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各種流派應該發展「寸止規則」下的競賽嗎?

通過建立類似空手道的寸止規則,建立不同流派的各自的競賽。基本保證一定強度的對抗訓練,又能保證原有技術體系獲得保留。同時在到的一段時間的提升之後,在建立更多開放規則的競賽。


謝朋友們邀。

這其實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向,畢竟這個規則經過日本多年實踐,成熟可行,可以做下嘗試的。我個人覺得這種事情過度討論不如小規模實驗,所以贊成題主的提議,不論成敗都能得到經驗。

不過在嘗試甚至推行某個已有規則之前,我建議要先想清楚三個問題:

1、這個規則有什麼導向型。

2、這個規則有什麼操作尺度上的問題。

3、推廣該規則會有怎樣的影響。

針對第一個問題。

空手道的寸止是種算得分的規則,一旦得分就會分開回到起始位置再開始,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抓扯對手,沒有地戰,基本上以純擊打為主。這種一擊定分的方式對距離、時機的判斷要求很高,遠距離快速突入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因為連擊和控制相對較少,所以移動也以直線為主。這意味著該規則對這些能力有導向性,參與該規則的人都會在這些方面加以強化。

那麼中國武術的各位,你們本身的武術是否也強調這些能力呢?寸止規則最早是松濤館流在大力推行,這規則和他們的基本技術高度相關,你們的武術里也會有那麼多弓步出拳、快速上步擊打之類的練習嗎?如果本身沒有的話,這個規則就不怎麼適合。

第二個問題現在導致了寸止還分「競技寸止」和「武道寸止」,形成了規則實際操作上的割裂。

寸止表現為打頭部的時候輕貼一下而不是重拳打進去,那麼在什麼狀態下輕貼就很關鍵了。是手伸到極限、發力到強弩之末剛好碰到,還是還能把力道打透進去但是收手輕碰。能把力道打透的距離,大概比伸到極限近一寸,這一寸能打出去但停止住,這是武道寸止的概念。而競技寸止基本上碰到就可以判分。

競技寸止有它的優勢。按武道的要求來,那麼選手接觸時的姿勢、平衡、精神狀態等等要素都需要瞬間進行綜合判斷,不合要求的就算打中也不算分,這對裁判和選手的要求太高了,註定就無法大規模推廣。另一方面,這類規則因為需要能重擊但收住,實際中收不住的情況很常見,很多老師斷鼻樑斷牙齒的,於是比賽中往往花大量時間對峙調整距離角度架勢,觀賞性也就打了折扣,外行是很難喜歡上的。這些問題在競技寸止中得到解決,判罰標準簡單統一,便於快速培養運動員和裁判,推廣容易。相對於相對推崇裸拳的武道寸止,護具全面並且對擊打狀態沒有那麼嚴格要求的競技寸止安全性高節奏快,很多華麗的動作可以大膽使用,也容易吸引外人。

換到中國武術的實踐中來,你們是想盡量貼近實戰而曲高和寡,還是希望降低門檻雅俗共賞,這個尺度需要好好拿捏。

第三個問題和第一個是相關的,因為有導向性存在,全面推廣肯定會有對此不適應的派系。比如松濤館JKA(日本空手道協會),他們也沒能通過寸止規則統一空手道。

空手道不是一門統一武術,裡面也有許多流派。按地域分有日本空手和沖繩空手,按源流分首裏手系空手和那霸手系空手,每個分類就有許多流派。這些流派有的遠距離突進見長,那寸止規則很適合他們,那些偏向近距離黏控游斗的流派怎麼辦呢?還有其他技術特色的流派呢?想玩這個規則,可能意味著要引入許多外流派技法、弱化本流派特色,這對於傳承來說可能不是好現象。一旦寸止規則成了主流和主要判斷標準,詠春之類拳術要麼迅速變化,要麼就逐漸式微,其實都不是好事。

不僅對其他流派可能存在影響,適合寸止的流派自己也存在矛盾。規則規定得越清晰,比賽操作就更適宜,但相應的技術上的最優解也會很快被挖掘出來。假如說寸止里最好得分的技術是某幾個技術,這幾乎必然會導致有人專練得分技巧,其他的技巧可能會被弱化,對於傳承也是有不利影響的。

另一方面,有沒有考慮過對某項能力的過度推崇很可能導致一些尷尬。比如找了個距離感和突進能力很強的擊劍運動員,就學一下簡單的拳,結果吊打全場,能說他是空手道高手嗎?

