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張磊作為高瓴資本創始人,為人低調,目前為止媒體上報道較多的是他在中國人民大學、耶魯大學求學,師從史文森,創辦高瓴資本並投資京東、騰訊,以及向耶魯大學捐贈8888888美元的事迹;除此之外,張磊還有哪些不為外界所知的精彩故事?


有個匿名的小同志,說了我想說的京東。我就再說一次吧

這個事情是我叔叔告訴我的,我叔叔在武漢大學帶研究生,跟高瓴資本的張磊是朋友。

聽說張磊想投劉強東和京東的時候,叔叔多次阻止他。

張磊不為所動,叔叔說不能因為是校友

不能因為劉強東這個人看好就把錢投給他

還要看商業模式行得通行不通。後來張磊說就是因為我看好這個商業模式才會投他。

感覺張磊的眼光還是很獨到的。

正是這筆融資讓京東自建倉儲物流體系,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

也給後面想要進入該領域的競爭對手製造了很高的壁壘。


張磊:

1 可以拿到養老金這樣的長期資本,所以用他自己的話講「可以做一些留給子孫後代的投資」;(這一點是很多募集一期(例如5年)資金,就要退出的投資比不上的。例如,大家想一想,當年是高盛拿出了5000萬美金(大概是這個數,具體不清楚了)投資了平安集團。我常常在想,如果高盛長期持有,不退出,到現在平安的實際價值估計超過了1萬億了,高盛會賺多少。)

2 不跟風。自己研究大趨勢,去投符合自己研究的行業或者公司;如果沒有,就自己孵化。


說幾個聽在yale endowment做過的內部消息。

背景知識:美國所有大學都有endowment,就是管校友捐款,一般投fixed income類似的低風險產品。yale endowment是著名的在各大常青藤名校中投資回報率最高的(argueably),緊隨其後harvard Princeton什麼的,究其原因主要也是風險偏好比較risk seeking,敢多投些equity之類的。endowment因為和mutual fund差不多,都是大盤子低風險,所以沒什麼太多意思,金融學的好的一般都不去。

他之前因為某些原因在yale endowment 工作過,拿了筆錢說投中國吧,什麼都在漲,賺了之後(那幾年投什麼都賺)就把錢還了回去!還了回去!還了回去!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是捐,是還,而且還不是借錢還錢那種,是給你點錢幫我投資,投完了還給我那種。

據說很會搞關係和pr,本身眼光不是特別出類拔萃,不過的確團結了一批投資的人在他周圍,而且client service做的很好。(上過華爾街的都知道client service有多重要)


傳送門:FT 今年6月在Yale 畢業典禮前對張磊的專訪,裡面有一些他的成長、成功小故事

原文:

http://www.ft.com/cms/s/2/6f160a50-f5fe-11e3-a038-00144feabdc0.html#axzz38O2TIjwa

中文版: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7210?page=1


張磊河南人。在講觀點的時候從來都不兜圈子,經常說,「要搞就搞一場大的嘛!」,沒什麼架子。他對中國古典文化頗有研究,投資觀點也是如此,比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大意就是看準了好公司就下重注。據說當時他投資京東是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劉強東的模式,與之相反的輕資產模式倒是當時投資的主流,沒想到京東後面走出了自己的電商模式。


1. 張磊於上世紀70年代初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村莊,家境普通,但從七歲時就展露出經商的天分。當時張磊的家在京廣鐵路的火車站旁邊,放暑假時,張磊就在車站旁排上小椅子,把自己的連環畫書租給候車旅客以及散步者看。剛高考完的那個暑假,他擴大了自己的租書生意,大量購進此類雜誌後再轉手倒賣,後來又開始賣礦泉水、速食麵以及湖南臘腸。等大學開學到北京時,這位經驗豐富的「推銷員」已凈賺了800元人民幣,這在當時,已經足夠支付自己的學費了。

2. 張磊常提起他的駐馬店老鄉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後者是張磊的中學校友,張磊說:「儘管河南駐馬店是這麼一個小城市,卻出了一個很牛的師兄叫施一公,是我的中學校友。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步,知道要努力。」

3. 剛剛來到耶魯大學的張磊,新鮮勁兒還沒有過去,就因為囊中羞澀面臨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其實,當年他申請美國研究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美國的研究生院可以提供獎學金。「不幸的是,到了耶魯後,我才得知自己得到的只是一年期入學獎學金,」他說:「我急需找一份工作。」大大小小的面試後,似乎所有的門都對張磊關閉了,他終於在耶魯投資辦公室找到了一份實習。

4.進入耶魯投資辦公室讓他認識了他的恩師大衛·史文森。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不僅投資業績出色,而且為美國各大機構輸送了無數優秀的人才,被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奉為「教父級人物」。前摩根史丹利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巴頓·畢格斯說:「世界上只有兩位真正偉大的投資者,他們是史文森和巴菲特。」師從史文森,一直被外界看作張磊人生的轉折點,為他日後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5. 張磊在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的職業生涯起始於出色的基礎研究。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高管迪恩·高橋表示,這也是當年破格收他做實習生的原因。在耶魯投資辦公室實習時,張磊被派去木材行業做行業研究,幾周後回來,他交出了1英寸(2.54厘米)厚的報告。正是因此,他擁有了極為不凡的洞察力。

