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絕路

微信公眾號:飛總聊IT

最近中興的一個中年員工因為被解僱而跳樓的事情,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之所以我沒有在第一時間寫點什麼,最主要的是我不想蹭這個熱點,說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但是這個話題其實並不陌生,我在公眾號里,寫過不止一篇文章。

中年的話題顯然不是一個這些年才開始的。解放前郁達夫就寫過著名的病中作:生死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中年似乎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年紀。而到了今天這個時代,好像中年的問題更是進一步被放大了。

有關中興通訊這位員工跳樓的事件已經有太多文章介紹過程和細節。也有太多文章進行解讀了,我無意在這裡重複這些事情。這篇文章,我想談一談中年危機里有共性的一些問題。

我們先從微軟的一個改革說起。經過2009年的經濟危機以後,微軟作為上個時代的軟體巨人,已經步入中年乃至老年,有些腐朽的味道了。在陸奇上台的那幾年裡,陸奇推動了微軟內部一件很重要的改革。這個改革在客觀上讓微軟年輕化了,也是陸奇的主要功跡之一。但是微軟對於這個改革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而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事情,看一看受影響的中年個體的中年危機。

微軟作為軟體時代發跡並壯大的軟體公司,對於軟體開發有一套嚴格而切實有效的方式。這個方式體現在組織架構上就是微軟是典型的開發,測試,和項目經理三權分立的架構。這三個組織的最高領導人,在很多的組織里,一直到VP以上才彙報給一個人。舉例來說,在微軟的在線服務部門,陸奇才是第一個讓必應的開發,測試,和項目經理的最高負責人彙報到一起的人。

微軟之所以採取這個架構,在1995年的時候是可以理解的。那個時候互聯網並不發達,軟體開始主要靠軟盤後來靠光碟發售。如果有嚴重的bug,修復起來的成本非常的高。所以在當時,穩定的開發和嚴格的測試,以及明確的用戶需求都是一個軟體公司成功必不可少的。這就造就了微軟的三大不同的角色以及這三大角色三權分立的特色。

但是我們知道互聯網公司不是這樣的。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卡伯格提倡的是快速開發快速發布,有bug上線以後再修。測試在新興的互聯網企業裡面的比重大幅度的下降。

我們同樣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這個事情在互聯網公司里發生。因為互聯網公司的軟體都是自己部署的,所以可以很方便的修改和重新部署,不需要測試的那麼仔細。與此同時,現在互聯網已經非常發達了,即使傳統軟體公司要修一個嚴重的bug並讓所有買了軟體的人更新,也不再是一件那麼高成本的事情。所以微軟養著的龐大的測試隊伍,不但消耗微軟大量的資源,而且不產生實際的效益。

這場所謂的內部改革,起源於陸奇領導的在線服務部門。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大幅度減少這些並不產生實際效益的測試部門。在陸奇之前其他微軟的高層其實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作為三權分立之一的測試部門,有其根深蒂固的組織,上到VP下到基層測試人員,裁撤這麼多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陸奇的做法很聰明。他效仿其他互聯網公司,在Bing裡面推行所謂的Combined Engineering。具體來說是把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混編,大家都干同樣的事情。這個Combined Engineering開始只是一兩個小組試點。然後這些試點小組的領導們就到處去宣傳這種做法的好處,開發效率高,開發人員對自己的代碼負責等等。

大約一年多以後整個必應都被Combine掉了,測試作為一個獨立的組織在微軟的在線服務部門不存在了。專門的測試人員還留了一點,大部分的和開發人員合併,並且彙報給同一個領導。

這個改革還有一個目的,也是不會公開宣揚的目的。聰明的讀者可以猜一猜。我等會說。微軟在過去那麼多年裡面分工明確,開發的做開發,測試的做測試。開發勉強能做一些測試的事情,不一定做的多好。測試要做開發的事情,讓那些95年進微軟,為微軟服務近20年的大叔大媽們去轉行做開發,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合併以後的隊伍是拿什麼標準做績效考核的呢?當然是以開發人員的標準做績效考核的。結果就是測試人員的績效考核通常都比較低,而那些墊底的就被開除了。是的,微軟的陸奇通過這個Combined Engineering,解決了很多微軟高層一直不能解決的問題:裁減測試人員。

這個Combined Engineering後來就大幅度向微軟各個部門推廣了。陸奇也在Steve Ballmer的改革里正式從一個不重要的在線服務部門的經理變成了掌管包括office在內的重量級人物之一。職業達到了高峰。