這些問題可能小範圍內實踐還行,全面鋪開就可能會面臨。規則和武術本身是相互影響的,需要做怎樣的調整都是需要好好斟酌的。

總的來說,寸止這個規則雖然相對成熟,但也在根據傳承和發展方向不斷做著微調。比規則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背後的設計理念、運作過程中的修改原因等等,這些才是中國武術練習者們更應該去關注和借鑒的東西,照搬是不行的。

----------------------分割----------------------

有人說效率低的技術就該淘汰。技術的效率是需要看具體環境、狀態和人的,這種比賽里不好用的,換個環境可能大放異彩,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我還注意到,有些技術可能自己不擅長但出於傳承和保存的目的還是在繼續練,他的學生倒是用得順手。所以沒有經過全面的檢驗,並沒有誰就有資格輕易剔除什麼技法。

另外,傳承者和選手也是兩個概念。選手可以針對某個規則,只練習部分比賽技巧,不斷提高和磨練,由此獲得佳績。但傳承者的重點並不在比賽成績上,在可以一戰的基礎上,應該更看重他對於整個體系的理解是否全面有深度,這對於把握技術體系的傳承和發展方向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我覺得慫恿挑戰什麼掌門、組織頭目,就跟讓運動員挑戰教練一樣,專攻的術業不一致。而且,如果一定要教練自己比選手還能打,那隻能是老祖宗最厲害,練習者一代不如一代了,這不科學。

最後還有個不成熟的小建議,引入寸止的同時,也平行引入全接觸規則、防具規則吧。數量不多但風格不同的主流規則,大概可以避免評價體系單一,更能增加參與度吧。


╯▂╰還是來回答一下。D大邀了,我昨天也在群里講了,稍作補充。

大部分人還是不理解寸止,寸止不等於輕接觸,寸止不等於輕接觸,不等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不是收力的都可以叫寸止。

寸止是以直拳,各種足技,少數手技弧線擊打作為進攻手段的。你很少看到膝頂,肘擊幾乎沒有。

寸止也可以使用投技,但是兩個人摟抱糾纏會很快被叫停。

寸止訓練的是:

中距離突進的能力 先之先 先先之先

對距離的控制把握

防守反擊(詳情看松濤館自由一本)後之先

打迎擊,出會技 先之先

空手道組手實戰時機法則 - 知乎專欄

歡迎我的同行們補充訓練目的。

了解了它是練什麼,你才能決定要不要去練習。你都沒搞清楚寸止是啥,你在答什麼題搞什麼飛機?

搞寸止,必定是要犧牲很多技術的。空手道也是如此。

至於問我傳統武術搞寸止好不好?我回答不了,我只能給有這個想法的傳統朋友們普及一下寸止是什麼。畢竟我是不懂傳統武術的。


謝邀。這兩天我還真想過這種問題,還真有個比較讓我也比較吃驚的想法。

規則限定後,競技式寸止,會模糊選手的存在,更多的將技術進行對比,這種情況下,不適合規則的技術會很快被放棄。

說不清這樣做對一門武術的傳承是好是壞,但對於技術的革新,至少是某一規則下的技術革新,會帶來發展。

至於傳武,發展中出現了很多的曾經好用現在不好用,或者純粹臆想出來的技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嘗試發展寸止規則會給這些身體素質,實戰經驗都不如職業選手的傳武人一個檢驗技術的機會。


次日更新:我所追求的寸止制定不是把jka搬過來就用,只是相對於既有的"比分數的"和"比局勢追求ko的",寸止這種會大量的拼控制,然後追求完美攻擊的「突然死亡」路數一定程度會適合帶著傳統帽子的武術。 mma固然好,但mma就註定著趨同化,對於傳統東西,在相對保守的情況下發展、保護是有必要的。

正文▼

我喜歡這個問題!這就不假惺惺的等人邀了!

