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泡沫時期,是否也有無數的小額貸款公司誕生?當時居民的投融資情況如何?


日本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其金融機構的經營方式與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相似,但又帶有東亞國家的特色,在某些方面反而與中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模式較為相似,如國家對金融的干預與控制,國家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過度保護等。

二戰時期,日本金融業實行的是一種畸形的混業經營模式,戰後美國佔領軍當局推行了金融、

證券改革,建立起美國式的以證券業為核心的直接金融模式的金融體系。

所以在戰後的日本金融體系中,證券市場居於核心地位。1947年3月頒布的《證券交易法》明確規定

了銀行長期業務與短期業務相分離、銀行業務與證券業務相分離、銀行業務與信託業務相分離、人壽保險業務與財產保險業務相分離的原則。

但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分業經營的原則阻礙了金融市場的發展。為此,1981年5月,日本修改了銀行法、證券法,規定銀行可以經營證券業務(大泡沫開始)。1992年,日本又進行了金融改革,其核心內容是銀行和證券公司可以互相收購,業務也可以相互交叉。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面對經濟長期蕭條、金融機構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持續下降的嚴峻局面,日本政府啟動了日本版「金融大爆炸改革」,於1998年正式實施《金融體系改革一攬子法》

,放寬對銀行、保險、證券行業的限制,允許各金融機構可以跨行業經營各種金融業務,為金融控股公司集團的成立與運作解禁。 (摘自《國際金融業經營模式的發展歷程動因和趨勢》何琪

~不知道題主知不知道武富士傳奇~

日本的小額信貸有一個很鮮明的特徵就是個人信譽的廣泛參與,當時的很多信貸公司是家族式的,對外擔保也是家族式的,借錢也是家族式的....後來惡性通脹的時候很多人自殺(魔咒周一)或者去出海撈金槍魚~AV產業也有人認為是還債的副產品

當時相比於日本的經濟體量和貨幣市場化程度來說,我認為其資本化程度不高,整個體系都是以貨幣市場為基礎的,(常說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雖然證券業發達,但是資本市場作為貨幣(資產)市場從屬的特徵比較明顯(主要就是上槓桿),(今天日本貨幣收益類產品的規模依然非常龐大)企業或者是創業人員的融資成本很高,出借人的資金成本也很高。(日元當時的波動很大而且當時的日本金融機構主要業務都集中在貨幣市場。日元不斷升值導致的就是資產價格不斷升值,當時很多人借錢去買地,然後抵押土地再買地~和次貸以及國內的投機如出一轍~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當時日本早已是發達國家,金融制度還是很成熟的,基本沒有像中國前兩年一樣野路子的民間貸款和擔保公司亂立現象。他們出的問題主要是在經濟一片繁榮的假象下,對擔保物的估值過於樂觀,風控普遍出了問題,然後在市場急轉直下時出現了大量的壞帳。


這些機構在當時的日本叫「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泡沫經濟的重要推手。

在1987年後的三年間,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資總額增長了數倍。等到監管機構反應過來,為時已晚。

詳情請參見奧村洋彥、齋藤精一郎的著作,都有中文翻譯。


推薦閱讀:

為什麼溫州人比潮汕人更有錢?
國外旅行購買中國製造值嗎?
從開車到航行,「它」來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會漲價嗎?訪談之世界觀察專家帶你一「碳」究竟(上)
螺紋鋼也能瘋漲,中國式炒作真是毫無理智可言
被切斷經濟輸血以後的台灣,真的會哭著喊著要求回歸嗎?

TAG:經濟 | 日本經濟 | 金融 | 小額貸款 | 泡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