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和知乎爭奪鄙視鏈上下游,短視頻和知識經濟能走到一起嗎?

這幾天,知乎與快手上演了一場「爭奪鄙視鏈上下游」的口水戰。一個是面向精英用戶的問答平台,一個是面向草根用戶的短視頻平台,理論上兩者處於平行世界,然而卻因為快手公關在知乎的不當回應,引發了一場教科書式的公關災難。

不過,本文我想要討論的話題是,短視頻與知識經濟的結合。知乎與快手不大可能會成為對手,但種種跡象表明知識經濟正在與短視頻結合,這對於短視頻和知識經濟而言,都是機會。

當知識經濟遇到短視頻

曾經紅極一時的Papi醬,在今年已淡出行業視野,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現在還是不斷有新的明星賬號出現。中國最大的短視頻平台秒拍從去年6月開始每月發布短視頻榜單,已成行業風向標,這份榜單上就總能看到新面孔,比如美食領域出現了一騎絕塵的「辦公室小野」,進入5月份影響力榜TOP6;再比如娛樂領域,橘子娛樂脫穎而出躋身原創榜前列。近日發布的7月短視頻原創榜上又出現了一個新面孔:視知TV,一躍進入TOP5,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更早之前的秒拍短視頻榜單中,大都來自於搞笑、娛樂、生活等頂部領域,視知TV來自於科普領域,也是秒拍榜單TOP50中唯一的科普類賬號,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另類。視知TV是一個賬號矩陣,它由南方周末前資深時政編輯馬昌博創辦,定位為知識可視化傳播,官方解釋是:「把專業、晦澀的知識,轉換成圖片、漫畫、視頻等一切生動清晰的形式。」

視知TV旗下一共擁有女子力科學社、次元光線、喵客帝國、腦子有洞看片會、視知百科、人生資本論、本格男士、視知車學院等賬號,涉及到人文百科、女性健康、財經、影視娛樂、二次元、萌寵、男士、汽車等領域,其內容在互聯網、智能電視、航空樓宇戶外等線下媒體傳播。官網顯數據示,其每月全網點擊量近3億(秒拍榜單顯示7月在該平台播放量就達到了2.7億次),全網粉絲720萬、單個視頻最高播放量達到500萬。

一個將知識內容做成短視頻的機構,擁有如此大的傳播量著實有些出人意料,然而仔細想想,卻在情理之中。2016年以來,在行、分答、知乎LIVE、微博問答等產品的火爆掀起了知識經濟的熱潮。與此同時,短視頻如日中天,每一家互聯網巨頭都在布局,不論什麼屬性的互聯網業務都在利用短視頻這種內容形式,因此可以說「視知TV」站在了知識經濟和短視頻的雙風口。

短視頻搶了知乎的飯碗?

如果說「視知TV」的爆發是偶然,那麼短視頻與知識經濟的結合,就是必然。在秒拍上,科普類短視頻已經成了一個垂直類目。今年,百度百科上線了短視頻產品「秒懂百科」,將第三方視頻內容引入到百科頁面進行分發,還將之與百家號整合。事實上,早在2015年,知名科普網站、分答的兄弟業務果殼網,就在優酷上線了兩檔視頻欄目:獨立出品的「科學Bang Bang Bang」以及與壹酷文化聯合推出的「腦洞大開」,前者是科學個人脫口秀,後者是科學情景劇。

顯而易見,知識與視頻從來都不絕緣。

站在知識傳播的角度來看,短視頻可以將原本晦澀、冰冷、生硬的知識,通過更生動、清晰和趣味的形式進行傳播。從傳統的圖書到互聯網時代的百科、知道、文庫、經驗,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知乎、分答、微博問答、在行,種種新產品的出現正是知識傳播的方式之變。知識傳播形態更多樣,更有效,更生動。「知識短視頻」是一種滿足用戶獲取知識習慣之變的傳播形態。

站在用戶消費的角度來看,傳統知識形態的認知成本太高,不是經濟成本,而是時間成本。人們寧願花幾十塊錢看一場知乎LIVE、圍觀一條微博問答、或者訂閱一個付費專欄,而不是買一本書——從知識數量來看,顯然後者承載的更多。用戶通過手機消費內容一定是碎片化、輕量級和互動式的,短視頻成為日益受歡迎的內容形態,正是因為迎合了用戶這些消費習慣。同樣,知識通過短視頻傳播,也可以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滿足用戶碎片化、互動式和輕量級的知識消費需求。

站在短視頻平台的角度來看,眼下短視頻消費需求十分強勁,但短視頻內容卻陷入同質化的泥潭。一下科技高級副總裁劉新征曾透露,秒拍上娛樂明星、新聞現場、純搞笑內容獲得的流量比例一度超過了80%——不只是秒拍,這些頂部類目的內容在每一個短視頻平台,都佔據了太多注意力。短視頻平台也有意扶持「三大類」之外的垂直類目,比如秒拍時尚、美食等垂直類目,2016年流量佔比累計已超過60%,扭轉了內容單一的局面。從「視知TV」在秒拍上脫穎而出也能看到,知識類短視頻,同樣得到了平台的流量傾斜。

可以看到,短視頻與知識經濟結合是必然。看上去「視知TV」與知乎、果殼沒什麼競爭關係,不過這很可能會是一次降維打擊——正如知乎對百度知道所做的事情一樣。「視知TV」本質上做了跟知乎一樣的知識傳播的事。不過長期來看,「知識短視頻」這種形態,或者做知識短視頻的平台,才是知乎們真正的競爭對手。