那麼那些測試人員的結局怎麼樣呢?有些人有能力又努力的,多少都還在這裡或者哪裡謀得一些職務。還有一些去了更傳統的公司,比如說Tableau,Expedia這些學習三權分立的公司,就招了很多微軟的測試人員。還有的就比較慘了,基層人員,只會手動測試,技能老化。

我認識一個美國人,做測試的。1995年進微軟,在微軟服務17年之後被開。早年趕上了微軟的好時候,雖然工資不高,但是股票很多。這位生了4個娃,老婆不工作,還供養著有湖景的豪宅,背著貸款。

這位在Bing的一次Combined Engineering以後被合併進開發人員的隊伍,又在一年後因為績效考核不好,被開除了。開除之後,他找了很久的工作。投簡歷基本上石沉大海。而家裡的娃,貸款還有不工作的老婆,壓得他也喘不過氣來。

後來沒辦法,他把豪宅賣了,自己租房子,老婆也出來去超市打工了,自己開18輪大卡車去了。最後這個人就一直開大卡車,一開就是5年。好在早年微軟的股票還是幫了他很多,他雖然沒有辦法住豪宅,全現金買個小破房子還沒問題。所以不至於妻離子散跳樓尋死。

那麼這樣的人是不是個例呢?我看不太可能。微軟在上世紀90年代招的很多專職測試人員,在公司這樣隨波逐流的混了10多年,每天按部就班拿工資,做著一些重複的活,擁有整個產業界早就不需要的技能。這些人在微軟裡面是一個不小的群體。這也是為什麼微軟以前高層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淘汰這些人。

但是形勢變了,公司是不會因為你過去給公司做了那麼多貢獻,就會對你手下留情的。而外面需要的一技之長都沒有的話,外面也不會要你的。公司遲早會找到某些方式把不需要的人給開了。畢竟資本家開公司不是做慈善事業。

微軟之所有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這個,其實也可以理解。如果大張旗鼓的告訴社會,微軟通過這個方式把服務自己很多年的測試人員都間接的淘汰了,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從此失業,也沒辦法養家,我想對微軟的公眾形象沒有什麼好處。什麼時候要說,什麼時候不說,其實是挺有講究的。

但是事情到個人來說,就沒有那麼好了。給公司奉獻青春那麼多年,成為了公司需要的人,然後公司不需要了,就被開掉一無所有了。這個鍋到底要誰來背。我想還是本人要背才對。公司只需要對公司負責,每個人要對自己負責。

無論是中興的員工,還是微軟被開的測試人員,顯然都沒有對自己負責。一方面,這些人並沒有預見到公司內部的情況在改變,自己正成為不需要的人員。沒有充實自己讓自己對公司繼續有意義。而另外一方面,這些人也沒有意識到外面環境變了。所以也沒有努力學習在外謀生需要的技能。人只能對自己負責。自己都對自己不負責了,公司真的能對自己負責嗎?

另外一個方面,作為一個行業的從業者,其實是需要一點點的大局觀的。最起碼的需要知道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速度。換句話說,知道自己現在的技能是否過時,多久會過時。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未來依然有能力在同一個領域裡面工作下去,還是說要換個領域了。

通訊行業的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當網路速度足夠快的時候,快到人類本身的極限無法很好區分的時候,這個行業自然也就瓶頸了。互聯網行業其實也很像,發展的更快,但是也會在某個時候成為瓶頸。雲計算也是。人工智慧更是。一個用3年走完別人30年的發展歷程的行業,衰敗起來也只需要3年。所以從業人員拿著高薪,其實是提前預支了未來可以拿的錢。因此人是需要對行業有點認識,對自己有些自知之明。君不見,早年那批程序員,除了成為領導的,很多都轉行了嗎?開咖啡店的開餐館的賣服裝的大有人在。

除此之外,人的自知之明其實還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可以承受多大的危險。一個人的慾望超過了能力,在什麼地方都要倒霉。我那個生了4個娃的美國測試同事,估計是沒想到會有賣豪宅開卡車的一天。另外一個方面,自己手裡有錢是花出去,還是存起來,需要想想。我所謂的存是廣義上的存了,比如買房也可以認為是某種存儲。或者換個更好聽的詞:投資。但是同樣的,這個人需要對自己的投資能力有自知之明。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中年危機?
遇到中年危機,我到底該怎麼辦?
你可以窮你可以low穿地心,但是你要誓死捍衛你窮開心的權利
人到中年,可怕的不是中年危機,而是忘記了學習

TAG:中兴跳楼事件 | 中年危机 | 陆奇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