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 | 令人驚嘆的中國半導體投資浪潮

文 | 君臨團隊(公眾號:junlin_1980)

君臨按】

本文的部分觀點和數據來自中投證券的研報《半導體行業:投融資熱潮迭起,全產業鏈進入黃金機遇期》。感謝中投證券孫遠峰團隊的研究成果。

【正文】

中國的產業轉型有低谷,有波峰。低谷是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的行業,波峰是大飛機半導體等產能不足的行業。是的,產能不足,以至於需要大規模的從海外進口,這就給本土投資者提供了一桌饕餮盛宴。

市場有多大呢?

先普及一個概念,半導體可以分為四類產品,分別是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分立器件和感測器。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集成電路,佔半導體市場的81%,佔了絕對主導地位。所以很多人將集成電路和半導體混為一談。

2015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所花掉的錢高達2307億美金,是第一大宗的進口商品。而據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的估算,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增速是全球平均的3倍,在10年之後,將進一步達到全球的45%

這麼龐大與重要的市場,目前95%以上的產品供給都來自外資,這是中國政府不能容忍的,為了能奪回這個戰略命脈行業的控制權,一場由國家主導的投資浪潮就此掀開帷幕。

這場浪潮的起點,是2014年6月發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緊接著是一年後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被放在了第一的位置。

有了軍令狀,就得有雷霆動作,我國政府一旦重視起來,魄力之大通常超乎你的想像。具體來說,就是三個方面:

1、頂層設計:國務院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2、中間支點:2014年成立國家IC大基金等機構,提供投資、財稅、信貸、上市等全方位便利;

3、底層運作:整合有潛質的人才和企業,統一行動。

先從大基金說起。

大基金由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中國移動等15家企業投資,法人代表是工信部財政司司長。首期募資1387億元,至2015年底已經花出去了426億元,其中晶元製造業投資佔45%,晶元設計投資佔38%,其餘為封測和裝備投資。二期基金即將開始募集。

他是這場投資浪潮的關鍵推手。

那麼,這些錢花的有什麼講究嗎?當然是有的,半導體產業可以大致劃分成高端、中端低端三個層面:

高端就是上游的IP開發、設備製造、材料三個部分,這是利潤率最高,也是技術門檻最高的部分,但整體市場規模並不算大。就像豪車奢侈品,利潤率雖然驚人,但是從投資的角度未必有利可圖。

中端包括晶元設計和晶元製造,這是規模最大、利潤最可觀的部分,締造了英特爾、高通、台積電、三星等一批市值千億的巨頭,以及無數的百億美元企業。只有奪下這個山頭,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才算達成。

低端主要是封裝測試和其他的模擬電路、感測器、分立器件等分支行業。這些行業或者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進入比較容易,或者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投資吸引力不大。

最早的投資正是從最底層的封測行業開始的。

大基金看中的三個種子選手分別是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尤其是長電科技,可謂是前鋒部隊。2015年1月,長電科技以7.8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的封測企業新加坡星科金朋,大基金在背後居功至偉。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星科金朋2013年末總資產144億元,而長電科技只有75億元,相當於後者的兩倍。而後者的收購款大約是48億元,並且是全現金交易。這是典型的「蛇吞象」,以長電科技的實力根本無法吃下。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大基金送上了1.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送上了1.4億美元的貸款,還拉來了中芯國際的1億美元投資,甚至幫助他與新加坡淡馬錫牽線搭橋打通政治線。最後,長電科技只花了2.6億美元,佔總交易額三分之一的錢,就順利的吃下了星科金朋。

這一戰,將長電科技從全球第六的封測行業排名,一下子推進到了前三,可謂是改變全球封測行業格局的重要一役。

頭炮打響,緊接著就是進入更上游的晶圓製造和存儲器領域了。

目前這一塊,可謂群雄爭霸、狼煙四起,美資的英特爾,韓資的三星SK海力士,台資的台積電聯電都已經紛紛建廠。從2014年至今,投資金額已超過2000億人民幣

而本土資本,也開始了悄悄的集結,其中最矚目的,是半導體四大集團軍。

紅一方面軍,名為清華紫光

紫光是什麼來頭呢?眾說紛紜,我們也不去猜。從明面上就可以看出,大基金的發起單位里就有他,四處收購花錢最多的也是他。

舉幾個例子:

2013年7月,紫光收購展訊通信,花掉17.8億美元;

2014年1月,收購銳迪科,花掉9.1億美元;

2015年9月,收購西安華芯;

2015年11月,收購同方國芯,後者市值為31億美元。兩年時間,就將國內最好的獨立晶元設計公司全部收入了囊中。

2015年5月,紫光收購惠普旗下新華三通信51%股權,花掉25億美元;