6. 高瓴並不是張磊的第一次創業嘗試。作為90年代的留學青年,張磊有著一腔回國創業熱血,還在耶魯上學的時候,他曾離開過一年回國創辦一個網路公司——中華創業網,小有成績後,張磊一時成了「網紅」。他的名字和他的中華創業網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還出現在《華爾街日報》《亞特蘭大時報》《韓國經濟日報》等世界十幾家主流媒體,國內報道的文章驚人的高達140多篇

7. 作為京東和騰訊的股東,張磊提出京東收購騰訊系電商時,京東和騰訊的團隊都非常反對,其中騰訊一方最為激烈。 但張磊卻始終沒有放棄這個想法。他告訴馬化騰,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賺錢,而是減少不該花的時間和精力,這句話讓馬化騰恍然大悟。張磊因此撮合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一筆併購案。2014年1月下旬,劉強東和騰訊總裁劉熾平見面並啟動合併案。應兩方要求,張磊在酒桌上便豪情指出:「第一,人生苦短,要搞就搞大的;第二,搞大了就要搞成永恆的;第三,永恆是不可能的,再牛也要不斷創新;第四,早死早超生,要麼自己去死,要麼自我毀滅再超生

【更多詳細細節,查看文章張磊:從寒門貴子到中國quot;巴菲特」】

總而言之,牛逼的人的路即使再怎麼艱辛,也是牛逼的~


好像是年初的時候吧,去參加了「未來論壇2016年年會」,當時是朋友給了張票票,我其實是去看曉明哥的:)結果去了才發現,哇塞~好多大咖,全球科學、經濟、教育、藝術、政治等各界精英及有識之士。張磊也去參加了,還發了言。

未來論壇最初由一批極具影響力的互聯網界、投資界、科學界、教育界領袖共同發起,旨在用科學系統化的方法,在傳播科學思想、人文精神的同時,推動啟蒙的浪潮,用科學的維度,理性的維度探索未來。

會議有個流程是圓桌論壇,張磊、楊元慶、徐小平參加了,還有一個科學家,發現張磊還挺幽默見解也比較獨到,還做了個主題發言,他說目前的中國發展到現在,不僅僅是簡單製造業的創新而是需要科學的支持、基礎科學的支持。他認為創新才剛剛開始,science is fun,science is cool。


知道張磊主要是京東這個案子,據說當時劉強東的融資需求只有7500萬美元,但是張磊告訴劉強東,這個生意要不讓我投3億美元,要不我一分錢都不投,因為這個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是看不出來核心競爭力的。正是這筆融資讓京東自建倉儲物流體系,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也給後面想要進入該領域的競爭對手製造了很高的壁壘。張磊獨到的眼光和精準的投資,說實話真挺讓人佩服的。我周圍很多做投資的朋友在提到跳槽或想要加入的投資公司時,都提到過高瓴,可見張磊的投資理念對他們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不做投資,我只負責客觀陳述:)


我對張總最開始的認識就是,他在人大建立了一個高禮研究院。我記得學姐說過,高禮研究院好像是2011年的時候才有,成立時間並不是很長,會不定期舉辦一些論壇活動之類的。我曾經參加過幾次,感覺都還不錯,學校也會做宣傳每次去的學生也挺多的。他們辦的活動有經驗分享,還有什麼人大耶魯暑期項目之類的,挺豐富的。舉辦論壇的時候會邀請一些行業大咖們來參加。前一陣我去的那次哈佛中國論壇,邀請的幾個現場嘉賓都是知名的創業者、投資人,他們自身經歷都很豐富,各種國際名校出身、各種大牛公司的工作經驗。論壇上嘉賓們分享的很多觀點以及對如今市場的一些分析我個人都覺得很受用,雖然沒見到張總真人,但是他也通過視頻和到場學生們做了互動,非常和藹可親,而且這種能和投資界大佬對話的機會對於我們這種在校大學生來說真的非常珍貴啊~


張磊是誰?

說起張磊,並不見得大家都熟悉,但是張磊所投資過的企業,卻早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包括聊天的微信,騎過的摩拜,打過車的滴滴,剁過手的京東,這些都跟張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胡潤榜單上,張磊以170億元的身家,位居財富榜第179名。不僅如此,他還是管理著規模達到300億美元的高瓴資本創始人。1972年出生在中國中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村莊,1989年以省狀元考進中國人民大學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申請到美國耶魯大學讀研究生。2005年回國創辦了高瓴資本。至今,高瓴資本的規模發展從最初的2000萬美元到如今的300億美元,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

作為一個巴菲特長期投資理念的堅定支持者,張磊主要投資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與初創公司。作為一個投資人,張磊一直帶領著高瓴資本將錢主要投在長期項目上,至今張磊投資過眾多知名企業包括:去哪兒、藍月亮、Airbnb、蔚來汽車、愛奇藝、百麗國際等等。

