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感情經歷並不豐富,卻能回答許多感情問題並被眾人贊同?

都說經驗是最好的老師,為什麼某些幾乎沒有感情經驗的人卻成為了感情方面的老師?


`

  「實踐論」對我們不是很公平。

  不管是運氣,還是一個人的主動性,還是一個人的能力問題,我們有些人,在陰差陽錯中和最愛錯過了,還有些人因為時運不濟所以孑然一身。

  我們當中的有些人,在自暴自棄,我們可以聽到他們說,「女人都是物質的」,「男人都喜歡外貌」,「男人有錢就變壞」,把自己的無能,轉移給社會的不公。我們或許對這些負面言論不能苟同,甚至痛心疾首,但卻無法改變這種現狀,因為社會就是這樣,它在發展中逐漸提高了對感情的要求,感情已經從純粹的精神食糧,或多或少地轉變為物質的載體。

  但是,難道沒有經歷過感情經歷,就不去渴望嗎?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所以,就算是情感空白的當下,也會有人在不間斷地學習,我們只是沒有條件「實習」和「試用」,但每一刻都是在課堂里對自己的無盡打磨,而教育我們的人,有故事裡的鮮明人物,有語重心長的前輩達人,也有或明朗,或黯然的昔日同窗。

  我們無時不刻不在學習,為的不是被人贊同,而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和生命中的另一半匹配,若TA同樣沒有,我可以照顧TA;若TA經驗豐富,我也不至於自卑。

  或許我會心酸,會忌妒,會內心不甘,但我不會膽怯,不會後退,不會停滯不前。

  所以今天,我看到有人問情感題,若我有能力解決,我便貢獻我的力量,我的力量沒有來自我的經歷,而是來自他人的幫助,和我自身汲汲不斷地努力,那不是我的經歷,而是他人的智慧,和易逝菁華留下的明光。

  那是我最後一點能奉獻給他人的能量,我拿贊同受之無愧。


因為大家都認同愛情是種理想。


我們沒有經歷過貞觀之治就不能評價歷史了?經驗有的時候管用,有的時候不管用。因為他代表的是過去而不是未來。


遠到全民情敵里的戀愛專家,奉為金針的戀愛法則在客戶身上屢試不爽,應用在自己身上卻全然失靈;

近到我上一個前女友的表姐的妯娌的閨蜜,某門戶網站情感論壇異地戀版長期版主,聽人言勸人方渡人無數,也沒能保住自己的戀情。

戀愛跟投資一樣簡單,你不僅要精通技術分析,還要熟稔過去百年間的經典案例,有時似非而是,有時異病同治,所以凱恩斯說:一位經濟學家不僅要是數學家,在某種程度上也要是位歷史學家。

戀愛跟投資一樣複雜,就算你月老轉世,閱盡case,還是難以把握當時當地當事人的細微差別,細細查來,似是而非,條件微變,混沌乍起。牛頓說: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道,但不能描述人們的混亂和瘋狂。科技有朝一日或許能解決三體問題,但永遠解決不了三角關係。

戀愛跟投資又太不一樣。資本世界裡,人們尋求盈利,投資建議錯了一半,我們就覺得它全然錯了;感情世界裡,人們尋求認同和共鳴,情感建議對了一半,我們就覺得它說的好准。君若不信,移步新浪星座。

採納了投資經理的建議賠了錢,你大可以在心裡默默的抽他(不許打人!);採納了戀愛專家的建議輸了人,還是大嘴巴抽自己同時心裡默默感謝人家吧。


看書多,觀察多,交流多,經驗基模內存量多……先驗意識強大……帶著這些想法和情緒的人,經歷一件小事比許多不帶著感測器去經歷N件大事的人都三思而敏銳。

所有的感情都是基於理解開始。這是一種心力和情感投資,並不會因為次數而增值,也不會因為沒有經歷而為零。

感情問題基本上都是有理可循的,邏輯優秀善於思考的人,自然是擁有這種分析能力的。

其實也可以說是「情感上的得到也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那些已經探究已久或者思考甚細的人,就像考試、面試之前複習得越深入,想得越全面的人一樣——