這個問題我真的真的很仔細的思考過。許多年前,在我練傳武練得最入迷的時候,曾經特喜歡看寸止比賽,牆裡牆外看了超多的jka和kugb的比賽視頻。在我看來,日本發展自己的傳統武術的模式是極其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的。

首先說,我是很認可中國引入並適當改良寸止對抗體系的,但肯定得改。格鬥體系選用對抗規則主要看兩點,一是這麼訓練能否練出實戰能力;二是這麼練能否保持技術特色。這點上看jka式寸止是合適的。

一、中國古人比武本來用的就是類寸止規則的,不然發展不出這麼繁複的技法,寸止肯定不如mma有益於提升對抗水平,但是絕對能更好的呈現技術。

二、門檻低。對於渣渣練武人來說,正兒八經的軟墊子、護具、拳套挺難配齊,再深一步說即便現代格鬥者也只有在拳館的時候才能有比較完備的設備。而傳武門內,很大一部分的傳授是在聊拳這個狀態下完成的。傳武真的挺需要一個隨時隨地可以就倆人玩兒起來的規則的。

單從發展上說,我看來最適合傳武發展的還是老散打規則、其次類寸止、再次mma,其它都有點遠。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年內八卦掌可能會有史上第一次誰都不雇散打運動員的秉承著菜雞互啄理念的門內對抗賽了。愛之深恨之切,我是真希望傳統武術可以稍微再好一點,一點就成


想在一個寸止規則下統一武術是不可能的。

中國傳統武術流派眾多,只不過他們遇敵之後的對戰策略不同,於是形成了流派,但並不是每個流派都適用於寸止規則。有專精手法的各類南拳詠春、南螳螂等,有專精腿法的譚腿戳腳,有專精摔法的中國跤,也有在擒拿上下了功夫的燕青、地躺拳和部分太極拳。還有就是在奇門發力下了功夫的內家拳,還有啥都不差的少林拳。

流派就是一種對戰策略,這種策略包括並不僅限於:貼身摔跤與擒拿、近身密集手法壓迫、中距離完整發力重擊、遠距離腿法踢打遊走等。

我接觸過許多傳統武術,其中練習時間最長的是詠春,然後見識過形意拳、太極拳、燕青擒拿、八極拳。同時我也練習過巴西柔術和拳擊。中國傳統武術相比現代格鬥術,會用很多別具一格的技巧來限制對手對自己發起的進攻,但本身缺乏進攻性。也就是說,一般的傳武練習者無論用前文中的任何策略,都沒有在優勢情況下快速擊潰對手的能力。以前聽師兄講,他很欣賞中國武術這種「制人而不傷人」的哲學,而這種武術哲學無形當中令傳武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盲目自信,認為自己憑藉這些招式就能令對手心服口服,實在不服就一擊必殺。但是傳武練習者大多不具備 一擊必殺的能力呀朋友!空手道寸止規則的前提是他們對快速重擊訓練的重視。

如果傳武真的要用寸止規則,除了許多拳種不適應外,傳統武術的進攻性的培養還會繼續缺失。如果一拳一腳沒有真的打在身上,人就沒法知道這一拳一腳的威脅究竟有多大。

如果是我,就希望能出現穿著中國跤衣、戴著分指手套的MMA規則下的傳統武術比賽。這樣既能發揮摔跤技法,也可以根據摔跤手的抓把進行擒拿。而不擅長摔跤的選手可以在防摔之後保持站立擊打,又因為跤衣給了纏鬥更多的可能。當然了,在世界傳統武術範圍內都有著地面技術的缺失,具體規則該怎麼定,還得走一步看一步。

有位朋友說年內會有八卦陣門內菜雞互啄賽,我很期待。

哪一個鑽石王者段位的人不是從青銅段位通過菜雞互啄歷練起來的呢?給傳武一點時間,萬一有救呢。


我不知道傳統武術該咋辦,但是我想說說「寸止」到底是啥?所以,來來來,我們看看wkf(世界空手道聯盟)的規則~

在看規則之前呢,我想說明一件事:寸止和寸止也是不一樣的,你看日本以前的比賽再看現在的再看歐美的。個人認為總的來說,在兇殘指數上:以前的比現在的兇殘,傳統的比競技的兇殘。

甚至我們平時練習的目標打擊點是「打入一寸」,不詳細的區分也能管他叫「寸止」,畢竟即便是wkf比賽,打中段也沒必要太強行收手~因為軀幹不會像頭一樣打重了就偏移。何況現在的護甲頭盔越做越好越來越普及,哪天放開了打也不是不可能……抱歉扯遠了……

而wkf規則代表了最新的競技規則,所以……應該是最接近不了解空手的大多數朋友們心中的「點到為止」或者「碰到就行」甚至「沒碰到也行」的所謂「寸止規則」。

但是哪怕是wkf的規則,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讓我們看看中空協官網上的15年版本

一個動作想要得分,技術上要滿足以上六條。

對這六條又分別有詳細甚至嚴苛的要求。

空手道人對於寸止的理想,是在正確的姿態下,全神貫注,擯棄惡念,把握住最合適時機和距離,做出兼具速度與力量的一擊!打完了還得有殘心!還不能傷害對手!

