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歐洲的這些不同,你注意到了嗎?

美國與歐洲的這些不同,

你注意到了嗎?

文|韻

長期以來,歐洲人的價值觀與美國有許多不同,歐洲的媒體常有醜陋美國人的題目。

涉及到文化,歐洲人對美國的看法是複雜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厭惡的。比如歐洲人愛嘲諷美國人把一百年的東西叫古董,但歐洲人把一千年的東西才叫古董。

許多歐洲人說他們討厭美國食品,但他們又承認美國出口了全球最好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實際上,現在很多歐洲人的生活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

但是,無論很多歐洲人去過美國多少次,有一些美國人的方式歐洲人怎麼也無法習慣。

1How Are You相當於Hello

美國人見面最常說的就是How are you?或者How are you doing。在美國長時間待過的人一定有經驗,每當他們這樣問,你還在想怎麼回答時,人已經不見了。久了,會發現大家的回答都是「Good」。

其實當美國人對你說「how are you」,並不是真的在問你你如何,就像Hi或Hello之類的,僅是表達友善。

但是在歐洲,「how are you」無論對一個歐洲人來說發生的有多頻繁,他們都會長篇闊論自己的身體健康並馬上回問,且期待得到一個答案。

2小費文化

美國可以說是世界上對小費要求最高的國家,付小費是美國的一種習俗,無論去餐館吃飯,在酒店住宿,搭乘計程車,甚至去理髮店等等,付小費給為你服務的人都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歐洲很多國家也有給小費的傳統,但小費僅僅是對服務非常滿意的嘉獎。歐洲人一般是根據服務的表現,自行給多少。你甚至可以說我覺得某某人工作做得很好,我就是要給他。這樣看似也相對公平,並不像美國那樣正式。

歐洲人很困惑的是在美國,很多人靠小費拿工資,甚至服務的不是很好,依然得根據具體的百分比支付,而到底是哪些人獲得了這些小費也顯得模稜兩可。但小費是美國服務業從業人員收入的重要部分。很多服務員的工資都低於美國政府規定的僱主必須要付給僱員的最低工資標準。服務人員把小費預先算成收入,作為對工資的彌補。

3凡飲料都加冰塊

如果在歐洲餐廳點一杯水,飯店提供的水就是直飲水而不是礦泉水,成本低,流程簡單。

美國的情況和歐洲有所不同的是加冰的習慣。美國人幾乎是從小是喝冰水長大的,就算外面零下十幾度下著大暴雪的天氣時,大部分美國人不倫男女老少都毫無壓力喝著大杯大杯的加冰的冰水。一般的飲料和冰塊的比例是3:7,小口喝幾下杯子就空了。

4免費續杯

美國所有餐廳飲料都無限續杯,快餐店交錢拿杯子,飲料自己隨便打。莫非這裡和上一點加冰有聯繫嗎?

是否是因為美國的餐廳大多提供免費續杯服務,所以每一杯里都有很多冰塊嗎?或許是一種營銷策略,無限續杯的情況下加冰會讓顧客有一種得到了實惠的感覺。

5公共場合冷氣足

在美國,盛夏炎炎,辦公室白領們卻都備著圍巾或者毛毯,一些空調出風口擋著硬紙板,甚至有的辦公桌下還有取暖器,卻還是坐在辦公室里瑟瑟發抖。不僅僅是辦公室,商店等公共場合的冷氣開得也特別大。

而在歐洲,很多國家並不愛用空調。

6無處不用信用卡

美國已基本上是一個無現金的社會,幾乎任何可以用現金付款的地方都可以刷卡。所以在美國沒有現金生活很少受影響,如果有人和你說他有一兩年不用現金不要覺得太奇怪。

歐洲人用信用卡的很少,在歐洲網購很多歐洲本土的網店幾乎都不提供信用卡,而是用當地的一些付款系統,比如荷蘭、德國等地是ideal。

美國人手幾張信用卡,在歐洲上美國的網站購物是最痛苦的,因為美國網站幾乎都只提供信用卡付款。

724小時便利店

便利店在美國是非常偉大的存在。它們一天24小時營業,每周7天。

不同於美國,歐洲很多商店在下午6點關門。由於宗教文化等因素,除了一些大城市,普通城市周日一天都不開門,有的國家甚至法律上不允許這個時間段營業。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歐洲那些事兒(微信ID:gogloeurope)


推薦閱讀:

上海有哪些可以蓋特色郵戳的地方?

TAG:特色 | 欧洲 | 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