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ie:在愛丁堡,景觀設計是一門需要"用腳"踩出來的學問

「知識的價值在於分享」,一直是康石石個人信奉的一句話,也是指引康石石個人實踐的一句話。其實,知識所蘊含的「廣度」遠遠不止於學術體系之內,它還包含有人生經驗所積攢的豐厚閱歷,與看待世界、分析世界、認知世界的角度與深度。世界豐富多彩,康石石希望能夠為藝術留學生推開更為寬闊的大門,讓藝術留學生的知識與經驗能夠於康石石公眾號匯合交織:你能在倫敦租到高性價比的住房,就能幫助經濟並不充裕的家庭前往倫敦留學;你了解UCL的建築設計課程體系,了解AA的授課方向,就能夠給不知何為A校B校的學生指引方向;自己當年年輕吃過的虧,上過的當,後人如何避免...

所以,康石石將為中國藝術留學生開放周三「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集合大家的藝術設計認知與藝術留學經驗,為藝術留學生&預備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機會。分享你的留學經驗,請聯繫康石石小助手(微信號:hanyi_yuwen2)

升大五之前,我便獲得了保研資格,出於開闊眼界和認知的目的選擇了藝術留學,並成功拿到了謝菲、UCL、愛丁堡的offer。從中國到英國,跨越西安到愛丁堡兩個文化古城,兩年的英國學習生活,讓我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景觀,認識歐洲,愛大這所穩重且踏實的學校,帶給我很多影響。前段時間,跟康老師取得了聯繫,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愛大申請及學習的經驗,而我也借著這次機會,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愛大兩年。

申請優勢

1. 西建大—認知平台

我本科畢業於「建築老八校」之一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雖然風景園林系在建大比較「年輕」,在教學體制上難免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我很感謝這五年西建大對我的培養,為我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尤其是到了國外和其他院校同學交流後發現,學校為大家構造的知識框架也會更為豐富,更系統。

我們學校的基礎教育還是一個很好的平台,關於景觀設計的認識,也是那個時候看是逐漸深入腦海中。借著當年我們的系主任說:景觀就是生態與藝術介入空間。這句話雖然很宏觀,但是到現在,我卻越來越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對於本科教育,我更多的情感是感謝,對我而言,建大為我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使得我申請到愛丁堡,是我打開新世界大門的基石。

2. 文書——講好自己的故事

我的申請之路,幾乎全是自己DIY,一路磕磕絆絆,唯一藉助外力寫的文書,也因為無良中介只顧套用模板,使得文書內容十分套路模式化,完全無法突出個人特色,所以無奈我就自己重新寫了一份,找朋友幫忙過了下關,才得以順利通過。

關於內容,總結說來,文書其實就是自己的故事,一個文書的好壞就看你的故事和專業如何相互穿插。

我的文書中,關於景觀設計談到兩個經歷:一個是本科階段的實習,跟著老師測繪一個陝西漢中市中心的一處古街區;另一個是實際的項目,為一個親戚家做的小花園翻新,當時為他們出了平面方案。然後在文書中講出這兩件事情對於自己設計的影響,把這個故事講好,其實也就差不多了。

3. 作品集——能力證明

我的作品集中,現在回想起依舊覺得值得肯定的便是,我較為明確的展現出了我對時間的把控,也就是站在未來的角度上看自己的設計。一個設計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影響也是會一直存在的,我的設計在1個月後,1年後,10年後是什麼模樣,我在作品集中有集中體現。

但其實本科階段,很多東西自己並不明白。在這樣的背景下DIY,思路不是很清晰,做設計就只能按自己的邏輯來,對於院校風格了解也不足,在排版階段,很多東西的重要性其實並沒有凸顯出來,順序排列上也有問題,自己兜兜轉轉也是浪費了不少時間。

Effie作品集項目選頁

如果說作品集創作經驗的話,在具體創作過程中,大家一定不要一股腦撲到創作上,而是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整理思路,想好用什麼樣的作品更能體現自己對於景觀設計的理解,能夠體現出自己的特色,讓考官青睞。

還有我上面所說時間景觀以及在作品中展現設計尺度變化都十分重要,通過大家從當下到未來和從宏觀到微觀的把控,考官可以很容易了解到你對景觀設計的了解深度。總的來說,作品集可以不用很炫酷,但是一定要有內涵有細節。

愛丁堡:生動且踏實

1. 周遊歐洲

當初申請拿到了UCL、謝菲和愛丁堡的offer,放棄名望更高且地理位置更好的UCL,理由其實很簡單——授課1年。當初報考院校,我便是站在歐洲的角度上選擇的英國,於我而言,1年太短,對於生活,對於學習,都太短。

愛丁堡的兩年,從英國出發,法國、義大利、西班牙、丹麥、瑞典、芬蘭等等,整個歐洲比較著名的建築,景觀,風土人情。我都一一見識過。尤其是以景觀設計學生的身份遊走在不同國家,所得到的體會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法國—馬賽

