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有一套房可以少奮鬥十年?錯!少奮鬥103年啊!!?

按5月北京平均房價63210元/㎡來算

一套100㎡的房要632萬左右而北京春季平均工資水平為9942元

以現在的工資水平來算

不吃不喝52年多才能買下一套房

東城區5月房屋均價111880元/平米

如果現在你在東城區擁有一套100㎡的房子

別人就要奮鬥93年

西城區5月房屋均價124068元/平米

如果現在你在西城區擁有一套100㎡的房子

別人就要奮鬥103年

朝陽區5月房屋均價82950元/平米

如果現在你在朝陽區擁有一套100㎡的房子

別人就要奮鬥69年

海淀區5月房屋均價95170元/平米

如果現在你在海淀區擁有一套100㎡的房子

別人就要奮鬥79年

美帝日本英德法都不是這樣的


你奮鬥10300年你都成不了國家主席,哦不對,你大概可能可以……

畢竟這個技能比較屌,一般人不會,上一個會這個技能的人……

你如何看待有一個國家主席職位你可以少奮鬥10300年?

美帝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也都不是這樣的,他們沒有國家主席。

開口就是東城區,西城區,100平米,和開口就是國家主席,沒什麼區別的。

話說,其實這類抱怨我最不明白的地方是,

為什麼你們就喜歡拿西方國家的房價來比,

就特么沒一個人在這裡噴中國傻逼老闆給員工的工資太低了,要求漲工資呢?

一個個在生活里跪舔資本家,給口飯吃就忙著抱大腿叫大爺,

來到網上倒怪社會欠你一套房子,滑稽。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差的明明不是房價,是收入,是工人的待遇,是可以活得像個人樣!


謝邀。

可以不買么,管他掛牌價500萬還是一千萬,不買房東不就不能變現了么。。。

只要一個月不買房,房東就慌了。

三個月不買房,房東就要降價了。

六個月不買房,房東就要爭相拋售造成踩踏了,房價回到十五年前。

一年不買房,直接房子沒人要,隨便住。

知道為什麼我敢這麼說么?因為600號的牌子被人撞掉了~


誰五十年工資不變?


別說「少奮鬥」這種話,大部分買房者一輩子最終的奮鬥目標就是買房,或者給兒子、孫子、重孫子買房。不信你看那些拆遷戶,分了房子以後有幾個還去奮鬥的?好一點的泡麻將桌,學壞了染上黃賭毒也是不少見的。

把買房等同於奮鬥,就像把高考等同於教育一樣。你買了多少房跟你是否在奮鬥沒有任何關係,你考試得多少分跟你的技術能力也沒有任何關係。

中國社會就是這樣,把盲目跟風,妄想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投資叫奮鬥;把死記硬背,賭運氣賭狀態的一次性考試叫教育。

在我看來,兩者都可以叫「投機」。


謝邀。

我至今還沒去過北京,並且目前也買不起房。

不過,按照題主的分析。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自討苦吃,何必呢?

既然一線城市有那麼多辛酸無奈,何苦為難自己?

如今二三線城市發展的也不錯,生活成本,房價,薪資水平都還可以,幹嘛瞧不上人家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賺得多,也花的多啊。

以西安為例,平均工資水平3500,平均房價7000/㎡,租房平均價格2000就能租到兩室一廳,或者三室一廳的房子,運氣好會碰到精裝房。

我現在住的就是運氣好的,loft,四室一廳兩衛一廚,傢具齊全,拎包入住,2200/月,怎麼樣?

雖說我比較佩服在北上廣深奮鬥的朋友們,但是,我也看到了很多朋友都灰溜溜的回到了二三線城市。

冷暖自知,各位加油。


那是因為你沒有出過國,你要是出過國就會發現美英法對應東城區西城區這樣地段的房子,按你用平均工資打工來算,怕是你1000年都買不起哦。有些時間想這種問題還不如多搬兩塊磚


美帝房價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準確的給你說,國外套路更深,我對象在澳洲留學,房價一條街之隔就是天差地別,富人區和窮人區,剛到澳洲和一個歐洲人住的窮人區的房子,歐洲人是個清潔工,時薪15澳幣,羨慕吧,一個月工資能買好幾個最新的iphone,家裡2輛汽車,我真是好生羨慕啊。