視知TV是否可以複製?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短視頻平台會支持更多泛知識類內容。

平台與個體是互相成就的關係。沒有創作者,平台什麼都不是;離開了平台,個體也將難以為繼。短視頻創業需要密切注意平台的方向。

短視頻一直被業界視作是最強的TimeKiller,尤其是與信息流和個性化推薦技術結合後,用戶就可以不斷地刷短視頻,沉迷其中,因此,不論是微博還是今日頭條還是陌陌,都在重點布局短視頻以求搶佔用戶時間。然而辯證地來看,內容傳播不應只是消磨用戶時間、滿足娛樂需求,還要給用戶帶來價值、省時間,這正是知識類短視頻可以做到的。

站在用戶角度來看,眼下的內容消費環境並不好,低質內容泛濫。不少內容「唯數據至上」,忽視了內容的品質和價值。比如一些自媒體為了獲取閱讀量就不惜傳播錯誤的、前後不一的價值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清流」式、高品質、高價值內容成了奢侈品,知識類短視頻價值將得到凸顯。

所以,儘管知識短視頻流量不一定是最高的,但它對平台卻會形成很好的用戶價值,品牌價值和社會價值。短視頻平台要避免內容單一、單調和同質化,要讓內容承載更多價值,就要扶持知識短視頻這種高價值型、「省時間」的內容。事實上,秒拍已經在這樣做了,7月榜單「視知TV」衝到TOP5,近日公布的第二季「金栗子獎」單開「最佳知識分享短視頻獎」,「凱蟹琳and塞巴蝦」獲獎,秒拍已形成從頂部到中小賬號的知識短視頻的扶持體系。

第二,知識短視頻本身也可以垂直化。

「視知TV」涉足了人文百科、女性健康、財經、影視娛樂、二次元、萌寵、男士、汽車等領域,可以看到,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知識傳播的訴求,「視知TV」眼下依然還有許多沒有涉足,比如科技。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視知TV」眼下的短視頻內容形式還有創新空間,就像做美食,辦公室小野一改往日的美食訪談形式通過形式創新就實現了脫穎而出。知乎上的大V數量不勝枚舉,知識生產與傳播的需求愈發強勁的今天,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視知TV」出現。

第三、知識短視頻還可以有更多內涵。

知識的涵義十分廣泛:「知道是什麼」的事實,「知道為什麼」的理論,「知道怎麼做」的技能技巧訣竅,均屬於知識的範疇,維基百科、百度文庫、百度知道、百度搜索、網易公開課、YY教育、TED、可汗學院、coursera等產品,均是知識平台。教育的本質是傳授知識,既然小知識可以短視頻化,那麼教育是否能與知識結合呢?答案是肯定的。一堂課是長視頻,知識點就是短視頻。碎片化的知識獲取已是終身教育的形式,教育類短視頻也存在著不小的機會。

短視頻創業從來都不晚,關鍵是要找准方向和形式,現在看來,知識短視頻就是一個機會。

知乎會布局短視頻嗎?

在每一個內容平台、每一個電商平台、每一個視頻網站都在布局短視頻的今天,知乎一直沒有入局短視頻,這一點著實讓人疑惑,知乎的本質是知識內容平台,與短視頻有不少的結合點,比如將問答內容通過短視頻輸出到更多平台,再比如做短視頻版的LIVE,或者允許回答問題者上傳短視頻…畢竟正如前文所言,通過短視頻獲取知識,正在成為用戶的習慣。

或許知乎布局短視頻已為時不遠,眼下知乎沒有做短視頻,不一定是無心,可能是還沒想清楚怎麼做。科普網站果殼在2015年初就已在嘗試短視頻,卻沒有起色,現在幾個欄目已經停止更新了。關於知識內容視頻化的困境,果殼TV負責人徐來曾向36kr講述過原因,核心還是在於兩點。

一個是人,「和一般的視頻製作相比,無論是編劇到演員,都需要有專業的背景知識。那麼,在職業演員和職業編劇這一個行當中,能夠擁有極客精神的又有多少呢?」一個是內容形式,果殼將知識視頻化意味著要在科學與娛樂之間尋求平衡,內容形式拿捏不好讀者也不會買賬。不過,現在看來,這兩個原因都與果殼採取的內容形式有關係:科學脫口秀和情景劇,製作成本高昂,同時對人和內容形式的要求也很高。而「視知TV」、「秒懂百科」卻通過動畫等方式規避了這些問題。

當然,就像每一個新的市場一樣,知識短視頻如何盈利依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眼下「視知TV」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媒介服務」,為中國黨政機構、著名企業製作知識類傳播視頻,客戶既有中紀委、外交部、國家衛計委、國家質檢總局,也有阿里巴巴、騰訊等名企,比如在阿里巴巴上市前,製作傳播「解釋阿里巴巴是個什麼公司」的視頻。那麼,未來知識短視頻是否會與內容付費、品牌廣告、電商導購乃至在線教育等結合?在我看來,一切都充滿可能。


推薦閱讀:

圖文不夠,視頻來湊——知識經濟,還能怎麼玩?
承認吧, 你只是在「偽裝學習」!
知識經濟時代,王利芬為什麼就做不過羅振宇?
知識焦慮

TAG:短视频 | 知识经济 | 鄙视链 |