而在這麼嚴格的要求下,即使是熟練者參加比賽,如果抱著「接觸到就行」的想法,也是不可能做出有效的技術的。

空手道的寸止有它的獨到之處,也有弊端。我能力有限展開不了,只想請大家不要過於簡單地理解它,osu。


個人認為不要實行寸止,直接上mma規則是沒有問題的。現在護具很到位,也很便宜,淘寶弄一套也就兩三百元。打起來只要旁邊有人看護著問題不大。

關鍵是要多大,技術怎麼用都是打出來的,一上來學習別人的技術也沒問題,只要自己的東西不要丟,慢慢總能找到訣竅。 其實傳武根傳武打還是挺好看的,有次根詠春打的時候接對面的攤打,格擋的時候順著對方的力莫名其妙就做出了一個白鶴亮翅,正好吧對手的空門打開,順腳一腳踢出去。 以前從來沒想過這個動作可以這麼用。 包括現在再虎賁練兵擊,才知道太極劍裡面很多我沒覺得是進攻或防禦的動作居然都是可以用的,比如把劍抱在懷裡的的懷風抱月,居然可以用滑刃偏斜雙手劍的重擊,而且直接反刺對手喉嚨,你不去用,不去真的接這個力,能想到一個往後收的動作居然可以做到攻防一體么?


南派可以搞個無限制黐橋/靠肢比賽,絕對提高實力。據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福建省搞過一兩次,後來練拳的少了就沒辦下去。

順便吐槽一下現在某些詠春軟綿綿的黐手比賽……橋手無力不經一搭,馬步輕浮不經一刮,滿口「用意不用力」。不到層次就胡吹,能練好才稀奇呢′_&>`。


寸止不是很多中國空手道愛好者想像的留力不留手,恰恰是留手不留力。

你再往前一寸,就bong!了。

代表對身體的高度控制能力。就不是初學者該玩的。

所以和技術風格也有關。松濤館這種打追突打「切返」為技術特點的,可以搞。本質類似於擊劍。

剛柔流怎麼寸止?

或者,拳擊怎麼寸止?


我覺得你這種問題不應該作為問題,應該寫一篇文章。這種想法其實是非常好的,而且重點是能保留很多好的技術,也能剔除那些假大師。

而且寸止規則比推手或黐手來的實戰,以前很多閉門講手就是類似寸止的打法。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個比賽更多的需要技術和速度,而不是力量。

不過其實我還是希望更多的傳武習者能上MMA。


我不理解練寸止技術的意義何在,個人覺得也許護具可以更簡單有效的保護搏擊運動員。

同一種武術的比賽自然可以有,傳武還有不同門派間交流、換拳的好傳統,所以我覺得跨武術種類的交流賽效果可能會更好。

感謝邀請。


我本不想沾染傳統武術這個大糞坑的邊兒,但是好幾位朋友邀請我回答。我覺得我再不出來顯得有點裝了。

傳統武術這幾年少折騰了么?武林大會打得一塌糊塗。不打頭變成了中國版推胸極真。像八極拳還好,像通背拳這種全部動作都是打臉的,你不讓往臉上打,對著肩膀開個大披山?還是對著胸部來個穿掌?

首先要明白一點,想要打出武術、空手特色手上功夫就必須解放雙手戴分指手套,戴上拳擊手套,手個個都像多拉A夢機器貓似得,只能打直擺勾。

手套定了,那能不能直接往臉上打呢?這要看未來武術怎麼走,如果職業武術比賽,聯賽,倒是未嘗不可,但是業餘比賽,就可以戴頭盔,甚至面罩頭盔。日本有個中國武術散手協會,每年舉辦比賽穿著可以撕扯的衣服,戴分之手套和面罩頭盔。打得很激烈,也很好看


首先,寸止和體育摸摸拳不是一個東西。不要搞混。不然中達也口裡的假牙都怎麼來的?

