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投資者做小強

如果把資本市場比作一個大森林,那麼在這片森林裡,每一個投資者都可以被視作不同的動物。

比如有些投資者喜歡快進快出,瞅准機會一擲千金,那麼他可能是一頭獵豹。有些投資者喜歡聞風而動,跟著新聞中報道最多的投資趨勢去決定自己的買賣決策,那麼他可能就是一匹野牛,每次都跟著其他牛群不停奔跑。每一種動物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很少有投資者會願意去做一隻蟑螂(小強)。

小強外貌醜陋,骯髒無比,讓人一看就覺得討厭。那麼為什麼本專欄(伍治堅證據主義)要提倡廣大投資者向蟑螂學習呢?主要原因就在於小強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生存下來的頑強的生命力

蟑螂這個物種,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大約3億2千萬年。相比之下,現代意義上的人類祖先,大約在6萬年前從非洲開始向世界其他各大洲遷徙。也就是說,蟑螂在地球上的生命史,是人類生命史的5,000倍。「蟑螂走過的橋,比我們人類走過的路還要長的多」,大約是符合事實的。

在地球的歷史上,有過五次生物集群大滅絕。每一次大滅絕中,很多看似強大無比的動物(比如恐龍,猛獁象)都面臨滅頂之災,難逃被滅種的命運。蟑螂大約在第二次生物集群大滅絕(泥盆紀滅絕事件)後開始出現,並且頑強的頂過了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生物集群大滅絕,足見其強大的生命力。

舉個例子來說,在第三次生物集群大滅絕(二疊紀滅絕事件)中,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96%的海洋生物,以及83%的昆蟲屬類都遭到了滅絕。但是,蟑螂頑強的活了下來。在第五次生物集群大滅絕(白堊紀大滅絕)中,當時地球的主宰者恐龍不幸沒有逃過被滅種的命運,但蟑螂再次神奇的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蟑螂的生命力如此頑強,有什麼特殊的秘訣么?其實也沒那麼複雜。按照一些生物學家的觀點,蟑螂的求生系統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每當它感覺身邊有風(預示著對自己的威脅)吹來時,它立馬會往反方向逃跑。蟑螂的腦袋容量非常有限,這決定了它不可能會有很複雜的生存策略。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生存系統,讓蟑螂比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其他物種都活的更長,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強」。

在我們的金融投資領域,這個道理也是類似的。成千上萬的投資者,為了追求更快和更大的回報,設計出各種複雜的交易策略,絞盡腦汁去預測美聯儲何時會升息,中國人民銀行何時會調整匯率,或者三個月以後的石油價格會是多少。但是複雜的系統未必更有效。2008年金融危機中,各種大銀行極其複雜的風險控制模型沒有能夠幫助這些銀行避開次貸對於這些銀行的毀滅性的打擊,就是一個「複雜反而更脆弱」的典型例子。

與之相對應的,如果我們採取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強」投資策略,緊遵幾個重要的投資原則(比如控制成本,多元分散,長期堅持等),其有效性可能遠遠高於很多投資者的想像。這樣的例子在金融歷史中比比皆是。

1979年8月,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發表了一期「股票已死」的專刊。在1970年代,由於美國通貨膨脹率非常高,因此股票的回報受到了極大影響。市場上對於股票的看法一片悲觀。絕大部分的專家,包括商業周刊的編輯,都對股票市場十分看淡。

美國的各大專業投資機構,包括絕大部分的養老基金,也受到股票市場悲觀情緒的影響,因此在股票上的配置相對來說比較低(38%左右,上圖左側第一個柱子)。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在接下來的二十年(1980-2000),美國股市經歷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牛市。道瓊斯工商指數從1980年初的2,700點左右上漲到2000年初的16,000點左右,整整上漲了500%。

隨著股市慢慢上漲,大型機構開始被股市的投資回報所吸引,因此慢慢增加他們資產配置中的股票的比重。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養老基金的股票配置平均比例,從38%逐漸上升到57%。股票取代債券,成為最受大型機構青睞的資產種類。

但是市場再次將這些大型機構玩弄於股掌之間。2000-2010年這十年,是美國歷史上股票回報最差的十年,每年的凈回報為負(見上圖)。這些養老基金們在最錯誤的時間,將最多的資金放在了最錯誤的資產類型里

Source: State pension data n

「聰明」的養老基金們,其資產配置的歷史業績實在很難讓人恭維。上圖顯示的是美國各州的養老基金過去27年的歷史業績和風險(標準差)。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個州的養老基金的風險調整後收益(Risk adjusted return),都不及一個簡單的「蟑螂組合」(60%股票/40%債券投資組合)。

所有這些大型專業機構,都花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分析市場,建立了各種非常複雜的資產分析模型,加入數以萬計的變數來做出各種預測,目的就是為了「戰勝市場」,為他們的投資者提高收益。但是很可惜的,他們全都失敗了。簡單實用的「小強策略」被事實證明更加經得起考驗,也更加靠譜。專業機構的歷史業績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散戶和金融小白?

多元分散,長期持有的「小強策略」的有效性,不光僅限於美國。這樣的投資方法在國際市場上也是非常管用的

上面這張圖顯示的是過去100年世界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股票市場的回報。我們可以看到,在每個十年區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回報大相徑庭。nn比如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發達國家的股市表現要比發展中國家出色很多。但是到了21世紀的頭十年(2000-2010),發展中國家的股市表現又超過發達國家。而這個情況到了最近幾年又開始發生逆轉。

這張圖告訴我們,要想預測接下來十年哪個國家/地區的股市回報更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舉個例子來說,2000-2009年發展中國家的股市回報遠遠高於發達國家,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特別是當時美國剛剛完成了互聯網革命。而2010年開始的這幾年,發展中國家回報又遠遠落後與發達國家,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要知道,只不過幾年前,還有很多人為「金磚四國」的概念興奮不已,紛紛預測發展中國家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了呢。

如果我們把投資範圍局限於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那麼我們就可能面臨難以預測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導致自己蒙受非常嚴重的投資損失。而如果我們秉承多資產,多國家,堅持長期的「小強策略」,則不管是高通脹時期的1970年代,還是股票飛漲的1980-2000年代,或者是2000-2010年代的新興國家飛速發展年代,我們的投資組合都能應對自如,為投資者帶來合理的回報,不至於因為錯誤的押注而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通過堅持一套行之有效的簡單策略,不管怎樣先活下來」,這恰恰點中了「小強精神」的核心思想。能夠在過去3億多年中,經歷三次生物集群大滅絕而不倒,「小強」靠的不是高人一等,不是傲慢偏見,而是它的務實和卑微。「小強」沒有依靠那些「高大上」的複雜系統。相反的,它只是靠一套行之有效的簡單系統,並且長期堅持。這,可能就是我們廣大投資者需要向「小強」學習的精髓所在。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據來源:

washingtonpost.com/news

Richard Bookstaber, A Demon of Our Own Design: Markets, Hedge Funds, and the Peril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2007

Dylan Grice, The last popular delusions, 2012

Elroy Demson, Paul Marsh and Mike Staunton,Triumph of optimists


推薦閱讀:

TAG:投资 | 理财 | 资产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