但是有一天房東對門被入室搶劫了,報警,抱歉窮人區警察根本不著急來的,警察來了也不辦事,問了一堆,就走了,希臘人之前還特地說了不許你們晚上出門,天黑前必須回家。後來我對象也害怕,換到了一個中國家庭里,在富人區,那個治安真的天差地別,晚上還有警察開著來回巡邏。富人區和窮人區區別是什麼,就一條寬寬的公路。隔開了而已,但是窮人那邊富人根本沒人去。富人區什麼樣的人能住,我對象說以她家的中國人為例,老公是技術移民。老婆是當地的大學教授。家裡3輛車,差不多這個水平才能住下來。

另外答主說的英法德美,其實富人區真的也很貴,窮人區紐約也不貴。

為什麼說國外套路深,簡單說來就是我們(美帝)倡導公平民主,共和富強,正義公正,但是憲法里沒說不能分窮人區富人區啊。


我看到這麼一句話,雖然難聽。但是還是覺得挺對的:你一個從山村裡出來二三線畢業的大學生。坐著綠皮車一下火車。憑什麼要求和一大群社會精英做鄰居啊?


因為大多數人的眼裡只有一線城市。

不在一線城市,找工作就必須靠關係?

信了這句話的人,活該買不起房。


謝邀,可以去三線城市買房子,幾年就OK了,或者乾脆租房子,這樣就賺了。或者回農村蓋房子,幾萬十幾萬就是一棟別墅了。

一定要呆在一線城市的最核心地段,又沒有能力,又不肯委屈自己回家鄉,我也很難辦啊(攤手)

不好意思,在美國、日本、英國,想在曼哈頓、東京都核心區域等地買房子,也是這麼難的。

其實很多省會城市,如長沙、鄭州、南昌等,房價並不算高,可以考慮的。

不好意思,老鐵說話直,別玻璃心了哈

ps,有幾套房子的我也不覺得自己少奮鬥了多少年,該努力還是努力,與房子沒有關係


你準備跟哪年的 英美日法德 比?


中國房價泡沫遲早會崩,但哪天誰也不知道,有房的多了,套現走人的也多了。


因為你的道理本身就是錯的。

你問的該是為什麼某些地方的一套房等於一般人100年的收入。

這樣我還能給你講講目前社會上的弊病,以及政府應對的方法,還有未來的影響預期。

最後,別老看房價了,關心一下金融危機吧。08,98都有金融危機,目前看起來也要有金融危機,耶倫雖說現在進步了,不可能有金融危機,但我不太相信。

08年金融危機中國根本沒怎麼波及,這次搞不好就可能是幾十萬人跳樓的代價。


看到這個問題,覺得這個世界善良的人還是多。

房子只不過是一段時期,特定人群間價值評估的替代物。

往前講,學歷是身份估價,能出國當海龜的相當於有了北上廣核心區的學區房。清華北大,那也是人生贏家。博士畢業進單位絕對是大戶。杭州師範絕對是渣渣,要奮鬥多少年才可以比肩?

再往前,體制內是身份估價,國家機關,央企不知道比中科院下屬某個自盈單位好多少倍,青年一旦分到優質的單位,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現在回頭看看,學歷,單位,血統,身份,都不值錢了,北上廣的房子最值錢,有一套可少奮鬥十年?這是過去人有病,還是現在的人犯二?

歷史是條河流,我們都游在其中,聰明的人時不時的會躍出水面看看前面的方向,愚蠢的人只顧貪婪眼前的利益,但最終贏得勝利的是跑在歷史的前沿並活下去的人。


因為房價高


題主為啥一定要留在一線城市,很多二線、甚至三線城市,買房都不會很難。而一線城市也是很多人能買得起,上海我家附近的一個樓盤,新開盤平均8、9萬的,也是一下子賣完了。300套啊,我也好奇,好多有錢人啊,1000萬都買得起。

題主如果買不起,完全可以回去二線、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生活一樣過嘛,沒必要硬著頭皮留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方,還發著這種牢騷。

其實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肯定有答案了吧,只是希望有人能支持他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