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龍珠(丹珠?)是適合普洱茶的形狀/工藝嗎?

其實從07年接觸金針白蓮開始算起,都喝了十年的普洱了,大廠的茶基本都喝過吧,10年開始有點迷古樹茶,不過因為銀子和見識都很有限,所以至今還是很白,9.9包郵的冰島古樹都買過,也曾在淘寶某店買過中茶水藍印,掰開裡面是土。。。可見有多白了。唯一的優點是依然很愛喝茶,依然很愛喝普洱,很想學習,碰到不好喝的茶,不會自己麻醉自己。最近試了很多大牌子的柑普,又順藤摸瓜看到了某店古樹純料的龍珠,很好奇:加工成這個形狀的普洱茶還能算是傳統工藝的普洱嗎?為什麼用在「古樹純料」上,有什麼特殊的優勢嗎?不用棉紙用錫箔包裹,有股金屬的味道,真的好嗎?一陣風一陣風地喝著不斷變幻的普洱,真是越來越迷茫了。


1、柑普閣下都能接受,龍珠這種形制有何不可接受?

順著柑普的藤摸到龍珠的瓜~~~~~~o(╯□╰)o

2、不算。

但是,不考慮品質問題,茶品品質與其形制和工藝是否符合所謂的某個「傳統」沒有任何關係。

比如「針與蓮」的初始組合是「白針金蓮」。

比如所謂「中茶水藍印」也會標榜自己是「傳統工藝」、「古法」。

然後呢?

3、如龍珠這種小且固定的形制,僅僅能提供的優勢只有便攜。其它可參考烏龍茶的小包裝,以及小罐茶之流。

既無法提供更加靈活的沖泡重量選擇,也因為緊壓程度註定只能成為快消品,沒有陳化預期。

便攜是很合理的訴求,只要你能接受它所必然連帶的負面影響。

4、這麼濃金屬味的錫箔,不多見。

我見過綿紙包裝的龍珠,也見過合格的食品包裝用錫箔包裝的龍珠。

就這樣。

5、相較於普洱茶「一陣風一陣風地喝著不斷變幻」,您這一路走來一如既往的對九塊九、新中茶、柑普之類的感恩讚歎與水準的原地踏步才令我迷茫。


個人來說對龍珠還挺有好感的,去年收的一批茶有讓工人搓一些龍珠,做了兩種規格,一種是大約7克的棉紙包的,手機上暫時沒圖,一種是大概3克的散裝的,這樣的:

就個人的使用經驗幫你分析一下吧。

小龍珠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便攜性上,找個小盒子裝了往包里一塞,帶出去真的不要太方便。但是使用情況基本上也就是帶出去喝,在家一般還是撬茶餅。然後再就是不用撬茶葉條索會比較完整一些,這種小克數的偶爾也能直接丟保溫杯泡不會太濃。

缺點的話大概是不利於後期轉換的,因為跟相對餅茶來說跟空氣接觸面積太大了,所以一般龍珠的定位都是新茶做好了就直接喝掉了,存還是壓餅存。作為新茶來喝的話基本上沒什麼影響。再一個就是因為是手工搓的,圖也能看得出來,大小克數不一,7g棉紙包的那種也有這個問題,並不是每顆都是標準的7克。但是平時自己喝茶的話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掌控一下沖泡手法就行了。

至於題主說的,錫紙包的有金屬味…那就是那個商家的問題了,如果看中了龍珠的便攜性要麼買散裝的自己配塑封袋要麼還是買棉紙包的吧。

至於龍珠算不算傳統工藝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問題不大。做成什麼形狀是精加工的過程,對茶葉品質影響不大,只要前期毛茶的原料工藝沒問題,且你對這款茶的定位就是便攜的口糧茶,那麼做成龍珠就是沒問題的。

古樹純料這個問題…嗯…你真的信它是嗎?

最後建議題主如果在網上沒有信得過的店的話還是別在淘寶上買茶了…不如去實體店坐下來喝一喝挑一款自己覺得好喝且價格合適的茶。


希望題主講的龍珠不是某獃子家的。另外,古樹純料這個東西,大廠都不一定是正兒八經純料。尤其提名中茶,是 真 的 撈(low)。真正的古樹純料在價格上也絕對不會友好。朋友曾經親自從嫚娥村買了古樹提回來一大袋,還有一袋野茶,說實話,古樹料的味道和網上買來的餅有不小差別,但是。。。野茶我喝了頭暈。我懷疑有毒

(?-? )。

綜上,想喝正兒八經純料,最靠譜的是當地認識人,而且親自去買,注意別買野茶。。。其次就是買正兒八經大廠。別嫌貴。


推薦閱讀:

誰能具體的解釋一下「班章為王,易武為後」?
生態茶是不是包括一部分台地茶,一部分台地茶是不是又屬於荒地茶,如何區分荒地茶跟台地茶。?
請問這餅普洱生茶如何呢?
這個茶值錢嗎?不小心打開了 應該是很多年前的吧
你最喜歡喝的普洱茶是哪一款?

TAG: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