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旨談情——隱之書

花了大概一個月時間,陸陸續續的看完了這本大部頭作品,那這次換一個評價模型,來試著對這本書進行評價

這本書講什麼?

落魄研究生羅蘭在一本舊書中發現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艾許的原筆書信,信中艾許對一個叫蘭蒙特的女子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果這個發現被證實,將會是研究艾許領域的一個大發現。

羅蘭找到了研究蘭蒙特的莫德,兩個人一起發現了艾許和蘭蒙特交流的書信,並一起重遊了當年艾許和蘭蒙特的旅遊地。證實了當年艾許的確和蘭蒙特有過一段感情。

那遵循這樣的故事結構,我們可以考察以下幾個地方

歷史的探軼

我也承認,我一開始也是被這樣的開頭所吸引,到底可以解開歷史的什麼未解謎題呢?是不是和「時間的女兒」類似的作品呢,這是我讀這本書的原動力

這本書主體是圍繞維多利亞的詩人艾許來展開的,用中國的例子來說,大致就是突然發現什麼作品裡面有魯迅寫的一個小紙條,寫給另外一個人的,比如就是蕭紅好了。作者帶領讀者探尋他們兩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再用大家更加熟悉的例子,故事的結構類似於《達芬奇密碼》,屬於文化/歷史推理這類的作品。

但是,隨著故事的展開,有這麼幾個問題:

1.推理的過程過於簡單,順著一個線頭(羅蘭發現艾許信件),就找到了後來所有的東西。並沒有一個大家沒有想到的跳躍思維過程。故事的推進僅僅是因為大家都沒有發現最初的那一個線頭

2.推理的展開性不夠

故事的最後,雖然有了一個結果,但這個結果到底揭示了哪段重要的歷史(與之對應的心路),或者引起了何種巨大的反響,卻沒有得到體現

3.沒有大衝突

在追求真相的展開中,作者設置了這麼幾個矛盾對立,莫德-羅蘭-瓦爾的感情衝突,布列克艾德、克拉波爾和莫德-羅蘭組的對於艾許研究領域的競爭,還有羅蘭本身的loser定位等

但所有上面的矛盾點,作者都無意去加以描寫,整個故事仍然呈現出平穩的線性發展,總體在劇情戲劇衝突上面沒有太大的亮點

維多利亞文化

我後來去查證了一下,並沒有艾許和蘭蒙特這兩個真實的人物,是作者基於維多利亞的文化氣氛虛構的兩個人物。為了顯示維多利亞時代的味道,作者模仿那個時候的文學特色,編寫了大量的詩句,散文,力求構建出真實的艾許和蘭蒙特

但是對於我們中國的讀者來說,會產生兩個問題

1.對於維多利亞時代的不了解,沒有辦法很好的了解作者為構建虛擬人物花費的筆墨。無法引起共鳴

2.沒有真實的人物背景,原型也沒有,中國讀者就算想去展開「尋根」這類的拓展,也無法下手

男女之情

在故事中,作者設置了兩對作為對照和銜接的男女

一對就是故事的主線詩人艾許和蘭蒙特,另一對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羅蘭和莫德

作者通過他們,試圖描寫出關於男和女,性與愛之間的衝突和聯繫

我本來對於作者並不是非常了解,看完後,我本能的覺得,作者應該是女性。

因為對於她所描寫的感情部分,都並沒有出現邏輯上的必然聯繫,更強調精神上面的共鳴感受。坦白說,我作為男性並不是非常理解故事中感情的升華點,轉折點

好的,我們回到評價模型本身

模型先強調了本書作為一個文化推理故事,應當考察推理方面,文化方面,以及人物設置

卻發現具有較大問題

推理方法作者著墨不多,顯然沒有把這個當做重點

文化方面可圈可點,雖然我不太懂,但是大概應該可以視作以假亂真,無奈中國讀者天生隔了一層

那回過頭,理應覺得模型本身的基點可能不是非常正確

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強調歷史文化推理樂趣的書籍,而是強調人物感情,並加重歷史環境的厚重感,用作者自身的感悟去試圖描繪出男女之間情感是何物的書籍

這個評價模型的意義不在於堅守一個初始印象的基點,而是提供一個角度切入,幫助理解書中的內容

總結:

作為男性,我並不能get到作者表達的東西,但仍然覺得作者的確試圖在表達什麼?我作為工科生,IT狗,並無法建立出幫助我理解的模型體系

如果熟悉英國文學,又具有感性思維是女性,應該會喜歡這本書


推薦閱讀:

嘿,你好!
有沒有描述男生送女生回家的文字?
麗美情書系列之九(捂臉)
愛人,請贈我一支槍

TAG:文学 | 维多利亚时代 | 情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