丹麥—哥本哈根

比如說義大利的旅行,帶給我的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感動。我很喜歡的建築師——卡洛斯卡帕,為義大利人,所以到了義大利,我便專門去了一些他生前創作的建築,這些地方都很小眾,不會有大堆的遊客聚集。

親臨現場後,整個風格和氛圍和自己書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和國內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更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進入他的作品中,好像進入一個冥想空間,自己從紛繁雜擾中跳脫了出來,感受他對於細節的處理,他的建築位置安排,以及各處線角的處理,真的超級感動。

布里昂家族墓地

維羅納古堡博物館

這樣的遊歷,說起對設計的影響,會有很多靈感上的啟發,很多時候或許不是那麼貼切,但是順著這條線走下去,也會出現很多有意思的創意。

2.studio work

愛大景觀建築的設計課分為4個portfolio,根據不同學生水平,每個portfolio會有兩到三個sudio供大家選擇。如果之前沒有景觀設計相關學習經歷,第一年便可以選一些比較基礎的studio,如果這期間學習很出色,並且感覺自己有能力挑戰,那麼從portfolio2開始,大家就可以選擇更難的studio課程。

比如說,我們這一屆,在portfolio1分為三個方向,針對景觀建築基礎不高的同學,其中一個選擇是為愛丁堡的一個著名景點—皇家一英里做相應設計,每個同學選擇其中一個巷弄,按照任務書做設計。基礎較好的可以從剩下的兩個項目中選擇一個參與其中。

另外,由於課程時間較長,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設計過程會更全面系統。portfolio3階段,三個不同項目分別位於波蘭、法國和愛沙尼亞,大家完全自主選擇項目,能夠到當地勘測場地大約一周的時間,這對學習景觀建築的同學來說,幫助很是明顯。

馬賽 field trip

馬賽項目模型

3. 踏實傳統

總結說來,愛大的景觀設計踏實傳統,重視研究和設計結合,重視跨學科,很提倡手繪,老師對於細節設計及生態地理關係這些方面的把控十分嚴格。

在愛丁堡教學中,基本每門課程都會告訴我們,在動手做設計之前,大家要對於場地做充分調研,了解該地歷史,知道它曾經過往,我們才能更好的向用戶講述它現在的故事。

這一點其實對於景觀設計而言非常重要,對於場地的認識,只了解當下其實遠遠不夠,人在該地生活一世,他們對於這個地方的情感記憶,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所以只有充分了解當地人文,才能做出更有溫度的設計。

以上是對人類而言,而對其他生物來說,如果沒有人類的參與,它們生活的系統本就是一種穩定的平衡,所以我們的設計要讓人參與這個系統中,那就也有義務去實現這個平衡的傳承。

關於場地的調研,在國內的時候,幾乎都是以拍照為主,這種調研方式其實比較狹隘,所得到的結果有時會站不住腳。

而現在,為了獲得一個項目足夠的數據,拍照只是其中一個手段,更多的場地調研方式,比如說錄音錄像,取樣當地的土壤,岩石,植物標本,看到一些比較特殊的植物或者現象,會用速寫本隨手記錄等都是我在愛丁堡才學到的。

除此之外,各種不同的儀器助力能力也不可小覷。比如說去馬賽時,我們便帶了測風速,測溫度,測熱敏的儀器。這些單反鏡頭、投影儀等儀器設備都可以從官網上填寫相關信息從學校直接借。

地理課field trip

後記:留學必帶三件套

我本人真的很愛丁堡這個隨地勢起起伏伏的城市,但是依舊有幾個槽要「硬吐」一下,首先是愛丁堡是個靠海城市,妖風經常起,如果不想來了之後被吹到懷疑人生,衝鋒衣一定要準備好。

第二樣東西,是從所有吃的中艱難選出的一個:辣椒等重口味調料。愛丁堡有很多中超,但是的辣椒基本沒啥味道,而我本人喜辣,所以辣椒真的是必備單品。

最後,各位預備學妹們,一定要記得帶面膜!愛丁堡這邊化妝品店幾乎都是塗抹式面膜,很多同學並不是很喜歡或者很適合,所以紙質版面膜大家切要囤。

往期「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

第二十五期 :Xuan Jing:堅持為「壓分」的雅思投錢,不如試下「用腮呼吸」的語言課

第二十四期:Klara:SVA ,一所和我"志趣相投"的藝術院校——"顏值至上"!

第二十三期:Jingbo:「玩的嗨」、「學的拼」,這才是SCAD真實模樣

—————————————————分割線——————————————————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投稿內容:藝術留學經驗、國際藝術院校資訊、藝術設計海外求學心得等皆可,詳情諮詢下方

投稿方式:聯繫康石石小助手(hanyi_yuwen2)即可


推薦閱讀:

留學,背後的無奈才是對你人生的真正考驗
真不是矯情!手握N個offer,我卻不知道該接受哪個……
最新開放2018年申請的英國大學
是渣男還是文化差異?外國男票不斷刷新我的三觀!
【Live】英國2017年9月入學行前指導

TAG:景观设计 | 留学英国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