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是跑了個假步,月跑量300還不能完成全馬

他很勤奮,他很執著,他的月跑量有300公里,他沒能完成全程馬拉松。

本文2000字,閱讀全文需要大約7分鐘。

我認識一位跑友,月跑量300公里,還是不能完成全程馬拉松,要問他是如何跑的,每天10公里,風雨不誤。不開玩笑,這真的是不科學+沒效果的典範。

完成一場馬拉松需要的能力,至少包含了耐力、節奏、速度三個要素。耐力是基礎,沒有單次25公里以上的訓練,馬拉松很難完成。節奏是保障,關乎比賽策略能否有效執行。速度對完賽者來說是錦上添花,只要不是太慢,一般問題不大,對追求成績者,是難點、要點、燃點和帶有超強壁壘的競爭力。我見過很多跑友月跑量,年跑量驚人,卻沒啥提高。由此大家可以知道:跑量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據,跑量的構成才是跑步訓練的價值所在。見面就比跑量的多半對跑步認識不深,當然了,如果見面問你馬拉松能跑第幾的更是菜鳥中的戰鬥機。

每天10公里沒有完賽全馬的那位朋友,月跑量300公里,很努力啊,聽上去確實挺冤枉的,不過細想可知,一個有效的訓練,真的不能偏科。春風十里,也不能天天十公里。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考大學要有數、理、化、語文、政治、英語等諸多科目,總分才決定你被哪所大學錄取。如果只是拚命學好單一科目,每天早自習晚自習,周末還補課,但只學習化學,其他科目都荒廢,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績。那種每天10公里只強調跑量的訓練,真相是偏科——「耐」根本沒有練到。

跑步訓練,混合起來的科目非常多:耐力、速度、節奏、力量、柔韌、平衡、心理……有太多種類可以選擇。那麼有沒有特別精簡的版本呢,其實是有的。

一、最簡單的訓練組成:

如果你只能夠選一個項目來練,也就是即便偏科也能湊合及格,那就練馬拉松的核心要素——長距離。不要每天10公里,而是用一定時間來逐步發展長距離能力。比如,以跑到25公里為目標,每周逐步增加跑量的10%-20%。當你有單次跑25-30公里的能力時,以完賽為目標的全馬就不是問題了,這要比每天跑10公里的成功概率高得多。

二、兩項訓練:

如果你只想做兩項訓練,就選長距離和速度練習。在一定成績範圍內,這二者有很強的相互促進的效果。先天條件速度快的選手,稍微放慢速度能夠增加持續距離;先天耐力好的選手,縮短距離也能適當提速。這二者分別發展了人體跑步大功率輸出和耐久性,這二者涵蓋了馬拉松能力基礎兩大支柱。

三、三項訓練:

如果可以做三組訓練,那麼黃金組合長距離慢跑、速度、節奏跑是不二之選。LDS(長距離慢跑)構建的耐力保證你安全完成比賽,速度訓練讓你的比賽更快更舒適,節奏保證賽場的配速合理,不會跑崩。這三項也是多數人進行訓練的選擇,讓訓練和比賽都更加靠譜的組合設定。

四、四項訓練:

如果你的計劃里有四種變化組合,我建議你增加功能性力量訓練,針對自己跑動姿勢的短板來做力量訓練,達到優化跑姿的目的。要知道,每個人跑步姿勢都有其短板,其中力量不均衡問題對多數跑友來說,是可以閉著眼睛躺槍的。即使你不知道自己跑姿的短板在哪裡,也可以多做核心力量和大腿力量訓練,核心和膝蓋周圍的股四頭肌強大了,怎麼看這個人都會結實許多,標準的強化後的大架子。

五、五項以上的訓練:

耐力、速度、節奏、力量訓練進行一段時間後,你可以形成自己的跑步風格,提高步頻,加大步幅,抬腿移重心的過程更加優化……此時就要分離出更多的訓練項目。

當步頻提高時,呼吸、神經反應的影響變大;步幅增大時,肌肉力量、柔韌性關係又多了起來。要知道,多數人都是從小步高頻過渡到大步高頻的,大步子的構成極其複雜,其中有一點值得深思,業餘跑者多半柔韌性不好,往往帶來很大的制約。許多人都不習慣跑後拉伸,跑完了(主要目標),因為時間忙,不想、不能或者不屑去做拉伸。殊不知,很可能柔韌性就是成績無法提高的限制因素,有些人只要增加拉伸訓練就能馬拉松進3了。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跑量成為很多人盲目追求的指標。還好我身邊的朋友多數跑量都不大(因為都很忙,時間成本太高),真的拿不出那麼多昂貴的時間。

那位客官說,哎呀這可難辦了,二三十公里的耐力訓練所花費的時間太多,沒辦法進行啊。現在這個時代,耐力確實就是最昂貴的,因為它最耗費時間。不過換句話說,沒時間還是因為對這件事兒不夠重視,在自己的時間管理里沒有把長距離訓練的時間預留出整塊兒的來。如果你想獲得耐力,就一定要有整塊兒的時間去持續奔跑,在這個事情上是沒有任何捷徑的。

如果硬要提一個最節約時間的耐力訓練解決方案,可以在某些已經很疲勞的體力運動之後再進行跑步——比如公司籃球比賽,打完球再去跑個10公里,能一定程度替代耐力訓練,說白了就是連續折騰體能。不過總歸和持續的耐力訓練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心理上對待枯燥過程的適應力。

馬拉松這種耐力項目特別需要時間,這也是為什麼馬拉松對很多人來說十分昂貴的原因。

不要唯跑量論了。效率值得用科學去換取。

實際上,科學組合的訓練,月跑量200-250公里,男子已經很容易全馬進3小時了,女子進330。月跑量超過300公里,對業餘跑者來說多半是沒有必要的,也會大幅增加受傷的風險。

科學訓練,意味著組合、變化、成長性和可持續性。如果你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可以考慮更聰明的跑步組合,這樣,就不會出現每天十公里,月跑量300公里還不能完成馬拉松的浪費時間、還浪費糧食的低效組合了。

黑跑黑話

「馬拉松特別昂貴,因為耐力特別耗費時間,時間最值錢。」

理想的訓練應該是有組合,有變化,有節奏的進步,你的時間在哪裡,成果就在哪裡。

更多內容請關註:

微信名:黑跑團

微信ID:heipaotuan


推薦閱讀:

跑步病: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2016愛燃燒年終回顧 | 那些值回票價的海外馬拉松
人物:Caitlyn Jenner,由他變成她的奧運冠軍

TAG:跑步 | 马拉松 | 科学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