%的上座率。上座率和場均人次的不足,成為當今市場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則在於整體在線票務市場也趨向於飽和。根據比達諮詢的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整個在線票務市場都在高速增長,在線購票比例也從30%增長至83%。不過進入2017年,中國電影在線出票量占電影票出票總量比例卻幾乎沒有增長。

背靠騰訊和阿里兩座大山,貓眼和淘票票合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眼下兩大在線票務巨頭想要力保自己份額不失,只能把矛頭對準競爭對手。而這又陷入了票補搶市場的惡性循環之中,求變已迫在眉睫。

分道揚鑣,貓眼選擇入口,淘票票選擇平台

今年上半年,貓眼不僅參與了光線幾乎所有電影項目的宣發工作,同時自己也主控了《羞羞的鐵拳》的宣發;而淘票票則出現在了所有重要檔期里,從春節檔直到暑期檔的《戰狼2》,這些電影的成功讓淘票票穩固了市場第一,也讓它吸引了更多的電影資源。

構築更高的市場壁壘,成了貓眼和淘票票不約而同的選擇。在市場只剩兩強相爭的時候,往往要上演貼身肉搏的纏鬥,但事實上兩大巨頭在未來發展上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如今的貓眼與傳統電影越走越近,去年上任的貓眼CEO鄭志昊確定了「一橫一縱」戰略。其中一縱,就是指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做縱向一體化。

兩個月前,貓眼和微影宣布合併,更是向外界釋放出強烈的信號:新貓眼將繼續全產業鏈整合,打通從電影出品到發行、宣傳到售票直到衍生品售賣的鏈條,實現上下游的通吃。不論是投資出品、還是宣發營銷,全部都在貓眼業務範疇的計劃之中。

不過票務平台作為入口,過多介入到全產業鏈競爭中,勢必會造成一大批體量級較小的宣發公司和製作公司出局。在競爭下,給市場的合作夥伴帶來威脅。存量競爭里的行業壟斷,傷害的可能是整個市場的活力。

也正是基於這種擔憂,淘票票和阿里影業的選擇是後退一步,通過平台建設進行電影產業賦能。在談到淘票票的戰略變化,李捷多次強調平台的責任和贏利方式。在他看來,在中國僅有500億的電影票房市場中,平台型公司不應該與產業鏈爭利。「不是我不想賺錢,不是有錢不賺,是因為這個錢太少了,市場空間太小了。」

淘票票總裁李捷在貓眼微影合併後首次面對媒體提到,「淘票票不再是一個票務平台,我們已經逐步地成為電影行業全產業鏈的互聯網營銷平台」 ,「未來淘票票只會製作少量的內容,不與上游內容方競爭,更多在中下游如通過電商平台的大數據優勢,幫助電影宣發,並重點開展衍生、授權工作的業務。」

淘票票認為,想要讓電影市場發生更大的變化,完善基礎設施是最重要的選擇。在內容製作無法預測,銀幕數遠大於票房增速的背景下,如何將現有市場「翻一倍」,才是解決影市焦慮的重點,蛋糕需要做大,而不是切割。

在本次文娛產業峰會上,李捷則進一步指出,「我們希望創造中國500億以外的增量市場。」 李捷認為,整個電影行業的互聯網化剛剛開始,在這個過程中不應該只有淘票票,包括內容方、宣發方、影院方等在內的所有從業者,只有當產業鏈條的每一方都盈利,電影市場才能實現真正的繁榮,然後去談及更大的理想。

賦能升級,只做互聯網平台應該做的事情

在李捷看來,內容是電影的本質,一部電影,無論宣傳和發行做得再好,也難以解決電影故事的好壞。其實現在中國的電影院數量已經超過北美,繼續增長的空間有限,但上座率只是北美的一半,很大程度上只要上座率提高一倍,那麼這就是一個千億的市場。

基於此,李捷認為在中國電影下半場,必須從內容、宣發和影院三個方面變革用戶體驗,創新消費場景,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行業增量及新的500億。具體來說,內容從搭夥組局升級為工業化製造,宣發從傳統宣傳與發行升級為整合營銷,影院從播放升級為體驗。淘票票在這個過程中,不再只是一個在線票務平台,而是一個深入院線產業鏈的互聯網營銷平台。

線上營銷能力一直是淘票票搶佔市場不可或缺的一環,背靠阿里巴巴的巨大生態,微博的社交數據、優酷土豆的娛樂數據、淘寶的消費數據,支付寶的金融數據可從側面反映觀眾的需求,可以幫助片方用更合理的市場投入做到更高票房,最終雙方共同獲益。

而對於如何開拓電影市場的增量,淘票票最新的嘗試是「電影+社交」。今年七夕和雙11期間,淘票票做了三個產品嘗試:一個叫「脫單電影院」,一個叫「小聚場」,還有一個是皮卡丘動畫電影和衍生品。前兩者解決的是影院上座率的問題,而後者主打的是非票房收入。

在李捷的構想中,「脫單電影院」可以利用「結識異性」這個人性需求,來拉升電影院上座率,通過「電影+社交+情感」拉動增量;「小聚場」則通過類似團購拼單、用戶眾籌的模式,由於用戶發起影片播放需求,吸引其它用戶報名,達到足夠人數就開廳播放這部影片。

在場景創新變革用戶體驗上,李捷透露,淘票票還將推出聚焦親子家庭的「動畫你早」,面向鐵粉影迷的經典電影主題播映,以及提升非黃金檔上座率的觀影月卡等。通過互聯網的革新,淘票票讓影院觀影的儀式感、情感和溫度被觀眾感知到。這一系列看似帶有實驗性質的舉動,也讓淘票票找到了市場競爭的突破口。

在李捷看來,中國電影市場中很多環節效率太低,數字化程度也太低,需要全部重新重構。這不僅是淘票票的責任,也是機會。「只有把這些鏈條全部打通了,所有商家在我們平台中能賺到錢,我們才能賺到錢,如果商家賺不到錢,這個平台一定賺不到錢,這是一個規律。」

一個做平台,一個做入口,淘票票和貓眼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岔路口,但在互聯網的叢林法則中,只有第一,沒有第三,兩大巨頭的模式誰更適合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看貓眼在傳統的存量戰場上勢頭不減,而淘票票開闢的新賽道未來似乎更加寬廣。


推薦閱讀:

TAG: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