其次,mma擂台這種更加開放的擂台上,寸止系表現出來空手道的技法和特色比全接觸空手更加優秀。

gsp極真空手出身,你看到多少極真空手道技法了?三日月蹴?月亮蹴?下段腫落?

反而寸止系優秀的突進能力體現的極好,代表人物龍太和神奇小子。

全接觸空手在踢拳規則下表現比寸止系好,但mma規則就不如了。

最後,希望大家搞明白寸止系的意義之前,慎言。

還有說空手道在淘汰寸止規則的,看來全球近兩千萬松濤館空手道的訓練者都被淘汰了?

哦,對了,松濤館的發展規模比極真會還要大。


寸止已經被逐漸淘汰了,在空手道內部也是如此。當年極真空手道還有「打頭不用力」的規則,後來發現不太行得通,乾脆就是不要用手打頭好了。

當然現在空手道也還有寸止,是當作類似套路比賽的,考驗個人對身體的控制能力。

目前,所謂點到為止,已經不能作為對抗競技存在了。現代武術競技要不然是演武套路,要不然就是接觸對抗,各司其職。因為靠著「武德」支撐的規則,就如同道德引領的法律,很容易產生不公平和不必要的混亂。

要體現各個門派的特點不如去看套路比賽,套路比賽也有對練套路。武術≠格鬥。套路也是武術的重要一部分,這是我們一直忽視的,套路比賽都沒人關注。

如果是格鬥項目,像跆拳道規則柔道規則之類對於中國功夫個人認為不太現實,中國武術各個門派差距實在太大了。


不看好寸止規則。這個規則在日本空手界也是爭議頗多的。

我覺得還是先分門派,各個門派自己內部比賽,先打出門派特色,規則保證技術特色,比賽促進技術發展,然後再跨門派融合規則。這樣發展。

關於規則,還有地方要提醒參與討論的朋友,場地大小,地面材質和硬度,場地形狀,乃至出界規則等等,都會對技術產生很大影響。也必須認真考慮。

這不是說看看禁止使用什麼,不禁止使用什麼就完事了。

如果細說還要考慮服裝問題,例如短褲還是長褲,上身裸露還是穿衣服,手套是否分指,分指手套有好幾種,用哪種,是否要自己改進?穿不穿鞋等等都要認真考慮,這都會影響技術發揮,考慮長遠了,還會影響以後得宣傳推廣等等。


謝邀

空手道我不懂啊,寸止怎麼玩的我也不懂啊,但我個人覺得加強護具進行對抗或許更合適些,關鍵就是說一千道一萬,規則怎麼定都可以慢慢去摸索,去改進。但是現在的現狀就是根本沒有人認真的去做傳武的對抗賽事。講真,大家在這討論出個花出來也沒卵用,沒人去認真的搞這個事。甚至在傳武練習者裡面不講究對抗的也多了去了,我還在網上某群里見過有練傳武的在那說講究怎麼對抗的都是武夫,不屑於與他們為伍。我也就笑了,就問這話敢當面跟我說不?

我覺得傳統武術實戰規則怎麼走都可以去商量去嘗試,甚至多種規則並行的情況都可以有。我主要打傳統武術的器械對抗,兵器對抗在傳統武術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本各門各派的傳統武術都有器械的套路,而且大多不止一種器械。大多至少有一長一短兩種兵器,以應對不同情況。可以說器械對抗的比重在傳統武術中並不比徒手小,甚至比重更大一些。現在冷兵器對抗的規則現在已經比較完善,護具什麼的都有現成的。也有多種規則,有軟質擬真武器,硬質擬真武器,金屬擬真武器,護具還分模擬無甲對抗的規則和穿重甲對抗的規則。可以說從規則到武器到護具已經有完整體系了。但是又如何?現在國內並沒有專門的兵擊對抗的賽事。我國曾經和散打同時搞出來過短兵對抗的比賽,但是最終無疾而終。

所以其實我本人對傳統武術對抗是抱悲觀態度的,如果說不同門派的技法不同規則不好制定也就罷了,同門之間怎麼對抗規則不難制定吧?但是有人搞這個東西么?我覺得規則並不是限制傳統武術對抗的的主要原因。沒人真的去搞這個事才是最大的原因。

------------------------------------------前排廣告位-----------------------------------------------

合作媒體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