張磊的第一筆投資就是把資金一開始籌集到的大部分錢投給了騰訊,到今天,騰訊的股票漲了453倍。

除此之外,張磊還是京東的首批投資者。當時京東連續虧損,張磊投資給京東時有不少人認為張磊「人傻錢多」,正是因為他的長期投資理念,才造就了如今京東的絕對領袖地位。

除此之外,去哪兒和攜程的合併,投資滴滴,都是張磊和他創辦的高瓴資本的長期持有計劃。

在之前美國的工作經歷和史文森的投資理念的基礎上,張磊將中國經濟和市場情況相結合,大力投資創新型科技企業,投資方向逐漸從互聯網向新能源、人工智慧等領域轉化。

除了投資了百度、騰訊、京東、京東、滴滴和去哪兒,張磊在人工智慧剛興起的時候成為蔚來汽車的創始投資人,打造出新的產業鏈。另一方面,張磊還帶領著高瓴資本幫助傳統企業創新轉型,以57.6%的股份收購百麗國際,意向打造出C2M模式企業。

「對我們來講最好的投資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資,如果你能找一個好的公司,能夠跟著他投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其實你有更多的複合收益,遠遠高於投資一家公司退出之後趕緊再找下一個。」

在之前的訪談中,張磊一直強調自己是個思考問題比較徹底全面的人。正是性格的原因,創業之前,張磊先到基金工作,再到別的機構,提前計劃創業的事情,2005年成立了高瓴資本,到今天,高瓴資本管理著超300億美元,涵蓋了整個產業鏈。

下面是SexyVC對高瓴資本過往的投資案例進行了總結。

高瓴資本共投資過81個項目,累計投資至少134億元人民幣。可以看出消費類、移動互聯網和醫療是高瓴資本的三個重要投資方向,其中消費領域占高瓴資本投資案例總比的35%。由於張磊是巴菲特長期投資理念的堅定支持者,因為高瓴資本在投資項目時重點關注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所投項目以後期項目為主。

SexyVC從張磊先生過去的演講中,整理出來多條他多年的創業投資心得,希望可以對創業的你有所啟發。

1.我的第一個投資哲學:」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在中國大家都在搶項目,這當中有不少投資人早已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何重構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就是自己要先守正,當你做人、做事都正的時候,你才能抵抗誘惑,你才能有出奇的機會。

2.我的第二個投資哲學:「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目前在中國不是機會太少而是太多。在中國做投資,知道自己碗里能裝多少東西非常重要。你每天的功夫就是要把你的這一瓢做得更大更結實更深,而不是整天想著把所有東西都往裡面塞。

3.我的第三個投資哲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不用天天在外面講你做了多少個項目,產生了多高的回報。只有當你低調的時候才能專心致志地把自己的東西做好,好項目才會逐漸找到你。如果你在初期就非常高調,就很容易lose your mind,拿上帝的話說就是」欲先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4. 建議創業者以史為鑒,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戰略在創業中很受用。你沒必要還在A輪的時候就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有多牛,或者告訴外界未來要做成什麼樣。

5. 創業最危險的事情就是被錢驅動著走。要麼你很快就掙到了很多錢,但你不知道幹什麼;要麼你一直沒掙到錢很著急,你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一個牛人,不是因為他因為誰而出名,而是因為他做過什麼。

http://x.sexyvc.com/guide.ht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專訪,他比較喜歡運動,並藉此方法減輕壓力,連教育孩子都是多發展運動員的精神。感覺是位喜歡挑戰和充滿活力的投資人,喜歡滑雪和衝浪,滑雪還是跟他兒子學的,據他說也是為了能夠跟孩子之間多一點共同話題,後來發現還挺好玩,就越發喜歡上了這項運動。

這篇文章很多內容說的很詳細,大家可以看看:高瓴資本張磊:那些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說一個沒那麼不為人知的事情。

張磊2010年初給耶魯捐款8888888美元後,引起了一陣轟動和討論,當時應該是有兩個主流聲音,一個是譴責張磊只給耶魯捐款而不給中國的大學,尤其是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捐款;另一個是分析了張磊為什麼只給耶魯大學捐款而不給中國人民大學捐款,並且列舉了各種理由和說法。

同年10月15日,張磊向中國人民大學捐款1000萬人民幣,並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


據說:1.那是還錢 2. 可以避稅


他創辦了高禮研究院,推薦過很多學生


在我們ruc搞了個高禮研究院,要進去不容易啊


參考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0403/c03chinahedge/

張磊是個研究驅動的投資人,耶魯幫了他很大的忙,值得他捐錢


凡是成功人士,不為人知的大多是奮鬥與堅持。


推薦閱讀:

另類投資,現在有什麼好玩的?
現在換美元真的合算嗎?沒有比這篇說得更清楚的了

TAG:投資 | 張磊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 | 高瓴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