雖然不知道接下去迎接自己的是什麼,但總是比什麼準備都沒有的人,角度更多,可能更大,收穫自然也會更豐滿。


艾米莉·簡·勃朗特活了30歲,沒有談過戀愛,也沒有過婚姻,照樣能夠寫出《呼嘯山莊》這樣的作品。


相比「感情經歷並不豐富」,情感經歷過於豐富,反而說明這個人對自己的情感並沒有足夠深度的認識,不清楚自己內心所需,才會彷徨四顧,反反覆復。

個人認為情感經歷並不是了解情感的必要條件,沒有經歷卻成為專家,決定因素大概有情感細膩度以及概括能力。

足夠情感細膩度會讓這個人對情感事件更為敏感和有感受力,這個事件可以來自小說電視電影八卦,這類人能對這類事件有更豐富的感受與共鳴。

概括能力能從感受到的情感事件中提煉出足夠深的道理。否則即使情感細膩,也只能一次次的唏噓喟嘆,成為段數不高的八卦者。

當你有足夠多的體味,並提煉出一定量的道理,基本應可以成為大多數情感問題的解惑者,因為大多數的情感事件所需要的道理萬變不離其宗。

歸根結底,很多道理本身是淺顯的,提問者內心深處往往意識得到,只是不願面對或無力執行。產生困惑的『情感』,本身就與『道理』所需的理性判斷相悖了。

類似地,許多人的情感問題被消解,並不是真的被別人說動,其實是他的心底已經有了同樣的判斷,這個判斷再被旁人的傾聽與梳理之後,顯現出來罷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你誠心誠意想考個好成績,那考試之前,你就肯定會好好讀參考書,問問以前考過的人,仔細推敲各種題型: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哪些地方容易被忽略,遇到不會做的題該怎麼權衡。於是一段時間經過題海的積累,就能總結出自己的心得。進而通過自己的心得建議其它考生。

不過話說回來,有點意識形態輸出的感覺…


本人感情經歷相對豐富呀!

更重要的是:還懂得反思、感悟。


經驗有兩種,一種叫做直接經驗,一種叫做間接經驗。


婦科男醫生 沒有經歷過生孩子。。。但是還是很清楚一套流程的。


古人早有明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另外,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自己被各種現實束縛住手腳,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的時候,會去問問不足十歲的小孩,看他們會給出什麼答案。小孩子的答案,往往也是我們最初想要的答案,只是後來我們迷失了,忘了最初的方向。沒有經驗,反倒是一種優勢。


1 通過看書等各種學習方式獲得的經驗。這也是經驗啊,怎麼能叫經歷不豐富呢

2 通過回答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去,以引導和影響他人的思考,若直接接受我寫的觀點當然最好。

比如,我多回答一些向上的答案是不是顯得社區會更和諧一點呢,我就想引導社會社區更和諧。


回答情感問題的能力並不是根據自己經歷過多少情感波折而定的,是根據周圍的人有多少情感問題而定的。。。

換句話說,是越被別人當作知心姐姐(男生的話就是婦女之友嘿),傾聽和歸納的能力越強的人越能回答情感類問題?而這個能力是與自己的情感經歷不太有關係的。。


謝邀。

這難道不是「精通體位的太監」么?

來源:羅永浩的微博 新浪微博


贊同的不是回答的實用性和可行性,而是同樣嚮往美好愛情的心態。題主好好體會體會吧。

------------------------------

事實上很多「成功的愛情」都有非常多不堪的細節這事兒我是不會到處亂說的。(說了也不會得到贊同好嘛。挖鼻。)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幾方面可說

1.一般大家都會選擇自己信得過的人為傾訴的對象。那麼這個人就有了被信任的基礎。同時這個人在三觀方面與你相似。所以很多時候就會覺得他說得很對並且說了一些其實你會懂但當局者迷的話。

2.通常可以做傾訴對象的大概在感情方面比較細膩,那麼他對感情事也會比較有看法想法。

3.現在科技發達,就算自己不經歷,也可以通過看電影看書來自己感悟總結。所以就算沒有經歷,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么,哈哈。

最後謝謝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啊之前人家也很喜歡問我感情問題我老是想不通為什麼。現在終於知道了。


承認吧,這就是個智商問題。

就好像在古代,很多士兵,當了一輩子士兵,最後還是士兵。

但是有些書生,放下四書五經看兩本兵書,就能帶兵打仗。


這是一種天賦。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沒談過戀愛,不懂,但每次基友失戀都是俺們這些單身神棍勸導的,可能是以旁人的眼光能看到熱戀人眼中看不到的地方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奔愛》?
如何徹底放下一段感情?
獨孤伽羅:隋朝開國皇后的史詩人生

TAG:感情 | 社會學 | 愛情 | 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