12月投入20億美元成為台灣兩家封測廠矽品和南茂科技的股東……他的最新一步,則是花40億元在廈門造一座集成電路產業園。

累計下來,兩年里花掉的錢已經過百億美金了,錢,對於紫光來說,似乎不是夠不夠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儘快把他花掉的問題。簡單來說,紫光所承擔的角色,就是集成電路領域的京東方,甚至是京東方的升級加強版,目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撐起本土的半導體產業。

紅二方面軍,名為武漢新芯

事實上,除了國家大基金,還有一些地方小基金,比如上海小基金,就有600億元的規模,廈門小基金有500億元的規模,北京和武漢小基金,則有300億元的規模。

而武漢新芯項目,則得到了武漢的全力扶持,氣魄之大,同樣不遑多讓。這個項目是有一些歷史積澱的,早在2006年就已經成立了。不過由於技術、人才、資金各方面的限制,一直在虧損中苦苦掙扎。直到今年,政策的春風吹來,武漢新芯忽然發現自己竟然站在了風口之上,一下子就獲得了地方政府240億美元的投資。

如果要拍一部「微微一笑很傾城」,武漢新芯必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目前,該廠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存儲晶元生產能力的FAB廠,代表性產品包括45納米和65納米快閃記憶體。而另一個通過美國飛索半導體獲得的3D-NAND技術,更是成為其他地方軍艷羨的對象。

什麼是3D-NAND技術呢?簡單來說,現在的快閃記憶體都是平面技術,由於技術上已經逼近物理極限,想要進一步提升容量,就只能往3D立體的方向去發展了。在這方面最領先的是三星,人家已經玩到48層了,明年就將實現64層,而另外兩個玩家東芝和英特爾同樣在這個領域有著不菲的投入。

回過頭來再看我們的武漢新芯,實際上通過二道販子飛索獲得的只是9層3D NAND技術,離三星整整落後了三代。但不管如何,這畢竟是中國的獨苗,在中國半導體產業追趕先進的競賽中,他必將獲得如洪水一般泛濫的資金關照。

紅三方面軍,名為福建晉華

福建是本屆政府的龍脈寶地,投資大手筆當然少不了。本項目一期投資370億元,落戶晉江。小小晉江當然是沒有那麼大氣魄的,背後其實也是大基金在籌劃。6月底,大基金聯合福建、泉州、晉江三級政府一起搞了個小基金,規模為500億,自然就是為晉華保駕護航的。

另一方面,晉華也和台灣聯電搭上了關係。據悉,聯電將接受晉華委託開發DRAM相關製程技術,由晉華提供資金,技術成果雙方共享。為此,聯電已抽調了超過百人的技術團隊來配合。

紅四方面軍,即將落戶合肥

合肥作為中部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可謂吸足了眼球。先是海爾、格力、美的先後落戶,接著成為京東方最大的平板液晶生產基地,2015年還吸引來了台灣力晶的一座12寸晶圓廠

在去年那座晶圓廠的奠基儀式上,大基金總經理就曾經公開表示:合肥要有打造「中國IC之都」的信心和決心!合肥到底何德何能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一來是中科大的教育資源優勢,二來就跟福建一樣,背景深厚

最新信息顯示,美國恩智浦半導體已經將其旗下的兩塊業務分別以18億美元和27.5億美元出售給一家中國國有投資公司,其股權將被注入一家合肥國資委屬下的上市公司,而相關的生產基地也將落戶合肥。傳聞尚未被證實,但是機會很大。

四大集團軍各顯神通,這倒讓目光如炬的高層有點擔心了。

4月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談到,「我們同國際先進水平在核心技術上差距懸殊,一個很突出的原因,是我們的骨幹企業沒有像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那樣形成協同效應。

三個月後,紅一方面軍吃下了紅二方面軍,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宣告成立,項目總投資1600億元。紫光董事長趙偉國任長江存儲董事長,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也是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任副董事長,武漢新芯CEO楊士寧任總經理。

這裡面,楊士寧是什麼來頭呢?從簡歷上看,其曾經先後任職英特爾、新加坡特許半導體、中芯國際,乾的大多是CTO的活,有著豐富的技術研發和管理經驗。此次操盤長江存儲,團隊大多是從中芯國際跟來的,如今積聚了大基金、紫光、武漢新芯的洪荒之力,成敗在此一舉了。

長江存儲的新產能和工廠將在2018年釋放,到時全球將有至少20座新建晶圓廠同時落成,其中10座將會位於中國。那時候,將會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最艱難的日子,就看誰能夠熬得住天文數字般的虧損,並且在技術的合縱連橫中奔跑勝出。

這註定是一場慘烈的生死之戰,而為了這一戰的「只許勝,不許敗」,中國政府壓下的賭注已經超過了1500億美元。【更多原創分析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這家看似普通的日本鄉村公司,卻掌握著iPhone用OLED屏的關鍵技術

TAG:半导体产业 | 中国经济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